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院的人道关怀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健康?医院有医院的原则。民间也有民间的智慧。
  最近一次腹腔镜阑尾手术,让我看到了英国医院的人道关怀。
  有趣的是,“平等和尊重”这种抽象名词被定格成医院的许多规定。
  住院期间,医院发给病人一张表格,让病人在表格的小问题后打钩或打叉。如:病人是否感觉到医生和护士的尊重?医生是否告知病人具体的病情及手术方案?护士分药时是否告知病人药品的名称和功能?病人拉铃后护士几分钟内来探视?一日三餐是否合口?医生触摸病人后是否用墙上的消毒液洗手等,非常详细。
  我和老公约翰逐条讨论、评级,同室的病友也同家人认真商量——病人们决不走过场。
  老公告诉我一个故事。
  伦敦某工厂曾发生大火,贫穷的小童工们被送到医院时已断气,护士长自告奋勇地说:“让我来处理。”她把孩子们一个个抱在床上,用雪白的床单将尸体裹好,轻轻放在地面上,等待家长认领。她嘱咐手下的一句话很震撼我,“记住,一定要像裹自己的孩子那样裹他们!”
  “这是真事吗?”我问。约翰答:“电视节目是按这家医院的档案记录拍摄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早在100多年前,英国医院就有对生命尊重的精神,绝不嫌贫爱富,把助贫当成天职。百年前的英国医院已规定了对富人收费、对穷人免费的做法。生命不分贵贱,这种价值观至今在英国医院延续。
  在英国,医院的病房设施都注重以人为本,其设计非常人性化。
  我所住的病房有4张病床,在我看来那个空间放6张床都绰绰有余;但英国人认为宽敞的空间有利于健康,绝不加床。
  在我的床头上有一个可拉伸的灰色屏幕,一按电钮,可看电视、听广播,还可打电话。然而医院规定病房里不准用手机。每晚约翰从医院回家后,都会打通病房电话与我聊天。
  每个病人的病床旁都摆着一把质量不错的高背椅,供探视人坐。看到有人直接坐在病床上跟病人聊天,约翰会悄声对我说:“这样做很不礼貌的。”我不解。他说:“这样容易把探视者身上的细菌带给病人。”后来,我果然在病房手册上看到一项规定:探视者不许坐床,不许送花。
  病床上方有一圈细铁轨,挂着色彩温暖的帘子。医生查房时,第一个动作必须是把帘子围拢,让病床立即变成一个私密空间。除B超外,我的肛检和妇科检查都在这个私密空间搞掂,病人不必走到各科室去做检查。哪怕只是口头问诊,帘子也要求围拢,英国人在乎病人的个人隐私。
  每天早上,印度裔清洁工打扫卫生,一定要遵守规定。首先用吸尘器吸地,然后用湿拖把拖地,卫生间和淋浴间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此外,病人的吃住全免费。每个病区都有厨房,一日三餐,按餐牌点菜,头盘、主食和甜点,一样不少。病房里每天都发一卷卫生纸,在桌子边缘还粘着一个纸口袋,方便擦手、倒垃圾。
  在出院单上签字时,我注意到一条规定:如没人接我,医院可派车送我回家。约翰说:“住院一晚,花费挺大,加上床位紧张,医院通常不留病人。但如果家里没人照顾。病人将被留在医院,免费吃住。”
其他文献
如果病人可以得到像我一样成功的药物治疗,HIV对寿命就没有直接的影响。我想我能活到70、75,也许80岁    1997年10月21日早晨,从高等法院的公共休息室走向自己的办公室时,平时不费力气的两层楼梯成了南非法官埃德温卡梅隆(Edwin Cameron)的生理极限:  我的所有体力都在两腿间耗光了,大汗淋漓。肺腔里好像也注满了水,口干舌燥。没有痛感,只有挥之不去的疲劳。  还有恐惧。  这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