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镶着金丝滚边,绣着八仙图案的蓝灰寿衣是她搬家过程中最先整理的行李。
她打开荷叶铜锁的香樟木箱子,习惯性地鼓起鼻翼,木料独特的气息已经嗅不出来。她不知道是时间淡化了气味,还是自身的嗅觉被时间逐步消解?干枯的双手取出折叠整齐的寿衣,落下箱盖,将衣服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态度恭谨。她将袖子一个一个展开,衣服深深的折痕如同几条沟渠,深埋着过往的时间,双手将衣服同时朝两个方向抻直,以期减轻褶皱。布料就像自己双手皱成一团的皮肤,当手的力量施压上面,它可以绷紧。转瞬即逝的时光魔术,衣服又恢复原样。她知道这些动作的徒劳性,只是习惯性地重复。
重复的不止是寿衣。一上午,两个浅口描青花的碗,三个缀着红梅的白瓷盘子,腌青梅用的广口玻璃瓶,装酒酿的钵头,她都用报纸编成的绳子,一层层捆扎起来。现在,这些东西堆在角落,活像扎满绷带的伤病员,无声无息,从条条缝缝里露出一点它的本来面目。她冷不防与它们对视一眼,幽怨的目光让她的身体忍不住抖擞一下,她害怕它们会埋怨她,赶紧将脸别过去。
熏黑了身体的大铁壶受过多次重击,到处坑坑洼洼,像一张得过麻疹的脸。她不舍得扔,她能感觉铁壶手把上一直留有丈夫的体温。男人在世的时候,她洗脚,嫌木盆里的水烫,男人就拿起这把长嘴的铁壶,一股冷水注到她发红的脚背。对,还有掉了漆的木脚盆,她去找它。转一个身,她便忘了。床铺下铜的暖脚炉,这个到了冬天可是宝贝,可得带着。没有木炭。她一愣,好像被自己突然间冒出来的意识吓了一跳。其实这东西已经不用很多年,可现在她总是弄不清楚,记忆和现实就像她用报纸编织的带子,拧绞在一块,不分彼此。
“我会带着你走的,我走哪,你走哪。”她用一惯自说自话的语气保证,拍了拍生着绿锈的脚炉表面。许多灰尘趁势从洞眼里跑出来,浮荡在空气中。这会儿,她把目光又落到折叠整齐的寿衣上。
60岁一过,她就找镇上的裁缝做这套寿衣。委婉而不失真诚地向裁缝表明自己的心意,因为她晓得65岁的老裁缝还没为自己做寿衣。
裁缝掉了几颗牙,说话漏着风,“这么早就给自己备着了?”
“不都说,给自己提前做寿衣,是添寿”。她说的不是实话。
裁缝说:“人死,双脚一蹬,自有儿女来操办,自己要活着操这份心,累。”
她说:“怕儿女麻烦。”
这是实话,生前麻烦儿女,死后也要麻烦他们,她觉得过意不去。当然,她提前做寿衣还有一个原因。邻村一起长大的好姐妹,一家人吃中饭,没扒拉几口饭,就捂住胸口倒下没再起来。儿女们慌里慌张,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她去参加葬礼,眼尖地认出小姐妹的嫁衣如今裹在那个冰冷的身体上。她拉着侄儿的手,半是难受半是愤怒地说:“那可是你姆妈的嫁衣呀!”侄儿一脸惊愕,显然是刚被告知的样子。不过,他被敲敲打打的声音搞得六神无主又烦燥不安,但他还是尽量耐着性子,拍着她的肩膀安慰着,“没关系的,阿姨,反正一样都是要烧掉的。”她跪在灵前哭得颤颤发抖,好姐妹的嫁衣穿了两次,一次结婚,一次是离世。她不能怪小一辈们行为轻率。他们不信佛,忘记灶王爷菩萨腊月二十三要上天的日子,也不晓得要接他下来。搬进小区住新房,供灶君的地方也没有。自己平日里供的观音菩萨像,也被女儿美珍拿到庙里去。害得她念经的时候总是要走到窗口,她想,不晓得观世音菩萨听不听得到?
二
防盗门“呯呯呯”地响起来。
“我还没聋到打雷都听不到”。她像受到惊吓,想到是女儿美珍来了,才稳了下神慢悠悠地走到门口。
她不喜欢女儿来察看搬家前收拾东西。女儿总是东张西望,对什么都一副不满意的样子。提出扔了哪样东西,哪件东西不要,或者干脆送人。女儿叫她这样精简搬家物品,只为把她塞上一辆三轮车。几年间,她的物品精简得厉害,如同她的体重。
“我那八仙桌不是送给了你,笋铲,镰刀,还有一副油光锃亮的竹箩筐,不都你给我送走了,还有,观世音菩萨,你也给我送到庙里去了,我现在要想拜拜,念经都不晓得对着哪里念。”她对每次搬家美珍替她处理掉的东西都逐一念叨。
“你这种破烂东西,当真以为有人要啊。”美珍皱起眉头,“我管管你,是为你好,你也不想想,你去住个人,人家都得捏紧鼻孔,何况,你还带着这么多垃圾。” 女儿皱紧了眉头,“腌青梅的瓶,你有多少年没腌了,你是有院子还是有青梅树?”
“什么东西都要摜掉,送掉,我这把老骨头也掼掼掉好了。”她只对女儿还留着点小小的嘴上脾气。
每年一到六月初,叶子和果实绿得像要出事的青梅林的确砍光了,青梅酒的滋味却还时不时会在她舌尖下翻滚。
“你要有自己的房子,成堆的东西不用东搬来西搬去,我也不来管你。”女儿一急,就要拿出分房子的事来质问她。“就知道现在嘴硬,那么硬气的话,分房子的时候怎么不吭声,腰不挺直点?一句都不敢说,到了今天自己难受也让别人难受。”
她一声不吭,一手先扶着竹椅的靠背,将身体转向它,慢慢坐下去,双手抚着膝盖。心想:走的时候这把椅子可千万不能忘了。她知道女儿说的在理,不再争辩。她的大女儿,脾气就跟死去的男人一样刚硬。可是再刚硬也是做了奶奶的人,平日买菜烧饭带孩子,还时常要看看媳妇的脸色办事。再过几个月,孙媳妇都要过门了。
她想女儿的事,想不了多远,脑袋便慢慢低垂下去。鼻子似乎能嗅到水的气息,水面开阔,两岸绿树丛里隐约点缀着木制结构的屋舍,一缕青烟转着弯地来到河面,低头俯看水里的影子,又静静地消散。她使劲嗅着,木柴和稻草散发的气息,鸭子扑腾着翅膀,划过一长道水线,被卷起的白色金樱子花瓣,一浪一浪,涌向堤岸,涌向她。阳光在水里形成光束,水草在招手。她瞧见水中的自己,折射变形的衣服和裤腿夸张地扭曲着,好像即刻要脱离自己的身体。银色闪光的鱼群从她的手边穿过,微痒的感觉,她努力眯缝起眼,追寻鱼的踪迹。可是,水面阳光晃动得厉害,她不得不闭起眼睛。 “姆妈,烧香篮子的竹篾都长毛沤掉了。”美珍在察看她收拾过的东西,眉头里拧着许多不耐烦,“你又睡着了?”
