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准化建设是企业信用监管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务信息系统的软平台。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充分借鉴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经验,严格遵循了科学性、系统性、协调行、先进性、可预见性和可扩充性的原则,依据和参考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坚持从信息工程建设需求出发,突出了工商业务的特色需求。
关键词:工商信息化;企业信用监管;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一、引言
金信工程是一个面向多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面向企业和社会,发挥国家、地方各自优势,条块结合、联合共建,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交换和业务关联的全国性综合性信息化建设工程。该工程将建设以国家工商总局为信息管理中心,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为业务处理核心,以企业和社会为服务对象,以其他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信息与网络化系统。
在这样一个大型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要实现数据、信息和系统的集成,实现互联互通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互操作,建立完善的金信工程标准化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建设是企业信用监管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务信息系统的软平台。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概念
1.一般内涵。信息化标准体系是由一定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编制标准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之一,是促进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手段,是一幅包括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将要制定的标准的全景图,并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充实,是供信息化管理者、建设者选用和使用标准的技术手册。
2.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特点。(1)标准体系是对信息化建设中标准的规划和现行标准的反映;(2)标准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发挥作用需要有标准的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运行机制,保证其活力;(3)标准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的具体内容都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现状的变化而调整。
三、工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
工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要从行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角度,而不是从纯粹技术的角度,充分遵循和继承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原则,坚持从金信工程建设的需求出发,突出行业主要业务的特色需求,尤其是突出重点和急需的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同时充分借鉴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要点,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协调性、先进性、可预见性和可扩充性原则。
通过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指标体系、信息代码、运行管理制度、系统接口以及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互操作接口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字典标准、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等,通过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应用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最大程度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保证各项工商业务流程的畅通。
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数据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应用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八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总体标准。总体标准包括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框架以及信息化标准相关组织和制度。总体标准的建设重点是依据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建设总体方案,从框架性思路出发,制定企业信用监管工程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主题词表、标准体系、标准化指南等方面的标准,以保证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高效、快速和稳定发展,减少重复投资和互不兼容。
(2)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针对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采取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的办法,达成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基本数据的一致理解。数据标准又分为信息分类编码、基本数据、应用数据三类标准。①信息分类编码:是工商行政管理各种业务中用到的信息分类代码标准,如果有国家标准,则直接引用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则制定行业标准。②基础数据: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自然属性对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的统一组织。③应用数据: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某一业务领域或从某一业务应用出发,对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分层组织。
(3)文档格式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所有证照、登记表和文书格式的规范。
(4)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各应用系统之间或工商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与其他行业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换时必须遵守的交换格式标准。
(5)应用标准。应用标准是工商行政管理各类应用系统应直接遵循或使用的标准与规范的集合。按照工商行政管理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将应用标准划分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政务管理应用、公共服务应用、应用支撑四个大类。①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对外的各种业务(如企业注册、商标注册、市场监管)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②政务管理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内部管理(如政务办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③公共服务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为社会公众或社会团体提供的各种服务应用所涉及到的标准规范;④应用支撑:包括为上述工商行政管理各种应用提供支撑技术的(如消息传输服务)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
(6)網络标准。网络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行业的政务内网、工商行政管理专网和公共服务网所涉及的标准。它主要包括各种网络的总体规划、拓扑结构、接入和设备选型、互联要求、网络域名规划、网络IP地址分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7)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主要涵盖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各种安全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安全标准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两大类。①安全技术:包括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提供安全保障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②安全管理:包括对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安全目的的各种管理标准和规范。
(8)管理标准。为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是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管理标准分为标准管理、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管理三大类。①标准管理:包括为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所需的制度和办法;②项目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需要遵守的标准和规范;③系统运维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各种系统的运行维护标准。
五、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取得的成效
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各项目的实施建设起到了基层性的指导和规划作用,指导和规范了中央建设和试点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推动了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数据规范和编码体系,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监管、行政执法和消费维权等业务管理信息的统一分类编码、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数据规范,满足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处理的需求,为提高数据质量、保障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利用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要求。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的统一、规范,为设计、开发和建设工商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依据,保障各级工商机关之间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3)实现了工商业务的统一描述和数据的共享。业务数据类标准和业务应用文档类标准的制定是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的,该标准的制定既梳理了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规范了业务文书格式,又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同时保证了业务系统间数据的共享。
(4)实现了系统建设和维护的统一规范管理。项目管理规范和数据维护管理规范为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规范管理依据,初步建立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委.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S].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S].
