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概括分析了塑料注塑成型,進而对模具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塑料注塑成型及模具的相关知识,不断地提高塑料注塑成型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出更为高质量的产品。
[关键词]塑料;注塑成型;模具;具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TH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00-01
前言:
注塑成型(injection molding),又称之为注射模塑成型,是注射模塑成型的一种方法。注塑成型所具备的优势主要包括:较高的生产效率、自动化的操作、多种花色、自简至繁的形状等。在一定程度上,注塑成型能够实现大批量及复杂形状类产品的生产,对于我国成型加工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注塑成型的功能优势,就需要对塑料注塑成型与模具应用予以综合分析,不断地优化加工工艺水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更好的凸显出注塑成型的功能优势,为我国成型加工相关行业开辟新的发展蹊径,让其能够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1、 塑料的注射成型概述
1.1 方法与特点
我国目前注塑成型的方法,属热塑塑料的注塑成型方法应用之最为广泛。通过温度变化使熔融塑料逐渐进入到模具内,依据模腔内具体形状逐渐形成相应的制品。如果针对制品并为特殊性需求,则已成型纸制品无需再加工,该制品即为最后的成品。在模塑注射时,较为细小的一些部分都可完成加工。而若想制出高质量的产品,就需在模具中应用精密性注塑。对于模具具体应用,应当满足四个要素,即收缩量、尺寸、外形及精度。而若塑料类制品只满足尺寸、外形及精度这三个要素难以达到最佳的制作加工效果,产品质量很难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收缩量的不同,该模具所制作出的塑料类制品实际尺寸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在精密性注塑时,务必对收缩率予以严格把控。对注塑的精密性进行判断时,应当从制品形位、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尺寸的公差方面入手。注塑构成、模具、设备、工艺技术等,都会与精密性注塑效果有着直接性影响。那么,就需精密性注塑过程中,对各方面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及分析,先将材料的种类确定好,再进行注塑机的合理选择,并对湿度及温度予以严格控制。
1.2 分类与结构规律
关于注塑成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塑料的注射方法,另一种为橡胶的注射法。在一定程度上,此两种方法有着一个共性特征,就是所产出的所有制品都为成品,无需予以再加工。在注塑的模塑当中,一些细小部分都可完成加工,一次即可成型。塑料的注射方法,它主要是在压力作用之下,把熔融塑料缓缓注入至模具内,以降低温度为主要操作手段进而形成塑料件。我国目前较为常见的一些聚苯乙烯塑料就是利于机械化注塑机予以成型制作加工的。而橡胶的注射法,它主要是把胶料从机筒内直接注入到模型当中实现硫化。此种方法具有着以下几点优势:制作工序相对简单、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周期较短、成型产品质量较好等。
关于注塑模具构成,主要取决于注塑机模板安装的具体位置,如果该模板为固定式,则属于定模,而如果是移动的,则就是动模。具体的工艺流程是当注塑机运行时,该动模会逐渐向定模靠近,一直到二者充分重合并形成型腔及浇注性系统。开模时,定模会逐渐从动模内分离,将机构顶出,从模腔内逐渐顶出塑件,从而注塑的制品就会顺利完成该脱模的工序。
2、 模具具体应用分析
2.1 注射
模塑注射时,对于温度有着特定要求,尤其是针对料筒、模具及喷嘴的温度要求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塑料滚动及塑化来说,料筒与喷嘴的温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喷嘴温度对于塑料冷却及流动有着较大的影响。基于塑料分解的温度及流动的温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塑料的来源也有所不同,以至于塑料分解及流动的温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注射机种类对于塑料的塑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料筒的温度选择也有所不同。在熔料过程中,如果并未对喷嘴及料筒温度予以控制,直通式的喷嘴就会出现流涎情况。而若想尽可能的防止此类情况出现,就需要把料筒温度调整至最高的温度范围内,相比较于喷嘴温度稍高一些即可。
2.2 压力控制
使用螺杆注射机时,塑化的压力主要是在螺杆出现转动情况后形成,螺杆顶部的熔料会在逐渐后退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并非是特定的,它是通过对液压系统内溢流阀的调整来实现控制。在注射过程中,伴随着螺杆的转速变化,塑化的压力也随着变化。当塑化的压力升高时,熔体的温度也随之增加,而塑化的速度就会逐渐减小。同时,通过对塑化压力能够实现对熔体温度的有效控制。通常,塑化的压力主要取决于保证制品高质量的前提下,越低越佳,它的实际数值与塑料的品种并为关联性。我国目前生产时多数的注射机衡量的注射性压力是指螺杆或柱塞端面施加于熔料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注塑成型时,注射的压力能够起着一定的优势性作用,可以克服塑料内所流动的阻力,将熔料逐渐压实。
2.3 模塑的周期
