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已经有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好高中化学新课程,了解教学思维的方向,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学
  【分类号】G633.8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教学目标。如何在新课改下进行教学?这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我们有必要对教学中的三部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完成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认识化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化学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化学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是化学新课程目标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评价、激励和调节作用。可以说,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科学的教学是野蛮的教学,目标不具体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化学教学内容是指化学教师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有关的经验。
  二、化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1.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风向标”
  教学目标是解决教与学的方向的问题,教学方法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内容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目标是化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化学学习的方向,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依据。
  “方向”确定好了,才能确定方法和内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的限度属于化学热力学研究的范畴,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化學反应的限度相关内容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学生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化学反应限度是理解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建立“平衡观”的起点。它的表象“静止”与本质“运动”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对于学生是较难理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个建构过程,一点一点悟出化学反应存在限度,所以在教学中组织充分的讨论十分重要。
  接着进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接触过可逆反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溶于水;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工业合成氨。学生对可逆反应的了解仅限于必修1学习过的这几个孤立的反应。学生知道可逆反应的存在和可逆反应有正、逆两个方向。
  通过学生访谈和查阅他人研究成果了解到学生对可逆反应和平衡状态存在以下认识:
  ①学生对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认为完全是外界原因(如反应是否充分)造成的,不能理解是可逆反应自身的特征。
  ②学生认为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反应就停止了,不能理解动态平衡的定义。
  ③学生认为可逆反应正向进行完又回来,不能认识到可逆反应是双向同时进行的。
  然后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结果性目标:初步认识化学反应限度及其特点,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②体验性目标:在分析可逆反应特征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平衡状态与可逆反应的关联。
  确定好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们才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这节课的实施过程。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手段,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化学教学目标为前提,它的选择应依据不同层面设计的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内容是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教师要在理解和领会化学课程内容和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重新进行选择和组织,以使所确定的化学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发展。
  《化学反应限度》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基于概念建构与转变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限度观”和“平衡观”。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好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假设论证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起“化学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当反应限度最大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这一核心思想。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确定运用发现——探究的化学教学方法来体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据本课知识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确定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做实验,总结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依据核心问题,引领整节课的教学。
  抓住学生对实验探究中实验现象的质疑,让学生来发现这节课的核心问题,继而引发后续的探究,完成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达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方法和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围绕着化学教学目标来确定。化学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化学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必须要适合化学教学目标的任务和要求。化学教学目标是由化学教学内容来体现的,因此化学教学内容必须要能充分的表达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方法和化学教学内容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三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三部分。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不仅首先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春娥.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J].科教文汇,2011(4):104-105.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传科.试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7)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属于初级阶段,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为后期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借助历史微故事完成历史知识的讲解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现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微故事;应用  【分类号】G633.51  由大量真实事件共同组成的集合体称之为历史,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都是根据教科书的相关内
水生植物滤床(APFB)是一种良好的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系统。为了解决APFB水生蔬菜中Pb含量超标的问题,掌握APFB及其水生植物对水铅的去除作用特点,促进APFB推广应用,我们
CAI课件的应用代表着今后教育的发展方向。利用校园局域网和CAI课件进行教学,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涉及到“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具体特点,更应该采
【分类号】G623.23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使用教法,常常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一课一得热点话题下,如何有效落实,如何让学生有收获呢?我想谈谈自己对此的理解和想法。  一、紧扣目标  我们知道《课标》是教学的依据和准绳,我们尤其要把握住学段目标。同一组课文还要紧扣住单元目标。一篇课文则要在围绕单元目标的前提下提炼核心目标。  如高段的阅读目标: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摘要: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是两者互利共赢的,既有利于发挥出传统文化潜在的价值,也有利于开拓历史教学的新思路。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即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课堂结合的意义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活动的发展与高中历史课堂的发展结合起来。  关键词:传统文化活动 新价值 高中历史 新思路  【分类号】G633.51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古代传统文化,也提出很多将传统文化与新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合作学习模式体现出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现状,探讨其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方法  【分类号】G633.91  一、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密切关系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