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握汉代漆耳杯装饰风格面貌与演变规律,为现代设计实践提供指导。收集考古期刊中汉代漆耳杯的图像信息,运用设计学的研究方法,对汉代漆耳杯装饰纹样的主题内容与组合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对汉代生活方式与审美意识的研究,总结汉代漆耳杯装饰纹样设计特点。汉代漆耳杯装饰特点为构图上对称均衡、装饰技法上以线造型、图形表现上变形夸张。
关键词:汉代漆 耳杯 纹饰 设计 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1-0062-03
引言
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1],是漆工艺的发祥地。汉代是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人们普遍使用漆器,包括生活实用器、兵器、丧葬用具等。漆采集于漆树的天然树汁,可作为涂料及黏合剂。漆层防水防腐,防油抗菌,耐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漆器表面会散发出柔和温润的光泽,庄重典雅,结合各类漆绘技法达到富丽美观的理想装饰效果,作为饮食器具有天然的优越性。从考古发现来看,汉代墓葬中出土漆耳杯数量庞大,装饰纹样富于变化。本文对漆耳杯的主题纹饰、组合方式、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体现汉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意识。
一、汉代漆耳杯概说
耳杯是汉代常用的饮食器具,胎质有木胎和夹纻胎两种,以木胎居多,胎体上髹漆装饰。耳杯通常内髹朱漆,外髹黑漆,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部分耳杯底部有矮圈足,器身两侧设有方便双手合掬捧起的新月形耳,因双耳的形状似鸟类双翼,又被称为“羽觞”。“羽觞”这一称谓最早见《楚辞,招魂》“瑶浆蜜酌,实羽觞些”。另见《汉书.外戚传》载“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2]西汉漆耳杯双耳微微上翘,东汉漆耳杯双耳与杯口齐平[3]。
汉代漆耳杯在战国、秦代的基础之上,耳杯胎骨逐渐变薄,夹纻胎耳杯数量增多,工艺技术进一步发展。西汉普遍使用“锥画”与金属扣工艺,生产分工细密严格,实现了批量化生产。“锥画”多应用在夹纻胎漆器的表面,又称“针刻”,常用于耳杯口沿、耳面等处的几何纹边饰。金属扣常镶于杯的耳部,用以加固器物,增加漆耳杯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
二、漆耳杯的装饰纹样分析
(一)漆耳杯装饰纹样分类
通过对1950年以来重要考古期刊的梳理,整理出保存较好、纹样较完整的汉代漆耳杯53件,根据其装饰内容,可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景象纹样与几何纹样四类。
1.动物纹样:动物纹样是汉代漆器主要纹饰之一,常作为漆耳杯装饰的主题纹樣。汉代借动物来表达对长生不死的追求,渴望借瑞兽升仙永生,祈求平安吉祥。
龙纹与凤鸟纹是动物纹样最常见的两个装饰主题。龙、凤形象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所尊崇的祥瑞符号,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在汉代普遍存在着乘龙升仙的说法,龙被看做是天界的使者,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崇拜,在漆耳杯中作为主体纹样出现。如湖北荆沙市瓦坟园西汉墓出土漆耳杯、扬州邗江姚庄Ml 01: 162、长沙成家湖西汉曹墓出土漆耳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Ml:1 56、湖北云梦睡虎地秦汉墓Ml:11(图1)。耳杯内壁中心等分成四个纹饰区域,变形龙纹呈“S”形,龙身修长,强健有力,围绕主体龙纹间饰涡纹、卷云纹装饰。线条流畅飘逸,仿佛在循环流转,极富运动感。前两者龙纹较为具象,做了一些变形夸张处理,四条龙纹好似蜿蜒的藤蔓,龙嘴大张,龙舌也处理成卷曲的细藤状,但还保留着龙的眼睛、龙角、龙爪等特征,后三者用“S”形曲线高度概括了龙的形象,将龙纹进行抽象化处理。
