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迎来了新形式、新任务以及新要求,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发生改变。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对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特征分析了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要求,并提出了具体实践路径,希望借此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实对大学生的教育是当下高校相关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进一步突进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下,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将贯穿整个教育系统中,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发挥出思政教育优势,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要求
(一)教学理念整体性
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可知,以人为本是其主要逻辑内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一整体性思想下,为高校思政课明确了教学理念,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促使大学生可以全面自由发展。事实上,高校思政课主要就是教育引导、提升人的实践载体,借助系统的思政内容帮助学生具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逻辑思维方法[1]。
(二)教学内容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了经济学、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而不同领域也各有侧重点,但其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重表现。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思想强调,高校开展思政课,需要注重思想体系和内容主旨的整体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课程之间相互存在非常严谨的关系,无论是学科设置、课程建设还是教材,都需要遵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三)教学方法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谨的世界观与主体正确把握认识对象的科学方法论的统一,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强调将研究对象置于相关联的整体中,使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其整体是部分的有机集合而不是部分的机械拼凑或相加。马克思主义方法整体性思想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自身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基于整体性视角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一)整体性优化教学内容
一方面,需要做到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互一致,即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人才需要具备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更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法律素养。对此,借助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导向,全面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素养。在制定现有的教学目标时,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从大学生群体入手,掌握其差异性,合理安排具体内容,从而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可以借助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各角度提升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师需要把握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形式的统一。在日常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现有教学条件等情况,而后以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形式,并在其中穿插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作为辅助,有效发挥出各个教学形式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社会具有明显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相互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2]。
(二)整体性设置课程
1、确保各课程内容统一性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除了要保证思政教材编写过程中,把控好各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知识分布与侧重,更要注重课程开设的阶段、层次,从而有效提升整个思政教学实效性。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以将“基础课”安排到新生刚入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当学生真正进入到思想学习后,可以开展“纲要课”,引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原理课”,带领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促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概论课”,主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主,促使学生从感性思维深入发展为理性认识,并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最后,要加强“形教课”的开展,运用丰富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使得思政内容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2、发挥出考核方式的功能
为有效发挥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将考试划分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丰富考核形式。这一要求强调教师要提高对课堂考核的重视,将每一次检测成绩纳入到总成绩考核中,同时,思政教师也根据学生每一次的考核结果,了解学生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调整。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文理学生的优势,比如,可以采用写作的方式考核文科学生;以论述题目的方式考核理工科学生。同时,要不断提高学生对“教、考、学”辩证作用的正确认识,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念。
(三)整体性调整教学过程
1、明确教师与学生教学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则需要发挥出主导作用。教师的学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实效性,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对思政教师的培养与考核,合理安排教学工作量,布置教学任务,提升考核力度,鼓励教师要积极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会,为思政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挖掘出教师的优势,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而学生方面,需要思政教师能够运用适宜的方式,增加趣味性教学素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读书报告、专题讲座、小组辩论等活动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知识内化[3]。
2、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政教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大学生个人问题、社会问题。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了解社会,进而丰富感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相关视频、列举具体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契合实际的分析具体问题,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政理论的内在本质。理论教学积极与实踐教学相结合,采用辩论赛、案例分析、知识竞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红色旅游资源等形式,强化学生知识理解,并逐步落实到实践中。
结语:总之,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全面优化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让其各个环节能够保持统一,从而进一步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方卫兵.彰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特征创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8(6):183-185.
[2]郭彩星,邱纪坤.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的路径[J].安顺学院学报,2018,78(04):143-145.
[3]舒永久,李林玲.试论整体性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问题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5):121-124.
(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30022)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实对大学生的教育是当下高校相关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进一步突进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下,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将贯穿整个教育系统中,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发挥出思政教育优势,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要求
(一)教学理念整体性
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可知,以人为本是其主要逻辑内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一整体性思想下,为高校思政课明确了教学理念,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促使大学生可以全面自由发展。事实上,高校思政课主要就是教育引导、提升人的实践载体,借助系统的思政内容帮助学生具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逻辑思维方法[1]。
(二)教学内容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了经济学、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而不同领域也各有侧重点,但其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重表现。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思想强调,高校开展思政课,需要注重思想体系和内容主旨的整体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课程之间相互存在非常严谨的关系,无论是学科设置、课程建设还是教材,都需要遵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三)教学方法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谨的世界观与主体正确把握认识对象的科学方法论的统一,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强调将研究对象置于相关联的整体中,使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其整体是部分的有机集合而不是部分的机械拼凑或相加。马克思主义方法整体性思想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自身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基于整体性视角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一)整体性优化教学内容
一方面,需要做到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互一致,即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人才需要具备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更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法律素养。对此,借助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导向,全面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素养。在制定现有的教学目标时,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从大学生群体入手,掌握其差异性,合理安排具体内容,从而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可以借助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各角度提升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师需要把握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形式的统一。在日常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现有教学条件等情况,而后以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形式,并在其中穿插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作为辅助,有效发挥出各个教学形式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社会具有明显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相互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2]。
(二)整体性设置课程
1、确保各课程内容统一性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除了要保证思政教材编写过程中,把控好各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知识分布与侧重,更要注重课程开设的阶段、层次,从而有效提升整个思政教学实效性。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以将“基础课”安排到新生刚入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当学生真正进入到思想学习后,可以开展“纲要课”,引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原理课”,带领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促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概论课”,主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主,促使学生从感性思维深入发展为理性认识,并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最后,要加强“形教课”的开展,运用丰富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使得思政内容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2、发挥出考核方式的功能
为有效发挥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将考试划分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丰富考核形式。这一要求强调教师要提高对课堂考核的重视,将每一次检测成绩纳入到总成绩考核中,同时,思政教师也根据学生每一次的考核结果,了解学生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调整。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文理学生的优势,比如,可以采用写作的方式考核文科学生;以论述题目的方式考核理工科学生。同时,要不断提高学生对“教、考、学”辩证作用的正确认识,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念。
(三)整体性调整教学过程
1、明确教师与学生教学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则需要发挥出主导作用。教师的学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实效性,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对思政教师的培养与考核,合理安排教学工作量,布置教学任务,提升考核力度,鼓励教师要积极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会,为思政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挖掘出教师的优势,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而学生方面,需要思政教师能够运用适宜的方式,增加趣味性教学素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读书报告、专题讲座、小组辩论等活动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知识内化[3]。
2、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政教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大学生个人问题、社会问题。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了解社会,进而丰富感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相关视频、列举具体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契合实际的分析具体问题,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政理论的内在本质。理论教学积极与实踐教学相结合,采用辩论赛、案例分析、知识竞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红色旅游资源等形式,强化学生知识理解,并逐步落实到实践中。
结语:总之,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全面优化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让其各个环节能够保持统一,从而进一步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方卫兵.彰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特征创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8(6):183-185.
[2]郭彩星,邱纪坤.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的路径[J].安顺学院学报,2018,78(04):143-145.
[3]舒永久,李林玲.试论整体性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问题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5):121-124.
(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