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叙事下蒂莉?奥尔森《我站在这儿熨烫》中女性身份危机与构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蒂莉·奥尔森是一位有着杰出威望的女权主义作家。她的作品关注当代妇女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底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是她的作品之一。本文从空间叙事度切入,分析探讨《我站在这儿熨烫》中物理空间叙事下母亲的身份危机与构建;心理空间叙事下艾米丽的身份危机与构建以及空间形式叙事下的女性的身份危机与构建的不确定性。主要探讨作品里两个主要女性-母亲以及艾米莉的身份危机及其构建问题,体现了美国社会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追求主体的精神,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难真正构建属于自己的身份。
  关键词:蒂莉·奥尔森;《我站在这儿熨烫》;叙事空间;身份危机;身份构建
  作者简介:高阳阳(1991-),女,汉族,河南省焦作市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本文第一作者;胡勤(1961-),女,重庆市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性别研究、翻译研究,本文第二作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2
  引言:
  蒂莉·奥尔森( Tillie Olsen,1912—2007 ) 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一位独特的犹太裔女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数关注当代妇女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底层妇女的生存状况。《我站在这儿熨烫》是她写于1932 ~1937 年的一个短篇,收入小说集Tell Me A Riddle( 1961) 中,后成为奥尔森最出名的作品。评论家主要从女性主义、拉康的镜像理论、心理学潜意识理论、空间批评理论等来分析小说中的女性以及主题。本文从空间叙事角度切入,探讨作品里两个主要女性-母亲以及艾米莉的身份危机与构建,体现了美国社会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追求主体的精神。
  一、物理空间叙事下母亲的身份危机与构建
  “我站在这儿熨烫着衣服,你的那一番话随着熨斗的移动在我脑海中不停地翻滚。”文章的开头便向我们展示了,母亲的回忆开展的物理空间-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对空间所做的最基本的一个表述:“1.空间乃是一个事物的直接包围者,而又不是该事物的部分;2.直接空间既不大于也不小于内容物;3.空间可以在内容事物离开以后留下来,因而是可分离的;4.此外,空间有上和下之分。”索亚强调,“一方面,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塑造着我们周遭的空间,但与此同时,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集体性或社会性生产出了更大的空间与场所,也在我们只能去理解的意义上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即人类的空间性是人类动机和环境或语境构成的产物,一个人的空间不仅体现了这个人的身份,而且可以为其构建身份。蒂莉·奥尔森通过母亲的意识流形式的回忆,对物理空间下的母亲的不同身份的描述,展示了小说中的母亲的身份危机。通过母亲的回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我站在这儿熨烫》中母亲的物理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工作的场所,母亲的回忆清楚地呈现了当时她和艾米莉所处的物理空间正是无数生活艰辛的工人阶级生活的场所:“而我自己,则不得不去工作,去找工作,或去找艾米莉的父亲,他离开时留下一张条子,说他再也无法忍受和我们一起忍饥挨饿的日子了”,“而且当时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还没有施行,我每天一下电车,就急步跑上散发着臭气的楼梯,”此外,在家庭中“我用母乳喂养她。现在大家都在宣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我的5个孩子都是母乳喂养的,但是她那时候,我怀着初为人母的执拗,盲目地追随着书上的一切。尽管她的哭声使我心疼得颤抖,尽管双乳胀得肿痛,我还是固执地等到时钟敲响的那一刻才给她喂奶”。这也深深地表明了母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被压迫,只能遵循教条。并且在这些物理空间下,使她具有多重身份:边缘群体、工人阶级、单亲妈妈、女性,无法拥有一个独立的主体身份。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出去找工作,因此她将女儿寄养在别人家中,她不得不承受的骨肉分离之痛。但是母亲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身份危机之中,而是经过自己的一系列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身份。为了经济上的独立,母亲去找工作,努力为自己和艾米丽创造更好的生活。在艾米丽的成长过程之中由于母爱的缺失,使其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母亲发现艾米丽的心理受到伤害之后,她积极主动的关心艾米丽,尽一个好的母亲的责任为了给艾米丽一个完整的家,她最终选择了再次结婚生活。但是,在这艾米丽的成长过程之中,母亲较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艾米丽出现问题后,她听取他人的意见将艾米丽送到托儿所,后来又听取医生的意见:“他们建议我把她送到郊区的康复中心。”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母亲在当时的那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下,付诸许多的努力去构建属于自己的身份,但是,最终却又选择了家庭,再次结婚-依附于男权,没有真正构建自己的构建属于自己的身份。
