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源,又称巩乃斯。沿着巩乃斯河来的方向,就会到巩乃斯草原。名扬四方的那拉提草原,是巩乃斯草原的夏牧场,每年的6月至9月,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赛马、姑娘追、阿肯弹唱、伴随着一个夏季的欢笑。
如果你喜欢旅游,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的那拉提草原不容错过。这里还是我国哈萨克族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唐加勒克的故乡。诗歌和马是哈萨克族人的一双翅膀,在草原上你可能随时会邂逅一位像荷马一样的行吟歌手——阿肯。
这里还有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野苹果,从第三纪末冰期(距今约164万年)遗留下来的原始野果林,它们如同梭罗所说的那样,“在野性中保存着这个世界”。
于是,从这条河上,你会看到各种色彩的交织: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最后,你就醉在了这里,因为这里还有美酒。
那拉提,不只有美景
云杉、草原、骏马、羊群……在吐尔罕别克看来,大多数游人的眼中看到的还只是那拉提的自然风光,这无疑低估了草原上厚重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民俗,仅仅是一种浅层的旅游开发。
“看看草原风光,骑骑马,吃些羊肉就走了。”吐尔罕别克说,更遗憾的是,一过了9月,那拉提就很难对游人形成吸引力。他出生在那拉提,深知这里所拥有的远不止这些。
1998年,吐尔罕别克考进云南旅游学院美术系。毕业后,辗转于疆内外景区与电视台,走南闯北让他的眼界日渐开阔。
2005年,当吐尔罕别克回到家乡那拉提,这里的旅游开发已开始日渐火热,但只是“圈片地就是景区,让游客来转转,吃吃羊肉”,看不到草原上的历史,也看不到哈萨克族人的真正生活。
2006年,恰逢“草原部落”景区招人,要以乌孙文化为背景,打造一个文化旅游景点,吐尔罕别克担任了一个类似文化创意总监的职务。也就是在此期间,他研究查阅大量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越来越发现草原上那像谜一样的历史文化的深远魅力。
此后,那场乌孙王与解忧公主的迎亲仪式,开始在“草原部落”景区年年上演。他们模拟建了乌孙国的都城赤谷城,融入了古老的萨满传统,以及哈萨克族民间传说和一些民俗表演。
之后,吐尔罕别克又创建了阿阔窝尔艺术团,开始承揽“草原部落”景区和乌鲁木齐南山牧场景区、天山天池景区的哈萨克族文化表演。
如今,吐尔罕别克和他的阿阔窝尔艺术团加入了新源县那拉提佳艺乐舞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吐尔罕别克是股东之一。这个在2012年5月注册的文化公司,董事长刘江山也是那拉提人。
“对于很多缺乏了解伊犁历史文化的游人来说,这些算是浅层次的了解。” 吐尔罕别克说,距离真正多方面、深层次展现当地历史文化与民俗还差很远。
野果林家园的危与机
从那拉提顺巩乃斯河南岸向西约60公里,就到了新源县的阿勒玛勒乡,这里东西10公里多的范围内分布着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野果林带。
2012年9月,新源县发动2000余名干部职工分批进入野果林,砍伐受病虫害侵扰而枯死的树枝与野果树,以期阻止病虫害的蔓延。病虫害源自一种外来生物——小吉丁虫,据称是1993年当地引进果树苗时不慎带入的,1995年首次被发现。小吉丁虫在幼虫时,钻进果树枝干里,药物喷洒根本不起作用,成虫时又危害各处,致使大量野果树枯死。
野果林里不仅有野苹果,还有多种珍稀动植物资源。野核桃是我国仅存的野生种,现已濒临绝灭的野生欧洲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欧洲李的唯一野生种,还有野杏、野樱桃李、天山樱桃、山楂、树莓等野生果树植物资源。其中,新疆野苹果、野核桃、野巴旦木已被列为中国濒危二级保护植物。
新源县科技局局长张建荣告诉记者,小吉丁虫害发生后,国家林科院等专家曾拿出多种方案,但收效甚微。研究发现,影响野果林生存的并不只是小吉丁虫,其实更多的还是人类活动与过度放牧。
“一棵野生苹果树的寿命只有70年,如今大部分野果树的寿命已经超过了50年,这与树的年老抗病虫害能力差有很大关系。”张建荣说,过多的人类活动与过度放牧影响了野果林的自然更替,幼苗在成长时就被牲畜践踏或啃食。
据了解,目前新源县在发动干部职工去除枯死树枝的同时,已开始封山、禁牧。
塔尔米与中小微企业园
在新源县中小微企业创业园,记者走进拉热满食品有限公司,10多位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加工形似小米的金黄色谷粒——哈萨克族的传统食品塔尔米,在牧民的家中经常可以看到。
创办这家企业的哈萨克族创业者努尔波利,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这个小企业的故事。1999年,新源县奶粉厂破产,原本在奶粉厂上班的努尔波利回到吐尔根乡。他偶然发现,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塔尔米很受人们喜爱,便萌发了加工塔尔米的念头。
