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催化剂、润滑油,是师生平等对话、心灵交融的桥梁、纽带。恰当地运用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真实
一、给激励性评价插上真诚的翅膀
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们的课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
(一)评价回归真实
为了体现“激励”,一向苛求学生,吝啬表扬的老师又显得特别大方,课堂上几乎听不到任何中肯的批评,只有表扬之声不绝于耳,其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夸大事实;有的以偏概全,突出了正确、合理的一面,对其中不合理因素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不加引导,还盛赞其见解之独特……这些过于夸张甚至失实的“表扬”,带来的可能是学生思想上的模糊与片面,可能是学生对表扬的“没什么感觉”,可能是滋生了学生的骄傲情绪,而并未给学生的生命带来向上的力量,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寻找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真实”,促使不同的学生都最大可能地获得发展;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在欣赏其中蕴含的超常、独特、智慧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真实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但并不摒弃批评,而是讲究批评的艺术,不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二)评价投入真情
杜威认为,“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一个没有真情的教师,一次没有真情的评价,如何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期待,充满热情地学习?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把真挚的师生情意,把对学生的拳拳爱心,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用眼睛,用动作,用一个会心的微笑,用一次温柔的抚摸……展现一个“真情投入的我”,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远离了虚伪,远离了做作,才会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有位特级教师在课堂上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要知道,在关键时刻老师这一句真诚的赞赏,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二、给否定性评价一个有力的支点
(一)在饱含殷切期望中进行否定性评价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教师对学生存在着积极的,合适的期望,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比现在做得好。一次作文课,学生写一篇题为《我最喜欢的玩具》,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发现一位后进生写了一篇《我最喜欢的玩具熊》,全文只有一百多字,其中却有十几个错别字。我没有简单地下令让他重写,而是亲切地对他说:“看得出,你很喜欢自已的玩具熊,也很会观察,只可惜,你没有努力把它写出来。如果你能再详细地写写玩具熊可爱的样子,大家一定会喜欢你的作文,也会喜欢你的玩具熊的。”这番话大大激励了这位学生的习作热情。事后,他主动找我征求意见,几经修改,终于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二)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否定评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缺的。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甘甜。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教师指名读“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读者声音较大,于老师马上说道:“你没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这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引得学生发出朗朗的笑声。此时,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劲头十足。发言的学生受到启发,接着便喘着气有气无力地读出了这一句。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否定性评价后要尽可能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参与失败后,强烈的好胜心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情绪运转都处于最兴奋状态,所以此时的“再训练”效果最佳。教学实践也证明,否定性评价后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次,我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中“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指什么人。一男孩站起来说:“妻子就是诗人杜甫的老婆。”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我待全班安静后,对很不好意思的他说:“虽然你说得不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你若能留心一下文后的注释,相信一定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愿意再试试吗?”本来这位男孩满脸通红,听了我的话,快速地看了看书,然后说:“在这里‘妻’指的是妻子,‘子’表示孩子。‘妻子’就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听了这个回答,我立即给予赞扬:“非常正确,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因为我在否定评价后给了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用针对性评价代替模糊性评价
课堂评价是调节教学的杠杆,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的综合反映。调查发现,语文新课堂比较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性、形成性、多元性,但忽视了课堂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普遍显得“糊”和“虚”。所谓“糊”,是指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谓“虚”,是指虚情假意,不实事求是。没有了针对性,课堂评价就失去了实效性。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不良倾向。
(一)要有精当的指导性
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
如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你们的小组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有的读,有的摆,有的贴,分工合作,很快乐地完成任务。”又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评价,“瞧,这位同学读书的姿势真好看,谁能像他一样?”再如针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的评价,“读得很精彩,可就是太温柔啦!声音能再响亮点儿好吗?”学生回答时没有表情也可以这样说:“读得真好听,你有一副主持人的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这些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口气虽然婉转,但特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如何改进有了深切、明确的认识。再比如,在《雪猴》这篇课文中,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后,雪猴“奔上去,把战士围得严严实实的。”学生抓住这句话中的动作词“奔”、“围”谈了自己的感受:雪猴十万火急地、争先恐后地奔上,围上去,摸着战士的伤口,好像在说:“疼吗?不要紧吧,我帮你揉揉好吗?”教师赞许的点头:“你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展开想象,从中体会雪猴对战士的感情。你可真懂得读书。”这样的评价点出了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有使学生拨开迷雾见太阳的感受,而这种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要有强烈的启迪性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要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
如学生在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这样比喻?”学生回答:“透明嘛。”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老师这时不应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又如一个平时不太敢用普通话交流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朗读了一段文章,老师可以从几方面加以引导评价,“你的普通话进步很快!”“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方言可用于日常生活,而普通话则是世界语,是获取知识的通行证。”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说普通话。
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把情感、个性等难以量化的部分置于视野之内,需要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也才能真正达到为课堂教学导航、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近芳.春风化雨——让我们的课堂评价充满激情[J].阅读与鉴赏,2011,(1).
