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后内侧骨折线形态、骨质量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CT扫描资料,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46.5±16.3)岁范围(19~72岁)。以CT扫描三维重建数据为基础,描述肱骨距后内侧骨折线,代入肱骨近端模板,描绘骨折地图;记录后内侧骨折线转折点坐标,利用Matlab热力图脚本显示最集中坐标区间,代入肱骨近端模板,标记骨折线转折点集中区域。根据肱骨头倾斜角建立内翻组、外翻组和正常组,对肱骨距后内侧骨密度、骨厚度及骨折水平线夹角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记录。
结果62例中内翻组21例(34%),外翻组24例(39%),正常组17例(27%)。内翻组骨密度(0.59±0.12) g/cm3,骨厚度(2.33±0.48) mm,骨折水平线夹角4.54°±14.13°;正常组骨密度(0.57±0.15) g/cm3,骨厚度(2.60±0.33) mm,骨折水平线夹角-1.87°±9.98°;外翻组骨密度(0.62±0.11) g/cm3,骨厚度(2.69±0.54) mm,骨折水平线夹角-5.64°±20.03°。干骺端延伸最常发生于后内侧,骨折线转折点多位于大结节后部。对数据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示内翻型骨折水平线夹角(β=0.06,P=0.018)有统计学意义,OR=1.06[95%CI(1.00,1.12)];骨厚度(β=-2.02,P=0.041)有统计学意义,OR=0.13[95%CI(0.03,0.71)];骨密度(β=0.43,P=0.887)无统计学意义;外翻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