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8日上午,在湖南省慶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劳动模范和优秀工匠大会上,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湖南银山竹业有限公司烘烤车间工人龙开立披红戴花,站在主席台上,被眼前隆重热烈的场面深深感动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会得到如此充分的肯定,会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
走近龙开立,我们看到这位年近50岁的汉子,黝黑的脸上透着毫无掩饰的执着,一双粗糙削瘦的手骨节分明,见面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想好好做事,把事做好。”接着就说:我在烘烤班工作8年了,以前是个山窝窝里的农民,整天就是摆弄家里的几块水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当时,家里两个女儿要来县城读书,父亲年老多病,家里积蓄不多,不得不带着妻子来到银山竹业有限公司应聘打工挣钱……话里渗透着坦诚和质朴。
龙开立初到公司时,被分配到下料车间,将毛竹原竹初步加工成竹筷胚的粗料。凭着踏实、能吃苦、舍得干的品质和工作劲头,2010年9月被提拔为烘烤班副班长。这个班是公司竹筷质量保证的“心脏”,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几乎一年四季都处在高温环境中,尤其在夏天,常常使人中暑,严厉考验着工人的体能、毅力和责任心。
“一开厂,龙开立就进来了。他做事喜欢观察,喜欢同技术人员进行探讨,责任心强,上班来得最早,下班最晚。他所在的班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本人也多次被公司嘉奖,尤其在公司技术技能大比武活动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公司主抓技术生产的副总经理李桂东眼里流露出对他的欣赏。
在对筷胚及筷子进行烘烤、熏煮及炭化的过程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有些工人受不了,转身就跑了。龙开立总是挺身而上,一丝不苟地测量竹筷烘干的水分、温度、湿度,确保竹筷碳化成品合格率达到要求。身为烘烤班副班长,他始终用自己特有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
“老龙这个人呀,话不多,埋头钻研技术,做事不计较得失。别人不肯做的事,比如打扫卫生,他总是主动去做,喜欢助人为乐,经常帮人代班……”同一个班组的张海华钦佩地说。
龙开立在工作中发现,为了保障竹筷烘干的水分、温度、湿度,从辅助设备的维护保养到预防性检测都按要求做了,可碳化成品率一直在60%~70%间徘徊,始终上不了。经过了解,他发现碳化技术最初从外省传过来的。那边的碳化成品率也一直在60%~70%间徘徊。公司每年销售碳化竹筷上亿双,浪费可大了。他有点坐立不安了。在安全生产的同时,龙开立努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用心琢磨烘烤熏煮炭化等技术流程,仔细分析碳化成品率不高的原因。
2014年,龙开立所在班组建了技改小组。他带领技术人员细心探索,发现筷胚码放层次多,密度大,靠烘烤房里面的水分全干,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10度以内,而门边的水分则严重超标,最多达到20多度,使公司产品质量严重不达标。他马上将这个问题向公司领导作了报告。
公司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了以龙开立为组长的技改小组,进行攻关。他开始尝试通过不同的码放筷胚方式,努力将筷胚水分一直控制在10度以内。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他有时几天几夜都守在烘烤房边,连吃饭也是草草吃了几口就直接呆在那里。他通过不断实践,采取隔层码放筷胚,每层留几个小小的通气孔,通过气流循环均匀,使里面与外面的温度始终保持一致,使筷胚水分都保持在10度以内。
“当时,年迈的父亲由于肺部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不得不辞职回家,日夜守侯在父亲床边前细心照料”龙开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露出了一丝愧色,“搞了几个月,浪费了不少原料,厂里有人开始风言风语,心里压力蛮大的……可我不想就这样算了,做事要做就要做好。我相信只要认真付出肯定会有收获的。”
龙开立取得胜利后满怀喜悦,可体重从60公斤降到了51公斤。
“烘烤车间,环境温度高,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也相当高,一般工人做不过一年就跑了。但是龙开立带领的这个班坚持下来了,相当有战斗力,产品出来优质又高效”。公司总经理李正文眼里满是赞许,“在这场艰苦的攻坚战中,他动了不少脑筋,吃了很多苦,终于成功了。这与他做事有韧性、有耐心、有毅力是分不开的。”
同样为了解决蒸煮的工艺要求——“白”的重大难题,龙开立经过不断思考,多方试验,采取一罐水只蒸煮两次筷胚的办法,蒸煮好筷胚后,马上清洗池子,更换清水,随时将蒸煮所产生的气泡清除干净。遇到高温和气味难闻时,他几次晕倒在蒸煮池边。正是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竹筷的颜色增“白”了,完全达到行业所规定的要求。
李正文自豪地说:“现在公司的碳化成品率保持在90%以上,蒸煮增‘白’也是领先的。所以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市场。公司每年销售碳化竹筷达3亿双,是出口碳化竹筷中质量最高、效果最好的。”
