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讲授人体解剖学知识同时,应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做到“精医术、修医德”。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德育渗透 人体解剖学 职业院校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33-0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院校,如何将德育渗透作为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贯彻渗透教育的思想,是我们每一位职业院校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
1 德育渗透的概念
所谓渗透,是指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薄膜而混合,当今多用于比作一种事物或势力(抽象的)渗透到其它事物或势力方面。
德育渗透,就是指政治、思想、道德等诸方面的教育加入到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一切活动之中。由此可知,德育渗透是一种进入,是一种结合,是德育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机地结合。德育渗透完全不同于一般政治课的教学、主题班会、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等。后者是德育自身以更直接的灌注的显现开放式体现的,而德育渗透一定是借助于其它方面以间接的各种形式的疏导形式出现的,即在其它方面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德育渗透的具体内容不能离开某一特定方面的活动,因而具有某方面的特定形式。
2 一般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这里所指的一般学科是专指,除政治理论、医德课教学之外的其它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各门学科教学,也就是说,除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之外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既教书,又育人,在教书中育人。在教书中育人的方法就是“渗透”。如果教师只教书不育人,那么,這种教学一定是“残缺教学”。残缺教学,废弃德育渗透,就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残缺教学既育不了人,也教不好书。这是由教育规律和教学特点决定的,任何学科的教学其教育作用是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不带任何思想性的教学。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任何教师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种“形象教育”;
(2)任何知识,都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离不了特定的社会制度这个大背景;
(3)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4)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得要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下功夫;
(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智力因素起着某种决定性作用。
由此看来,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要既教书,又育人。
3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法的思考
3.1 一定要进行该门课程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通过人体解剖学“绪论”和有关章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学的《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一定要使学生懂得《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知识基础的基础,只有学好《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才能理解和学好以后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以及其他临床课程。在让学生明确学习《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的基础上,用未来的发展前景来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把人体解剖课的学习与人类征服各种疾病、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其认真学好人体解剖学知识。
3.2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1)阐述人体的统一性和物质性;
(2)进行运动、发展、变化观点的教育;
(3)讲清关系,进行辩证统一观点的教育:如“形态”和“功能”的关系;“静态”和“动态”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人体”和“环境”的关系等等。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了解人体结构,形成系统的认识。
3.3 进行捐赠器官的教育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该多提倡、宣传人类器官移植可挽救许多危重病人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以此教育来提高学生、乃至全社会对垂危病人的真切关怀——献出爱心,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3.4 进行死后捐赠遗体的教育
当今,尽管医学科学已经相当发达,但有许多疾病还无法揭开它的发病原因,有些患者至死原因还不明,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从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来探究,其直接的研究材料就是人体。因此,作为一名《人体解剖学》的教师有责任做死后捐赠遗体供后者研究的教育、宣传。在这方面,有关报刊、杂志曾做过宣传、报导,结合课堂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性循环的氛围。
3.5 进行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就是对学生已经选择将来所从事的医学专业的教育。要教育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刻苦学习医学知识,做到“精医术、修医德”,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理论知识。通过教育,使学生早日树立起热爱护理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渗透专业教育尤为重要,可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理论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集体主义、医德与爱心等道德教育。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科学与社会,人体解剖教学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寓德育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之中,《人体解剖学》才有方向、有生命力、有动力;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人体解剖学》课才能上得好、教得活,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和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关键词:德育渗透 人体解剖学 职业院校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33-0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院校,如何将德育渗透作为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贯彻渗透教育的思想,是我们每一位职业院校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
1 德育渗透的概念
所谓渗透,是指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薄膜而混合,当今多用于比作一种事物或势力(抽象的)渗透到其它事物或势力方面。
德育渗透,就是指政治、思想、道德等诸方面的教育加入到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一切活动之中。由此可知,德育渗透是一种进入,是一种结合,是德育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机地结合。德育渗透完全不同于一般政治课的教学、主题班会、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等。后者是德育自身以更直接的灌注的显现开放式体现的,而德育渗透一定是借助于其它方面以间接的各种形式的疏导形式出现的,即在其它方面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德育渗透的具体内容不能离开某一特定方面的活动,因而具有某方面的特定形式。
2 一般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这里所指的一般学科是专指,除政治理论、医德课教学之外的其它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各门学科教学,也就是说,除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之外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既教书,又育人,在教书中育人。在教书中育人的方法就是“渗透”。如果教师只教书不育人,那么,這种教学一定是“残缺教学”。残缺教学,废弃德育渗透,就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残缺教学既育不了人,也教不好书。这是由教育规律和教学特点决定的,任何学科的教学其教育作用是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不带任何思想性的教学。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任何教师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种“形象教育”;
(2)任何知识,都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离不了特定的社会制度这个大背景;
(3)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4)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得要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下功夫;
(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智力因素起着某种决定性作用。
由此看来,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要既教书,又育人。
3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法的思考
3.1 一定要进行该门课程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通过人体解剖学“绪论”和有关章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学的《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一定要使学生懂得《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知识基础的基础,只有学好《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才能理解和学好以后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以及其他临床课程。在让学生明确学习《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的基础上,用未来的发展前景来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把人体解剖课的学习与人类征服各种疾病、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其认真学好人体解剖学知识。
3.2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1)阐述人体的统一性和物质性;
(2)进行运动、发展、变化观点的教育;
(3)讲清关系,进行辩证统一观点的教育:如“形态”和“功能”的关系;“静态”和“动态”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人体”和“环境”的关系等等。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了解人体结构,形成系统的认识。
3.3 进行捐赠器官的教育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该多提倡、宣传人类器官移植可挽救许多危重病人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以此教育来提高学生、乃至全社会对垂危病人的真切关怀——献出爱心,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3.4 进行死后捐赠遗体的教育
当今,尽管医学科学已经相当发达,但有许多疾病还无法揭开它的发病原因,有些患者至死原因还不明,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从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来探究,其直接的研究材料就是人体。因此,作为一名《人体解剖学》的教师有责任做死后捐赠遗体供后者研究的教育、宣传。在这方面,有关报刊、杂志曾做过宣传、报导,结合课堂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性循环的氛围。
3.5 进行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就是对学生已经选择将来所从事的医学专业的教育。要教育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刻苦学习医学知识,做到“精医术、修医德”,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理论知识。通过教育,使学生早日树立起热爱护理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渗透专业教育尤为重要,可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理论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集体主义、医德与爱心等道德教育。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科学与社会,人体解剖教学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寓德育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之中,《人体解剖学》才有方向、有生命力、有动力;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人体解剖学》课才能上得好、教得活,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和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