她惊醒过来,努力抬起头朝女儿说话的方向看了一眼。她的两只手开始在膝盖上揉搓,像一种轻柔的安慰,嘴唇哆哆嗦嗦,像是跟菩萨许愿,希望膝盖足以坚固,撑得住骨瘦如柴的身体。
“抓紧点,再看看,有啥东西要理,叫的三轮车一会就来。”美珍说,“姆妈,你晓得那个三轮车师傅没啥耐心,等的辰光长点,肯定要多收钱。”
她站了起来,一方面显示自己有这样能力安排,另一方面实在不想看美珍有点不耐烦,却又不得不来照看的难为劲。她是谁也不想拖累。“你尽管去忙好了,我搬过去的是一楼,自己会弄好。”
“话说得轻巧,我不来管你,谁来管你?老大还是老三,还是那个赌鬼?”美珍每次来帮她搬家,心里总有一大股子气没地撒,只好冲着老婆子吼两句。“你不晓得那个赌鬼,前两天摸黑到我家,借1000块钱还赌债。”
“你借给他啦?”她抬起脸问女儿。
“脸色发黄,衣服领子全是黑的,十个手指都伸不出手,你看,都大几十岁人了,有没有脑子?”美珍对自己的弟弟也是一肚子气与委屈。“借钱的时候也不挑个时间,儿子和儿媳都在,老常也在,我站在门口,屋内是三张冷脸,门口又是一张赌鬼急死的脸,我哪哈办?”
“借啦?”她一边是为女儿的为难而不忍,一边又同情儿子。
“给了他500块,老常睡觉弓着背,一夜不响。”美珍长长地叹了口气。“又不是一次两次了,赌鬼的钱有借无还。”
她的嘴唇蠕动了几下,舌头舔了一下活动的假牙。“下个月你替我取养老金的时候,留着500给你。”
“我要你钱啊,我拿了你的钱,你那三个儿子还不跟我闹啊,你就啥事只当不晓得,管好自己的一堆破烂就是天下太平。”美珍声音有点大,明显还带着刚才说借钱时的火气。
挨了女儿吼,像是挨了一顿打,她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美珍把零散的东西,扎进被单,呯呯地撞着门出去。楼道里的脚步声沉重异常。她慢慢走到门口,手扶着门框,朝楼梯口张望,腿打了个哆嗦。
三
好像现在,老竹椅才最贴合她的心意。她忘了它的年纪,只記得抱孩子的时候,坐上竹椅,前脚掌撑着地面,使它的两个前腿离地,她与它共同完成了一个摇篮前后晃动的动作。它还会吱呀吱呀地唱歌。现在,她晃动不了它,但只要她的身体一动,它就会吱呀吱呀地叫,声音跟她的一样苍老。她告诉自己不能合上眼,但刚刚短暂梦境里的水汽让她觉得眼睛温润,记忆或者梦境,她划分的界限不是很明确。竹椅适时地在她轻微移动腿的动作时,叫唤一声,她觉得熟悉而舒服,不自觉地闭上眼睛。
四月的光从天窗里射进来,她的脸不自觉地迎向阳光,稀拉拉的几缕在脑勺后梳成一个小小的髻,用黑丝线的发网轻轻兜住。阳光在纵深的脸部纹路里投下阴影,脑门处的褶皱像一棵树的枝丫,纵横交错。她想了一会儿,她将拄着拐杖从这六楼的阁楼下去,一只手拉着扶手,得先迈动左脚。这几日,左脚好像比右脚利索一点。到了四楼的转角处有个休息椅,她可以坐在那里停留一小会。对,只要一小会,短暂的休息,可以让虚弱紧张的腿恣意地抖动,再慢慢恢复到平静。其实,有几次她站在阁楼的楼梯口向下张望,一阶阶的楼梯仿佛是一个无边的深洞,一下子就能把她卷进去,她费力地把打着哆嗦的腿搬回到屋里,好久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一直后悔,80岁那年,如果白内障不去开刀,就什么都看不见。看不见那些叫她觉得害怕的东西。她也不知道她具体在怕什么。
她年轻的时候不怕这,不怕那,吃得下,睡得着。一手拉扯大六个孩子。那么,那些孩子呢,我的孩子们?她闭起眼睛思索,逐一对照起来,就像那些老物件,没事的时候,她是抚摸,擦拭,抱在手里亲吻。孩子也是,但她只能在脑海里,抚摸他们的面庞,逐一跟他们对话,絮絮叨叨,缓慢细致。
丈夫在她36岁的时候得了皮肤癌,她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老六去银行贷了200块钱。这笔巨额的贷款并没有挽留住丈夫的生命,而是在日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到还银行钱的日子,她就摇着船,载着六个儿女划到武林门码头。打个赤脚,走过石板路,到银行柜台。戴着眼镜头发秃了一半的银行职员认得她,恭恭敬敬接过她从手帕里拿出的十元钱。
十多年间,她往返于还钱的水路上,从来不觉得辛苦,却觉得正是这样的安排,在人世间,还有跟丈夫相联的事情,让她觉得丈夫不曾离开过。
小女儿长得最伶俐,皮肤就像刚出锅的水蒸蛋。劳作一天后,看女儿熟睡的样子,她总忍不住要轻轻捏一下。小女儿早早嫁给了邻村的姑爷,娘家没个陪衬,日子过得凄惶。不得已,天天摸黑划船到武林门码头,拿着勺子舀轮渡机房底下的柴油,有时用抹布,一抹,油吸在抹布上,再绞拧到自己的油桶。如此倒卖给别人,换取几块钱家用。结婚三年,不曾育下一个孩子。她有时拎个篮子去看女儿,带几样自己做的咸菜。女儿的脸晒得又油又黑,周身散发着柴油的味道。她只能看看女儿的脸,再低下头,什么也不说。其实,无论说什么对艰难的生活都没用。女儿留她吃饭,她不吃,急匆匆地要回家。一个下午,她在田里拔草,抬眼之际,看到有个妇女踮着脚向她跑来,摇摇晃晃在窄小的田埂上奔跑,随时像要一头栽倒。最终,栽倒在水田里的是她,因为妇女是女儿村上的人,慌里慌张地跑来告诉她,她的小女儿被发现漂浮在武林门码头附近的水面上。
有很多年,她的梦里,都是小女儿漂浮于水面的脸,又油又黑,一伸手去触摸,脸就像水晕,慢慢地散开,模糊成一片。
二女儿性格耿直,在婚姻里受到了刺激,每天戴着一顶大凉帽在浴室里洗衣服,坐在马桶上大声讲话。二女儿犯病的时候,她把她接到身边,天天跟她讲话,玩女儿小时候喜欢的猜谜游戏。那些谜面都是她自己编的。
一张桌子四个关,
木头菩萨坐中间,
观音菩萨迎过来, 木头菩萨扑过来。
二女儿歪着脑袋想了一会,指着的鼻子大叫,木头菩萨,你就是个木头菩萨。她抱着女儿眼泪蹦了出来。你个傻囡,木头菩萨就是你,姆妈走过来,你就从坐椅里扑出来。
想到大女儿,她的心又紧了一阵。正因为三个女儿中,只有大女儿日子过得还算顺当,可是这些年偏偏摊上她不停搬家的琐碎,美珍心里又气又难过。她也跟着女儿难过起来,因为一点办法也没有,阎王爷还没派小鬼在她梦里约谈过。
她泪眼婆娑,手背不自觉地放到眼睛上。她觉察到手背皮肤变得湿漉漉的,于是把手背移到了唇边,伸出舌尖一舔,是咸的。为什么是咸的?她在脑中盘旋,终于意识到自己又陷入了睡梦和回忆中,她赶紧睁开了眼,竖起耳朵听楼梯间的响动,暗自庆幸美珍还没上楼。
“得站起来走走。”她对自己说,半是鼓励半是打发掉睡梦频频的造访。她慢慢走到门口,贴着门听了一会,没有脚步声。以前,对门住了对小夫妻,打打闹闹地上楼,她总是贴着门听声音。他们吵架摔破碗,桌椅倒地,或者女人的哭泣声,在她听来,觉得分外动听。后来,他们搬走了,也不见有人搬上来住。七楼,是高了一点。
她住在顶层的阁楼,只有一个房间,斜顶开了一扇天窗。厨房利用了平台的一点空当,搭了雨棚。下雨天,有雨经常会飘到锅里。相比较煤气灶、电饭锅,她更喜欢燃煤炉。烟灰扑腾在天空,像飘忽掠过的鸽子。她想起了鸟,白色背部有一道黄色印记的白鹭,在水田里拍一两下翅膀,绷直了细长的腿,优雅地飞向蓝天。那么细的腿,怎么承受住那么大的一个身躯?
