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践行高效的初中班级管理是班主任非常关注的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现有通行的班级管理上的不足,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而探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新的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教学改革
自教育部提出新课改后,初中班级管理的改革也开始加快步伐。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摸索中收获了诸多可喜的成果,但也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所以如何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将在本文中呈现。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进行管理教育,以建立优良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和保证全体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但是其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而智育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文化课的教学活动。学习文化课知识是学生的最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搞好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实的学习管理,部分班主任混淆了学习要求和学习指导的含义,过分看重学生成绩,只要求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拿高分,却忽略了一系列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例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没有向学生强调学习的意义,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提高,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以建立优良班集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发展为目的,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在班级管理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被认为是管理者和监督者,具有. 较大的权威,班主任与学生的良师益友及合作伙伴关系被忽略。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仍然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他们认为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心智不成熟、能力较弱,因此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确定班委会、实施监督管理和学生评价时,全由班主任一人决定,不给学生任何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方式。
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班主任应认真思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应该是亲密的朋友和合作的伙伴。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心理上处于半成熟状态,班主任应对其做好人生的引导,教会他们学习、做人以及与人相处的方法;同时,班主任应以平等、友好、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与他们形成朋友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尊重、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与班主任之闯的平等地位。由于班级的管理工作繁杂,班主任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民主选取班干部并制定民主的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班主任制定班干部的方法,让所有学生参与选举,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实行轮流管理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后进生主要指成绩差和思想落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各个班级中,优等生只是少数,后进生则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予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优点和缺点是共存的。优等生的优点很容易发现,而后进生则因为缺点突出,掩盖了优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继而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三、实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他认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对于学生行为的塑造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采取单一进行惩罚的工作方式,对学生训斥则会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彼此敌意增加,造成学生自暴自弃、心理畸形发展,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厣的教育目标完全相悖。因此,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手段来消除消极行为,而且应慎重对待惩罚这一负强化,因为负强化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而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加强管理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由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所以,班主任应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激励学生的良性行为,消除其消极行为,进而提高管理效果。
四、小结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进行管理教育,以建立优良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和保证全体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綜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但是其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只有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我们应更多的去学习、 去实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 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成长。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整个学校教育的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应改变观念,克服工作方式单一、管理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方式、重视后进生的成长、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并在实践管理中不断地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作者简介:王芳文(1972-),男,汉族,湖南衡南,衡南六中,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晓燕.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教学改革
自教育部提出新课改后,初中班级管理的改革也开始加快步伐。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摸索中收获了诸多可喜的成果,但也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所以如何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将在本文中呈现。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进行管理教育,以建立优良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和保证全体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但是其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而智育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文化课的教学活动。学习文化课知识是学生的最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搞好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实的学习管理,部分班主任混淆了学习要求和学习指导的含义,过分看重学生成绩,只要求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拿高分,却忽略了一系列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例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没有向学生强调学习的意义,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提高,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以建立优良班集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发展为目的,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在班级管理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被认为是管理者和监督者,具有. 较大的权威,班主任与学生的良师益友及合作伙伴关系被忽略。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仍然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他们认为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心智不成熟、能力较弱,因此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确定班委会、实施监督管理和学生评价时,全由班主任一人决定,不给学生任何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方式。
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班主任应认真思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应该是亲密的朋友和合作的伙伴。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心理上处于半成熟状态,班主任应对其做好人生的引导,教会他们学习、做人以及与人相处的方法;同时,班主任应以平等、友好、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与他们形成朋友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尊重、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与班主任之闯的平等地位。由于班级的管理工作繁杂,班主任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民主选取班干部并制定民主的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班主任制定班干部的方法,让所有学生参与选举,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实行轮流管理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后进生主要指成绩差和思想落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各个班级中,优等生只是少数,后进生则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予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优点和缺点是共存的。优等生的优点很容易发现,而后进生则因为缺点突出,掩盖了优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继而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三、实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他认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对于学生行为的塑造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采取单一进行惩罚的工作方式,对学生训斥则会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彼此敌意增加,造成学生自暴自弃、心理畸形发展,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厣的教育目标完全相悖。因此,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手段来消除消极行为,而且应慎重对待惩罚这一负强化,因为负强化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而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加强管理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由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所以,班主任应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激励学生的良性行为,消除其消极行为,进而提高管理效果。
四、小结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进行管理教育,以建立优良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和保证全体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綜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但是其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只有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我们应更多的去学习、 去实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 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成长。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整个学校教育的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应改变观念,克服工作方式单一、管理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方式、重视后进生的成长、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并在实践管理中不断地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作者简介:王芳文(1972-),男,汉族,湖南衡南,衡南六中,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晓燕.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