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消防规划的先天性缺失,造成城中村建筑密集拥挤,同时消防基础薄弱、人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城市火灾的主要发生地。本文通过调研昆明市周边城中村的消防安全状况,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提升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防范能力,降低城中村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保障城中村消防安全。
关键词: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解决策略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中村火灾事故呈多发的趋势,亡人火灾更是屡屡发生。笔者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城中村调研和分析,谈谈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思考。
一、昆明市城中村现状
(一)全市城中村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据排查,昆明市建城区共有城中村335个,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占主城建成区面积的7.8%,涉及村民9.05万户,25.6万人。
(二)火灾情况
2009年以来(近10年),昆明市共发生火灾1.2万余起。其中,城中村共发生火灾1976起,占总数的16.2%。2009年以来,全市共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8起,其中5起发生在城中村。
二、消防安全隐患问题
(一)从建筑布局上看,城中村建筑消防安全“先天不足”
第一,城中村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城中村房屋普遍为砖混结构,屋顶大量采用夹心材料为易燃泡沫的彩钢板加层,其耐火等级严重不符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第二,城中村建筑在投入使用初期多为村民居住用房,往后逐步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出现大量出租房、仓库、商场、厂房等形态,且集中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管理混乱。第三,安全疏散不能达到消防安全的需要。城中村建筑普遍只有一个楼梯,户主一般居住在顶楼,大部分都加装了防盗门,一楼出入口使用电子门锁,出入都需要解锁,很多电子门锁在断电、短路、损坏等情况下还不能自动打开,“上不通天(屋顶)、下不通地(室外)”的问题普遍存在。第四,村内道路净高净宽均不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且长期存在堵塞、占用的情况。
(二)从消防设施上看,消防设施匮乏,疏于管理
首先,城中村缺乏必要的市政消防管网,消防設施只是摆设,根本没有消防水源可以供应,而且由于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不能对消防设施进行科学的维护保养,设备老化、损坏现象严重[1]。
其次,城中村内的建筑基本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配置消防器材,部分建筑内甚至连灭火器、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等基本消防器材都没有,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逃生难以实施。
(三)从致灾因素上看,人流密集且复杂,火灾致灾因素多
城中村由于居住成本的低廉而逐渐成为外来务工人口的聚居地,居住人员流动性较大,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既不懂如何预防事故,也不懂在事故发生后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城中村出租屋内生产、生活业态集中,电气线路私拉乱接,住宿、生产、生活集中在一个区域,人员不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没有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在疏散通道内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自行车,设置防盗窗栅等现象十分普遍,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城中村火灾负荷。
三、解决策略
(一)全面落实属地监管原则,加强政府监管效能
政府应按照工作权限,梳理上报本地区城中村拆迁改造计划,将火灾风险较大或发生火灾事故容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城中村列为优先目标。街道办事处、乡镇应逐级明确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定期开展村小组指导,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防火安全巡查,开展灭火疏散演练,落实消防工作经费,督促社区、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逐一明确街道、社区、楼栋消防管理人员,加强灭火应急力量建设,可依托护村队建设微型消防站。社区、村委会应对辖区内的城中村定期开展全面排查,逐一造册登记。对发现的隐患,督促单位或户主立即整改。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教育,采用粘贴公告、集中培训、上门走访等方式对村民开展消防安全常识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用火用电常识、电动自行车停放要求、疏散逃生技能、灭火器使用方法等。
(二)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切实增强村民自防自救能力
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对租赁方和租户签订的协议进行审核把关。户主在与租户签订协议时应将消防安全责任一并纳入,明确双方责任,共同维护出租房消防安全。加强设施配置,户主应根据建筑规模和使用性质配置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独立式烟感探头、简易喷淋等消防设施。加强电气线路管理,对建筑内的所有电气线路应定期开展排查工作,所有线路应穿管保护、不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安装空气开关,严禁使用熔点高的材料作为保险丝使用。加强通道管理,楼内所有通道严禁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自行车,所设置的门禁系统在断电状况下要能打开,屋顶区域严禁上锁、设置防盗门。加强房屋使用性质的管控,所有出租房建筑只能用于人员居住,严禁增加生产、加工、储存等功能,严禁出现“三合一”等情况。
(三)拓展融资渠道,引入社会化模式参与城中村管理
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城中村消防设施建设,尤其是要配备充足的消防供水管网、消防水池等,保障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管理。为强化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和建设力度,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更多的开发商或者投资商参与到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工程中来;为确保消防改造专业性,要鼓励专业化的消防工程企业参与安装和施工,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社会企业参与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激发社会企业参与积极性,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形成多样化的融资机制[2]。同时可以向社会购买服务,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聘请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力量的服务公司参与城中村管理。
(四)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在对城中村进行消防改造整治的基础上,强化消防监督检查力度,构建完善的城中村物业管理机制。积极推行现代化的消防安全防范技术,融合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风险。另外,加大城中村消防管理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消防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整改,强化城中村的综合防火能力[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中村人口密度的逐渐加大,增加了城中村消防安全风险和隐患,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予以重视,并进行深度研究,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强化消防安全监督责任,提升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和改造力度,减少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升城中村火灾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次旺.探讨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对策[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
[2]谢媛.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及技术改造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4(02):202-203.