凤鸟纹也是汉代漆耳杯上的主要纹饰之一。《说文·鸟部》“凤,神鸟也。天老曰:风之象也……见则天下大安宁”。[4]凤乃百鸟之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凤凰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是权力、祥瑞的象征。汉代凤的形象与四神兽中的朱雀合为一体,常以线描的手法绘在耳杯中央。如荆州高台汉墓M28: 61,杯内底中央彩绘一鸟,鸟的轮廓及足与尾用黑线勾勒,身与翅用金黄色描绘,乌体卷曲、长足长尾、张嘴作啾鸣状。安徽霍山县迎驾厂汉墓出土的凤鸟纹“黄氏”漆耳杯,在杯内底正中彩绘凤鸟纹,昂首挺胸,尾羽上翘。又如江苏宝应县天平乡前走马墩西汉墓出土的朱雀纹漆耳杯,用朱漆绘一长冠凤鸟,尾羽细长上翘,双翼优美的展开,阔步向前(图2)。安徽巢湖放王岗汉吕柯墓出土的漆耳杯,中心绘四叶纹,围绕四叶纹绘有变形凤乌纹(图3)。除写实凤纹之外,还有一种凤乌与云纹相互融合的云凤纹,似凤非凤,似云非云,或仅在云纹中露出几何化的凤头。如湖北江陵毛家园一号汉墓出土的漆耳杯,杯底心朱漆绘昂首向上的鸟头纹,颇有穿云之势,周围环绕一圈云龙纹,杯边沿绘一圈三角形变形凤鸟纹。
另外,汉代常结合动物本身的特征,运用谐音象征的手法,附予其象征意义,祈求祥瑞。“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鱼多子,又有子孙繁息之意,鱼的形象表达了汉人希望子孙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出土的三鱼纹漆耳杯,内底中心用朱红、土黄两色漆绘柿蒂纹,围绕着柿蒂纹绘三条首尾相接的鱼,并用金色和黄漆勾勒鱼的外形和鱼鳞等花纹,鱼口衔草。漆绘色彩缤纷,色泽光亮如新,鱼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该墓89、98、100、125、128、139、142号漆耳杯外壁侧有极细腻的针刻鱼纹。又有荆州高台汉墓M3: 41双鱼纹漆耳杯,内底中央两侧用粉红和土黄二色绘制两个四分草叶纹。杯底的两端各绘一条红尾金身的大鲤鱼,鱼身弯曲,口吐水珠,作遨游之状。再有荆州高台汉墓M28:109鱼纹漆耳杯,在内底中心红漆地上用黑线勾绘一鱼,造型简练(图4)。
鹿纹装饰在汉代漆器中也比较常见。汉人认为白鹿是仙人的坐骑,是美好祥瑞的征兆。《瑞应图》日“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5]另外“鹿”与“禄”同音,取“鹿来禄至”之意。如扬州邗江西湖胡场20号西汉墓彩绘熊鹿纹漆耳杯,内底中心以黑、褐、朱红三色绘奔鹿纹,鹿身前倾,后腿斜蹬,矫健有力,外底中心绘熊纹,双臂向上托举,周围缠绕云气纹(图5)。 2.自然景象纹样:自然景象纹样以云气纹为主,《说文解字》“气,云气也”又“云,山川气也。”[6]云与气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汉代漆器上普遍装饰有云气纹,是汉代最有时代特征的纹样之一,既可作为主体纹饰,又作为陪衬纹样搭配动物纹、植物纹出现。汉代漆耳杯中云气纹的形态干变万化,有多种衍生形态,如勾连云纹、云雷纹等。其基本形态有“S”形和“几”字形,其中以“S”形云纹最为常见,以流畅的大“S”形为主体骨架,在转折点穿插涡卷纹、小“S”形云纹,一般作为漆耳杯内壁的主体纹样。如湖北省江陵高台28号汉墓出土的云纹漆耳杯,内底用十字形分成四等份,每份内绘“S”形卷云纹,线条纤细流畅(图6)。而“几”字形纹样常作为漆耳杯口沿处的装饰纹样。
云气纹在汉代广泛流行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汉初崇尚黄老思想,认为人死后灵魂能进入天堂得以永生,天界云气笼罩,流动飘逸的云气纹充分反映了羽化升仙的状态。气论哲学观与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气是宇宙本源,能沟通万物,云自由飘逸,形态瞬息万变,可化生万物,“云”与“气”相互交叠融合,不断运动变化,循环往复,达到和谐统一。其次,结合云气纹本身的造型来看,“S”形云气纹流动回转的线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再生,也反映了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再者,汉代占卜风气浓厚,占星、观云气是重要的占卜活动,统治阶级利用谶纬学说为自己造势。谶纬神学将罕见的自然现象看作是祥瑞或灾异,将自然景象与人事活动联系起来,云气被视为是吉祥之物,是祥瑞、仙界的象征,可以辟邪驱凶。