一开始,就遇到原料的问题,当地种植较少。2002年,他开始试种塔尔米,等到快收获时才发现,果实基本上被鸟儿吃光了。2004年,他承包了200亩地,全部种上塔尔米,开始有了收益。2007年,在他的带动下,吐尔根乡成立了金穗塔尔米种植合作社,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种植,并提高了收入。到2008年,乡里塔尔米种植面积已接近2000亩,这一年他的小作坊赚了20多万元。
到2009年,吐尔根乡的家庭塔尔米加工作坊已达到近30家。这时候,塔城等地也都有了很多加工作坊。努尔波利知道,这样下去利润会越来越薄。“一口锅,一个烘干机,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只有品质好的产品才能存活下来。”努尔波利说。
2011年,努尔波利进驻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厂房面积从原来的150平方米增加到1000多平方米。新源县于2011年设立了中小微企业创业园,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努尔波利这样的创业者搭建了平台。
如今,新源县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已入驻企业20家,带动了2000多人就业。
醉人的巩乃斯河
在张贤亮的小说《肖尔布拉克》中,“肖尔布拉克”是象征着生活苦难的一个地方,因为在哈萨克语中,“肖尔布拉克”就是“碱水泉”的意思。
如今的肖尔布拉克,已是新疆著名的酒乡。
在业内人士看来,肖尔布拉克出产的酒之所以能够扬名疆内外,与巩乃斯河以及肖尔布拉克镇周边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巩乃斯河无污染的雪水,流到该镇附近,因富含矿物质而含弱碱性,周边“天然闭合的酿酒环境圈”以及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繁衍与醇化,从而成为孕育“伊犁白酒”的摇篮。
巴合提努尔,是新疆肖尔布拉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哈萨克族酿酒工。他有一双神奇的手,酿酒的糟醅,经他的手一抓,闻一闻,就能快速判断出温度、湿度和酸度,从而保证酿酒的质量,今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巴合提努尔原本是牧民,2003年进入酒厂后,勤奋钻研,练就了这么一手绝活。“可别小看这一手,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做不到,需要悟性。”该公司技术总工程师黎贤书告诉记者。黎贤书也有绝活,她是新疆3位国家级品酒师之一。酒到了口中,她能品嘗出酒的工艺、酒度、香型、原粮等等。学酿酒工艺的她,毕业后在酿酒车间当了8年的技术员,后来在厂里的公开品酒中脱颖而出。此后,一路过关斩将,2006年成为国家级品酒师。
从上世纪50年代,屯垦戍边的战士用最原始的办法烧出第一锅白酒,巩乃斯河畔从此开始飘香,日渐扬名的白酒也从此开始陪伴着伊犁人。■
如果你喜欢旅游,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的那拉提草原不容错过。这里还是我国哈萨克族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唐加勒克的故乡。诗歌和马是哈萨克族人的一双翅膀,在草原上你可能随时会邂逅一位像荷马一样的行吟歌手——阿肯。
这里还有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野苹果,从第三纪末冰期(距今约164万年)遗留下来的原始野果林,它们如同梭罗所说的那样,“在野性中保存着这个世界”。
于是,从这条河上,你会看到各种色彩的交织: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最后,你就醉在了这里,因为这里还有美酒。
那拉提,不只有美景
云杉、草原、骏马、羊群……在吐尔罕别克看来,大多数游人的眼中看到的还只是那拉提的自然风光,这无疑低估了草原上厚重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民俗,仅仅是一种浅层的旅游开发。
“看看草原风光,骑骑马,吃些羊肉就走了。”吐尔罕别克说,更遗憾的是,一过了9月,那拉提就很难对游人形成吸引力。他出生在那拉提,深知这里所拥有的远不止这些。
1998年,吐尔罕别克考进云南旅游学院美术系。毕业后,辗转于疆内外景区与电视台,走南闯北让他的眼界日渐开阔。
2005年,当吐尔罕别克回到家乡那拉提,这里的旅游开发已开始日渐火热,但只是“圈片地就是景区,让游客来转转,吃吃羊肉”,看不到草原上的历史,也看不到哈萨克族人的真正生活。
2006年,恰逢“草原部落”景区招人,要以乌孙文化为背景,打造一个文化旅游景点,吐尔罕别克担任了一个类似文化创意总监的职务。也就是在此期间,他研究查阅大量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越来越发现草原上那像谜一样的历史文化的深远魅力。
此后,那场乌孙王与解忧公主的迎亲仪式,开始在“草原部落”景区年年上演。他们模拟建了乌孙国的都城赤谷城,融入了古老的萨满传统,以及哈萨克族民间传说和一些民俗表演。
之后,吐尔罕别克又创建了阿阔窝尔艺术团,开始承揽“草原部落”景区和乌鲁木齐南山牧场景区、天山天池景区的哈萨克族文化表演。
如今,吐尔罕别克和他的阿阔窝尔艺术团加入了新源县那拉提佳艺乐舞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吐尔罕别克是股东之一。这个在2012年5月注册的文化公司,董事长刘江山也是那拉提人。