她不自觉得地摸向自己的腿,一层皮包裹着的腿骨是一根枯死的树枝。其实,她知道鸟从不来她的露台。搬来的时候,她用泡沫箱子装点建筑工地的泥巴,种点小葱。混着石块残渣的土总是硬巴巴的,葱的叶子逐渐变黄,耷拉下来,最后摊开自己软绵枯黄的腿子。她天天拿昏花的老眼凑近了瞧,鼻子嗅不到泥土的气息,干巴巴的富有经验的手也抚摸不出一点希望。她很固执,还是坚持把烧过的煤球捏碎,细细地洒在上面,希望那些土疙瘩里藏着野草的根须,或者鸟无意间会经过。
四
美珍终于气喘吁吁地上来了,双手叉在腰间喘气。
她叫女儿歇会。美珍摆摆手,背起一包东西说:“姆妈,你要不慢慢往下走,等我再上来一趟的时候,你估計也就走到四楼。”
她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转念一想,这都快三个多月不下去,下楼的感觉都生疏了。但她没有讲,只是仓促地点头。生怕自己的一点迟疑,又让美珍恼火。
她再一次巡视一遍收拾的物件。竹椅子拖到门口,美珍一会可不能忘了。她多看了几眼樟木箱子,想象一下箱子里的物件,可是总不能顺利地想完,因为那些东西都会勾起她无限的回忆。所以,每一次搬家,就像在整理那些回忆,它们像夏季田间薅草,薅掉一茬,回过头望望,新一茬又冒出来。
她拿着拐杖走到门口,手扶着门框,不由自主又坐到竹椅上。她朝楼梯口探了探脑袋,心里还是有些瑟缩,又想到美珍六十多岁的人,跑上跑下真是够折腾。虽然每次搬家,她都希望是最后一次。好几年了,她一直在念祝祀灯经。嘴里念念有词,朝着一个她认为供奉了观世音菩萨寺庙的方向。
五更要念祝祀灯,
一年一心念心经,
油尽灯灭点红灯,
点起红灯就动身。
当初教她念这些经的人都走了,她还在念,念到油尽灯灭,好有盏红灯指引她走过奈何桥。
她不知道自己到奈何桥上的腿会不会抖,不过现在,她鼓足了勇气,右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先迈出了左腿,试探性地点到第一个台阶,好像那是悬空的,她必须确定牢固可靠,才将右腿移到同一台阶上。才走几步,她就觉得精神倦怠,支撑自己的两根枯树枝在咯吱咯吱叫唤。拉住扶手的左手,好像有一股力量在抗拒着她,让身体摇摇晃晃。她不得不将整个上半身也倚靠着扶手,借以减轻对腿的压力。可是胸口不同意,不停地起伏让她头晕眼花。
她终于万分艰难地挪到四楼,几乎是踉跄地扑倒在折叠椅上。她打开椅子,心中万分激动――这可是社区特地为她安放的折叠椅。木板椅刷成温暖的黄色,像那位年轻志愿者的脸那样亲切,她都想抚摸一下。住在楼上时,她经常想这张椅子,它像一块定心石,止住她对无尽楼梯像黑洞的害怕。
她把头垂下,看自己双腿无力地抖动。
她想过,如果做得动,就做到死拉倒。为什么,树到老了都不用人伺候,而她,曾经那么健壮的身体,怎么就不听使唤?她守着寡,白天田里挣工分,夜里河塘里捕鱼,趁黎明未到卖到市场。春天的时候背个竹篓采茶叶,夏天批发水果去西湖边上叫卖。秤被城管折断过两把,水果连篮子被没收过。这些都还好,最让她难过的时候,是因为她把鱼塘的鱼贩卖给别人,她被揪住,说她投机倒把,关进戏台下,没有一丝亮光的一夜,她缩在角落里,告诉自己,没关系,挨挨就天亮了。秋天她就烘柿子,一缸一缸黄澄澄的,让她觉得生活又重新充满希望和足。冬天爬到屋顶扫水杉落叶,填补瓦片,下田挖荸荠给孩子当零食。
孩子们在饥馑的岁月里跟着她艰难度日,有三个孩子连私塾都没进过,美珍就是大字不识一个,不敢出远门,公交路牌看不懂,杭州城里都不敢去。三个儿子,老大当了汽车兵,西藏新疆高海拔地区来回穿梭。他复员回来那年已经33岁,她给他河塘里捕鱼,赶开母鸡掏鸡蛋,后屋地里扯了三条青茄子。喜滋滋地像个满怀春心的少女一样,坐在一边看他狼吞虎咽。她同他讲话,问一句,他不响。问两句,他依旧埋头扒饭,问到第三句,他转过头来看她一眼,嘴里嚼着饭问:“你讲啥?”老大同批战友里去的33个人,只有7个人回到了故乡。他在一次事故中,听力受到损伤。他倒是好像不太在意,平日里不声不响,做起事来有股狠劲。婚事办得很快,女方只有一个要求,结婚后马上分家。
二儿子喜欢做投机生意,唯一爱好就是赌博,实在没钱了,会拔下她发髻上唯一的银簪子去当铺。
老三看着老实巴交,心里有本账。想到家里不可能给他置办新房结婚,就怄气,当上门女婿去了。 她的户口本空了。孩子们一个个独立门户,只剩下她一个名字挂在上面。就像地里种的茄子,一个个被人摘去,只剩下一个又老又不中看的茄子,孤单单地在秋风里等着霜降。
这次是搬去哪里?她想了一下,明明刚才还在想的事情,转瞬又忘。老三家还是老二家?她发现自己想不起儿子的面容来,任她怎么苦苦地思索,都拼凑不起来。她觉得害怕。
所有的往事纷至沓来,然而在现实里,她感到无论哪个孩子都是天各一方,有时只是隔着一堵墙,她摸不到,够不到。鲜少的机会,哪一个孙子带着重孙来看望她。重孙对她的老物件感兴趣,而她也像她所保留的老东西一样,失去了实际的作用,失去了生活。
她非常讨好地给六七岁的重孙出谜面:
外婆门前一堆灰,
十个外孙扒不开,
黄风一来就吹开。
重孙哪里会猜得到。非舟莫渡的湿地,起大雾的日子,水汽与雾的交融,浓稠得像就蒙在脸的绸布。水,水汽,温润地蒙在脸上,随着体温慢慢化开,一滴滴从脸颊上流淌下来,在唇上,一舔,秋天来了。
她伸出舌头舔在自己干燥的唇上,无从感知的季节。
五
“你真是本事大,这里也能睡着?”美珍上气不接下气跑上来。
她的眼睛里都是水珠,用手抹了一下。还没等她明白过来,美珍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擒住她两个肩膀,一提溜,她几乎脚不踮地地到了一楼。
