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廊空间在教学建筑中的复合化设计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l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中,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对教学建筑中廊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设计规范标准化使建筑师对传统学校建筑的空间设计方式较为单一。文章通过对学校建筑中廊空间的分析,从空间功能需求入手,探讨廊空间复合化设计模式。
  关键词:廊空间;教学建筑;复合化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以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基础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都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过渡到素质教育,校园的建设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而学校建筑自然就是承载这种生活的空间背景。在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中,学生是拥有不同的校园空间需求的一个群体。在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同时,校园空间还承载了学生生活、游戏、休憩、交流等多方面需求,是一个进行知识展示、信息传递、感情交流的场所。多类型的教育模式对应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空间,传统的教学空间逐渐演变为承载多种功能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在教学楼设计中,廊空间是除教学空间以外作为非正式学习空间使用得最频繁的空间,也是组成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在设计中,应加大对公共空间的关注,把部分功能内容放在的廊空间中,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使廊在满足基本交通联系功能、组织空间功能的基础上,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
  一、廊空间在传统的教学建筑中的单一功能
  在传统的教学楼设计中,廊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好交通,处理好各个房间的联系和隔离要求,以及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中规定:教学用房的内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40m,单侧走道及外廊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80m。
  图1是某传统的教学楼平面图。由图可知传统教学楼以内廊或外廊来联系各个房间,交通紧凑便捷。图1-a为内廊式,特点是平面布置紧凑,房屋进深大,较经济,但教室之间干扰较大;图1-b为外廊式,特点是组合教室之间干扰小,走廊便于课间休息,通风条件也好,但经济性稍差,这种形式在南方较普遍。内、外廊结合的特点是减少了教室之间的干扰,并有利于走廊的采光通风,布局相对灵活。
  很明顯在传统的教学楼设计中由于经济及思维的局限,廊的宽度及环境的营造很难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更多的活动,特别是在下课人流集中的时候,廊仅仅是个交通的空间,甚至有拥挤现象。
  二、廊空间在现代教学建筑中的复合功能
  随着新教育模式的出现,设计师愈来愈重视营造一系列有趣味的学生活动空间,来满足学生行为多元、需求增多的要求,从而推动了建筑廊空间的开放和多元,使校园内原本功能单一的廊空间功能不断复合化,可以活动、交流、学习、休憩等,让青少年从中获得快乐的教育和健康的身心发展。现代的教学楼设计中,廊空间逐渐成为师生交流及学生互动的集中场所,青少年的校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多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
  (一)廊空间的拓展交流功能
  在传统功能分区概念的影响下,一般学校建筑的界面异常清晰,有一个明确的立面存在。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走班制和STEM教育理念的推广,不同建筑间的界面在慢慢模糊。例如南方的学校建筑多采用外廊设计,使廊成为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心。这种界面的出现使学习的场所变得多种多样,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教室里。廊空间在宝贵的课间10分钟给学生的活动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复合的场所,大大地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廊空间灵活的复合化功能还表现在可以开展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一楼拓宽了内廊,在其中设置了观摩活动区、图书角、交流讨论区等不同功能空间,其中观摩活动区和交流讨论区的活动通过借用推拉隔板或橱柜桌椅,巧妙实现了功能的复合(图2)。
  (二)廊空间的储藏功能
  传统的教学空间一般在教室后面设置一个小储藏间或者不设。但在走班式教学中,储藏空间尤为重要。如图3-a在扩大的一面廊上设置一些密码储物柜,而相邻的凹空间放置了一些简易的凳椅以供休息。图3-b是一些学生在教室廊上候场的情景,由于教室没有下课,学生就在明亮的廊上坐着看书,随身携带的书包可以放置在廊上的搁物板上。在传统的教学楼里,学生经常是站在走廊里拎着笨重的书包一边候场一边聊天,下雨时不得不带着淋水的雨伞去教室,没有合适的区域能够把非学习区域固定出来。在现代化的教学楼里,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廊空间的运动功能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越来越受重视。学生除去睡觉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基本是在学校度过。学校某些空间的复合化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体能活动的空间。《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规定: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因此,运动场和风雨操场距离教室有一定的距离,课间去运动有困难,故而教学楼里的廊空间成了学生日常活动空间。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增添廊空间的趣味性,将学生从教室吸引出来,从而促进青少年增加日常的体能活动。图4-a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某顶楼走道上的运动装置。廊上部设有拉杆,底部设有坐凳。坐凳可供休息,也可供站上面拉环锻炼臂力。走道上铺有跳远的刻度表(图4-b)。这种复合化的设计大大满足了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空间的需求,为新的教育模式与学习模式的顺利推进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廊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
