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看了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我没想到这本书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我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微小的感觉。
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
目前,人们对关心的需要深刻而迫切。在医院,病人们感受不到关心;在社会福利机构,院民们感受不到关心;在养老院,老人们感受不到关心;在学校,少男少女们感受不到关心。人们渴望多一点关心,呼唤一种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认真想来,对一个人而言,什么才是他生活中、生命中最重要的呢?所谓的事业成功是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和生命的最高追求吗?对此,诺丁斯在书中告诉我们:“学生们需要理解,成功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成功会比其他成功更加引人倾慕和追求……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比一种稳定的充满爱的关系更重要的了。爱使我们心灵充实,爱使我们精神愉悦,健康的人生不能缺少关爱。但这种爱,或者说关心的关系并非与生俱来,它的建立需要学习。那么,对教育来说,又该从哪里入手来教会孩子们学会关心,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呢?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能够培养孩子学会关心的教育呢?对此,诺丁斯说道:
“我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在这些关心领域,我们会发现许多主题可以作为我们课堂教学、专题讨论、研究项目、阅读参考以及对话的基础。然而目前,学校里的课程几乎完全围绕着学科知识来安排,而且,这种组织毫无章法,以至于知识都被那些所谓的事实和技巧所淹没。即使有的学生真的对某些学科领域产生兴趣,譬如数学或者文学,他们也只会以失望告终。过去只是少部分人有幸接受教育,现在我们试图给所有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现在所有人受到的教育都不充分。我们不愿意质疑,这种久受推崇的传统人文教育真的是有益于所有人的最好教育吗?”
围绕关心来组织教育,这是诺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张,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研究的出发点。过去我们曾进行过大大小小很多的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一会儿强调全面发展,增设了不少新课程,一会儿提倡素质教育,不留作业,减轻负担(其实在学校是素质教育,回到家仍是应试教育),这些不能说完全没有成效,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缺乏清晰的改革目标,而是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了课堂教学上,课程设置上,以及教材编写上。诺丁斯的教育思想则超越了对教育概念的狭隘理解,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提出从关心的角度来组织教育,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使命。这就使我们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方面,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选择方面,看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线曙光。如果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有效地付诸实践,那么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将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一个崭新面貌,踏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然而,学会关心并非轻而易举,不恰当的关心会适得其反。家长、教师如何正确地将关心传递给孩子,决定着关心关系能否确实地建立起来。正如诺丁斯所言:“如果关心以不被学生们接受的方式出现,那么它也不可能被学生们认识到。如果父母体罚孩子,还认为那是为孩子好的话,孩子可能会怀疑其他一切关心他的努力。这种情况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教师需要更认真地倾听和理解孩子。
身为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小学时还没学会如何接受关心,那么这个孩子的人生将处于危险之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学术上的。除非他学会对他人的关心进行恰当反应,否则,他不可能健康地长大,更不可能学会关心别人。