  二、心理空间叙事下的艾米丽的身份危机与构建
  蒂莉·奥尔森在对女儿艾米丽的描写中,着重的是心理空间的描写。心理空间观可视为认识论转向后对人之主体性愈加明确而形成的一种思维范式,其主要视空间为一种人类心理知觉对外界之赋形能力或结构,也即全然将空间之特性置于全然的主观性中进行观察。
  文中艾米丽生存空间经历了六次的变化,伴随着这些空间的变化,艾米丽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出生时有着大多数婴儿般的纯真与可爱,“她出生时非常可爱。她呀呀学语,软语温存她喜欢色彩鲜艳的、会动的、会发光的、会出声的各种质地的东西。她总是穿着那件蓝色的背带裤躺在地上,小手兴奋地拍打着地板,小脚也弄得脏脏的。”之后被父亲抛弃后母亲忙于为生存而挣扎,作为婴儿的她“一见我就会抽抽搭搭地哭个不停,怎么哄都哄不好,這样的抽泣声至今仍在我的耳边挥之不去。”母亲之后更加的忙于工作,便将艾米丽送往她的父亲家中,后来再次将她从她父亲那里接回来时,“她变得像她父亲一样,走路匆忙而胆怯,瘦小的身子瑟缩在一件破旧的红色衣服里,肤色蜡黄,痘痕醒目。婴儿时期的那份可爱已经荡然无存。”两岁时,艾米丽被母亲送到托儿所,虽然,艾米丽不喜欢托儿所,但她“但是她从不直接反对,或公开抗议。”而是“她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赖在家里。”之后,母亲又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艾米丽不希望母亲将自己晚上单独留在家里,艾米丽开始变得“她瘦骨伶仃,食欲不振,每晚都做噩梦。”去医院咨询后,母亲将艾米丽送到郊区的康复中心,虽然她每次写信都表达她非常好,并且还表达出对妹妹的关心,但是“每次看望,我们都发现她在日益消瘦。” 她在那里呆了整整8个月,瘦了足足7磅。“她吃得很少,厌食,也厌倦生活,我想”。长大后的艾米丽,开始对自己的容貌烦恼,觉得自己没有金黄的头发,一点也不符合,时下的审美标准。在妹妹苏珊长大后,艾米丽喜欢将自己与苏珊做对比,“她焦虑不安,缺乏自信和热忱”。由于不符合当时社会的标准,艾米莉注定无法被主流社会接受,而只能归入“隐形”无声的边缘群体;在这些物理空间中,“渺小的艾米莉无法被看见,习惯被忽视,也无法被倾听”。艾米丽产生了身份危机。   但是,艾米丽并没有沉浸于这一危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自己的身份。首先,她在家庭之中创造了语言,使自己在家中有一席之地。母亲自言自语道“她就是用这样那样的方法在生活中刻下了她的印记,”罗尼会呢喃的说“舒舒”这一词汇,“舒舒。这是个有趣的词汇,是我们家传的词汇,是艾米莉发明的,意思是:舒服。”在学校之中,艾米丽通过表演哑剧而获得成功。她在舞台上“从容的驾驭,自信的表演,引起一阵阵哄堂大笑的搞笑动作,难以言说的神奇魅力,台下的观众又叫嚷又跺脚,不舍得让这样难得的宝贵笑声从身边溜走。”但是,她的身份构建是在母亲的帮助下和外界的认可下进行的,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身份构建。
  三、空间形式下的女性身份构建的不确定性
  弗兰克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中写道:“对线性叙事与同时性存在的矛盾,小说家们为了打破文本结构的线性、时间性以及内在的因果逻辑关系,大多采用并置、递归嵌入、循环等叙事模式使文本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从而建立起不同于传统线性叙述结构的空间化结构”。本文中熨斗具有标志性,小说的题目就是《我站在这儿熨烫》。英文“ironing”(熨烫)与“iron”(熨斗)是动词与名词的区别,“ironing”(熨烫)与“iron”(熨斗),在文章共出现六次。在艾米丽的成长过程之中,生存空间也经历了六次转变。这两个六次的出现看似巧合但实际上是蒂莉·奥尔森有意为之。在西方,因为《圣经启示录》的缘故,“666”是撒旦(魔鬼)的代码——一个代表邪恶的数字,还有“邪恶权威政权”的含义,因此被抹上了黑暗的色调。蒂莉·奥尔森作品特别关注在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遭受的痛苦、压抑、精神的困境和残酷的命运。《我站在这儿熨烫》这部短篇小说也不例外。原文中这六处“ironing”(熨烫)与“iron”(熨斗)的出现,有着以下几点意义:女性由于受到婚姻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几乎没有机会表达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导致她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无法找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身份。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还有自身原因。在空间形式下,蒂莉·奥尔森选择熨斗作为当时女性的一个标志,贯穿整个小说行文过程之中的就是母亲在熨烫衣服。对于女性而言,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男性处于支配地位,他们就如魔鬼般的在存在于女性的生活之中。