3.植物纹样:据现有资料来看,饰有植物纹样的漆耳杯出土较少,植物纹漆耳杯在西汉早期比较少见,至西汉中晚期,常见的植物纹样有草叶纹、柿蒂纹等。柿蒂纹又被称为四叶纹,多装饰在耳杯的内底中心(图7)。以植物纹作为主体纹饰的漆耳杯有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草叶纹耳杯,山东临沂金雀山31号汉墓M31:3,四川成都北郊1 5号汉墓花叶纹耳杯(图8),这三件漆耳杯内底的草叶纹与云气纹画法类似,以大“S”形为骨架,首尾两端装饰有三瓣花头和飘带状的分叉尖角纹,期间穿插云气纹。
4.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源于汉人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观察,加以概括总结,抽象成符号化的几何形态,运用点、线、面基本元素,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按照一定规则,采用重复、堆叠、连续、交错等组合排列方式,形成有节奏的画面。
几何纹样是汉代漆器装饰中的辅助纹饰,一般不作为主体纹样,多点缀在耳杯的耳部及内外壁的口沿处,或作为几种纹饰之间的分隔带使用,几乎每件带装饰纹样的器物上都要用几何纹做附属边饰。主要有圆圈纹、涡卷纹、弦纹、网状纹、菱形纹、平行直线纹、波折纹、三角纹、蓖点纹、回纹、“S”纹等。漆耳杯口沿处的几何纹常见组合样式有折线同心圆圈纹、菱形同心圆圈纹、菱形卷云纹、双排卷云纹等。杯耳处的常见组合样式有折线圆圈纹、同心圆圈纹、“几”字形云纹、菱形网状纹等,各类纹饰相互交融,变化多端(图9)。
(二)装饰纹样的组合形式
1.独立纹样:独立纹样即在漆耳杯的内底中心位置、由一种元素构成一个单元的装饰纹样。如江苏省宝应县天平乡前走马墩汉墓出土的彩绘朱雀纹漆盒内的大耳杯、扬州邗江西湖胡场20号西汉墓的彩绘熊鹿纹漆耳杯、扬州邗江西湖蜀岗村汉墓的锥画云气纹漆耳杯、安徽省霍山县迎驾厂西汉墓的凤鸟纹“黄氏”漆耳杯、荆州高台汉墓M28:6鸟纹漆耳杯、荆州高台汉墓M28:109鱼纹漆耳杯,均在耳杯内底中心漆绘独立装饰纹样,构图简洁明快(图1 0)。
2.连续纹样:连续纹样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以二方连续纹样为多,主要采用连圆式、连环式、波折式和散点式等构图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常将几种构图方法组合使用,复杂多变。
在漢代漆耳杯中较为常见的连续纹样是二方连续变体朱雀纹,如湖南永州鹞子岭二号西汉墓M2: 77,内外壁彩绘4对凤鸟,内外口沿绘圆圈纹、波折纹。另外扬州邗江西湖胡场西汉墓、姚庄102号汉墓、长沙望城坡古坟垸汉墓、武威磨咀子62号汉墓、贵州清镇平壩15号汉墼均出土了绘有类似的二方连续变体朱雀纹。汉代实现了大一统,在思想意识形态统一的情况下,虽然纹饰题材内容保持一致,但受先前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生产的漆耳杯有各自的风格。如湖南永州鹞子岭2号墓与贵州清镇平壩1 5号汉墓出土漆耳杯上的变体朱雀纹饰线条较粗,视觉效果强烈;扬州邗江胡场和姚庄汉墓出土的漆耳杯变体朱雀纹用线讲究,绘制的十分细腻精巧(图1 1)。
三、汉代漆耳杯纹饰特点与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汉代漆耳杯纹饰特点
1.分割有秩,对称均衡: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审美非常注重成双成对的概念,同时注重均衡的构图与布局[7]。在耳杯杯身椭圆形的轮廓线之内,常常采用对分、三分、四分构图法,充分利用了对称与平衡的构图原则。对分构图如荆州高台汉墓M3: 41双鱼纹漆耳杯,以四叶纹为中心,左右各绘两只首尾颠倒对称的鲤鱼。山东临沂金雀山31号汉墓M31:3花鸟纹漆耳杯内壁中的花头与茎叶组成一个倒“8”字形,上下各绘有颠倒对称的凤鸟纹。三分构图法见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墼兰鱼纹漆耳杯,采用三足鼎立的三分构图法,以四叶纹为中心,环绕三条首尾相对的鱼,即是独立图案,其间又有关联交叉,似在盘旋追逐,形成了良好的平衡感。四分构图法如图一所示云龙纹漆耳杯以及图六所示云纹漆耳杯。另外还有环形构图漆耳杯,如湖北江陵毛家园1号墓出土的鸟头纹漆耳杯,围绕杯心鸟头纹装饰一圈变体云龙纹,疏密处理恰到好处,展现出纹样装饰上的视觉平衡感(图12)。
