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扫描技术
常规5mm层厚,软组织算法,螺旋连续扫描,让患者屏气,自肺尖扫描至气管隆突下,这样不至于遗漏病变,另一方面可以追踪血管影的上下延续。欲观察心周淋巴结,可扫描至膈面。
观察顺序及鉴别要点
首先观察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层面,为三区和四区,正常时大血管层面只有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出现淋巴肿最易观察确定,三区淋巴肿位于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内,较大时可压迫腔静脉向前移位。四区淋巴肿位于主动脉弓左旁和大血管间隙内。三区需要奇静脉弓及迷走右锁骨下动脉鉴别,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位于气管的右侧,呈类圆形肿块,极易误认为肿大淋巴结或肿瘤。但在连续层面扫描时,可见此类圆形肿块走行于食管的后方,沿着气管的右侧向腋窝方向延伸。四区需要与少见的永存左上腔静脉鉴别,追踪层面不难鉴别。特别是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时能清晰显示异常血管的存在和行程,在主动脉弓上层面,左上腔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前方,主动脉弓层面,它位于主动脉弓外侧继续向下位于肺动脉主干的外侧,经左肺门前方进入左房与左室之间的冠状窦。65%左上腔静脉病人,左头臂静脉缺如或变细,当它存在左上腔静脉通常小于右上腔静脉,而当CT显示双侧上腔静脉管径相似时,左头臂静脉总是缺如。认识在上腔静脉这一异常结构,有助于避免把位于主动脉弓外侧的左上腔静脉断面误诊为淋巴结。当不能确定是左上腔静脉还是淋巴结时,从左臂注射造影剂并同时快速动态扫描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气管前间隙内,相当于气管下段水平,升主动脉后方,有心包上隐窝,CT有50%~65%正常人可见这一结构,呈椭圆形,边缘清楚高于脂肪密度的低密度影,紧贴升主动脉后壁容易误认为淋巴结,与气管前淋巴肿的鉴别要点有:①其密度低于血管和肌肉密度,典型可呈水样密度;②其位置正好位于心包内结构的右肺动脉上方;③密度均匀。HRCT可显示其升主动脉之间有分界,其前缘较扁,后缘凸起;④增强扫描时此阴影未见强化。淋巴结通常位于气管旁,呈类圆形或圆形,并呈软组织密度有明显差别。有时扫描出现的动脉韧带和左肺动脉则呈条状,不难鉴别。
向下观察隆突下的九区淋巴肿。该区淋巴肿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夹在两侧支气管之间,可向后或向右侵犯奇食隐窝,和充气且偏左的食管容易鉴别。
最不易确定的是肺门淋巴肿,此区范围大血管断面多,结构复杂,也是肺癌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有时与肺门原发癌连成一团,不易区分。我们认为确定肺门淋巴肿应常规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肺血管显著强化,淋巴肿不强化,有时边缘略毛糙,截然分明。同时与中心型轻度强化的原发癌也可加以鉴别。
综上所述,胸部CT扫描要注意显示纵隔淋巴肿,强调要准确扫描出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隆突层面。观察顺序应是主动脉弓层面的三、四区和弓下层面的五、六区,以及气管隆突下层面的第九区,这些区域淋巴肿交易观察确定,然后观察两侧肺门的七、八区,最后观察弓上层面的一、二区。这些层面需要做增强扫描与血管影鉴别。正常淋巴结直径多<10mm。前纵隔淋巴结较多见,气管旁较少,心包旁最少。隆突下淋巴结最大,下部气管右旁淋巴结次之,上部气管旁淋巴结最小。一般认为淋巴结>10mm为异常,称为肿大的淋巴结,即淋巴肿。>15mm的淋巴肿或多个淋巴结密集成团,即使<15mm也应考虑癌转移的可能。形成大的团块的单发和多发淋巴肿可包埋大血管,压迫血管和气管支气管。发生肺癌与其引起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有时与纵隔转移性淋巴肿融合成大的团块,相互不能分辨。纵隔也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如果锁骨上发现淋巴肿,直接穿刺活检则可获得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1 李果真.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7.