  通过分析,虽然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中的那位母亲和艾米丽在不公平的男权社会之中,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意识与觉醒,但在那样的大的环境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己的身份构建,是很难完彻底成拥有自己女性身份构建的。
  四、结语
  蒂莉·奥尔森的作品关注当代妇女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底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她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已经超越了旧的模式,在她们身上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文中母亲和艾米莉,在男权的社会之中有着自己的身份危机,她们通过自身及外界的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身份,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难彻底拥有自己的女性身份构建。所以,奥尔森在小说的结尾处写到“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为之生活的东西。我只想让她明白—我有理由让她明白—她不该像摆在熨板上的这条裙子一样,无助地等待被熨烫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包亚明.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2]蒂莉·奥尔森《我站在这儿熨烫》[J].沈艳燕译. 外国文学2004
  [3]高奋,沈艳燕. 解读《我站在这儿熨烫》[J].外国文学2004.
  [4]姬蕾.沉默女性的有声反抗--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读《我站在这儿熨烫》[J].武夷学院学报2012.
  [5]李杰.双重性格的艾米莉--《我站在这儿熨烫》新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李兰华.当代美国女性文学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3
  [7](美国)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8]沈艷燕. 蒂莉·奥尔森其人其作[J].外国文学2004.
  [9]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亚里士多德.物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骑士爱情诗是中世纪德国宫廷文学的重要类型,其中为文学界熟知的典雅爱情描述的是骑士对女主人的爱慕。本文着重在探析典雅爱情主题的由来,典雅爱情关系的表现,男女主人公身份以及典雅爱情主题表达的宫廷社会价值观。  关键词:骑士;典雅爱情;主体性  作者简介:周灵伶,女,1981年生,贵州毕节人,硕士,贵州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德国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妊娠并分型对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诊治的43例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患者,对
摘 要: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表达了失去妻子的悲怆与独留人世的凄楚,表现了他面对生死的复杂情感,承继《诗经》以来的悼亡题材,确立了悼亡诗的特征,堪称定制名篇之作。  关键词:潘岳;悼亡诗;《诗经》  作者简介:唐文娇(1993-),女,汉族,陕西咸阳人,青岛大学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索爾·贝娄作为20世纪当中颇负盛名的犹太籍作家,长于以犹太人的独特视角来描绘美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孤独、异化、迷惘、凌乱不堪的生活现状,《晃来晃去的人》作为其早期的杰出作品之一,其中的主人公约瑟夫既是犹太人,又是流落美国的加拿大侨民,具有现代青年所有的典型的身份危机问题,本文便将着重分析《晃来晃去的人》当中特殊的社会环境来揭示全作中流露出的对于人生意义的厌倦、困惑与不懈追求。  关键词:索尔·
摘 要:《古宅青苔》是美國小说家霍桑的佳作。文章意象庄严肃穆,辞藻朦胧优美,既有超凡脱俗之美感,又有庄重低沉之气韵。形似大篇幅的在对牧师古屋进行描写,实则借物抒情,感慨时代的变迁与对古屋情感的寄托。本文借夏济安先生的译作为蓝本,对原作情感意象进行探索。  关键词:情感意象;借物抒情;空间限制;译者素质  作者简介:钟海纶(1992.3-),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
目的:此项研究旨在了解无明显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成年男性中肥胖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年龄在40岁以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