所谓模塑的周期,主要是指以一次性注射模塑时所用的时间。模塑的周期长短对于设备实际的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有着直接性影响,主要包含着设备的利用效率、自接性影响的劳动生产效率、成型的周期等。因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成型周期缩短。在该周期内,冷却及注射的时间最为重要,都与制品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注射时间内,生产的充满时间在3-5mm/s范围内。若注射时间内保压的时间是对于型腔内塑料的压力时间。那么,在政工的注射时间内它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浇口处熔料未封冻前,保压的时间必然会对制品的尺寸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压时间有着一定的惠值,其与主流道、模具及料温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主流道、浇口的尺寸及工艺的条件等都处于正常状态下。而冷却的时间,主要是决定制品的厚度、模具的温度及塑料的性能等。通常情况下,冷却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30mm/s范围内,最短为35mm/s左右,时间不宜过长。
2.4 螺杆注射机的注射
塑料注塑通常使用的都是螺杆注射机。在注塑时,应当尤为主要塑化的压力变化情况,保证其不会对塑化及制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注射时,为防止螺杆转动及后退的速度过快,需在螺杆的上部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即为塑化的压力,可通过液压系统内溢流阀来进行塑化压力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塑化压力的不断增加,熔体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塑化塑率会随之降低。若塑化的压力逐渐增加,就可使熔体内其气泡充分排出,让色料混合保持着均匀性。通常要想保证制品质量,就需将塑化的压力控制在20 kg/cm以内,以保证制品的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塑料制品的生产需求,就需要对塑料注塑成型与模具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加准确地掌握塑料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从而能够通过不断地实践应用及研究,提高塑料注塑成型的工艺技术水准,切实地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勇,申长雨,王利霞 .塑料注塑成型及其模具的运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42(12):599-600.
[2]Xiao micro, Cui Haihui, Wang Songyue. Application of [J]. technology on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and mold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2016,19 (11): 313-314.
[3]Zhu Yan, Li Zhengxiang, Yin Cheng Lou, Wu Zaihua.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and its mold [J]. polyurethane, 2016,35 (02): 748-749.
[关键词]塑料;注塑成型;模具;具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TH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00-01
前言:
注塑成型(injection molding),又称之为注射模塑成型,是注射模塑成型的一种方法。注塑成型所具备的优势主要包括:较高的生产效率、自动化的操作、多种花色、自简至繁的形状等。在一定程度上,注塑成型能够实现大批量及复杂形状类产品的生产,对于我国成型加工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注塑成型的功能优势,就需要对塑料注塑成型与模具应用予以综合分析,不断地优化加工工艺水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更好的凸显出注塑成型的功能优势,为我国成型加工相关行业开辟新的发展蹊径,让其能够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1、 塑料的注射成型概述
1.1 方法与特点
我国目前注塑成型的方法,属热塑塑料的注塑成型方法应用之最为广泛。通过温度变化使熔融塑料逐渐进入到模具内,依据模腔内具体形状逐渐形成相应的制品。如果针对制品并为特殊性需求,则已成型纸制品无需再加工,该制品即为最后的成品。在模塑注射时,较为细小的一些部分都可完成加工。而若想制出高质量的产品,就需在模具中应用精密性注塑。对于模具具体应用,应当满足四个要素,即收缩量、尺寸、外形及精度。而若塑料类制品只满足尺寸、外形及精度这三个要素难以达到最佳的制作加工效果,产品质量很难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收缩量的不同,该模具所制作出的塑料类制品实际尺寸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在精密性注塑时,务必对收缩率予以严格把控。对注塑的精密性进行判断时,应当从制品形位、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尺寸的公差方面入手。注塑构成、模具、设备、工艺技术等,都会与精密性注塑效果有着直接性影响。那么,就需精密性注塑过程中,对各方面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及分析,先将材料的种类确定好,再进行注塑机的合理选择,并对湿度及温度予以严格控制。
1.2 分类与结构规律
关于注塑成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塑料的注射方法,另一种为橡胶的注射法。在一定程度上,此两种方法有着一个共性特征,就是所产出的所有制品都为成品,无需予以再加工。在注塑的模塑当中,一些细小部分都可完成加工,一次即可成型。塑料的注射方法,它主要是在压力作用之下,把熔融塑料缓缓注入至模具内,以降低温度为主要操作手段进而形成塑料件。我国目前较为常见的一些聚苯乙烯塑料就是利于机械化注塑机予以成型制作加工的。而橡胶的注射法,它主要是把胶料从机筒内直接注入到模型当中实现硫化。此种方法具有着以下几点优势:制作工序相对简单、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周期较短、成型产品质量较好等。