2.以线造形,气韵灵动:以线造形是中国绘画的传统,线描是漆耳杯的主要表现技法。漆耳杯上的线条极富变化,长线、短线、折线、曲线搭配使用,短线、折线顿挫有秩,长线、曲线流畅矫健,颇具节奏和韵律,富有绘画性。大“S”形曲线是漆耳杯装饰线条中的普遍特征,流畅连贯,呈现一种循环往复,流转不息的美感,在动势中展现一种平衡状态。 3变形夸张,神形兼备:汉代画工绘制漆耳杯纹样时,有些在写实的基础上,抓住其主要特点进行夸张变形,突出其艺术特征与装饰性。例如在动物纹样做主体纹饰的耳杯中,夸大表现凤鸟的尾羽、鱼的尾部、鹿的腿部,突出了动物本身特性,造型也更加优美;而有些已经难以看出原本形象的特征,如西汉早期流行的变形鸟纹、鸟头纹,从装饰性的角度出发,将鸟的头部形象进一步抽象概括成三角形(图13)。汉代耳杯漆绘善于概括物象和结构,以神写形,以形传神,神形兼备。
(二)汉代漆耳杯装饰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构图上分割与均衡的应用。如潘虎工作室的红点设计作品“极燕孕盏”包装,将圆形等分,图案环绕中心的燕子左右翻转对称。第二,线条表现艺术的应用。如靳埭强《妙法自然》系列海报设计,构图严谨,留白考究,气贯始终,充分展现了书法线条的柔和飘逸、气韵生动。第三,装饰图案的变形处理手法以及装饰纹样的应用。如日本平面设计师松永真在“椀一式”项目中设计的柴郡猫图案饮食漆器套装、韩国高端化妆品品牌“Whoo”的云气纹包装设计、陈幼坚为香港远东广场酒店设计的“香宫”标志(图14)。
结语
西汉早期国家初定,一切从简,漆器装饰朴素简洁,漆耳杯纹样的整体风格偏向写实,使用龙纹、凤鸟纹、鱼纹等较具象的动物纹样作为主题纹饰,较少使用辅助纹样。自然景象纹样以云气纹为主,植物纹样漆耳杯较少。另外,创造性出现了锥画工艺,采用先刻再描的装饰技法,使耳杯的装饰线条更加飘逸流畅,为后世的戗金工艺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手工业快速发展,漆器设计走向全面繁荣,装饰纹样种类增多,西汉中期以后,纹样风格上抽象与具象并用,写实与写意结合,这个时期动物纹仍然占据主体地位,植物纹样增多,自然景象纹样中的云气纹仍是漆耳杯装饰的显著特征。西汉晚期在装饰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胎质变薄使得漆耳杯使用起来更加轻便、灵巧,为加固耳杯,将髹漆與金属工艺相结合,金银扣器大为流行,在保证实用的基础上又为漆耳杯增添了华贵之美。东汉初期社会动荡,漆耳杯装饰又重新回归到“致用为主”,东汉晚期瓷器出现,漆耳杯逐渐被瓷质饮食器取代,实用漆器开始走向衰微。汉代漆耳杯装饰艺术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装饰手法与风格在现代产设计中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着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钱永宁,侯慧俊主编器物纹饰图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66
[2]朱世英,季家宏主编中国酒文化辞典[M].合肥:黄山书社,1990
[3]孙机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54-358
[4]徐铉校订,许慎撰.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79
[5]李发林著汉画考释和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232
[6]胡化凯.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21
[7]于莹,王雪.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特征及对包装设计的影响[J].设计, 2015 (16):143-144
[8]刘牧原,辛艺华.汉漆器云气纹饰的审美特征[J].装饰,2010 (05):72-73
[9]赵关键.传统漆器的设计元素及应用分析[J].设计,2017 (21):94-96
[10]侯越.汉代漆器结构设计特点赏析[J].设计,2016 (21):39-40
[11]毕晓明,陈伟.汉代装饰艺术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 (05):108-111.
