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对于中低学段的小学生而言,浅显易懂、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他们接触到的最直观、最亲密的学习材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扣文本、活用文本,扎实落实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并及时抓住文本和课堂生成所赋予的契机,引导学生去积累,去体验,去感悟,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动手练笔。以下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的教学进行浅析。
一、立足文本,扎实教学生字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识字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生字“侵略”,笔者首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文中所述苏格兰遭到别国侵略可能会遭遇的种种可怕后果,再巧现“侵略”二字的古文图形,追溯字源———“侵”是会意字,字形像个人,手又拿着扫把在一步一步地扫地;“略”是形声字,左“田”右“各”,意思是各自的田地。侵略,字面上是指一个人拿着扫把扫了别人的田地,引申为侵犯掠夺别人的行为的意思。教学中,结合字理分析,把古义巧妙链接到今义,适时抛出构字小歌谣指导规范书写:“侵,左窄右宽单人旁,横山在上要扁小,中间部分来压线,又字捺画要出脚。略,田做偏旁变窄小,折文撇捺要舒展。”生动直观的画面,深入浅出的讲解,趣味横生的小歌谣,既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构字的美妙,又让他们轻轻松松地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为接下来的阅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体验文本,品词析句悟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走进文本。感悟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并享受到审美乐趣。教学中,应聚焦文本独特的语言现象,鼓励学生自主读文,在读中品词析句,在读中揣摩情感,在读中感悟蕴意,在读中内化语言。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入理解感悟,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进入文本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教学第2段时,笔者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人物内心,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表情达意。笔者让学生自己读文,带着问题思考:“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怎样的布鲁斯?”交流中,聚焦“唉声叹气”“几乎”这些关键词,进行对话。笔者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个受了伤,躺在磨坊里的布鲁斯,你在想着什么,一直唉声叹气呢?”有的学生说:“万一‘我’失败了,‘我’的国家该怎么办哪?”有的学生说:“‘我’自己都受了伤,接下去‘我’还能做什么呀?”有的学生说:“看来,这仗,‘我’是打不赢了!”……学生说着演着读着,读出了一个“唉声叹气”的布鲁斯。为了更好地理解“几乎”的语义,笔者还让学生用“几乎”口头造句,在具体生活语境中理解“几乎”的意思,从而弄明白,布鲁斯虽然沮丧灰心,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丝希望,还是渴望能够赶跑侵略者的。第3段的文本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讲解。教学中,笔者领着学生进行七次回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一遍遍地朗读蜘蛛不厌其烦结网的句子,感受蜘蛛的坚持不懈,在朗读中加深了理解,受到了启迪。
三、挖掘文本,聚焦“语用”表达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学过程中,笔者时时突出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第3段关于蜘蛛结网的描写,学生在多次回读中,见布鲁斯所见,感布鲁斯所感,体会到了蜘蛛结网的不易与坚持。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读过的名言,说说感受,说话时试着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表述,学习文中流畅的表达,并进一步领悟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的道理。第4段的“跳”和“喊”形象地表现了布鲁斯感动时的神态,教学中,笔者用激情的语言不断渲染:“难道‘我’还不如一只小小的蜘蛛吗?难道‘我’要眼睁睁看着‘我’的国家灭亡吗?难道‘我’要‘我’的子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吗?”在循序渐进的朗读中,学生对文本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式有了较深的印象。课末,为深化蜘蛛结网带来的启示,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笔者让学生代布鲁斯写动员书:“同学们,此时的士兵和人民经历了七战七败,他们也几乎失去了信心,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呢?”接着,出示动员书提纲,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亲爱的士兵们,我看到一只蜘蛛结了七次网都被大风吹断了。可蜘蛛没有灰心,照样从头干起,第八次终于结成了一张网。我想, ,我号召你们 !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的。这样根据文本内容有机结合说写,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迁移文本,渗透文体意识
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阅读教学应适当关注到文本的文体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把握文体意识。《第八次》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它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讲述。新课伊始,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在哪里干什么,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在交流中渗透有关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再组织学生试着概括课文大意时,告诉学生,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激起他们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感受历史故事的特点,比如,采用激情朗读、讲述分享、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策略,让学生喜爱历史故事类文本,在喜欢中感知历史故事所带来的启迪。