反观我们的现实,学校教育仍然遵循的是认知为本的学科教育,关心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学校、教师、家长,都更为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班级的升学率,孩子能否进入重点中学、大学,等等,所有学校以及家庭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重心展开的,因此,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自己的人生愿望和发展方向,并为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设计提供相应的教育。考试成绩就是一切,是人生的分水岭,这导致那些在学业上不成功的学生被严重地忽视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人生的不成功也从此被决定了。对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的许多改革,都是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课程的编制是以知识(主要是学科知识)的灌输为核心的。我们似乎忘了,孩子们是千差万别的,其智力结构具有多元性,没有一种教育是适合所有人的。我们力图把所有孩子都纳入到一个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体系,并自以为是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而无论这些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何种设想。诺丁斯认为,在这后面,隐藏的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即哈钦斯的“适合于最好的人的最好的教育也是适合于所有人的最好的教育”。而“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我们最好的公民曾经接受的教育。观察那些杰出人士,他们向你展示什么是最好的。他们何以成为杰出人士?通过优秀的教育,还有天才加勤奋。这样,精华人物接受过的教育就成为最好教育的典范”。对此,诺丁斯进行了如下追问——
让我们问这样的问题:那些政客、艺术家、成功的商人或者军事征服的指挥者一定就是人类的精华吗?教育给那些人带来的东西一定是我们所希望的、想复制的吗?他们的业绩真的代表着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美德吗?怎么来说明那不过是他们自己的标签,被他们自己用来证明所谓的业绩?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不同的教育体制,是不是我们的优秀人才能够具有一些不同的品质呢?是不是他们会更加富有爱心,更加慷慨,更加开放,更加智慧,更少贪婪,更加善良呢?这些问题是如此重要,在推行任何教育体系和方法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探讨。看一看《派迪亚计划》一书中所暴露的傲慢态度吧。“看看我们!我们是最好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成为最好教育的典范。让我们慷慨一点,让所有孩子都成为像我们一样的人。”这种傲慢态度对多元文化的现实和合理性不屑一顾。它忽视很多文化对传统人文教育的拒绝和批判,诸如我们国家的土著印第安文化。
诺丁斯说得太好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不同的教育体制,是不是我们的优秀人才能够具有一些不同的品质呢?是不是他们会更加富有爱心,更加慷慨,更加开放,更加智慧,更少贪婪,更加善良呢?不知道我们的教育改革家们在设计推出种种改革方案时有没有想到这一点,难道更会学习,更会考试,知识更渊博比更加富有爱心,更加慷慨,更加开放,更加智慧,更少贪婪,更加善良更重要吗?
诺丁斯是一位学者,而且,是一位身份显赫的学者——她是美国长青藤名校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教授,美国国家教育学会现任主席。她拥有两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和许多荣誉团体的会员资格。她还是哈佛大学杰出妇女教育贡献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但在她的书中,没有丝毫的居高临下,没有任何的卖弄和炫耀,而是既显示了一个学者固有的严谨缜密,又不乏一个普通人的随意和亲切。在书中,她以多种身份与读者交谈: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还应用大量来自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阐述她的观点。这就使普通读者非常容易进入她的思想世界,领受她的启迪,与之产生精神共鸣。也许,这就是大家的不同凡响之处——既振聋发聩,又润物无声。
本文引用了许多诺丁斯的话,其实,我甚至觉得还不够,几乎她的所有的话,都充满了睿智,都能引发我们对成功教育的深思。
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
目前,人们对关心的需要深刻而迫切。在医院,病人们感受不到关心;在社会福利机构,院民们感受不到关心;在养老院,老人们感受不到关心;在学校,少男少女们感受不到关心。人们渴望多一点关心,呼唤一种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认真想来,对一个人而言,什么才是他生活中、生命中最重要的呢?所谓的事业成功是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和生命的最高追求吗?对此,诺丁斯在书中告诉我们:“学生们需要理解,成功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成功会比其他成功更加引人倾慕和追求……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比一种稳定的充满爱的关系更重要的了。爱使我们心灵充实,爱使我们精神愉悦,健康的人生不能缺少关爱。但这种爱,或者说关心的关系并非与生俱来,它的建立需要学习。那么,对教育来说,又该从哪里入手来教会孩子们学会关心,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呢?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能够培养孩子学会关心的教育呢?对此,诺丁斯说道:
“我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在这些关心领域,我们会发现许多主题可以作为我们课堂教学、专题讨论、研究项目、阅读参考以及对话的基础。然而目前,学校里的课程几乎完全围绕着学科知识来安排,而且,这种组织毫无章法,以至于知识都被那些所谓的事实和技巧所淹没。即使有的学生真的对某些学科领域产生兴趣,譬如数学或者文学,他们也只会以失望告终。过去只是少部分人有幸接受教育,现在我们试图给所有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现在所有人受到的教育都不充分。我们不愿意质疑,这种久受推崇的传统人文教育真的是有益于所有人的最好教育吗?”