  学校建筑廊空间复合化设计,应结合当下新型的教育理念,从青少年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明确功能构成。具体而言,可以从水平、垂直和立体三个方面探讨,提出廊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
  (一)水平复合
  水平复合模式指在传统的水平联系的基础上打破内廊2.40m或外廊1.80m的宽度约束,将不同功能空间布置在廊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不同功能的空间形态可以通过桌椅、隔断等分隔,空间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的,可直可曲,形成形态丰富的廊空间,增加学生体验过程中的新鲜感,促进学生交流活动的开展。水平复合模式可使各功能空间分区明确,流线简洁,既独立又复合。这种空间组织方式需要较大的空间,不适用于紧凑的建筑中。
  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一楼的内廊通过局部扩张加入阅读区、讨论区、展示区等空间,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图3)。
  (二)垂直复合
  垂直复合模式是指将不同功能空间分层垂直布置在同一区域位置上。教学用房要考虑动静分区,如学习与休息空间需要安静的环境,而娱乐交流等空间会相对喧闹,因此可将相对的空间分层布置,安静的空间置于下方,吵闹的空间置于上方。这种复合模式功能分区明确,流线也较为简单,适合紧凑型用地,符合当下发展趋势。
  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承载体能活动的跑道廊设计在顶层,下部的廊为交流及娱乐空间,既满足了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也进行了合理的动静分区。
  (三)立体复合
  立体复合模式是一种三维的复合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楼中,教室墙面通常用实体围合,教室空间与廊空间边界清晰,内外关系明确。在现代一些新的教学楼设计中,通常看到虚的玻璃幕墙及玻璃隔墙,使廊空间的内侧与教学空间相互渗透,廊外层与室外空间环境相互渗透。这样廊空间存在领域感的同时又与其他功能空间相互渗透,达到立体的复合。
  四、结语
  经济在发展,人口结构在变化,我国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青少年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未来的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承载多元功能的寓教于乐、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复合化设计是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就教学建筑廊空间的复合化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学校教学建筑廊空间设计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奋奋,杨志平.学校建筑设计:从教育开始: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奋奋先生访谈[J].新课程评论,2017(4):40-48.
  [2]曹式健.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1):129-130.
  [3]荣朝晖.教育建筑的未来焦点[J].建筑技艺,2018(4):20-25.
  作者简介:
  丁平,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副教授,高级建筑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理论与技术。
其他文献
(二)建立政治体制,实行分工负责制.rn在政治体制方面,实行君主制下的国相负责制.管仲被称为“中华第一相”.管仲相齐时,在他之上是国君,在他之下有五位大臣.那时已有君、相、
期刊
对建筑设计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特点,充分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势。文章通过综述建筑设计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表现和应用效
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社会环境的交融,成了当今时代人类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成
摘 要:《画禅室随笔》作为明代董其昌的著作,阐释精辟,观点独到,为后人学书留下针砭时弊之言。此卷有关绘画理论由画旨、画眼等组成。其内容论述自身习书历程中所思、所感而阐发的论点,对后世书学者有所裨益。董其昌作为明代中后期书画家、美术鉴赏家和理论家,他的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文章从流派之分以及其积极与消极影响三个方面对其“南北宗”论进行论述。  关键词:《画禅室随笔》;董其昌;“南北宗”  
文章聚焦以“草原风格”和“有机”理论而闻名于世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通过还原其生存年代以及早年的生活、工作经历,了解大师有机建筑思想的形成背景和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现阶段建筑行业随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发展加快了建筑设计发展的脚步。文章首先分析现阶段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意义,而后探讨BIM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存在的缺陷,并基于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特点探讨了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最后针对如何促进BI
“尚和”审美观贯穿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和”的思维方式、认知理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是渗透到民族基因里的烙印,蕴涵着阴阳辩证思维、整体观、差异性事物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