只要教师们如此这般坚持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把握文体特征的能力,今后学生再遇到历史故事类的文本时,类似的方法可以被迁移到新的阅读实践中,文体意识自然可以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一、立足文本,扎实教学生字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识字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生字“侵略”,笔者首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文中所述苏格兰遭到别国侵略可能会遭遇的种种可怕后果,再巧现“侵略”二字的古文图形,追溯字源———“侵”是会意字,字形像个人,手又拿着扫把在一步一步地扫地;“略”是形声字,左“田”右“各”,意思是各自的田地。侵略,字面上是指一个人拿着扫把扫了别人的田地,引申为侵犯掠夺别人的行为的意思。教学中,结合字理分析,把古义巧妙链接到今义,适时抛出构字小歌谣指导规范书写:“侵,左窄右宽单人旁,横山在上要扁小,中间部分来压线,又字捺画要出脚。略,田做偏旁变窄小,折文撇捺要舒展。”生动直观的画面,深入浅出的讲解,趣味横生的小歌谣,既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构字的美妙,又让他们轻轻松松地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为接下来的阅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体验文本,品词析句悟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走进文本。感悟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并享受到审美乐趣。教学中,应聚焦文本独特的语言现象,鼓励学生自主读文,在读中品词析句,在读中揣摩情感,在读中感悟蕴意,在读中内化语言。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入理解感悟,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进入文本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教学第2段时,笔者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人物内心,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表情达意。笔者让学生自己读文,带着问题思考:“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怎样的布鲁斯?”交流中,聚焦“唉声叹气”“几乎”这些关键词,进行对话。笔者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个受了伤,躺在磨坊里的布鲁斯,你在想着什么,一直唉声叹气呢?”有的学生说:“万一‘我’失败了,‘我’的国家该怎么办哪?”有的学生说:“‘我’自己都受了伤,接下去‘我’还能做什么呀?”有的学生说:“看来,这仗,‘我’是打不赢了!”……学生说着演着读着,读出了一个“唉声叹气”的布鲁斯。为了更好地理解“几乎”的语义,笔者还让学生用“几乎”口头造句,在具体生活语境中理解“几乎”的意思,从而弄明白,布鲁斯虽然沮丧灰心,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丝希望,还是渴望能够赶跑侵略者的。第3段的文本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讲解。教学中,笔者领着学生进行七次回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一遍遍地朗读蜘蛛不厌其烦结网的句子,感受蜘蛛的坚持不懈,在朗读中加深了理解,受到了启迪。
三、挖掘文本,聚焦“语用”表达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学过程中,笔者时时突出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第3段关于蜘蛛结网的描写,学生在多次回读中,见布鲁斯所见,感布鲁斯所感,体会到了蜘蛛结网的不易与坚持。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读过的名言,说说感受,说话时试着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表述,学习文中流畅的表达,并进一步领悟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的道理。第4段的“跳”和“喊”形象地表现了布鲁斯感动时的神态,教学中,笔者用激情的语言不断渲染:“难道‘我’还不如一只小小的蜘蛛吗?难道‘我’要眼睁睁看着‘我’的国家灭亡吗?难道‘我’要‘我’的子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吗?”在循序渐进的朗读中,学生对文本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式有了较深的印象。课末,为深化蜘蛛结网带来的启示,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笔者让学生代布鲁斯写动员书:“同学们,此时的士兵和人民经历了七战七败,他们也几乎失去了信心,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呢?”接着,出示动员书提纲,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亲爱的士兵们,我看到一只蜘蛛结了七次网都被大风吹断了。可蜘蛛没有灰心,照样从头干起,第八次终于结成了一张网。我想, ,我号召你们 !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的。这样根据文本内容有机结合说写,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迁移文本,渗透文体意识
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阅读教学应适当关注到文本的文体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把握文体意识。《第八次》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它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讲述。新课伊始,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在哪里干什么,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在交流中渗透有关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再组织学生试着概括课文大意时,告诉学生,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激起他们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感受历史故事的特点,比如,采用激情朗读、讲述分享、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策略,让学生喜爱历史故事类文本,在喜欢中感知历史故事所带来的启迪。只要教师们如此这般坚持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把握文体特征的能力,今后学生再遇到历史故事类的文本时,类似的方法可以被迁移到新的阅读实践中,文体意识自然可以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