[3]付斌.论“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0(04):62-64.
关键词: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解决策略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中村火灾事故呈多发的趋势,亡人火灾更是屡屡发生。笔者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城中村调研和分析,谈谈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思考。
一、昆明市城中村现状
(一)全市城中村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据排查,昆明市建城区共有城中村335个,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占主城建成区面积的7.8%,涉及村民9.05万户,25.6万人。
(二)火灾情况
2009年以来(近10年),昆明市共发生火灾1.2万余起。其中,城中村共发生火灾1976起,占总数的16.2%。2009年以来,全市共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8起,其中5起发生在城中村。
二、消防安全隐患问题
(一)从建筑布局上看,城中村建筑消防安全“先天不足”
第一,城中村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城中村房屋普遍为砖混结构,屋顶大量采用夹心材料为易燃泡沫的彩钢板加层,其耐火等级严重不符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第二,城中村建筑在投入使用初期多为村民居住用房,往后逐步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出现大量出租房、仓库、商场、厂房等形态,且集中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管理混乱。第三,安全疏散不能达到消防安全的需要。城中村建筑普遍只有一个楼梯,户主一般居住在顶楼,大部分都加装了防盗门,一楼出入口使用电子门锁,出入都需要解锁,很多电子门锁在断电、短路、损坏等情况下还不能自动打开,“上不通天(屋顶)、下不通地(室外)”的问题普遍存在。第四,村内道路净高净宽均不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且长期存在堵塞、占用的情况。
(二)从消防设施上看,消防设施匮乏,疏于管理
首先,城中村缺乏必要的市政消防管网,消防設施只是摆设,根本没有消防水源可以供应,而且由于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不能对消防设施进行科学的维护保养,设备老化、损坏现象严重[1]。
其次,城中村内的建筑基本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配置消防器材,部分建筑内甚至连灭火器、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等基本消防器材都没有,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逃生难以实施。
(三)从致灾因素上看,人流密集且复杂,火灾致灾因素多
城中村由于居住成本的低廉而逐渐成为外来务工人口的聚居地,居住人员流动性较大,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既不懂如何预防事故,也不懂在事故发生后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城中村出租屋内生产、生活业态集中,电气线路私拉乱接,住宿、生产、生活集中在一个区域,人员不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没有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在疏散通道内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自行车,设置防盗窗栅等现象十分普遍,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城中村火灾负荷。
三、解决策略
(一)全面落实属地监管原则,加强政府监管效能
政府应按照工作权限,梳理上报本地区城中村拆迁改造计划,将火灾风险较大或发生火灾事故容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城中村列为优先目标。街道办事处、乡镇应逐级明确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定期开展村小组指导,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防火安全巡查,开展灭火疏散演练,落实消防工作经费,督促社区、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逐一明确街道、社区、楼栋消防管理人员,加强灭火应急力量建设,可依托护村队建设微型消防站。社区、村委会应对辖区内的城中村定期开展全面排查,逐一造册登记。对发现的隐患,督促单位或户主立即整改。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教育,采用粘贴公告、集中培训、上门走访等方式对村民开展消防安全常识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用火用电常识、电动自行车停放要求、疏散逃生技能、灭火器使用方法等。
(二)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切实增强村民自防自救能力
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对租赁方和租户签订的协议进行审核把关。户主在与租户签订协议时应将消防安全责任一并纳入,明确双方责任,共同维护出租房消防安全。加强设施配置,户主应根据建筑规模和使用性质配置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独立式烟感探头、简易喷淋等消防设施。加强电气线路管理,对建筑内的所有电气线路应定期开展排查工作,所有线路应穿管保护、不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安装空气开关,严禁使用熔点高的材料作为保险丝使用。加强通道管理,楼内所有通道严禁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自行车,所设置的门禁系统在断电状况下要能打开,屋顶区域严禁上锁、设置防盗门。加强房屋使用性质的管控,所有出租房建筑只能用于人员居住,严禁增加生产、加工、储存等功能,严禁出现“三合一”等情况。
(三)拓展融资渠道,引入社会化模式参与城中村管理
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城中村消防设施建设,尤其是要配备充足的消防供水管网、消防水池等,保障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管理。为强化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和建设力度,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更多的开发商或者投资商参与到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工程中来;为确保消防改造专业性,要鼓励专业化的消防工程企业参与安装和施工,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社会企业参与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激发社会企业参与积极性,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形成多样化的融资机制[2]。同时可以向社会购买服务,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聘请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力量的服务公司参与城中村管理。
(四)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在对城中村进行消防改造整治的基础上,强化消防监督检查力度,构建完善的城中村物业管理机制。积极推行现代化的消防安全防范技术,融合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风险。另外,加大城中村消防管理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消防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整改,强化城中村的综合防火能力[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中村人口密度的逐渐加大,增加了城中村消防安全风险和隐患,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予以重视,并进行深度研究,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强化消防安全监督责任,提升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和改造力度,减少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升城中村火灾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次旺.探讨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对策[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
[2]谢媛.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及技术改造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4(02):202-203.
[3]付斌.论“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0(0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