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带来的人口流动以及奥运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奥运会筹办、举行过程中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从偶然发生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为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特殊环境与风险管理理论,建立风险管理评估系统,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奥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2020年3月24日,受COVID-19疫情影响,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东京奥运会及残奥运会将推迟至2020年以后。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带来的人口流动以及奥运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奥运会上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从偶然发生演变为常态化的频发,为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平稳筹备和顺利举办,风险管理评估系统的建立和运用就变得十分必要。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全面收集以及精准评估来对事件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并在客观记录评估过程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以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奥运会筹备、举办以及公众健康的影响。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识别阶段、决策阶段即判断评估阶段和行动阶段。[1]
一、识别阶段
风险识别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对项目内在风险和项目外在风险的识别。于北京冬奥会而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风险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外部风险,主要涉及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
风险识别包含对风险特性的全面详尽的识别以及对风险暴露的精确估计,要对可能影响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公共卫生保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后的严重程度展开识别并进行预测,运用各类方法以确定风险的来源并研究风险事件是否会影响冬奥会的正常开展。这是基于风险不确定性的一种预先的设想,风险识别应该贯穿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整个过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估,而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具体来说,影响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的外部风险可能来自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
(一)生物因素
在几类较为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的出现频率较高,并且因其自身的传播特性极易造成较大影响。如新冠肺炎,其可以持续人传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2],在人群聚集的奥运场馆中及易传播扩散。此外,冬奥会举办的时间为传染病高发的冬季,目前已知的冬季高发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赛事举办期间人群聚集,又存在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等参赛主体,易携带传染源而发生输入型传染病,从而引发较大规模的相互传染。
(二)环境因素
以蝙蝠、老鼠等为例的许多野生动物,均是病毒的自然宿主。食用野生动物、蚊虫叮咬等都可能造成病毒的感染,如果病毒具有人传人的性质,则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疫情。
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基本在户外举行,因此需要注意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结合比赛场地的环境特点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防治。以主办城市之一的张家口为例,其多个县位于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且鼠疫源地与冬奥会举办地的崇礼区自然环境较为相近,没有大的天然屏障。而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我国较为活跃的鼠疫源地之一,且近年来一直处于活跃期,几乎每年都发生动物间鼠疫。[3]这就要求张家口赛区在进行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时重视对鼠疫的防控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动态评估,做好综合防治。
二、判断评估阶段
判断评估阶段即对风险进行判断评估并制定应对计划。经过风险识别后,被识别出的风险有些是可控的,一些项目内部风险(项目团队能够控制的风险)通常可以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来进行控制,比如人员配置的合理化、硬件设施的完善等。但也存在无法控制的外部风险,如传染病。这就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后果,即对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危害和影响、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风险综合评估等角度进行分析,对风险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估。
其中,风险判断评估阶段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是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危害程度。部分风险危害程度高但发生概率低,部分风险危害程度小但发生概率却很高。因此可以依靠风险矩阵法将两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考虑,其数学表达式为R=L*S,即风险度(R)=风险发生概率(L)*风险危害程度(S)。
三、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即对风险进行应对。首先要对不同严重程度的风险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层级的风险制定各自相应的管理计划。风险分级完成后,可以聘请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策划,对奥运场馆、训练场馆、运动员住所等奥运涉及区提供保障人员和设备。在行动阶段,依然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并常态化、周期性地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在此过程中,风险的追踪和回顾就显得十分必要,有利于观察风险处理的效果并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风险管理措施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完善。
(一)协调联动,进行矩阵式管理模式
矩阵式管理与直线式管理相比较之下,在管理过程中更为灵活、有效,使得管理组织能够根据外界要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为了在冬奥会举办期间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提前组建由北京奥组委、国家相关部门、举办地的地方政府、医疗卫生团队等跨级别、跨领域团队组成的矩阵式公共卫生保障团队。
北京2008年奥运会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程序,可以进行参考,即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开展风险识别,制定保障方案,开展团队培训,制定应急方案及时沟通协调。[4]
(二)及时应对风险,完善筹办工作
1.能够预先消除的风险
针对能够事先预防消除的风险,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方案并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对风险进行化解,比如制作风险管理手册、设定风险管理的框架、明确团队的分工和责任,并制定相应处理方案。北京奥组委可以与国际奥委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密切沟通合作,利用奥运会举办期间专设的疾病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风险,明确团队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和目标,共同制定消除风险的处理方案。
2.不能预先消除的风险
针对不能事先预防的风险,要进行提前预案和调整。对于风险矩阵分析后风险较大的项目,如果不能预先消除风险根源或者风险难以进行消除,则应考虑替换该项目。如在应对饮用水安全问题时,可减少生水的直接使用,提供优质瓶装水;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则应减少生冷食品、易引发疾病的食物的供应,并提前了解运动员、教练员等需入住奥运村的人员的饮食习惯及食物过敏情况。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需要依靠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系统,向公众提供来自官方的权威信息,积极通过议程设置进行舆论引导。因此北京冬奥组委会应进行提前预案,搭建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媒体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公开性以及信息公布的时效性,以便发生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及时对事件进行反映,通过与公众迅速有效的沟通来阻止谣言的产生。
參考文献:
[1]高婷.2008年北京奥运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管理应用思路[J].首都公共卫生,2007 (04):64-67.
[2]李新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3]杜国义,高少坤,王治宇,闫东.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河北省鼠疫防治工作对策的探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 (01):117-119.
