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十分重要,一个人如果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生受益。长期以来,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
一、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教师可结合课内学习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坐井观天》后,就向学生推荐《成语故事》;学了古诗,就让学生买一些带拼音和彩图的儿童学古诗的课外书来读;学了《兰兰过桥》,可向学生推荐《科学家的故事》或《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等,或给学生介绍一些童话寓言故事书。还可以组织“向你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到了三四年级,就让学生看一些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启发他们爱读书、多读书,培养其读书的兴趣,使他们充分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教师应告诉他们,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应该亲自查字典或词典,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其内涵,尽可能地自我获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边读边想、熟读精思的习惯
古人讲:“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意思说是读书不仅要用眼看,用嘴读,更重要的是边读边动脑筋,认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熟读精思”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熟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经过几遍几十遍地读,达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程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精思”,就是强调独立思考,要反复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的巧妙之处,做到“嘴念心诵,融会贯通”。
四、注意时时积累的习惯
积累包括“脑记”和“笔记”两种方式。一般对经典文章或精彩片断,我都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贮存脑中。这样促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名言名篇,而且在背诵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在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就会根据需要自然地展现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时用符号在读物中勾画;二是常写读书笔记。阅读时在读物中圈点勾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写读书笔记一般包括如下步骤:摘抄好词佳句;摘录有关资料;写心得体会;对读物的建议或意见。
实践证明,让学生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随时记笔记的习惯,从课内到课外,广泛阅读,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感经验和语言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见识不断增长,认识不断提高,文化底蕴也一定能愈加深厚。
(责 编 木 子)
一、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教师可结合课内学习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坐井观天》后,就向学生推荐《成语故事》;学了古诗,就让学生买一些带拼音和彩图的儿童学古诗的课外书来读;学了《兰兰过桥》,可向学生推荐《科学家的故事》或《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等,或给学生介绍一些童话寓言故事书。还可以组织“向你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到了三四年级,就让学生看一些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启发他们爱读书、多读书,培养其读书的兴趣,使他们充分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教师应告诉他们,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应该亲自查字典或词典,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其内涵,尽可能地自我获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边读边想、熟读精思的习惯
古人讲:“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意思说是读书不仅要用眼看,用嘴读,更重要的是边读边动脑筋,认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熟读精思”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熟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经过几遍几十遍地读,达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程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精思”,就是强调独立思考,要反复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的巧妙之处,做到“嘴念心诵,融会贯通”。
四、注意时时积累的习惯
积累包括“脑记”和“笔记”两种方式。一般对经典文章或精彩片断,我都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贮存脑中。这样促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名言名篇,而且在背诵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在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就会根据需要自然地展现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时用符号在读物中勾画;二是常写读书笔记。阅读时在读物中圈点勾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写读书笔记一般包括如下步骤:摘抄好词佳句;摘录有关资料;写心得体会;对读物的建议或意见。
实践证明,让学生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随时记笔记的习惯,从课内到课外,广泛阅读,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感经验和语言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见识不断增长,认识不断提高,文化底蕴也一定能愈加深厚。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