“美珍,你力气还是这么好?”她跟女儿说。
“命苦,被逼出来的。”女儿说话,不戳痛她一点就不舒服。美珍从小过的是苦日子,八九岁就去放牛,十多岁就学大人挑担子。可那个时候,谁也没有办法。
三轮车还没到,她和美珍并排站在春日的阳光里,一棵樱花在头顶开得烂漫,树下,她的影子瘦小得像个孩子。
小区里的几个老人带着孩子在玩耍。她脸上笑眯眯的,听到有人讲方言,她就会东张西望,脸上像孩子样欢快起来。要不是美珍用眼神阻止她,她可能会走过去跟她们搭讪几句。
美珍叫她待在原地不动,她就尽可能往小区铁栅栏外望去,想着不远处油菜花估计开了,一垄一垄绿油油的麦随风起伏,春水流经的田埂长出紫色云英,水渠高处干涸的洞,此刻发出咕咚咕咚的水声,唤醒沉睡中的黄鳝和螃蟹。
香樟木箱被健壮的三轮车夫扛在肩膀上,又重重地搁在她脚前面。她心里不禁一哆嗦,好像替箱子着实疼了一回。老竹椅实在没地方放,就用绳子绑在了车顶上。她在些不放心,张着头往上望。胳膊被美珍猛地一拽,身子被拖到三轮车上。三包东西全扔上车,她整个身体就被埋没在里面,只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像一只草丛里露出头的鹌鹑,无助地左右晃着脑袋。
她出嫁的时候,娘家备了五口香樟木箱做嫁妆。全家四季衣裳,老大老二自制的毛竹片大刀,把上她还曾给它系了一缕红丝线,儿女满月剪下的一缕头发,纳的一摞别人不再喜欢穿的布鞋底,她都一一码齐收在箱子里。
新小区的门太窄,容不下她的蚕匾,米圈,三连柜这些过时且无用的家什。
儿子们趁着她不在的时候,把她的旧家什处理掉。她回到家,看到水泥地上,还完整着地留着这些东西的灰尘痕迹。
她感到自己也跟被处理的旧家什一样,流离失所。考虑到她年纪大,如果死在哪一间,会影响以后的租金,三个儿子不约而同,辟出了阁楼、车库,或者没有窗户、租不起钱的房间给她住。六个月一轮,三人约定好,她在哪过世,就轮到哪个儿子家里办后事。老大两个儿子分家后,她搬家的次数又多了一次,从六个月变成了三个月。她不得隨时听从儿子们的指示,在一个地方住不了几个月就得搬往另一个地方。她成了儿子们最不受欢迎的租客。
阁楼清静,只是下楼不方便,她喜欢车库,除了光线有点暗,空气里经常有股混浊的味道,让她的鼻子发痒。没有窗户的房间,她有苦恼。一扇大门里进去,五六扇小门,各自成户。租的人南腔北调。半夜里女人的哭叫声,孩子吵闹声,晚下班的人撞门的声音,狭窄的甬道,公用的厨房成天都是些支离破碎的声音。她躺在床上,感觉像躺在船上,荡来荡去没有安宁。
旧邻居看到,他们总是要说“老太婆也是生来命苦,老了还要受苦。”可是,现在没人跟她讲这样的话了。但在她的逐渐麻木的意识中,人家说起她的种种不幸,她也闹不清楚究竟是说女儿横死,还是精神失常的女儿,又或者是丈夫早亡?要是这些都是不幸,她这一生的苦多得可真是数不清。她倒是时常觉得自己并不怎么受苦,虽然拉扯大的孩子,如今没有一个儿子愿意顺心如意地养老,她也并没有觉得有多么伤心。子女们都有各自的苦处,她都一一替他们想到过,肯定还有另一些,她是想不到的。所以,她从来不怪三个儿子。
六
三轮车把她送到小区车库。
复合板隔断成临时住所。老二早已将自己的房子转卖一空,兄弟间逼急了,才想到用车库做房间。房子一股潮湿和灰尘的味道。美珍付了钱,把东西一样样搬进去。然后,像是终于了了一件急事的样子,面无表情地环顾一圈,对她说,“我还要去社区卫生站,量量血压,配点药,这两天后脑勺痛得厉害。”美珍每次总是急匆匆地逃离她。她已经想不起,娘俩上次坐在凳子上讲话是什么时候。
她知道女儿也老了,到了需要经常吃药的年纪。腿痛,头痛啊,左一瓶药,右一瓶药。
车库做成的房间,光线昏暗,她睁大眼睛环顾了一下房间,并不急着归置东西。再说,她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些东西慢慢解放出来,然后再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它们小心地包起来。
她只是先把寿衣拿了出来,用昏花的眼注视着它,干枯的手触摸缎子的纹理。老裁缝说过,寿衣用缎子,意同“断子”。八仙过海的图案是她挑的。她很小的时候就听人说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她希望穿着这样的衣服,去渡过茫茫大海。可是,活着,家人也是各凭本事的过海,所以搬家还得继续。每次,她都当成最后一次,要把寿衣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这样儿子们都不用费心地去找。
晚上,不知道为什么,屋里的白炽灯没有亮。没接通电线,还是灯泡坏了?她把竹椅搬到窄小的门口,黑暗好像紧紧地把这个苍老的身影摁倒在地上,安静到无人察觉。一辆摩托车亮着灯,向她直刺刺地过来,在她板房的旁边熄火,空气里弥漫着一大股机油味。她想,一会老二可能过来看她,她已经半年多没见过他啦。她努力地回忆起老二的面孔,脑海浮现的究竟是老大还是老三?明明是映在水面清晰无比的脸,此刻,谁投了一颗石子在她的脑海,那些脸变得虚浮不定。
想着想着,她打起盹来。
镶着金丝滚边,绣着八仙图案的蓝灰寿衣是她搬家过程中最先整理的行李。
