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训练主义盛行,教育性不足的问题。“训练性”的目的是指向人的思想呆滞、个性同一和精神服从。而“教育性”的目的则指向人的灵性解放、个性发展和精神自由。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高技能”教育,同时更要注重“良好职业道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体现。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单纯培养“技能机器人”的教育类型,面对新世纪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24-02
高职院校重视和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的流动性,随着全球与区域岗位流动性的增加,职业教育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和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1]。从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高职人才素质要求已经凸显了由单纯适应技能客观需要到增强主体能动和素质提升,因而更加注重“人格本位、素质本位”。
就我国高职发展而言,一方面,高职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和教育使命,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另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文化素质教育上的偏差导致教育性与训练性的冲突。高等职业教育在突出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内涵,尤其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把人格的塑造、职业精神的培养摆在首位。
一、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重视学生可持续能力培养
要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将“为何而生”的思考与“何以为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其和谐、稳定、全面、持续地向前发展[2]。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人文素质目标,通过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发挥,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强调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的民族性诉求,是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传统文化对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开阔思路、增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突出和谐职业人培养
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需要的是培养大量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文素质和谐统一的职业人。
二、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
(一)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办学理念中
1、应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与通识师资培养为基础,建立关注悠久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之未来的严肃的通识教育,包括文化经典、哲学和高雅艺术等严肃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教养,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学生未来拥有高尚的生活奠定基础。
2、开展职业人文教育,包含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诚信、敬业、乐群、协作等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二)加强对教师文化素质的培训
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人文知识的积累与内化的结果。高职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关键是要从他们自身的专业出发,促使他们进行相关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文化素质在哪些方面欠缺,需要补充哪些知识,需要教师们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融及渗透。
(三)把文化素质教育成效融入教师评价体系
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不是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评价,也不是近年来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而是就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状况和效果进行摸底、考察、评价。不应以鉴定结论为评价目的,而应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要给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留有创新的空间,有助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抓住素质教育的本质。
(四)优化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开发
高职素质课程开发组织,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重点开展文化素质课程的开发。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质量问题,防止“人文专业的课程包装之后成为文化素质课程”等现象出现[3]。
2、专业课程改革中素质内涵的融入。在实训教学和实习实践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专业文化熏陶和人文素养濡染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纪律和工作习惯。
3、积极探索素质拓展的课程化认定模式。素质拓展的学分制管理拓宽了学分制的内涵,也能使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相融合,在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探索一种可行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为我们素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条体验式素质课程的模式。
(五)统筹兼顾: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所涉关系的全面协调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从目标上说,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素质教育是同质异构,都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内容上来说,高职文化素质涉及到文、史、哲、艺、科、劳等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本身就需要是一个整体来影响学生。
★作者简介:董豪(1971-),男,硕士,南阳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24-02
高职院校重视和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的流动性,随着全球与区域岗位流动性的增加,职业教育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和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1]。从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高职人才素质要求已经凸显了由单纯适应技能客观需要到增强主体能动和素质提升,因而更加注重“人格本位、素质本位”。
就我国高职发展而言,一方面,高职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和教育使命,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另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文化素质教育上的偏差导致教育性与训练性的冲突。高等职业教育在突出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内涵,尤其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把人格的塑造、职业精神的培养摆在首位。
一、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重视学生可持续能力培养
要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将“为何而生”的思考与“何以为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其和谐、稳定、全面、持续地向前发展[2]。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人文素质目标,通过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发挥,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强调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的民族性诉求,是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传统文化对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开阔思路、增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突出和谐职业人培养
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需要的是培养大量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文素质和谐统一的职业人。
二、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
(一)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办学理念中
1、应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与通识师资培养为基础,建立关注悠久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之未来的严肃的通识教育,包括文化经典、哲学和高雅艺术等严肃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教养,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学生未来拥有高尚的生活奠定基础。
2、开展职业人文教育,包含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诚信、敬业、乐群、协作等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二)加强对教师文化素质的培训
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人文知识的积累与内化的结果。高职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关键是要从他们自身的专业出发,促使他们进行相关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文化素质在哪些方面欠缺,需要补充哪些知识,需要教师们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融及渗透。
(三)把文化素质教育成效融入教师评价体系
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不是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评价,也不是近年来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而是就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状况和效果进行摸底、考察、评价。不应以鉴定结论为评价目的,而应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要给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留有创新的空间,有助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抓住素质教育的本质。
(四)优化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开发
高职素质课程开发组织,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重点开展文化素质课程的开发。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质量问题,防止“人文专业的课程包装之后成为文化素质课程”等现象出现[3]。
2、专业课程改革中素质内涵的融入。在实训教学和实习实践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专业文化熏陶和人文素养濡染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纪律和工作习惯。
3、积极探索素质拓展的课程化认定模式。素质拓展的学分制管理拓宽了学分制的内涵,也能使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相融合,在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探索一种可行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为我们素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条体验式素质课程的模式。
(五)统筹兼顾: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所涉关系的全面协调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从目标上说,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素质教育是同质异构,都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内容上来说,高职文化素质涉及到文、史、哲、艺、科、劳等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本身就需要是一个整体来影响学生。
★作者简介:董豪(1971-),男,硕士,南阳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