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取得了积极显著的变化和成效,但是在课改不断推广和逐步深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旧教学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日益显露出来,本文就美术有效教学的理解及实施建议和策略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术课堂 有效教学 探索
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
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無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五、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六、要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教学延展即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美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美术知识的心得、美术技能的使用,不可因教学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蕴含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结束后,只有让学生对内容继续保持探索兴趣,对技能方法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对美术教学形成持久的兴趣与爱好,这样的美术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总之,在深入推进新课改进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中学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 有效教学 探索
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
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無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五、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六、要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教学延展即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美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美术知识的心得、美术技能的使用,不可因教学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蕴含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结束后,只有让学生对内容继续保持探索兴趣,对技能方法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对美术教学形成持久的兴趣与爱好,这样的美术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总之,在深入推进新课改进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中学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