她打开荷叶铜锁的香樟木箱子,习惯性地鼓起鼻翼,木料独特的气息已经嗅不出来。她不知道是时间淡化了气味,还是自身的嗅觉被时间逐步消解?干枯的双手取出折叠整齐的寿衣,落下箱盖,将衣服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态度恭谨。她将袖子一个一个展开,衣服深深的折痕如同几条沟渠,深埋着过往的时间,双手将衣服同时朝两个方向抻直,以期减轻褶皱。布料就像自己双手皱成一团的皮肤,当手的力量施压上面,它可以绷紧。转瞬即逝的时光魔术,衣服又恢复原样。她知道这些动作的徒劳性,只是习惯性地重复。
重复的不止是寿衣。一上午,两个浅口描青花的碗,三个缀着红梅的白瓷盘子,腌青梅用的广口玻璃瓶,装酒酿的钵头,她都用报纸编成的绳子,一层层捆扎起来。现在,这些东西堆在角落,活像扎满绷带的伤病员,无声无息,从条条缝缝里露出一点它的本来面目。她冷不防与它们对视一眼,幽怨的目光让她的身体忍不住抖擞一下,她害怕它们会埋怨她,赶紧将脸别过去。
熏黑了身体的大铁壶受过多次重击,到处坑坑洼洼,像一张得过麻疹的脸。她不舍得扔,她能感觉铁壶手把上一直留有丈夫的体温。男人在世的时候,她洗脚,嫌木盆里的水烫,男人就拿起这把长嘴的铁壶,一股冷水注到她发红的脚背。对,还有掉了漆的木脚盆,她去找它。转一个身,她便忘了。床铺下铜的暖脚炉,这个到了冬天可是宝贝,可得带着。没有木炭。她一愣,好像被自己突然间冒出来的意识吓了一跳。其实这东西已经不用很多年,可现在她总是弄不清楚,记忆和现实就像她用报纸编织的带子,拧绞在一块,不分彼此。
“我会带着你走的,我走哪,你走哪。”她用一惯自说自话的语气保证,拍了拍生着绿锈的脚炉表面。许多灰尘趁势从洞眼里跑出来,浮荡在空气中。这会儿,她把目光又落到折叠整齐的寿衣上。
60岁一过,她就找镇上的裁缝做这套寿衣。委婉而不失真诚地向裁缝表明自己的心意,因为她晓得65岁的老裁缝还没为自己做寿衣。
裁缝掉了几颗牙,说话漏着风,“这么早就给自己备着了?”
“不都说,给自己提前做寿衣,是添寿”。她说的不是实话。
裁缝说:“人死,双脚一蹬,自有儿女来操办,自己要活着操这份心,累。”
她说:“怕儿女麻烦。”
这是实话,生前麻烦儿女,死后也要麻烦他们,她觉得过意不去。当然,她提前做寿衣还有一个原因。邻村一起长大的好姐妹,一家人吃中饭,没扒拉几口饭,就捂住胸口倒下没再起来。儿女们慌里慌张,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她去参加葬礼,眼尖地认出小姐妹的嫁衣如今裹在那个冰冷的身体上。她拉着侄儿的手,半是难受半是愤怒地说:“那可是你姆妈的嫁衣呀!”侄儿一脸惊愕,显然是刚被告知的样子。不过,他被敲敲打打的声音搞得六神无主又烦燥不安,但他还是尽量耐着性子,拍着她的肩膀安慰着,“没关系的,阿姨,反正一样都是要烧掉的。”她跪在灵前哭得颤颤发抖,好姐妹的嫁衣穿了两次,一次结婚,一次是离世。她不能怪小一辈们行为轻率。他们不信佛,忘记灶王爷菩萨腊月二十三要上天的日子,也不晓得要接他下来。搬进小区住新房,供灶君的地方也没有。自己平日里供的观音菩萨像,也被女儿美珍拿到庙里去。害得她念经的时候总是要走到窗口,她想,不晓得观世音菩萨听不听得到?
二
防盗门“呯呯呯”地响起来。
“我还没聋到打雷都听不到”。她像受到惊吓,想到是女儿美珍来了,才稳了下神慢悠悠地走到门口。
她不喜欢女儿来察看搬家前收拾东西。女儿总是东张西望,对什么都一副不满意的样子。提出扔了哪样东西,哪件东西不要,或者干脆送人。女儿叫她这样精简搬家物品,只为把她塞上一辆三轮车。几年间,她的物品精简得厉害,如同她的体重。
“我那八仙桌不是送给了你,笋铲,镰刀,还有一副油光锃亮的竹箩筐,不都你给我送走了,还有,观世音菩萨,你也给我送到庙里去了,我现在要想拜拜,念经都不晓得对着哪里念。”她对每次搬家美珍替她处理掉的东西都逐一念叨。
“你这种破烂东西,当真以为有人要啊。”美珍皱起眉头,“我管管你,是为你好,你也不想想,你去住个人,人家都得捏紧鼻孔,何况,你还带着这么多垃圾。” 女儿皱紧了眉头,“腌青梅的瓶,你有多少年没腌了,你是有院子还是有青梅树?”
“什么东西都要摜掉,送掉,我这把老骨头也掼掼掉好了。”她只对女儿还留着点小小的嘴上脾气。
每年一到六月初,叶子和果实绿得像要出事的青梅林的确砍光了,青梅酒的滋味却还时不时会在她舌尖下翻滚。
“你要有自己的房子,成堆的东西不用东搬来西搬去,我也不来管你。”女儿一急,就要拿出分房子的事来质问她。“就知道现在嘴硬,那么硬气的话,分房子的时候怎么不吭声,腰不挺直点?一句都不敢说,到了今天自己难受也让别人难受。”
她一声不吭,一手先扶着竹椅的靠背,将身体转向它,慢慢坐下去,双手抚着膝盖。心想:走的时候这把椅子可千万不能忘了。她知道女儿说的在理,不再争辩。她的大女儿,脾气就跟死去的男人一样刚硬。可是再刚硬也是做了奶奶的人,平日买菜烧饭带孩子,还时常要看看媳妇的脸色办事。再过几个月,孙媳妇都要过门了。
她想女儿的事,想不了多远,脑袋便慢慢低垂下去。鼻子似乎能嗅到水的气息,水面开阔,两岸绿树丛里隐约点缀着木制结构的屋舍,一缕青烟转着弯地来到河面,低头俯看水里的影子,又静静地消散。她使劲嗅着,木柴和稻草散发的气息,鸭子扑腾着翅膀,划过一长道水线,被卷起的白色金樱子花瓣,一浪一浪,涌向堤岸,涌向她。阳光在水里形成光束,水草在招手。她瞧见水中的自己,折射变形的衣服和裤腿夸张地扭曲着,好像即刻要脱离自己的身体。银色闪光的鱼群从她的手边穿过,微痒的感觉,她努力眯缝起眼,追寻鱼的踪迹。可是,水面阳光晃动得厉害,她不得不闭起眼睛。 “姆妈,烧香篮子的竹篾都长毛沤掉了。”美珍在察看她收拾过的东西,眉头里拧着许多不耐烦,“你又睡着了?”