[3]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信息化标准化指南[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信用监管(金信工程一期)项目总结报告[R].
关键词:工商信息化;企业信用监管;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一、引言
金信工程是一个面向多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面向企业和社会,发挥国家、地方各自优势,条块结合、联合共建,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交换和业务关联的全国性综合性信息化建设工程。该工程将建设以国家工商总局为信息管理中心,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为业务处理核心,以企业和社会为服务对象,以其他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信息与网络化系统。
在这样一个大型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要实现数据、信息和系统的集成,实现互联互通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互操作,建立完善的金信工程标准化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建设是企业信用监管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务信息系统的软平台。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概念
1.一般内涵。信息化标准体系是由一定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编制标准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之一,是促进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手段,是一幅包括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将要制定的标准的全景图,并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充实,是供信息化管理者、建设者选用和使用标准的技术手册。
2.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特点。(1)标准体系是对信息化建设中标准的规划和现行标准的反映;(2)标准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发挥作用需要有标准的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运行机制,保证其活力;(3)标准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的具体内容都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现状的变化而调整。
三、工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
工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要从行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角度,而不是从纯粹技术的角度,充分遵循和继承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原则,坚持从金信工程建设的需求出发,突出行业主要业务的特色需求,尤其是突出重点和急需的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同时充分借鉴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要点,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协调性、先进性、可预见性和可扩充性原则。
通过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指标体系、信息代码、运行管理制度、系统接口以及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互操作接口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字典标准、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等,通过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应用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最大程度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保证各项工商业务流程的畅通。
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数据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应用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八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总体标准。总体标准包括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框架以及信息化标准相关组织和制度。总体标准的建设重点是依据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建设总体方案,从框架性思路出发,制定企业信用监管工程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主题词表、标准体系、标准化指南等方面的标准,以保证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高效、快速和稳定发展,减少重复投资和互不兼容。
(2)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针对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采取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的办法,达成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基本数据的一致理解。数据标准又分为信息分类编码、基本数据、应用数据三类标准。①信息分类编码:是工商行政管理各种业务中用到的信息分类代码标准,如果有国家标准,则直接引用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则制定行业标准。②基础数据: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自然属性对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的统一组织。③应用数据: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某一业务领域或从某一业务应用出发,对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分层组织。
(3)文档格式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所有证照、登记表和文书格式的规范。
(4)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各应用系统之间或工商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与其他行业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换时必须遵守的交换格式标准。
(5)应用标准。应用标准是工商行政管理各类应用系统应直接遵循或使用的标准与规范的集合。按照工商行政管理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将应用标准划分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政务管理应用、公共服务应用、应用支撑四个大类。①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对外的各种业务(如企业注册、商标注册、市场监管)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②政务管理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内部管理(如政务办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③公共服务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为社会公众或社会团体提供的各种服务应用所涉及到的标准规范;④应用支撑:包括为上述工商行政管理各种应用提供支撑技术的(如消息传输服务)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
(6)網络标准。网络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行业的政务内网、工商行政管理专网和公共服务网所涉及的标准。它主要包括各种网络的总体规划、拓扑结构、接入和设备选型、互联要求、网络域名规划、网络IP地址分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7)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主要涵盖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各种安全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安全标准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两大类。①安全技术:包括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提供安全保障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②安全管理:包括对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安全目的的各种管理标准和规范。
(8)管理标准。为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是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管理标准分为标准管理、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管理三大类。①标准管理:包括为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所需的制度和办法;②项目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需要遵守的标准和规范;③系统运维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各种系统的运行维护标准。
五、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取得的成效
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各项目的实施建设起到了基层性的指导和规划作用,指导和规范了中央建设和试点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推动了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数据规范和编码体系,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监管、行政执法和消费维权等业务管理信息的统一分类编码、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数据规范,满足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处理的需求,为提高数据质量、保障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利用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要求。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的统一、规范,为设计、开发和建设工商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依据,保障各级工商机关之间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3)实现了工商业务的统一描述和数据的共享。业务数据类标准和业务应用文档类标准的制定是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的,该标准的制定既梳理了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规范了业务文书格式,又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同时保证了业务系统间数据的共享。
(4)实现了系统建设和维护的统一规范管理。项目管理规范和数据维护管理规范为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规范管理依据,初步建立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委.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S].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S].
[3]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信息化标准化指南[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信用监管(金信工程一期)项目总结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