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民航强国之梦的重要保障,而高校是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首先基于大量文献,界定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核心素质及知识要求;并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民航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对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人才;民航安全;高校;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245-02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21世纪初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1]。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作为主要任务之一[2]。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一、我国对民航安全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民航安全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是影响和制约民航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国际民航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只有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中国民航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民航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经济技术结构看,我国目前除了需求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满足民航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外;还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能够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的民航安全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培养一支与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队伍,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民航强国之梦的重要保障。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界定及核心素质要求
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界定,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3]战略研究中,把“科技人才”定义为:“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科技活动,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创造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人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4]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当今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近些年许多国内学者也围绕科技创新型人才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廖志豪[1]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能够突破原有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技术而取得独创性成果,并通过其创造性的科研成就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王强,宋协青,张子睿[5]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指既具有扎实广博的科学知识,又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方海霞[6]认为所谓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并了解相邻学科知识;其次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第三,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对事物做出系统、综合分析与准确判断的能力;第四,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于创新型人才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于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特定素质已基本一致。创新型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到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前提下,具有多元合理的民航安全相关知识结构,善于解决民航安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知识方面,要求他们的知识结构宽、精、融。宽,就是基础知识要宽厚;精,就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精尖;融,就是要学会知识的交叉和融会贯通。
三、民航院校中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环境。一般来说,需要经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8]。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开设民航安全专业的学校主要有两所:中国民航大学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可分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领域知识4部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在各高校中内容大致相同,以进一步学习、发展所需要的工科基础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为主。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个大学科的基本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进一步学习安全工程核心专业课所必须的知识,根据民航核心业务,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又分了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机场安全管理、机务维修安全管理3个方向,专业领域知识也根据各方向的不同而异。具体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对比两所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
首先:两所院校有着鲜明的行业特点,课程设置体现出鲜明的“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从人才的培养上,二者更侧重于培养民航安全应用性人才。
其次:两所院校在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差别不大。公共基础课基本相同,均为工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也基本相同,均为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相对而言,中国民航大学更侧重于安全管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对工程基础重视更多一些(例如多了工程制图和工程力学等课程)。
再次:专业课差别较大。中国民航大学侧重于相关运行规则、安全标准的管理课程的学习,将专业课程分了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机场安全管理和维修安全管理3个方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侧重于硬件设备和飞机系统安全的学习,兼顾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管理。
四、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目前我国民航产业技术结构和民航安全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大量的民航安全应用型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但从目前我国民航安全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看,主要以满足民航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既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又能为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打下扎实而宽厚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作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主体,其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阶段,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除满足职业需要外,应适当增加工程基础类的课程,只有具备了深厚而宽博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精通专业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满足来自各方面要求,统观目前各高校的课程设置,课程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多,但大学四年的总学时是一定的,这就导致课程数量多,学生们每门课都学,但哪门课程都不精通。在这方面,国外名校的做法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将一些内容相类似或衔接比较紧密的课程进行综合化改革,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做到减“量”(总课程数量)不减“量”(总课程内容量)。把每门课学精、学通,并适当地与当前安全热点问题相结合,引导创新思维,加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所谓复合型知识结构是指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包括专业模块、非专业模块、辅修专业模块。高校可给大学生提供辅修或双学位的相关训练,使有能力的大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或修读双学位,获得新专业的知识。经过两个或多个专业的训练以后,学生能够适应不同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工作和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4ZLZLZF00078),民航安全能力建设项目(航空公司安全诚信评价及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廖志豪.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10,27(17):149-152
[2]崔玉祥,刘颖楠,石华敏,等.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格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3,5:51-53.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6,2.
[4]王强,宋协青,张子睿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229-231.
[5]方海霞.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科学技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8,(14):190.
[6]李梦璐,刘倩.美国的安全人才培养及其启示——以美国奥本大学课程设置为例[C].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人才;民航安全;高校;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245-02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21世纪初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1]。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作为主要任务之一[2]。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一、我国对民航安全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民航安全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是影响和制约民航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国际民航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只有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中国民航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民航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经济技术结构看,我国目前除了需求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满足民航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外;还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能够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的民航安全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培养一支与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队伍,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民航强国之梦的重要保障。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界定及核心素质要求
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界定,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3]战略研究中,把“科技人才”定义为:“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科技活动,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创造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人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4]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当今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近些年许多国内学者也围绕科技创新型人才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廖志豪[1]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能够突破原有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技术而取得独创性成果,并通过其创造性的科研成就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王强,宋协青,张子睿[5]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指既具有扎实广博的科学知识,又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方海霞[6]认为所谓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并了解相邻学科知识;其次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第三,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对事物做出系统、综合分析与准确判断的能力;第四,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于创新型人才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于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特定素质已基本一致。创新型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到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前提下,具有多元合理的民航安全相关知识结构,善于解决民航安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知识方面,要求他们的知识结构宽、精、融。宽,就是基础知识要宽厚;精,就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精尖;融,就是要学会知识的交叉和融会贯通。
三、民航院校中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环境。一般来说,需要经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8]。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开设民航安全专业的学校主要有两所:中国民航大学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可分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领域知识4部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在各高校中内容大致相同,以进一步学习、发展所需要的工科基础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为主。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个大学科的基本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进一步学习安全工程核心专业课所必须的知识,根据民航核心业务,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又分了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机场安全管理、机务维修安全管理3个方向,专业领域知识也根据各方向的不同而异。具体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对比两所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
首先:两所院校有着鲜明的行业特点,课程设置体现出鲜明的“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从人才的培养上,二者更侧重于培养民航安全应用性人才。
其次:两所院校在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差别不大。公共基础课基本相同,均为工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也基本相同,均为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相对而言,中国民航大学更侧重于安全管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对工程基础重视更多一些(例如多了工程制图和工程力学等课程)。
再次:专业课差别较大。中国民航大学侧重于相关运行规则、安全标准的管理课程的学习,将专业课程分了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机场安全管理和维修安全管理3个方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侧重于硬件设备和飞机系统安全的学习,兼顾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管理。
四、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目前我国民航产业技术结构和民航安全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大量的民航安全应用型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但从目前我国民航安全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看,主要以满足民航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既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又能为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打下扎实而宽厚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作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主体,其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阶段,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除满足职业需要外,应适当增加工程基础类的课程,只有具备了深厚而宽博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精通专业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满足来自各方面要求,统观目前各高校的课程设置,课程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多,但大学四年的总学时是一定的,这就导致课程数量多,学生们每门课都学,但哪门课程都不精通。在这方面,国外名校的做法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将一些内容相类似或衔接比较紧密的课程进行综合化改革,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做到减“量”(总课程数量)不减“量”(总课程内容量)。把每门课学精、学通,并适当地与当前安全热点问题相结合,引导创新思维,加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所谓复合型知识结构是指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包括专业模块、非专业模块、辅修专业模块。高校可给大学生提供辅修或双学位的相关训练,使有能力的大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或修读双学位,获得新专业的知识。经过两个或多个专业的训练以后,学生能够适应不同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工作和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4ZLZLZF00078),民航安全能力建设项目(航空公司安全诚信评价及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廖志豪.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10,27(17):149-152
[2]崔玉祥,刘颖楠,石华敏,等.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格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3,5:51-53.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6,2.
[4]王强,宋协青,张子睿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229-231.
[5]方海霞.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科学技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8,(14):190.
[6]李梦璐,刘倩.美国的安全人才培养及其启示——以美国奥本大学课程设置为例[C].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