她惊醒过来,努力抬起头朝女儿说话的方向看了一眼。她的两只手开始在膝盖上揉搓,像一种轻柔的安慰,嘴唇哆哆嗦嗦,像是跟菩萨许愿,希望膝盖足以坚固,撑得住骨瘦如柴的身体。
“抓紧点,再看看,有啥东西要理,叫的三轮车一会就来。”美珍说,“姆妈,你晓得那个三轮车师傅没啥耐心,等的辰光长点,肯定要多收钱。”
她站了起来,一方面显示自己有这样能力安排,另一方面实在不想看美珍有点不耐烦,却又不得不来照看的难为劲。她是谁也不想拖累。“你尽管去忙好了,我搬过去的是一楼,自己会弄好。”
“话说得轻巧,我不来管你,谁来管你?老大还是老三,还是那个赌鬼?”美珍每次来帮她搬家,心里总有一大股子气没地撒,只好冲着老婆子吼两句。“你不晓得那个赌鬼,前两天摸黑到我家,借1000块钱还赌债。”
“你借给他啦?”她抬起脸问女儿。
“脸色发黄,衣服领子全是黑的,十个手指都伸不出手,你看,都大几十岁人了,有没有脑子?”美珍对自己的弟弟也是一肚子气与委屈。“借钱的时候也不挑个时间,儿子和儿媳都在,老常也在,我站在门口,屋内是三张冷脸,门口又是一张赌鬼急死的脸,我哪哈办?”
“借啦?”她一边是为女儿的为难而不忍,一边又同情儿子。
“给了他500块,老常睡觉弓着背,一夜不响。”美珍长长地叹了口气。“又不是一次两次了,赌鬼的钱有借无还。”
她的嘴唇蠕动了几下,舌头舔了一下活动的假牙。“下个月你替我取养老金的时候,留着500给你。”
“我要你钱啊,我拿了你的钱,你那三个儿子还不跟我闹啊,你就啥事只当不晓得,管好自己的一堆破烂就是天下太平。”美珍声音有点大,明显还带着刚才说借钱时的火气。
挨了女儿吼,像是挨了一顿打,她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美珍把零散的东西,扎进被单,呯呯地撞着门出去。楼道里的脚步声沉重异常。她慢慢走到门口,手扶着门框,朝楼梯口张望,腿打了个哆嗦。
三
好像现在,老竹椅才最贴合她的心意。她忘了它的年纪,只記得抱孩子的时候,坐上竹椅,前脚掌撑着地面,使它的两个前腿离地,她与它共同完成了一个摇篮前后晃动的动作。它还会吱呀吱呀地唱歌。现在,她晃动不了它,但只要她的身体一动,它就会吱呀吱呀地叫,声音跟她的一样苍老。她告诉自己不能合上眼,但刚刚短暂梦境里的水汽让她觉得眼睛温润,记忆或者梦境,她划分的界限不是很明确。竹椅适时地在她轻微移动腿的动作时,叫唤一声,她觉得熟悉而舒服,不自觉地闭上眼睛。
四月的光从天窗里射进来,她的脸不自觉地迎向阳光,稀拉拉的几缕在脑勺后梳成一个小小的髻,用黑丝线的发网轻轻兜住。阳光在纵深的脸部纹路里投下阴影,脑门处的褶皱像一棵树的枝丫,纵横交错。她想了一会儿,她将拄着拐杖从这六楼的阁楼下去,一只手拉着扶手,得先迈动左脚。这几日,左脚好像比右脚利索一点。到了四楼的转角处有个休息椅,她可以坐在那里停留一小会。对,只要一小会,短暂的休息,可以让虚弱紧张的腿恣意地抖动,再慢慢恢复到平静。其实,有几次她站在阁楼的楼梯口向下张望,一阶阶的楼梯仿佛是一个无边的深洞,一下子就能把她卷进去,她费力地把打着哆嗦的腿搬回到屋里,好久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一直后悔,80岁那年,如果白内障不去开刀,就什么都看不见。看不见那些叫她觉得害怕的东西。她也不知道她具体在怕什么。
她年轻的时候不怕这,不怕那,吃得下,睡得着。一手拉扯大六个孩子。那么,那些孩子呢,我的孩子们?她闭起眼睛思索,逐一对照起来,就像那些老物件,没事的时候,她是抚摸,擦拭,抱在手里亲吻。孩子也是,但她只能在脑海里,抚摸他们的面庞,逐一跟他们对话,絮絮叨叨,缓慢细致。
丈夫在她36岁的时候得了皮肤癌,她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老六去银行贷了200块钱。这笔巨额的贷款并没有挽留住丈夫的生命,而是在日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到还银行钱的日子,她就摇着船,载着六个儿女划到武林门码头。打个赤脚,走过石板路,到银行柜台。戴着眼镜头发秃了一半的银行职员认得她,恭恭敬敬接过她从手帕里拿出的十元钱。
十多年间,她往返于还钱的水路上,从来不觉得辛苦,却觉得正是这样的安排,在人世间,还有跟丈夫相联的事情,让她觉得丈夫不曾离开过。
小女儿长得最伶俐,皮肤就像刚出锅的水蒸蛋。劳作一天后,看女儿熟睡的样子,她总忍不住要轻轻捏一下。小女儿早早嫁给了邻村的姑爷,娘家没个陪衬,日子过得凄惶。不得已,天天摸黑划船到武林门码头,拿着勺子舀轮渡机房底下的柴油,有时用抹布,一抹,油吸在抹布上,再绞拧到自己的油桶。如此倒卖给别人,换取几块钱家用。结婚三年,不曾育下一个孩子。她有时拎个篮子去看女儿,带几样自己做的咸菜。女儿的脸晒得又油又黑,周身散发着柴油的味道。她只能看看女儿的脸,再低下头,什么也不说。其实,无论说什么对艰难的生活都没用。女儿留她吃饭,她不吃,急匆匆地要回家。一个下午,她在田里拔草,抬眼之际,看到有个妇女踮着脚向她跑来,摇摇晃晃在窄小的田埂上奔跑,随时像要一头栽倒。最终,栽倒在水田里的是她,因为妇女是女儿村上的人,慌里慌张地跑来告诉她,她的小女儿被发现漂浮在武林门码头附近的水面上。
有很多年,她的梦里,都是小女儿漂浮于水面的脸,又油又黑,一伸手去触摸,脸就像水晕,慢慢地散开,模糊成一片。
二女儿性格耿直,在婚姻里受到了刺激,每天戴着一顶大凉帽在浴室里洗衣服,坐在马桶上大声讲话。二女儿犯病的时候,她把她接到身边,天天跟她讲话,玩女儿小时候喜欢的猜谜游戏。那些谜面都是她自己编的。
一张桌子四个关,
木头菩萨坐中间,
观音菩萨迎过来, 木头菩萨扑过来。
二女儿歪着脑袋想了一会,指着的鼻子大叫,木头菩萨,你就是个木头菩萨。她抱着女儿眼泪蹦了出来。你个傻囡,木头菩萨就是你,姆妈走过来,你就从坐椅里扑出来。
想到大女儿,她的心又紧了一阵。正因为三个女儿中,只有大女儿日子过得还算顺当,可是这些年偏偏摊上她不停搬家的琐碎,美珍心里又气又难过。她也跟着女儿难过起来,因为一点办法也没有,阎王爷还没派小鬼在她梦里约谈过。
她泪眼婆娑,手背不自觉地放到眼睛上。她觉察到手背皮肤变得湿漉漉的,于是把手背移到了唇边,伸出舌尖一舔,是咸的。为什么是咸的?她在脑中盘旋,终于意识到自己又陷入了睡梦和回忆中,她赶紧睁开了眼,竖起耳朵听楼梯间的响动,暗自庆幸美珍还没上楼。
“得站起来走走。”她对自己说,半是鼓励半是打发掉睡梦频频的造访。她慢慢走到门口,贴着门听了一会,没有脚步声。以前,对门住了对小夫妻,打打闹闹地上楼,她总是贴着门听声音。他们吵架摔破碗,桌椅倒地,或者女人的哭泣声,在她听来,觉得分外动听。后来,他们搬走了,也不见有人搬上来住。七楼,是高了一点。
她住在顶层的阁楼,只有一个房间,斜顶开了一扇天窗。厨房利用了平台的一点空当,搭了雨棚。下雨天,有雨经常会飘到锅里。相比较煤气灶、电饭锅,她更喜欢燃煤炉。烟灰扑腾在天空,像飘忽掠过的鸽子。她想起了鸟,白色背部有一道黄色印记的白鹭,在水田里拍一两下翅膀,绷直了细长的腿,优雅地飞向蓝天。那么细的腿,怎么承受住那么大的一个身躯?