[12]陈振裕著.战国秦衩漆器群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03
[13]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傅举有卷主编中国漆器全集3汉[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8.08
[14]金维诺总主编;陈振裕,蒋迎春,胡德生卷主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家具l[M].合肥:黄山书社,201012
关键词:汉代漆 耳杯 纹饰 设计 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1-0062-03
引言
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1],是漆工艺的发祥地。汉代是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人们普遍使用漆器,包括生活实用器、兵器、丧葬用具等。漆采集于漆树的天然树汁,可作为涂料及黏合剂。漆层防水防腐,防油抗菌,耐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漆器表面会散发出柔和温润的光泽,庄重典雅,结合各类漆绘技法达到富丽美观的理想装饰效果,作为饮食器具有天然的优越性。从考古发现来看,汉代墓葬中出土漆耳杯数量庞大,装饰纹样富于变化。本文对漆耳杯的主题纹饰、组合方式、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体现汉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意识。
一、汉代漆耳杯概说
耳杯是汉代常用的饮食器具,胎质有木胎和夹纻胎两种,以木胎居多,胎体上髹漆装饰。耳杯通常内髹朱漆,外髹黑漆,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部分耳杯底部有矮圈足,器身两侧设有方便双手合掬捧起的新月形耳,因双耳的形状似鸟类双翼,又被称为“羽觞”。“羽觞”这一称谓最早见《楚辞,招魂》“瑶浆蜜酌,实羽觞些”。另见《汉书.外戚传》载“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2]西汉漆耳杯双耳微微上翘,东汉漆耳杯双耳与杯口齐平[3]。
汉代漆耳杯在战国、秦代的基础之上,耳杯胎骨逐渐变薄,夹纻胎耳杯数量增多,工艺技术进一步发展。西汉普遍使用“锥画”与金属扣工艺,生产分工细密严格,实现了批量化生产。“锥画”多应用在夹纻胎漆器的表面,又称“针刻”,常用于耳杯口沿、耳面等处的几何纹边饰。金属扣常镶于杯的耳部,用以加固器物,增加漆耳杯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
二、漆耳杯的装饰纹样分析
(一)漆耳杯装饰纹样分类
通过对1950年以来重要考古期刊的梳理,整理出保存较好、纹样较完整的汉代漆耳杯53件,根据其装饰内容,可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景象纹样与几何纹样四类。
1.动物纹样:动物纹样是汉代漆器主要纹饰之一,常作为漆耳杯装饰的主题纹樣。汉代借动物来表达对长生不死的追求,渴望借瑞兽升仙永生,祈求平安吉祥。
龙纹与凤鸟纹是动物纹样最常见的两个装饰主题。龙、凤形象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所尊崇的祥瑞符号,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在汉代普遍存在着乘龙升仙的说法,龙被看做是天界的使者,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崇拜,在漆耳杯中作为主体纹样出现。如湖北荆沙市瓦坟园西汉墓出土漆耳杯、扬州邗江姚庄Ml 01: 162、长沙成家湖西汉曹墓出土漆耳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Ml:1 56、湖北云梦睡虎地秦汉墓Ml:11(图1)。耳杯内壁中心等分成四个纹饰区域,变形龙纹呈“S”形,龙身修长,强健有力,围绕主体龙纹间饰涡纹、卷云纹装饰。线条流畅飘逸,仿佛在循环流转,极富运动感。前两者龙纹较为具象,做了一些变形夸张处理,四条龙纹好似蜿蜒的藤蔓,龙嘴大张,龙舌也处理成卷曲的细藤状,但还保留着龙的眼睛、龙角、龙爪等特征,后三者用“S”形曲线高度概括了龙的形象,将龙纹进行抽象化处理。
