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 抒情言志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引路
  一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拔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郭沫若《银杏》
  阅读心得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将银杏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味。亲切的称呼也拉近了银杏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的热爱之情。银杏的蓬勃、端直、坚牢、葱茏、庄重、嶙峋、洒脱等,也象征着中国人民正直、坚强与不屈的品格。
  二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心得
   白杨树虽极为普通,但不甘于平凡。“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写出了白杨树的挺拔之美。而它的挺拔也象征着战争年代英勇作战、百折不挠的中国人民。他们如同白杨树的枝枝叶叶,紧密团结,为了新中国不畏艰险,浴血奋战。这是白杨树的內涵之美。
  写作借鉴
  借物喻人,构思的着眼点就是由物及人,即在描述了某种事物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评价。如何借物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致描绘,重点突出。借物喻人的文章,写物是手段,喻人是目的。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其他静物、动物,关键要挖掘出物与人在形象与品质上的相似之处。只有细腻地刻画出其外在形象,并抓住其与人的内在品质相关联的突出特点来写,才能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其精神品质,进而深入地挖掘其思想与情感内涵。
   2.拟人对比,形神兼备。拟人是物的人格化,能使读者更容易捕捉物的意境,体味物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所描写的事物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产生共鸣。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这种方法不仅能突出表现物的某些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而且有利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3.抒情议论,挖掘内涵。在借物喻人的文章中,恰当的抒情和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能起到突出主题、升华主旨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抒情议论要紧扣叙述描写的内容,自然贴切,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议论要言简意赅,恰如其分,点到为止,不可喧宾夺主,破坏文章的含蓄美。
  学子练笔
  那棵小树
  ◎钟焦平
   好像是冥冥中的约定,在泰山之巅的一块布满石头的荒地上,在阴冷的山风中,就是那不经意的一瞥,那棵小树便印在了我的心里。
   夏日的夜晚依然燥热,我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背上,凉凉的。胳膊上也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很难受,然而此时我却无暇顾及这些,我只是向着我的“理想乡”——南天门不停地前进……
   泰山很高,是那种只在山脚的停车场远远地望上一眼,就会让人想打退堂鼓的那种高耸。仅从红门爬到售票处就用了20多分钟,这让我有些胆怯,但更多的却是挑战高峰的兴奋。
   微微喘气,倚靠在凹凸不平的石墙上稍作休息,大腿仿佛两根沉沉的木柱,满脑子塞满了“好累”“不想爬了”“好想放弃”之类的话,但爬上顶峰的冲动更加有力地推动着我。
   咬咬牙,继续向前。人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凉风中夹杂着阴冷的水汽,裸露在外的胳膊被吹得直哆嗦,无奈,套上塑料雨衣,继续蜗牛般前行。
   再往上攀爬,微微的水汽变成了薄雾,越来越浓,渐渐地,可视范围只有一两米。在这坐满了裹衣取暖的游人并湿漉漉滑溜溜的台阶上,可没什么人敢直立着走过,只能匍匐着,用手抓着冰凉生锈的铁扶手,在浓雾中摸索着爬行。
   寒风愈大,吹打在脸上,开始是疼,后来就是麻了。双腿仿佛耗尽了全部的力气,发软,打着颤儿。
   这时,单是克制自己不要腿抖就已十分费力,还要分出心思来唤醒昏昏欲睡的大脑:加油,还剩一点,还剩一点,只要再走几步,再走几步……快到啦!快到啦……
   六个小时,仿佛做了一场梦,仿佛穿越了一个世纪,我终于看到了南天门!我租了一件军绿大衣裹在身上,然后找了一个角落蜷缩在那儿,很快便沉浸在“顶峰”的梦中……
   再次睁眼已是三点多钟,不敢再拖拉,强撑着酸痛的身体向最后的台阶迈进。天色依然漆黑,很多游客都拿着一根登山棍,棍子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的山中回荡。
   眼看着最后的台阶在向我靠近,内心欣喜不已,脚步不禁加快,喘气声不由加重。踏上最后一阶了!我!是我,登到了顶峰!我捂住脸,抑制不住地大笑出来,眼眶也不由得发麻,双腿一软瘫坐在地。太阳正在升起,我抬起头,目光却在太阳升起的一刻被一棵树吸引了去。
   是树!是一棵小树!是一棵长在石缝间的小树,是一棵瘦弱的、被大风摧残的小树!
   在有着能把人刮走的大风的山顶上,树木基本绝迹。就算是有,也只是缩头缩脑地躲藏在大块岩石背后。而它,不躲也不藏,就这样站在那儿!任由风刃削刮那细细的枝丫。
   枝丫在摇晃,它不弯腰;枝干在摇晃,它不屈服;枝杈儿被吹断了,但是它没有倒下!一直站在那儿,挺拔地站在那儿!充满傲气地屹立在泰山之巅!它,不会倒下!此时的它,比太阳还要夺目,还要耀眼!
   心热起来了。我听到耳边刮过的风夹杂着它的呐喊:我要立在这儿,我会立在这儿!
