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须对症下药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地毯商无意间发现,他最漂亮的一块地毯的中央鼓起一个包,于是就用脚把那个包踩平了。但是,包在原来不远的地方又鼓起来了,他又把它踩平了……就这样,包一次次地出现,他一次次地踩,直到他掀起地毯,看到一条蛇摇晃着身体愤怒地爬了出来。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曾提及,“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像这个故事里的商人一样,用有问题的“解决方法”去解决问题,无异于用错误的方法止痛,不仅不能有效止痛,甚至还有可能带来新的疼痛。
  当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了,继续按压疼痛部位,利用自身的感觉适应,可以使自己适应那种疼痛,然后就会感觉到没有原来那么痛了。这种“适应式止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疼痛问题。譬如,知识灌输、不斷刷题虽然遵循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练习律原则,但是在实施时如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就会在筋疲力尽之下努力适应这种“疼痛感”。要想减少学生在这种高认知负荷下的“适应式止痛”现象,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因素,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反思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找到自己的“痛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对症下药,消除自己的“痛点”。
  当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了,如果通过自我麻醉,甚至将自己打晕,的确可以让自己暂时与疼痛感隔离,但这种“逃避式止痛”能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当前,学生辍学现象得到了有效解决,但逃课、不认真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逃避学习行为依旧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带来厌学情绪、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学生厌师心理、家庭对孩子的学习过于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或者不够重视(没有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督)等。要想减少学生的逃避学习行为,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在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当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了,狠狠地掐另一个部位,往往会感觉先前疼痛的地方没有那么痛了。这种“异位强化式止痛”无异于负薪救火,不仅不能止痛,而且会让痛点越来越多。当下的学校管理中常有这种“异位强化式止痛”现象。譬如:发现学生文化课成绩有所下滑,学校不是通过深入调查和细致分析找出背后的根本原因,而是简单粗暴地占用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时间来让学生学习文化课。一味增加学习时间不仅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甚至会让学生因学习强度过高产生厌学心理,进而使成绩下滑),而且会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想减少此类“异位强化式止痛”现象,学校决策之前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争取做到“七次量衣一次裁”,而不是用一个问题去解决另一个问题。
  (王志向,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430079;高文静,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0079)
  责任编辑:杨孝如
其他文献
探讨点阵CO2激光术后不良反应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接受点阵CO2激光治疗患者523例,其中男164例、女359例;年龄21~62(32.6±3.0)岁。分析术后7 d不良反应的相关原因,总结处理策略。523例中125例(23.9%)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微痂皮61例,占11.7%;红斑26例,占4.9%;色素沉着22例,占4.2%;局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目前社区公共体育发展存在公共体育资源紧缺、公共体育资源供给错位、公共体育服务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阻碍城市社区建设。本文以建立社区居民公共体育需求表达为中心,探寻阻碍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需求表达不畅的原因,梳理社区居民体育需求表达途径,构建城市社区居民公共体育需求表达机制。本文的研究内容能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快速发展,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摘要:在“五育融合”的大趋势下,构建美育融合机制是加强与改进美育的具体探索。美育融合机制的实践路径包含美育理念的融会、美育课程的融通、美育活动的融渥、美育支撑的融和。美育融合机制的构建策略包括美育课程设计一体化、美育课程教学一体化、美育评价一体化。  关键词:“五育融合”;美育;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B-0066-04  
摘要:在校区办学的资源整合下,以同伴交往为主要理论依据,创建“交往-共生”课堂育人模式,原则为乐学、活学、会学、善学,基本结构包括明确目标、引导自学、互动交往、精讲总结。通过开展以学习交往为主线的智育教学、以活动交往为主线的德育活动,并以成果分享、激励测试、“三结合”的评价方法开展评价,逐渐改变传统单一线型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交往-共生”;课堂育人模式;课堂交往;课堂关系 
李存山著《先秦哲学与儒家文化》《汉代与宋明儒学新论》二书于2021年4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是作者继《气论与仁学》后出版的两本论文自选集。在《先秦哲学与儒家文化》中,作者选取了比较重要的关于先秦哲学的十余篇论文,另分别选取了关于《周易》研究和楚简研究的两组论文。在《汉代与宋明儒学新论》中,作者选取了比较重要的关于汉代哲学和宋代哲学以及汉宋之间相关思想的近三十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