8年来,面对荣誉,龙开立总是坦然依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踏实、努力地发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瞄准一个个奋斗目标,一步步向前努力,做好一件件事情。
走近龙开立,我们看到这位年近50岁的汉子,黝黑的脸上透着毫无掩饰的执着,一双粗糙削瘦的手骨节分明,见面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想好好做事,把事做好。”接着就说:我在烘烤班工作8年了,以前是个山窝窝里的农民,整天就是摆弄家里的几块水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当时,家里两个女儿要来县城读书,父亲年老多病,家里积蓄不多,不得不带着妻子来到银山竹业有限公司应聘打工挣钱……话里渗透着坦诚和质朴。
龙开立初到公司时,被分配到下料车间,将毛竹原竹初步加工成竹筷胚的粗料。凭着踏实、能吃苦、舍得干的品质和工作劲头,2010年9月被提拔为烘烤班副班长。这个班是公司竹筷质量保证的“心脏”,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几乎一年四季都处在高温环境中,尤其在夏天,常常使人中暑,严厉考验着工人的体能、毅力和责任心。
“一开厂,龙开立就进来了。他做事喜欢观察,喜欢同技术人员进行探讨,责任心强,上班来得最早,下班最晚。他所在的班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本人也多次被公司嘉奖,尤其在公司技术技能大比武活动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公司主抓技术生产的副总经理李桂东眼里流露出对他的欣赏。
在对筷胚及筷子进行烘烤、熏煮及炭化的过程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有些工人受不了,转身就跑了。龙开立总是挺身而上,一丝不苟地测量竹筷烘干的水分、温度、湿度,确保竹筷碳化成品合格率达到要求。身为烘烤班副班长,他始终用自己特有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
“老龙这个人呀,话不多,埋头钻研技术,做事不计较得失。别人不肯做的事,比如打扫卫生,他总是主动去做,喜欢助人为乐,经常帮人代班……”同一个班组的张海华钦佩地说。
龙开立在工作中发现,为了保障竹筷烘干的水分、温度、湿度,从辅助设备的维护保养到预防性检测都按要求做了,可碳化成品率一直在60%~70%间徘徊,始终上不了。经过了解,他发现碳化技术最初从外省传过来的。那边的碳化成品率也一直在60%~70%间徘徊。公司每年销售碳化竹筷上亿双,浪费可大了。他有点坐立不安了。在安全生产的同时,龙开立努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用心琢磨烘烤熏煮炭化等技术流程,仔细分析碳化成品率不高的原因。
2014年,龙开立所在班组建了技改小组。他带领技术人员细心探索,发现筷胚码放层次多,密度大,靠烘烤房里面的水分全干,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10度以内,而门边的水分则严重超标,最多达到20多度,使公司产品质量严重不达标。他马上将这个问题向公司领导作了报告。
公司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了以龙开立为组长的技改小组,进行攻关。他开始尝试通过不同的码放筷胚方式,努力将筷胚水分一直控制在10度以内。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他有时几天几夜都守在烘烤房边,连吃饭也是草草吃了几口就直接呆在那里。他通过不断实践,采取隔层码放筷胚,每层留几个小小的通气孔,通过气流循环均匀,使里面与外面的温度始终保持一致,使筷胚水分都保持在10度以内。
“当时,年迈的父亲由于肺部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不得不辞职回家,日夜守侯在父亲床边前细心照料”龙开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露出了一丝愧色,“搞了几个月,浪费了不少原料,厂里有人开始风言风语,心里压力蛮大的……可我不想就这样算了,做事要做就要做好。我相信只要认真付出肯定会有收获的。”
龙开立取得胜利后满怀喜悦,可体重从60公斤降到了51公斤。
“烘烤车间,环境温度高,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也相当高,一般工人做不过一年就跑了。但是龙开立带领的这个班坚持下来了,相当有战斗力,产品出来优质又高效”。公司总经理李正文眼里满是赞许,“在这场艰苦的攻坚战中,他动了不少脑筋,吃了很多苦,终于成功了。这与他做事有韧性、有耐心、有毅力是分不开的。”
同样为了解决蒸煮的工艺要求——“白”的重大难题,龙开立经过不断思考,多方试验,采取一罐水只蒸煮两次筷胚的办法,蒸煮好筷胚后,马上清洗池子,更换清水,随时将蒸煮所产生的气泡清除干净。遇到高温和气味难闻时,他几次晕倒在蒸煮池边。正是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竹筷的颜色增“白”了,完全达到行业所规定的要求。
李正文自豪地说:“现在公司的碳化成品率保持在90%以上,蒸煮增‘白’也是领先的。所以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市场。公司每年销售碳化竹筷达3亿双,是出口碳化竹筷中质量最高、效果最好的。”
8年来,面对荣誉,龙开立总是坦然依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踏实、努力地发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瞄准一个个奋斗目标,一步步向前努力,做好一件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