围绕关心来组织教育,这是诺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张,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研究的出发点。过去我们曾进行过大大小小很多的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一会儿强调全面发展,增设了不少新课程,一会儿提倡素质教育,不留作业,减轻负担(其实在学校是素质教育,回到家仍是应试教育),这些不能说完全没有成效,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缺乏清晰的改革目标,而是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了课堂教学上,课程设置上,以及教材编写上。诺丁斯的教育思想则超越了对教育概念的狭隘理解,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提出从关心的角度来组织教育,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使命。这就使我们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方面,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选择方面,看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线曙光。如果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有效地付诸实践,那么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将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一个崭新面貌,踏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然而,学会关心并非轻而易举,不恰当的关心会适得其反。家长、教师如何正确地将关心传递给孩子,决定着关心关系能否确实地建立起来。正如诺丁斯所言:“如果关心以不被学生们接受的方式出现,那么它也不可能被学生们认识到。如果父母体罚孩子,还认为那是为孩子好的话,孩子可能会怀疑其他一切关心他的努力。这种情况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教师需要更认真地倾听和理解孩子。
身为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小学时还没学会如何接受关心,那么这个孩子的人生将处于危险之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学术上的。除非他学会对他人的关心进行恰当反应,否则,他不可能健康地长大,更不可能学会关心别人。
反观我们的现实,学校教育仍然遵循的是认知为本的学科教育,关心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学校、教师、家长,都更为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班级的升学率,孩子能否进入重点中学、大学,等等,所有学校以及家庭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重心展开的,因此,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自己的人生愿望和发展方向,并为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设计提供相应的教育。考试成绩就是一切,是人生的分水岭,这导致那些在学业上不成功的学生被严重地忽视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人生的不成功也从此被决定了。对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的许多改革,都是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课程的编制是以知识(主要是学科知识)的灌输为核心的。我们似乎忘了,孩子们是千差万别的,其智力结构具有多元性,没有一种教育是适合所有人的。我们力图把所有孩子都纳入到一个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体系,并自以为是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而无论这些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何种设想。诺丁斯认为,在这后面,隐藏的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即哈钦斯的“适合于最好的人的最好的教育也是适合于所有人的最好的教育”。而“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我们最好的公民曾经接受的教育。观察那些杰出人士,他们向你展示什么是最好的。他们何以成为杰出人士?通过优秀的教育,还有天才加勤奋。这样,精华人物接受过的教育就成为最好教育的典范”。对此,诺丁斯进行了如下追问——
让我们问这样的问题:那些政客、艺术家、成功的商人或者军事征服的指挥者一定就是人类的精华吗?教育给那些人带来的东西一定是我们所希望的、想复制的吗?他们的业绩真的代表着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美德吗?怎么来说明那不过是他们自己的标签,被他们自己用来证明所谓的业绩?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不同的教育体制,是不是我们的优秀人才能够具有一些不同的品质呢?是不是他们会更加富有爱心,更加慷慨,更加开放,更加智慧,更少贪婪,更加善良呢?这些问题是如此重要,在推行任何教育体系和方法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探讨。看一看《派迪亚计划》一书中所暴露的傲慢态度吧。“看看我们!我们是最好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成为最好教育的典范。让我们慷慨一点,让所有孩子都成为像我们一样的人。”这种傲慢态度对多元文化的现实和合理性不屑一顾。它忽视很多文化对传统人文教育的拒绝和批判,诸如我们国家的土著印第安文化。
诺丁斯说得太好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不同的教育体制,是不是我们的优秀人才能够具有一些不同的品质呢?是不是他们会更加富有爱心,更加慷慨,更加开放,更加智慧,更少贪婪,更加善良呢?不知道我们的教育改革家们在设计推出种种改革方案时有没有想到这一点,难道更会学习,更会考试,知识更渊博比更加富有爱心,更加慷慨,更加开放,更加智慧,更少贪婪,更加善良更重要吗?
诺丁斯是一位学者,而且,是一位身份显赫的学者——她是美国长青藤名校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教授,美国国家教育学会现任主席。她拥有两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和许多荣誉团体的会员资格。她还是哈佛大学杰出妇女教育贡献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但在她的书中,没有丝毫的居高临下,没有任何的卖弄和炫耀,而是既显示了一个学者固有的严谨缜密,又不乏一个普通人的随意和亲切。在书中,她以多种身份与读者交谈: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还应用大量来自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阐述她的观点。这就使普通读者非常容易进入她的思想世界,领受她的启迪,与之产生精神共鸣。也许,这就是大家的不同凡响之处——既振聋发聩,又润物无声。
本文引用了许多诺丁斯的话,其实,我甚至觉得还不够,几乎她的所有的话,都充满了睿智,都能引发我们对成功教育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