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教育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使用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呢?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采用情境激励,唤醒学生求知
  标准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主动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及网络空间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从而积极的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题:“有一列火车长200米,若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段1400米长的隧洞,要用多少分钟?”这道题中的火车运行的实际路程学生不好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我制作了FLASH动画课件,教学时,教师先用媒体在屏幕上出现铁路、山、隧洞背景的画面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出示教学的应用题,接着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洞前时及车尾刚刚出洞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隧洞,并闪烁其线段图,分析火车通过隧洞的距离和隧洞长度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信息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算式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触动多种感官,理解内在规律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到校园网上查找有关内容,课堂上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三角形的角、边、顶点,来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三角形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贴近生活情境,促进知识运用
  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现在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空间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材“活”起来。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类应用题既要求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涛。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网络空间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和学生网络互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小华和小明分别站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边闪两下,强调这是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生活的场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學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顺利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
  四、加强变式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利用网络平台安排了课下练习,有判断、选择、闯关、改错等多种形式,并把它做成动画游戏的形式,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互动的方法与途径。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机融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巧用信息技术,将其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充分彰显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为数学课堂插上科技的翅膀,点燃学生思维的“引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课程导入的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课程导入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课程导入应该更受到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课程导入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课程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年纪还比较小,性子相对来说比较急躁。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经常出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为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态。课堂教学的转型出现了两种形势:一种是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管理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多了喧闹,少了安静;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懒散,少了专心。另一种是有些教师默守陈规无奈地叹息:“我何尝不想放开课堂、放开学生,让学生能开心地学,可是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但作业不会做,考试的成绩上不去,这样能叫成功的教学吗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核心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对话是学生深入文本的重要通道,也是学生有效理解文本的重要策略,在阅读课堂运用对话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使学生在对话中发现文本意蕴,并在对话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有效积累语言,习得能力。教师如何优化阅读课堂,实现对话教学的深度发展?本文从营造对话氛围,在深度对话中体验课文;把握文本内涵,在深度对话中感悟课文;搭建实践平台
羊蹄甲属隶属于豆科,乔木,灌木或攀缘藤本。本属约600种,多数产热带。我国有40种,4亚种,11变种,主产南部和西南部。本研究以培育出观赏价值高且抗寒性强的羊蹄甲新品种为目的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學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思维活动;是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这里提的精神在数学上表现的就是一种
城市滨河绿地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最易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地段,是现代城市市政公共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魅力及影响息息相关。本文研究内容主
【摘 要】在新课改中,明确的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而智慧教育理念可以通过智慧学习环境充分的体现出来。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同样的离不开网络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的教学专业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现措施,希望对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
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500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