凤鸟纹也是汉代漆耳杯上的主要纹饰之一。《说文·鸟部》“凤,神鸟也。天老曰:风之象也……见则天下大安宁”。[4]凤乃百鸟之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凤凰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是权力、祥瑞的象征。汉代凤的形象与四神兽中的朱雀合为一体,常以线描的手法绘在耳杯中央。如荆州高台汉墓M28: 61,杯内底中央彩绘一鸟,鸟的轮廓及足与尾用黑线勾勒,身与翅用金黄色描绘,乌体卷曲、长足长尾、张嘴作啾鸣状。安徽霍山县迎驾厂汉墓出土的凤鸟纹“黄氏”漆耳杯,在杯内底正中彩绘凤鸟纹,昂首挺胸,尾羽上翘。又如江苏宝应县天平乡前走马墩西汉墓出土的朱雀纹漆耳杯,用朱漆绘一长冠凤鸟,尾羽细长上翘,双翼优美的展开,阔步向前(图2)。安徽巢湖放王岗汉吕柯墓出土的漆耳杯,中心绘四叶纹,围绕四叶纹绘有变形凤乌纹(图3)。除写实凤纹之外,还有一种凤乌与云纹相互融合的云凤纹,似凤非凤,似云非云,或仅在云纹中露出几何化的凤头。如湖北江陵毛家园一号汉墓出土的漆耳杯,杯底心朱漆绘昂首向上的鸟头纹,颇有穿云之势,周围环绕一圈云龙纹,杯边沿绘一圈三角形变形凤鸟纹。
另外,汉代常结合动物本身的特征,运用谐音象征的手法,附予其象征意义,祈求祥瑞。“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鱼多子,又有子孙繁息之意,鱼的形象表达了汉人希望子孙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出土的三鱼纹漆耳杯,内底中心用朱红、土黄两色漆绘柿蒂纹,围绕着柿蒂纹绘三条首尾相接的鱼,并用金色和黄漆勾勒鱼的外形和鱼鳞等花纹,鱼口衔草。漆绘色彩缤纷,色泽光亮如新,鱼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该墓89、98、100、125、128、139、142号漆耳杯外壁侧有极细腻的针刻鱼纹。又有荆州高台汉墓M3: 41双鱼纹漆耳杯,内底中央两侧用粉红和土黄二色绘制两个四分草叶纹。杯底的两端各绘一条红尾金身的大鲤鱼,鱼身弯曲,口吐水珠,作遨游之状。再有荆州高台汉墓M28:109鱼纹漆耳杯,在内底中心红漆地上用黑线勾绘一鱼,造型简练(图4)。
鹿纹装饰在汉代漆器中也比较常见。汉人认为白鹿是仙人的坐骑,是美好祥瑞的征兆。《瑞应图》日“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5]另外“鹿”与“禄”同音,取“鹿来禄至”之意。如扬州邗江西湖胡场20号西汉墓彩绘熊鹿纹漆耳杯,内底中心以黑、褐、朱红三色绘奔鹿纹,鹿身前倾,后腿斜蹬,矫健有力,外底中心绘熊纹,双臂向上托举,周围缠绕云气纹(图5)。 2.自然景象纹样:自然景象纹样以云气纹为主,《说文解字》“气,云气也”又“云,山川气也。”[6]云与气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汉代漆器上普遍装饰有云气纹,是汉代最有时代特征的纹样之一,既可作为主体纹饰,又作为陪衬纹样搭配动物纹、植物纹出现。汉代漆耳杯中云气纹的形态干变万化,有多种衍生形态,如勾连云纹、云雷纹等。其基本形态有“S”形和“几”字形,其中以“S”形云纹最为常见,以流畅的大“S”形为主体骨架,在转折点穿插涡卷纹、小“S”形云纹,一般作为漆耳杯内壁的主体纹样。如湖北省江陵高台28号汉墓出土的云纹漆耳杯,内底用十字形分成四等份,每份内绘“S”形卷云纹,线条纤细流畅(图6)。而“几”字形纹样常作为漆耳杯口沿处的装饰纹样。
云气纹在汉代广泛流行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汉初崇尚黄老思想,认为人死后灵魂能进入天堂得以永生,天界云气笼罩,流动飘逸的云气纹充分反映了羽化升仙的状态。气论哲学观与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气是宇宙本源,能沟通万物,云自由飘逸,形态瞬息万变,可化生万物,“云”与“气”相互交叠融合,不断运动变化,循环往复,达到和谐统一。其次,结合云气纹本身的造型来看,“S”形云气纹流动回转的线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再生,也反映了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再者,汉代占卜风气浓厚,占星、观云气是重要的占卜活动,统治阶级利用谶纬学说为自己造势。谶纬神学将罕见的自然现象看作是祥瑞或灾异,将自然景象与人事活动联系起来,云气被视为是吉祥之物,是祥瑞、仙界的象征,可以辟邪驱凶。