   忘不了,凛冽的寒风;忘不了,泰山之巅;忘不了,屹立的小树。
   (江苏海安县海陵中学,指导老师:骆德芳)
  点评
   作文开头采用倒叙,引出泰山之巅的无名小树,快速入题;接着写自己攀登泰山的过程,六个小时的攀爬,顶峰之高、环境之险、天气之恶……“仿佛做了一场梦”“仿佛穿越了一个世纪”,一路攀来,小作者真情叙述、细致描写、用心体验,带着我们也一起感悟了那种“痛并快乐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妙感受!
   对于那棵小树,作文最后五个段落,融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于一体,运用排比修辞,纵情讴歌小树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百炼成钢的精神品质!其实,这棵小树何尝不是小作者这次登山的不忘初心、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方得始终的写照呢?
  (丁忠荣)
  专项训练
  留心观察身边某一事物,试着描写一个片段,寄托自己的某种感情。(300字左右)
  
其他文献
文题呈现   作家张晓风在《遇》一文中写道:“生命是一场大的相遇。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孔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琪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期刊
东晋名将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湛氏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侃有个朋友叫范逵,范逵有一次到陶侃家做客,还带了一大帮随从。如何招待这么多客人呢?湛氏对陶侃说,我来想办法。湛氏的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到外面去卖,换了几担米和一些菜;又把家里每根柱子削下来一半,当作柴烧;把床下的草垫子都剁了,当作饲料喂马。到了傍晚,摆上一桌丰盛的菜,盛情招待了范逵及其随从。陶母截发延宾、
期刊
母亲节来临之际,河南开封市集慧中学初二·3班特意召开了“献首诗给母亲”主题班会。班会课上,老师以一首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打开话匣,随后,同学们轮流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并用一首小诗(或借用别人的诗,或自己写诗)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恩之情。下面,我们一起去聆听吧。  母亲的千层底儿  ◎石俊豪   小时候,我家里不富裕。我穿的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花方格鞋面儿,黑鞋口儿,软软的鞋底儿,四周用雪
期刊
老师的话  春天到了,随处可见姹紫嫣红的花朵。我把写作的视角转移到一朵花上,本意是希望培养同学们细致的观察力。在拟题的时候,最开始拟的是“一朵特别的花”,但是,在我和同学们对那些花儿仔细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它们柔弱的生命让我们担心,不禁想要帮助它们,可是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可以!它们能行!所以,我们决定从花的角度出发,把它们可能会对我们说的话定为标题,于是“请别为我担心”产生了。这个题目比之前的题目多
期刊
当地时间2月18日晚,在摩纳哥蒙特卡洛,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盛典正在进行,以69岁高龄、双截肢之躯成功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者夏伯渝,荣膺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时刻奖,成为继姚明、刘翔、李娜之后,又一位获得劳伦斯殊荣的中国人。当夏伯渝迈着大步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中国”再一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夏伯渝的人生传奇更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夏伯渝,1949年生于北京,1974年加入中国登山队,1
期刊
读了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你一定很向往阿尔卑斯山“白色的山峰”,被那激流之瀑、嶙峋之石、梦幻之云所牵引,尤其被那轻狂可爱的车夫所感染。随着文字的汩汩流动,你的嘴角悄悄向上弯曲,甚至于要敞开笑怀。而这得归功于马克·吐温幽默风趣且华丽俊美的语言,更得益于作者积极乐观、率真自信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1.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
期刊
丽江,以它独有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采用拟人化手法,让“一滴水”作为一名旅游者和丽江风情的讲述者,赞美了丽江的绝美、和谐、沉静,用词讲究诗意,句子浅含哲理。   1.用词讲究诗意,具有抒情性和节奏感   如“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两句中,作者选择了极富诗意的“雪”“兰花”,既交代了“
期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哗(xuān) 闸口(zhá)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驿道(yì) 翡翠(fěi)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   C.矗立(chù) 草甸(diàn)  眺望(tiào) 稍作徘徊(huí)   D.砚池(jiàn) 蘸水(zhàn)  硕大(shuò) 亭台楼阁(gé)   2.下列语
期刊
飒飒金风吹散了小学的时光,但是我和伙伴们六年的情分不会随风而逝。小学之种种在我的心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然,少不了我的同桌。②  第一次遇见她是在军训基地。炎热的夏日,聒噪的蝉鸣,艰苦的训练,让我想家的情愫愈来愈浓。周围都是陌生的同学,大家都比较腼腆,不敢先敞开心扉。于是,孤独又让我的心情跌入低谷。休息的间隙,一个高挑女孩儿进入我的视野,她齐耳短发,刘海遮住了眉毛,穿上迷彩服,更显得英姿飒爽。她热
期刊
一、基础达标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穹顶(qióng) 霓裳(ní)  缭绕(liáo) 白雪皑皑(kái)   B.急湍(chuǎn) 骤然(zhòu)  纤指(xiān) 纷至沓来(tà)   C.妩媚(méi) 打嗝(gé)  翌日(yì) 瞬息万变(shùn)   D.颠簸(bǒ) 巉峻(chán)  俯瞰(kàn) 色彩斑斓(lán)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