常规5mm层厚,软组织算法,螺旋连续扫描,让患者屏气,自肺尖扫描至气管隆突下,这样不至于遗漏病变,另一方面可以追踪血管影的上下延续。欲观察心周淋巴结,可扫描至膈面。
观察顺序及鉴别要点
首先观察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层面,为三区和四区,正常时大血管层面只有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出现淋巴肿最易观察确定,三区淋巴肿位于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内,较大时可压迫腔静脉向前移位。四区淋巴肿位于主动脉弓左旁和大血管间隙内。三区需要奇静脉弓及迷走右锁骨下动脉鉴别,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位于气管的右侧,呈类圆形肿块,极易误认为肿大淋巴结或肿瘤。但在连续层面扫描时,可见此类圆形肿块走行于食管的后方,沿着气管的右侧向腋窝方向延伸。四区需要与少见的永存左上腔静脉鉴别,追踪层面不难鉴别。特别是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时能清晰显示异常血管的存在和行程,在主动脉弓上层面,左上腔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前方,主动脉弓层面,它位于主动脉弓外侧继续向下位于肺动脉主干的外侧,经左肺门前方进入左房与左室之间的冠状窦。65%左上腔静脉病人,左头臂静脉缺如或变细,当它存在左上腔静脉通常小于右上腔静脉,而当CT显示双侧上腔静脉管径相似时,左头臂静脉总是缺如。认识在上腔静脉这一异常结构,有助于避免把位于主动脉弓外侧的左上腔静脉断面误诊为淋巴结。当不能确定是左上腔静脉还是淋巴结时,从左臂注射造影剂并同时快速动态扫描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气管前间隙内,相当于气管下段水平,升主动脉后方,有心包上隐窝,CT有50%~65%正常人可见这一结构,呈椭圆形,边缘清楚高于脂肪密度的低密度影,紧贴升主动脉后壁容易误认为淋巴结,与气管前淋巴肿的鉴别要点有:①其密度低于血管和肌肉密度,典型可呈水样密度;②其位置正好位于心包内结构的右肺动脉上方;③密度均匀。HRCT可显示其升主动脉之间有分界,其前缘较扁,后缘凸起;④增强扫描时此阴影未见强化。淋巴结通常位于气管旁,呈类圆形或圆形,并呈软组织密度有明显差别。有时扫描出现的动脉韧带和左肺动脉则呈条状,不难鉴别。
向下观察隆突下的九区淋巴肿。该区淋巴肿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夹在两侧支气管之间,可向后或向右侵犯奇食隐窝,和充气且偏左的食管容易鉴别。
最不易确定的是肺门淋巴肿,此区范围大血管断面多,结构复杂,也是肺癌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有时与肺门原发癌连成一团,不易区分。我们认为确定肺门淋巴肿应常规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肺血管显著强化,淋巴肿不强化,有时边缘略毛糙,截然分明。同时与中心型轻度强化的原发癌也可加以鉴别。
综上所述,胸部CT扫描要注意显示纵隔淋巴肿,强调要准确扫描出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隆突层面。观察顺序应是主动脉弓层面的三、四区和弓下层面的五、六区,以及气管隆突下层面的第九区,这些区域淋巴肿交易观察确定,然后观察两侧肺门的七、八区,最后观察弓上层面的一、二区。这些层面需要做增强扫描与血管影鉴别。正常淋巴结直径多<10mm。前纵隔淋巴结较多见,气管旁较少,心包旁最少。隆突下淋巴结最大,下部气管右旁淋巴结次之,上部气管旁淋巴结最小。一般认为淋巴结>10mm为异常,称为肿大的淋巴结,即淋巴肿。>15mm的淋巴肿或多个淋巴结密集成团,即使<15mm也应考虑癌转移的可能。形成大的团块的单发和多发淋巴肿可包埋大血管,压迫血管和气管支气管。发生肺癌与其引起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有时与纵隔转移性淋巴肿融合成大的团块,相互不能分辨。纵隔也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如果锁骨上发现淋巴肿,直接穿刺活检则可获得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1 李果真.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