“对于很多缺乏了解伊犁历史文化的游人来说,这些算是浅层次的了解。” 吐尔罕别克说,距离真正多方面、深层次展现当地历史文化与民俗还差很远。
野果林家园的危与机
从那拉提顺巩乃斯河南岸向西约60公里,就到了新源县的阿勒玛勒乡,这里东西10公里多的范围内分布着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野果林带。
2012年9月,新源县发动2000余名干部职工分批进入野果林,砍伐受病虫害侵扰而枯死的树枝与野果树,以期阻止病虫害的蔓延。病虫害源自一种外来生物——小吉丁虫,据称是1993年当地引进果树苗时不慎带入的,1995年首次被发现。小吉丁虫在幼虫时,钻进果树枝干里,药物喷洒根本不起作用,成虫时又危害各处,致使大量野果树枯死。
野果林里不仅有野苹果,还有多种珍稀动植物资源。野核桃是我国仅存的野生种,现已濒临绝灭的野生欧洲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欧洲李的唯一野生种,还有野杏、野樱桃李、天山樱桃、山楂、树莓等野生果树植物资源。其中,新疆野苹果、野核桃、野巴旦木已被列为中国濒危二级保护植物。
新源县科技局局长张建荣告诉记者,小吉丁虫害发生后,国家林科院等专家曾拿出多种方案,但收效甚微。研究发现,影响野果林生存的并不只是小吉丁虫,其实更多的还是人类活动与过度放牧。
“一棵野生苹果树的寿命只有70年,如今大部分野果树的寿命已经超过了50年,这与树的年老抗病虫害能力差有很大关系。”张建荣说,过多的人类活动与过度放牧影响了野果林的自然更替,幼苗在成长时就被牲畜践踏或啃食。
据了解,目前新源县在发动干部职工去除枯死树枝的同时,已开始封山、禁牧。
塔尔米与中小微企业园
在新源县中小微企业创业园,记者走进拉热满食品有限公司,10多位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加工形似小米的金黄色谷粒——哈萨克族的传统食品塔尔米,在牧民的家中经常可以看到。
创办这家企业的哈萨克族创业者努尔波利,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这个小企业的故事。1999年,新源县奶粉厂破产,原本在奶粉厂上班的努尔波利回到吐尔根乡。他偶然发现,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塔尔米很受人们喜爱,便萌发了加工塔尔米的念头。
一开始,就遇到原料的问题,当地种植较少。2002年,他开始试种塔尔米,等到快收获时才发现,果实基本上被鸟儿吃光了。2004年,他承包了200亩地,全部种上塔尔米,开始有了收益。2007年,在他的带动下,吐尔根乡成立了金穗塔尔米种植合作社,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种植,并提高了收入。到2008年,乡里塔尔米种植面积已接近2000亩,这一年他的小作坊赚了20多万元。
到2009年,吐尔根乡的家庭塔尔米加工作坊已达到近30家。这时候,塔城等地也都有了很多加工作坊。努尔波利知道,这样下去利润会越来越薄。“一口锅,一个烘干机,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只有品质好的产品才能存活下来。”努尔波利说。
2011年,努尔波利进驻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厂房面积从原来的150平方米增加到1000多平方米。新源县于2011年设立了中小微企业创业园,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努尔波利这样的创业者搭建了平台。
如今,新源县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已入驻企业20家,带动了2000多人就业。
醉人的巩乃斯河
在张贤亮的小说《肖尔布拉克》中,“肖尔布拉克”是象征着生活苦难的一个地方,因为在哈萨克语中,“肖尔布拉克”就是“碱水泉”的意思。
如今的肖尔布拉克,已是新疆著名的酒乡。
在业内人士看来,肖尔布拉克出产的酒之所以能够扬名疆内外,与巩乃斯河以及肖尔布拉克镇周边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巩乃斯河无污染的雪水,流到该镇附近,因富含矿物质而含弱碱性,周边“天然闭合的酿酒环境圈”以及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繁衍与醇化,从而成为孕育“伊犁白酒”的摇篮。
巴合提努尔,是新疆肖尔布拉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哈萨克族酿酒工。他有一双神奇的手,酿酒的糟醅,经他的手一抓,闻一闻,就能快速判断出温度、湿度和酸度,从而保证酿酒的质量,今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巴合提努尔原本是牧民,2003年进入酒厂后,勤奋钻研,练就了这么一手绝活。“可别小看这一手,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做不到,需要悟性。”该公司技术总工程师黎贤书告诉记者。黎贤书也有绝活,她是新疆3位国家级品酒师之一。酒到了口中,她能品嘗出酒的工艺、酒度、香型、原粮等等。学酿酒工艺的她,毕业后在酿酒车间当了8年的技术员,后来在厂里的公开品酒中脱颖而出。此后,一路过关斩将,2006年成为国家级品酒师。
从上世纪50年代,屯垦戍边的战士用最原始的办法烧出第一锅白酒,巩乃斯河畔从此开始飘香,日渐扬名的白酒也从此开始陪伴着伊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