她不自觉得地摸向自己的腿,一层皮包裹着的腿骨是一根枯死的树枝。其实,她知道鸟从不来她的露台。搬来的时候,她用泡沫箱子装点建筑工地的泥巴,种点小葱。混着石块残渣的土总是硬巴巴的,葱的叶子逐渐变黄,耷拉下来,最后摊开自己软绵枯黄的腿子。她天天拿昏花的老眼凑近了瞧,鼻子嗅不到泥土的气息,干巴巴的富有经验的手也抚摸不出一点希望。她很固执,还是坚持把烧过的煤球捏碎,细细地洒在上面,希望那些土疙瘩里藏着野草的根须,或者鸟无意间会经过。
四
美珍终于气喘吁吁地上来了,双手叉在腰间喘气。
她叫女儿歇会。美珍摆摆手,背起一包东西说:“姆妈,你要不慢慢往下走,等我再上来一趟的时候,你估計也就走到四楼。”
她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转念一想,这都快三个多月不下去,下楼的感觉都生疏了。但她没有讲,只是仓促地点头。生怕自己的一点迟疑,又让美珍恼火。
她再一次巡视一遍收拾的物件。竹椅子拖到门口,美珍一会可不能忘了。她多看了几眼樟木箱子,想象一下箱子里的物件,可是总不能顺利地想完,因为那些东西都会勾起她无限的回忆。所以,每一次搬家,就像在整理那些回忆,它们像夏季田间薅草,薅掉一茬,回过头望望,新一茬又冒出来。
她拿着拐杖走到门口,手扶着门框,不由自主又坐到竹椅上。她朝楼梯口探了探脑袋,心里还是有些瑟缩,又想到美珍六十多岁的人,跑上跑下真是够折腾。虽然每次搬家,她都希望是最后一次。好几年了,她一直在念祝祀灯经。嘴里念念有词,朝着一个她认为供奉了观世音菩萨寺庙的方向。
五更要念祝祀灯,
一年一心念心经,
油尽灯灭点红灯,
点起红灯就动身。
当初教她念这些经的人都走了,她还在念,念到油尽灯灭,好有盏红灯指引她走过奈何桥。
她不知道自己到奈何桥上的腿会不会抖,不过现在,她鼓足了勇气,右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先迈出了左腿,试探性地点到第一个台阶,好像那是悬空的,她必须确定牢固可靠,才将右腿移到同一台阶上。才走几步,她就觉得精神倦怠,支撑自己的两根枯树枝在咯吱咯吱叫唤。拉住扶手的左手,好像有一股力量在抗拒着她,让身体摇摇晃晃。她不得不将整个上半身也倚靠着扶手,借以减轻对腿的压力。可是胸口不同意,不停地起伏让她头晕眼花。
她终于万分艰难地挪到四楼,几乎是踉跄地扑倒在折叠椅上。她打开椅子,心中万分激动――这可是社区特地为她安放的折叠椅。木板椅刷成温暖的黄色,像那位年轻志愿者的脸那样亲切,她都想抚摸一下。住在楼上时,她经常想这张椅子,它像一块定心石,止住她对无尽楼梯像黑洞的害怕。
她把头垂下,看自己双腿无力地抖动。
她想过,如果做得动,就做到死拉倒。为什么,树到老了都不用人伺候,而她,曾经那么健壮的身体,怎么就不听使唤?她守着寡,白天田里挣工分,夜里河塘里捕鱼,趁黎明未到卖到市场。春天的时候背个竹篓采茶叶,夏天批发水果去西湖边上叫卖。秤被城管折断过两把,水果连篮子被没收过。这些都还好,最让她难过的时候,是因为她把鱼塘的鱼贩卖给别人,她被揪住,说她投机倒把,关进戏台下,没有一丝亮光的一夜,她缩在角落里,告诉自己,没关系,挨挨就天亮了。秋天她就烘柿子,一缸一缸黄澄澄的,让她觉得生活又重新充满希望和足。冬天爬到屋顶扫水杉落叶,填补瓦片,下田挖荸荠给孩子当零食。
孩子们在饥馑的岁月里跟着她艰难度日,有三个孩子连私塾都没进过,美珍就是大字不识一个,不敢出远门,公交路牌看不懂,杭州城里都不敢去。三个儿子,老大当了汽车兵,西藏新疆高海拔地区来回穿梭。他复员回来那年已经33岁,她给他河塘里捕鱼,赶开母鸡掏鸡蛋,后屋地里扯了三条青茄子。喜滋滋地像个满怀春心的少女一样,坐在一边看他狼吞虎咽。她同他讲话,问一句,他不响。问两句,他依旧埋头扒饭,问到第三句,他转过头来看她一眼,嘴里嚼着饭问:“你讲啥?”老大同批战友里去的33个人,只有7个人回到了故乡。他在一次事故中,听力受到损伤。他倒是好像不太在意,平日里不声不响,做起事来有股狠劲。婚事办得很快,女方只有一个要求,结婚后马上分家。
二儿子喜欢做投机生意,唯一爱好就是赌博,实在没钱了,会拔下她发髻上唯一的银簪子去当铺。
老三看着老实巴交,心里有本账。想到家里不可能给他置办新房结婚,就怄气,当上门女婿去了。 她的户口本空了。孩子们一个个独立门户,只剩下她一个名字挂在上面。就像地里种的茄子,一个个被人摘去,只剩下一个又老又不中看的茄子,孤单单地在秋风里等着霜降。
这次是搬去哪里?她想了一下,明明刚才还在想的事情,转瞬又忘。老三家还是老二家?她发现自己想不起儿子的面容来,任她怎么苦苦地思索,都拼凑不起来。她觉得害怕。
所有的往事纷至沓来,然而在现实里,她感到无论哪个孩子都是天各一方,有时只是隔着一堵墙,她摸不到,够不到。鲜少的机会,哪一个孙子带着重孙来看望她。重孙对她的老物件感兴趣,而她也像她所保留的老东西一样,失去了实际的作用,失去了生活。
她非常讨好地给六七岁的重孙出谜面:
外婆门前一堆灰,
十个外孙扒不开,
黄风一来就吹开。
重孙哪里会猜得到。非舟莫渡的湿地,起大雾的日子,水汽与雾的交融,浓稠得像就蒙在脸的绸布。水,水汽,温润地蒙在脸上,随着体温慢慢化开,一滴滴从脸颊上流淌下来,在唇上,一舔,秋天来了。
她伸出舌头舔在自己干燥的唇上,无从感知的季节。
五
“你真是本事大,这里也能睡着?”美珍上气不接下气跑上来。
