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能力缺乏是幼儿的常见问题,家长和教师急功近利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语言能力 生活经验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日常与幼儿交谈时,发现有的幼儿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有时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之重,我们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组织各种活动,抓住一切教育契机,耐心观察,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重视语言教学,关注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
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仅仅停留在一周几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深入到一日生活的指导中去。语言教学只是关注在集体中的教学,而没有关注集体教学后的延伸活动,使得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显得单薄无力。
二、努力提高幼儿教师自身语言能力素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语汇贫乏.语言情境性成份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的前提下,做到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做到坚持使用普通话,词汇搭配上准确无误,语句表达上通畅流利,表达上教师尽量少用“成人的话”做到浅显直接,多具体少抽象,句式要简短明了,更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适当情况下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会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成人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成人还可以利用圖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四、注重个别差异,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姿势
幼儿的语言是在周围环境和人际交往中发展的。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个性的不同,语言发展的速度也不同。针对个人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效提高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对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老师首先要帮助他获得成功感,请他说一些简单的、熟悉的、喜欢的事,尽管他说得并不好,老师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真听,并帮助他把意思表达清楚。久而久之,使他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一般不可能像小学教师训练学生一样,集中时间教孩子学习语言,况且集中训练那么小的孩子学习语言,其效果也未必好。因此,父母应在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边玩边让孩子学习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发音、学说话,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成效标准主要包括:幼儿能否有较敏感的听力和口语理解力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是否口齿清楚、连贯地对话和独白,以及能否形成大方自然说话语态;幼儿能否在生活与学习中创造性地应用所系的的语言;幼儿是否认识一定量的汉字并对文字产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幼儿是否具备握笔和控制笔画前的书写能力;幼儿是否全面学习和欣赏到了各类儿童文学作品,并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幼儿是否能复述一定量的儿歌、故事、诗词、谜语等;幼儿是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姿势等。
五、让幼儿多观察,多听,多表达,多练习
多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创造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比如,在给幼儿讲夏天的故事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幼儿,夏天到了,一些植物、动物和水果都有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是夏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夏天到了和春天有什么不一样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自己用心观察夏天到底都有哪些不一样,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且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积极地发言。多听。倾听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就是从学会听然后慢慢模仿而来的,所以多听对于幼儿来说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对于年龄小并且对于周围世界认知很少的幼儿来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插入一些小故事,回到家里家长就需要配合教师的要求至少要完成每天讲一个故事,并且在这个讲故事的过程中,与幼儿相互交流,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比如,讲安徒生童话,将里面浅显易懂的含义讲解给幼儿听,会促进幼儿的思考。
总之,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通过语言的交流,在获得来自多方信息的同时,也习得了更多的语言经验,而语言经验又反过来促进幼儿语言的交流。因此,语言经验的获得、运用、积累、再运用,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幼儿语言学习的连贯模式,这便有效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爱杰.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赤子(上中旬),2003.
[2]李幼贞.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08.
【关键词】幼儿 语言能力 生活经验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日常与幼儿交谈时,发现有的幼儿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有时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之重,我们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组织各种活动,抓住一切教育契机,耐心观察,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重视语言教学,关注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
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仅仅停留在一周几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深入到一日生活的指导中去。语言教学只是关注在集体中的教学,而没有关注集体教学后的延伸活动,使得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显得单薄无力。
二、努力提高幼儿教师自身语言能力素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语汇贫乏.语言情境性成份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的前提下,做到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做到坚持使用普通话,词汇搭配上准确无误,语句表达上通畅流利,表达上教师尽量少用“成人的话”做到浅显直接,多具体少抽象,句式要简短明了,更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适当情况下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会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成人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成人还可以利用圖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四、注重个别差异,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姿势
幼儿的语言是在周围环境和人际交往中发展的。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个性的不同,语言发展的速度也不同。针对个人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效提高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对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老师首先要帮助他获得成功感,请他说一些简单的、熟悉的、喜欢的事,尽管他说得并不好,老师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真听,并帮助他把意思表达清楚。久而久之,使他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一般不可能像小学教师训练学生一样,集中时间教孩子学习语言,况且集中训练那么小的孩子学习语言,其效果也未必好。因此,父母应在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边玩边让孩子学习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发音、学说话,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成效标准主要包括:幼儿能否有较敏感的听力和口语理解力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是否口齿清楚、连贯地对话和独白,以及能否形成大方自然说话语态;幼儿能否在生活与学习中创造性地应用所系的的语言;幼儿是否认识一定量的汉字并对文字产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幼儿是否具备握笔和控制笔画前的书写能力;幼儿是否全面学习和欣赏到了各类儿童文学作品,并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幼儿是否能复述一定量的儿歌、故事、诗词、谜语等;幼儿是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姿势等。
五、让幼儿多观察,多听,多表达,多练习
多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创造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比如,在给幼儿讲夏天的故事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幼儿,夏天到了,一些植物、动物和水果都有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是夏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夏天到了和春天有什么不一样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自己用心观察夏天到底都有哪些不一样,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且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积极地发言。多听。倾听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就是从学会听然后慢慢模仿而来的,所以多听对于幼儿来说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对于年龄小并且对于周围世界认知很少的幼儿来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插入一些小故事,回到家里家长就需要配合教师的要求至少要完成每天讲一个故事,并且在这个讲故事的过程中,与幼儿相互交流,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比如,讲安徒生童话,将里面浅显易懂的含义讲解给幼儿听,会促进幼儿的思考。
总之,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通过语言的交流,在获得来自多方信息的同时,也习得了更多的语言经验,而语言经验又反过来促进幼儿语言的交流。因此,语言经验的获得、运用、积累、再运用,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幼儿语言学习的连贯模式,这便有效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爱杰.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赤子(上中旬),2003.
[2]李幼贞.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