3.植物纹样:据现有资料来看,饰有植物纹样的漆耳杯出土较少,植物纹漆耳杯在西汉早期比较少见,至西汉中晚期,常见的植物纹样有草叶纹、柿蒂纹等。柿蒂纹又被称为四叶纹,多装饰在耳杯的内底中心(图7)。以植物纹作为主体纹饰的漆耳杯有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草叶纹耳杯,山东临沂金雀山31号汉墓M31:3,四川成都北郊1 5号汉墓花叶纹耳杯(图8),这三件漆耳杯内底的草叶纹与云气纹画法类似,以大“S”形为骨架,首尾两端装饰有三瓣花头和飘带状的分叉尖角纹,期间穿插云气纹。
4.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源于汉人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观察,加以概括总结,抽象成符号化的几何形态,运用点、线、面基本元素,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按照一定规则,采用重复、堆叠、连续、交错等组合排列方式,形成有节奏的画面。
几何纹样是汉代漆器装饰中的辅助纹饰,一般不作为主体纹样,多点缀在耳杯的耳部及内外壁的口沿处,或作为几种纹饰之间的分隔带使用,几乎每件带装饰纹样的器物上都要用几何纹做附属边饰。主要有圆圈纹、涡卷纹、弦纹、网状纹、菱形纹、平行直线纹、波折纹、三角纹、蓖点纹、回纹、“S”纹等。漆耳杯口沿处的几何纹常见组合样式有折线同心圆圈纹、菱形同心圆圈纹、菱形卷云纹、双排卷云纹等。杯耳处的常见组合样式有折线圆圈纹、同心圆圈纹、“几”字形云纹、菱形网状纹等,各类纹饰相互交融,变化多端(图9)。
(二)装饰纹样的组合形式
1.独立纹样:独立纹样即在漆耳杯的内底中心位置、由一种元素构成一个单元的装饰纹样。如江苏省宝应县天平乡前走马墩汉墓出土的彩绘朱雀纹漆盒内的大耳杯、扬州邗江西湖胡场20号西汉墓的彩绘熊鹿纹漆耳杯、扬州邗江西湖蜀岗村汉墓的锥画云气纹漆耳杯、安徽省霍山县迎驾厂西汉墓的凤鸟纹“黄氏”漆耳杯、荆州高台汉墓M28:6鸟纹漆耳杯、荆州高台汉墓M28:109鱼纹漆耳杯,均在耳杯内底中心漆绘独立装饰纹样,构图简洁明快(图1 0)。
2.连续纹样:连续纹样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以二方连续纹样为多,主要采用连圆式、连环式、波折式和散点式等构图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常将几种构图方法组合使用,复杂多变。
在漢代漆耳杯中较为常见的连续纹样是二方连续变体朱雀纹,如湖南永州鹞子岭二号西汉墓M2: 77,内外壁彩绘4对凤鸟,内外口沿绘圆圈纹、波折纹。另外扬州邗江西湖胡场西汉墓、姚庄102号汉墓、长沙望城坡古坟垸汉墓、武威磨咀子62号汉墓、贵州清镇平壩15号汉墼均出土了绘有类似的二方连续变体朱雀纹。汉代实现了大一统,在思想意识形态统一的情况下,虽然纹饰题材内容保持一致,但受先前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生产的漆耳杯有各自的风格。如湖南永州鹞子岭2号墓与贵州清镇平壩1 5号汉墓出土漆耳杯上的变体朱雀纹饰线条较粗,视觉效果强烈;扬州邗江胡场和姚庄汉墓出土的漆耳杯变体朱雀纹用线讲究,绘制的十分细腻精巧(图1 1)。
三、汉代漆耳杯纹饰特点与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汉代漆耳杯纹饰特点
1.分割有秩,对称均衡: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审美非常注重成双成对的概念,同时注重均衡的构图与布局[7]。在耳杯杯身椭圆形的轮廓线之内,常常采用对分、三分、四分构图法,充分利用了对称与平衡的构图原则。对分构图如荆州高台汉墓M3: 41双鱼纹漆耳杯,以四叶纹为中心,左右各绘两只首尾颠倒对称的鲤鱼。山东临沂金雀山31号汉墓M31:3花鸟纹漆耳杯内壁中的花头与茎叶组成一个倒“8”字形,上下各绘有颠倒对称的凤鸟纹。三分构图法见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墼兰鱼纹漆耳杯,采用三足鼎立的三分构图法,以四叶纹为中心,环绕三条首尾相对的鱼,即是独立图案,其间又有关联交叉,似在盘旋追逐,形成了良好的平衡感。四分构图法如图一所示云龙纹漆耳杯以及图六所示云纹漆耳杯。另外还有环形构图漆耳杯,如湖北江陵毛家园1号墓出土的鸟头纹漆耳杯,围绕杯心鸟头纹装饰一圈变体云龙纹,疏密处理恰到好处,展现出纹样装饰上的视觉平衡感(图12)。
2.以线造形,气韵灵动:以线造形是中国绘画的传统,线描是漆耳杯的主要表现技法。漆耳杯上的线条极富变化,长线、短线、折线、曲线搭配使用,短线、折线顿挫有秩,长线、曲线流畅矫健,颇具节奏和韵律,富有绘画性。大“S”形曲线是漆耳杯装饰线条中的普遍特征,流畅连贯,呈现一种循环往复,流转不息的美感,在动势中展现一种平衡状态。 3变形夸张,神形兼备:汉代画工绘制漆耳杯纹样时,有些在写实的基础上,抓住其主要特点进行夸张变形,突出其艺术特征与装饰性。例如在动物纹样做主体纹饰的耳杯中,夸大表现凤鸟的尾羽、鱼的尾部、鹿的腿部,突出了动物本身特性,造型也更加优美;而有些已经难以看出原本形象的特征,如西汉早期流行的变形鸟纹、鸟头纹,从装饰性的角度出发,将鸟的头部形象进一步抽象概括成三角形(图13)。汉代耳杯漆绘善于概括物象和结构,以神写形,以形传神,神形兼备。