她的眼睛里都是水珠,用手抹了一下。还没等她明白过来,美珍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擒住她两个肩膀,一提溜,她几乎脚不踮地地到了一楼。
“美珍,你力气还是这么好?”她跟女儿说。
“命苦,被逼出来的。”女儿说话,不戳痛她一点就不舒服。美珍从小过的是苦日子,八九岁就去放牛,十多岁就学大人挑担子。可那个时候,谁也没有办法。
三轮车还没到,她和美珍并排站在春日的阳光里,一棵樱花在头顶开得烂漫,树下,她的影子瘦小得像个孩子。
小区里的几个老人带着孩子在玩耍。她脸上笑眯眯的,听到有人讲方言,她就会东张西望,脸上像孩子样欢快起来。要不是美珍用眼神阻止她,她可能会走过去跟她们搭讪几句。
美珍叫她待在原地不动,她就尽可能往小区铁栅栏外望去,想着不远处油菜花估计开了,一垄一垄绿油油的麦随风起伏,春水流经的田埂长出紫色云英,水渠高处干涸的洞,此刻发出咕咚咕咚的水声,唤醒沉睡中的黄鳝和螃蟹。
香樟木箱被健壮的三轮车夫扛在肩膀上,又重重地搁在她脚前面。她心里不禁一哆嗦,好像替箱子着实疼了一回。老竹椅实在没地方放,就用绳子绑在了车顶上。她在些不放心,张着头往上望。胳膊被美珍猛地一拽,身子被拖到三轮车上。三包东西全扔上车,她整个身体就被埋没在里面,只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像一只草丛里露出头的鹌鹑,无助地左右晃着脑袋。
她出嫁的时候,娘家备了五口香樟木箱做嫁妆。全家四季衣裳,老大老二自制的毛竹片大刀,把上她还曾给它系了一缕红丝线,儿女满月剪下的一缕头发,纳的一摞别人不再喜欢穿的布鞋底,她都一一码齐收在箱子里。
新小区的门太窄,容不下她的蚕匾,米圈,三连柜这些过时且无用的家什。
儿子们趁着她不在的时候,把她的旧家什处理掉。她回到家,看到水泥地上,还完整着地留着这些东西的灰尘痕迹。
她感到自己也跟被处理的旧家什一样,流离失所。考虑到她年纪大,如果死在哪一间,会影响以后的租金,三个儿子不约而同,辟出了阁楼、车库,或者没有窗户、租不起钱的房间给她住。六个月一轮,三人约定好,她在哪过世,就轮到哪个儿子家里办后事。老大两个儿子分家后,她搬家的次数又多了一次,从六个月变成了三个月。她不得隨时听从儿子们的指示,在一个地方住不了几个月就得搬往另一个地方。她成了儿子们最不受欢迎的租客。
阁楼清静,只是下楼不方便,她喜欢车库,除了光线有点暗,空气里经常有股混浊的味道,让她的鼻子发痒。没有窗户的房间,她有苦恼。一扇大门里进去,五六扇小门,各自成户。租的人南腔北调。半夜里女人的哭叫声,孩子吵闹声,晚下班的人撞门的声音,狭窄的甬道,公用的厨房成天都是些支离破碎的声音。她躺在床上,感觉像躺在船上,荡来荡去没有安宁。
旧邻居看到,他们总是要说“老太婆也是生来命苦,老了还要受苦。”可是,现在没人跟她讲这样的话了。但在她的逐渐麻木的意识中,人家说起她的种种不幸,她也闹不清楚究竟是说女儿横死,还是精神失常的女儿,又或者是丈夫早亡?要是这些都是不幸,她这一生的苦多得可真是数不清。她倒是时常觉得自己并不怎么受苦,虽然拉扯大的孩子,如今没有一个儿子愿意顺心如意地养老,她也并没有觉得有多么伤心。子女们都有各自的苦处,她都一一替他们想到过,肯定还有另一些,她是想不到的。所以,她从来不怪三个儿子。
六
三轮车把她送到小区车库。
复合板隔断成临时住所。老二早已将自己的房子转卖一空,兄弟间逼急了,才想到用车库做房间。房子一股潮湿和灰尘的味道。美珍付了钱,把东西一样样搬进去。然后,像是终于了了一件急事的样子,面无表情地环顾一圈,对她说,“我还要去社区卫生站,量量血压,配点药,这两天后脑勺痛得厉害。”美珍每次总是急匆匆地逃离她。她已经想不起,娘俩上次坐在凳子上讲话是什么时候。
她知道女儿也老了,到了需要经常吃药的年纪。腿痛,头痛啊,左一瓶药,右一瓶药。
车库做成的房间,光线昏暗,她睁大眼睛环顾了一下房间,并不急着归置东西。再说,她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些东西慢慢解放出来,然后再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它们小心地包起来。
她只是先把寿衣拿了出来,用昏花的眼注视着它,干枯的手触摸缎子的纹理。老裁缝说过,寿衣用缎子,意同“断子”。八仙过海的图案是她挑的。她很小的时候就听人说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她希望穿着这样的衣服,去渡过茫茫大海。可是,活着,家人也是各凭本事的过海,所以搬家还得继续。每次,她都当成最后一次,要把寿衣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这样儿子们都不用费心地去找。
晚上,不知道为什么,屋里的白炽灯没有亮。没接通电线,还是灯泡坏了?她把竹椅搬到窄小的门口,黑暗好像紧紧地把这个苍老的身影摁倒在地上,安静到无人察觉。一辆摩托车亮着灯,向她直刺刺地过来,在她板房的旁边熄火,空气里弥漫着一大股机油味。她想,一会老二可能过来看她,她已经半年多没见过他啦。她努力地回忆起老二的面孔,脑海浮现的究竟是老大还是老三?明明是映在水面清晰无比的脸,此刻,谁投了一颗石子在她的脑海,那些脸变得虚浮不定。
想着想着,她打起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