关于注塑模具构成,主要取决于注塑机模板安装的具体位置,如果该模板为固定式,则属于定模,而如果是移动的,则就是动模。具体的工艺流程是当注塑机运行时,该动模会逐渐向定模靠近,一直到二者充分重合并形成型腔及浇注性系统。开模时,定模会逐渐从动模内分离,将机构顶出,从模腔内逐渐顶出塑件,从而注塑的制品就会顺利完成该脱模的工序。
2、 模具具体应用分析
2.1 注射
模塑注射时,对于温度有着特定要求,尤其是针对料筒、模具及喷嘴的温度要求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塑料滚动及塑化来说,料筒与喷嘴的温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喷嘴温度对于塑料冷却及流动有着较大的影响。基于塑料分解的温度及流动的温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塑料的来源也有所不同,以至于塑料分解及流动的温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注射机种类对于塑料的塑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料筒的温度选择也有所不同。在熔料过程中,如果并未对喷嘴及料筒温度予以控制,直通式的喷嘴就会出现流涎情况。而若想尽可能的防止此类情况出现,就需要把料筒温度调整至最高的温度范围内,相比较于喷嘴温度稍高一些即可。
2.2 压力控制
使用螺杆注射机时,塑化的压力主要是在螺杆出现转动情况后形成,螺杆顶部的熔料会在逐渐后退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并非是特定的,它是通过对液压系统内溢流阀的调整来实现控制。在注射过程中,伴随着螺杆的转速变化,塑化的压力也随着变化。当塑化的压力升高时,熔体的温度也随之增加,而塑化的速度就会逐渐减小。同时,通过对塑化压力能够实现对熔体温度的有效控制。通常,塑化的压力主要取决于保证制品高质量的前提下,越低越佳,它的实际数值与塑料的品种并为关联性。我国目前生产时多数的注射机衡量的注射性压力是指螺杆或柱塞端面施加于熔料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注塑成型时,注射的压力能够起着一定的优势性作用,可以克服塑料内所流动的阻力,将熔料逐渐压实。
2.3 模塑的周期
所谓模塑的周期,主要是指以一次性注射模塑时所用的时间。模塑的周期长短对于设备实际的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有着直接性影响,主要包含着设备的利用效率、自接性影响的劳动生产效率、成型的周期等。因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成型周期缩短。在该周期内,冷却及注射的时间最为重要,都与制品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注射时间内,生产的充满时间在3-5mm/s范围内。若注射时间内保压的时间是对于型腔内塑料的压力时间。那么,在政工的注射时间内它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浇口处熔料未封冻前,保压的时间必然会对制品的尺寸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压时间有着一定的惠值,其与主流道、模具及料温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主流道、浇口的尺寸及工艺的条件等都处于正常状态下。而冷却的时间,主要是决定制品的厚度、模具的温度及塑料的性能等。通常情况下,冷却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30mm/s范围内,最短为35mm/s左右,时间不宜过长。
2.4 螺杆注射机的注射
塑料注塑通常使用的都是螺杆注射机。在注塑时,应当尤为主要塑化的压力变化情况,保证其不会对塑化及制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注射时,为防止螺杆转动及后退的速度过快,需在螺杆的上部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即为塑化的压力,可通过液压系统内溢流阀来进行塑化压力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塑化压力的不断增加,熔体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塑化塑率会随之降低。若塑化的压力逐渐增加,就可使熔体内其气泡充分排出,让色料混合保持着均匀性。通常要想保证制品质量,就需将塑化的压力控制在20 kg/cm以内,以保证制品的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塑料制品的生产需求,就需要对塑料注塑成型与模具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加准确地掌握塑料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从而能够通过不断地实践应用及研究,提高塑料注塑成型的工艺技术水准,切实地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勇,申长雨,王利霞 .塑料注塑成型及其模具的运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42(12):599-600.
[2]Xiao micro, Cui Haihui, Wang Songyue. Application of [J]. technology on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and mold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2016,19 (11): 313-314.
[3]Zhu Yan, Li Zhengxiang, Yin Cheng Lou, Wu Zaihua.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and its mold [J]. polyurethane, 2016,35 (02): 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