[4]刘永良.北京2008奥运公共卫生监督风险识别与遗产分析[D].中南大学,2012.
关键词:奥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2020年3月24日,受COVID-19疫情影响,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东京奥运会及残奥运会将推迟至2020年以后。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带来的人口流动以及奥运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奥运会上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从偶然发生演变为常态化的频发,为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平稳筹备和顺利举办,风险管理评估系统的建立和运用就变得十分必要。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全面收集以及精准评估来对事件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并在客观记录评估过程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以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奥运会筹备、举办以及公众健康的影响。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识别阶段、决策阶段即判断评估阶段和行动阶段。[1]
一、识别阶段
风险识别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对项目内在风险和项目外在风险的识别。于北京冬奥会而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风险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外部风险,主要涉及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
风险识别包含对风险特性的全面详尽的识别以及对风险暴露的精确估计,要对可能影响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公共卫生保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后的严重程度展开识别并进行预测,运用各类方法以确定风险的来源并研究风险事件是否会影响冬奥会的正常开展。这是基于风险不确定性的一种预先的设想,风险识别应该贯穿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整个过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估,而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具体来说,影响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的外部风险可能来自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
(一)生物因素
在几类较为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的出现频率较高,并且因其自身的传播特性极易造成较大影响。如新冠肺炎,其可以持续人传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2],在人群聚集的奥运场馆中及易传播扩散。此外,冬奥会举办的时间为传染病高发的冬季,目前已知的冬季高发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赛事举办期间人群聚集,又存在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等参赛主体,易携带传染源而发生输入型传染病,从而引发较大规模的相互传染。
(二)环境因素
以蝙蝠、老鼠等为例的许多野生动物,均是病毒的自然宿主。食用野生动物、蚊虫叮咬等都可能造成病毒的感染,如果病毒具有人传人的性质,则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疫情。
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基本在户外举行,因此需要注意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结合比赛场地的环境特点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防治。以主办城市之一的张家口为例,其多个县位于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且鼠疫源地与冬奥会举办地的崇礼区自然环境较为相近,没有大的天然屏障。而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我国较为活跃的鼠疫源地之一,且近年来一直处于活跃期,几乎每年都发生动物间鼠疫。[3]这就要求张家口赛区在进行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时重视对鼠疫的防控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动态评估,做好综合防治。
二、判断评估阶段
判断评估阶段即对风险进行判断评估并制定应对计划。经过风险识别后,被识别出的风险有些是可控的,一些项目内部风险(项目团队能够控制的风险)通常可以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来进行控制,比如人员配置的合理化、硬件设施的完善等。但也存在无法控制的外部风险,如传染病。这就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后果,即对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危害和影响、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风险综合评估等角度进行分析,对风险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估。
其中,风险判断评估阶段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是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危害程度。部分风险危害程度高但发生概率低,部分风险危害程度小但发生概率却很高。因此可以依靠风险矩阵法将两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考虑,其数学表达式为R=L*S,即风险度(R)=风险发生概率(L)*风险危害程度(S)。
三、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即对风险进行应对。首先要对不同严重程度的风险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层级的风险制定各自相应的管理计划。风险分级完成后,可以聘请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策划,对奥运场馆、训练场馆、运动员住所等奥运涉及区提供保障人员和设备。在行动阶段,依然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并常态化、周期性地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在此过程中,风险的追踪和回顾就显得十分必要,有利于观察风险处理的效果并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风险管理措施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完善。
(一)协调联动,进行矩阵式管理模式
矩阵式管理与直线式管理相比较之下,在管理过程中更为灵活、有效,使得管理组织能够根据外界要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为了在冬奥会举办期间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提前组建由北京奥组委、国家相关部门、举办地的地方政府、医疗卫生团队等跨级别、跨领域团队组成的矩阵式公共卫生保障团队。
北京2008年奥运会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程序,可以进行参考,即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开展风险识别,制定保障方案,开展团队培训,制定应急方案及时沟通协调。[4]
(二)及时应对风险,完善筹办工作
1.能够预先消除的风险
针对能够事先预防消除的风险,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方案并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对风险进行化解,比如制作风险管理手册、设定风险管理的框架、明确团队的分工和责任,并制定相应处理方案。北京奥组委可以与国际奥委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密切沟通合作,利用奥运会举办期间专设的疾病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风险,明确团队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和目标,共同制定消除风险的处理方案。
2.不能预先消除的风险
针对不能事先预防的风险,要进行提前预案和调整。对于风险矩阵分析后风险较大的项目,如果不能预先消除风险根源或者风险难以进行消除,则应考虑替换该项目。如在应对饮用水安全问题时,可减少生水的直接使用,提供优质瓶装水;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则应减少生冷食品、易引发疾病的食物的供应,并提前了解运动员、教练员等需入住奥运村的人员的饮食习惯及食物过敏情况。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需要依靠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系统,向公众提供来自官方的权威信息,积极通过议程设置进行舆论引导。因此北京冬奥组委会应进行提前预案,搭建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媒体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公开性以及信息公布的时效性,以便发生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及时对事件进行反映,通过与公众迅速有效的沟通来阻止谣言的产生。
參考文献:
[1]高婷.2008年北京奥运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管理应用思路[J].首都公共卫生,2007 (04):64-67.
[2]李新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3]杜国义,高少坤,王治宇,闫东.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河北省鼠疫防治工作对策的探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 (01):117-119.
[4]刘永良.北京2008奥运公共卫生监督风险识别与遗产分析[D].中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