(二)汉代漆耳杯装饰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构图上分割与均衡的应用。如潘虎工作室的红点设计作品“极燕孕盏”包装,将圆形等分,图案环绕中心的燕子左右翻转对称。第二,线条表现艺术的应用。如靳埭强《妙法自然》系列海报设计,构图严谨,留白考究,气贯始终,充分展现了书法线条的柔和飘逸、气韵生动。第三,装饰图案的变形处理手法以及装饰纹样的应用。如日本平面设计师松永真在“椀一式”项目中设计的柴郡猫图案饮食漆器套装、韩国高端化妆品品牌“Whoo”的云气纹包装设计、陈幼坚为香港远东广场酒店设计的“香宫”标志(图14)。
结语
西汉早期国家初定,一切从简,漆器装饰朴素简洁,漆耳杯纹样的整体风格偏向写实,使用龙纹、凤鸟纹、鱼纹等较具象的动物纹样作为主题纹饰,较少使用辅助纹样。自然景象纹样以云气纹为主,植物纹样漆耳杯较少。另外,创造性出现了锥画工艺,采用先刻再描的装饰技法,使耳杯的装饰线条更加飘逸流畅,为后世的戗金工艺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手工业快速发展,漆器设计走向全面繁荣,装饰纹样种类增多,西汉中期以后,纹样风格上抽象与具象并用,写实与写意结合,这个时期动物纹仍然占据主体地位,植物纹样增多,自然景象纹样中的云气纹仍是漆耳杯装饰的显著特征。西汉晚期在装饰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胎质变薄使得漆耳杯使用起来更加轻便、灵巧,为加固耳杯,将髹漆與金属工艺相结合,金银扣器大为流行,在保证实用的基础上又为漆耳杯增添了华贵之美。东汉初期社会动荡,漆耳杯装饰又重新回归到“致用为主”,东汉晚期瓷器出现,漆耳杯逐渐被瓷质饮食器取代,实用漆器开始走向衰微。汉代漆耳杯装饰艺术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装饰手法与风格在现代产设计中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着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钱永宁,侯慧俊主编器物纹饰图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66
[2]朱世英,季家宏主编中国酒文化辞典[M].合肥:黄山书社,1990
[3]孙机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54-358
[4]徐铉校订,许慎撰.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79
[5]李发林著汉画考释和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232
[6]胡化凯.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21
[7]于莹,王雪.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特征及对包装设计的影响[J].设计, 2015 (16):143-144
[8]刘牧原,辛艺华.汉漆器云气纹饰的审美特征[J].装饰,2010 (05):72-73
[9]赵关键.传统漆器的设计元素及应用分析[J].设计,2017 (21):94-96
[10]侯越.汉代漆器结构设计特点赏析[J].设计,2016 (21):39-40
[11]毕晓明,陈伟.汉代装饰艺术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 (05):108-111.
[12]陈振裕著.战国秦衩漆器群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03
[13]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傅举有卷主编中国漆器全集3汉[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8.08
[14]金维诺总主编;陈振裕,蒋迎春,胡德生卷主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家具l[M].合肥:黄山书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