[2]曹冬雪.精彩评价,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J].神州,2012,(5).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真实
一、给激励性评价插上真诚的翅膀
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们的课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
(一)评价回归真实
为了体现“激励”,一向苛求学生,吝啬表扬的老师又显得特别大方,课堂上几乎听不到任何中肯的批评,只有表扬之声不绝于耳,其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夸大事实;有的以偏概全,突出了正确、合理的一面,对其中不合理因素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不加引导,还盛赞其见解之独特……这些过于夸张甚至失实的“表扬”,带来的可能是学生思想上的模糊与片面,可能是学生对表扬的“没什么感觉”,可能是滋生了学生的骄傲情绪,而并未给学生的生命带来向上的力量,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寻找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真实”,促使不同的学生都最大可能地获得发展;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在欣赏其中蕴含的超常、独特、智慧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真实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但并不摒弃批评,而是讲究批评的艺术,不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二)评价投入真情
杜威认为,“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一个没有真情的教师,一次没有真情的评价,如何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期待,充满热情地学习?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把真挚的师生情意,把对学生的拳拳爱心,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用眼睛,用动作,用一个会心的微笑,用一次温柔的抚摸……展现一个“真情投入的我”,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远离了虚伪,远离了做作,才会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有位特级教师在课堂上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要知道,在关键时刻老师这一句真诚的赞赏,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二、给否定性评价一个有力的支点
(一)在饱含殷切期望中进行否定性评价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教师对学生存在着积极的,合适的期望,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比现在做得好。一次作文课,学生写一篇题为《我最喜欢的玩具》,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发现一位后进生写了一篇《我最喜欢的玩具熊》,全文只有一百多字,其中却有十几个错别字。我没有简单地下令让他重写,而是亲切地对他说:“看得出,你很喜欢自已的玩具熊,也很会观察,只可惜,你没有努力把它写出来。如果你能再详细地写写玩具熊可爱的样子,大家一定会喜欢你的作文,也会喜欢你的玩具熊的。”这番话大大激励了这位学生的习作热情。事后,他主动找我征求意见,几经修改,终于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二)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否定评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缺的。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甘甜。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教师指名读“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读者声音较大,于老师马上说道:“你没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这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引得学生发出朗朗的笑声。此时,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劲头十足。发言的学生受到启发,接着便喘着气有气无力地读出了这一句。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否定性评价后要尽可能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参与失败后,强烈的好胜心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情绪运转都处于最兴奋状态,所以此时的“再训练”效果最佳。教学实践也证明,否定性评价后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次,我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中“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指什么人。一男孩站起来说:“妻子就是诗人杜甫的老婆。”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我待全班安静后,对很不好意思的他说:“虽然你说得不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你若能留心一下文后的注释,相信一定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愿意再试试吗?”本来这位男孩满脸通红,听了我的话,快速地看了看书,然后说:“在这里‘妻’指的是妻子,‘子’表示孩子。‘妻子’就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听了这个回答,我立即给予赞扬:“非常正确,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因为我在否定评价后给了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用针对性评价代替模糊性评价
课堂评价是调节教学的杠杆,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的综合反映。调查发现,语文新课堂比较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性、形成性、多元性,但忽视了课堂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普遍显得“糊”和“虚”。所谓“糊”,是指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谓“虚”,是指虚情假意,不实事求是。没有了针对性,课堂评价就失去了实效性。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不良倾向。
(一)要有精当的指导性
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
如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你们的小组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有的读,有的摆,有的贴,分工合作,很快乐地完成任务。”又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评价,“瞧,这位同学读书的姿势真好看,谁能像他一样?”再如针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的评价,“读得很精彩,可就是太温柔啦!声音能再响亮点儿好吗?”学生回答时没有表情也可以这样说:“读得真好听,你有一副主持人的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这些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口气虽然婉转,但特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如何改进有了深切、明确的认识。再比如,在《雪猴》这篇课文中,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后,雪猴“奔上去,把战士围得严严实实的。”学生抓住这句话中的动作词“奔”、“围”谈了自己的感受:雪猴十万火急地、争先恐后地奔上,围上去,摸着战士的伤口,好像在说:“疼吗?不要紧吧,我帮你揉揉好吗?”教师赞许的点头:“你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展开想象,从中体会雪猴对战士的感情。你可真懂得读书。”这样的评价点出了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有使学生拨开迷雾见太阳的感受,而这种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要有强烈的启迪性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要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
如学生在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这样比喻?”学生回答:“透明嘛。”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老师这时不应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又如一个平时不太敢用普通话交流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朗读了一段文章,老师可以从几方面加以引导评价,“你的普通话进步很快!”“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方言可用于日常生活,而普通话则是世界语,是获取知识的通行证。”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说普通话。
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把情感、个性等难以量化的部分置于视野之内,需要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也才能真正达到为课堂教学导航、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近芳.春风化雨——让我们的课堂评价充满激情[J].阅读与鉴赏,2011,(1).
[2]曹冬雪.精彩评价,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J].神州,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