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螳螂拳探源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ove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螳螂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至今约有二百年的历史。相传明末,王郎与人比武落败后,返回途中于树下仰卧休息,忽见树上一螳螂用前腿快速准确地将一只鸣蝉捕获,顿有所悟。回家之后细心揣摩,苦修三年。再与旧敌较量,从容获胜。各种传说虽有差异,然大致相同,但有关王郎的生平事迹、创拳经过已无稽可考。
  据《莱阳县志》(1935年版)卷三记载:“习螳螂术先是小赫山李秉霄。乾隆时随父亲宦游南中,有大盗某甲于狱中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狱以告官,命出之。秉霄通医理,过试其脉,买药饮之,盗汗出而苏,夜半伺机潜遁。越数月,秉霄深夜独坐,盗突至叩谢,秉霄与语欢甚,盗以艺授之。秉霄亦英敏,艺成而盗不复至。”至于大盗是哪方人,从师何人,姓甚名谁,均不得而知。
  李秉霄,清乾隆年间莱阳赤山史家河人,外号“李二钩”(因其双钩出色),又称“二钩爷”,是清顺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第十七子后代。家谱记载,李姓是从福建迁至海阳风城西关,其十八个子女分布莱阳、海阳各地。秉霄初始从文考取贡生,后再考不第而弃文从武,苦练数十年,终成螳螂拳一代宗师。
  《莱阳县志》又载:“大赤山赵珠(字起禄)其(秉霄)高弟子也。珠年老尝跌坐床上,剧盗卫三素耳其名,遽入爪探其睛,珠手挥之,跌床下,不敢少动。”赵珠传艺于海阳榆山夼梁学乡。梁学乡(1810年~?),字书圃,外号“梁一眼”,是螳螂拳主要传播人。从师赵起禄,尽得其要。艺成后曾出外寻师访友,在北京教过拳,并任过七品官。45岁后返乡教拳,足至胶东各县。所著螳螂拳谱,为螳螂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虽体形削瘦,但武艺过人。据其扣人梁振照讲,他们现在住的六间房子是姜化龙给盖的。当时,姜问梁房子盖的是否结实。梁讲:“结实是结实,不过经不起我三腚(臀)肘。”于是,梁学乡在东墙上靠了一腚肘,结果东墙上从上到下裂了一道缝。众多弟子当中能传承其技艺且有一定社会声望者,主要有姜化龙、梁敬川、郝宏、修坤善、孙等人,而尤以姜化龙最为出众。
  姜化龙(1855年~1924年),字云生,烟台莱阳人。《莱阳县志》载:“化龙身不满五尺,又痴肥,若无能者,及试其技则灵巧若猿。”化龙不仅武高艺精,而且授艺面广,足迹遍及胶东半岛,据说还在张作霖手下授过拳脚。姜化龙与弟子宋子德关系甚笃,两人合作共同研究螳螂拳技,对该拳种的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其心得著成拳谱,留与后人。姜化龙艺高徒众,尤以宋子德、李坤山、刘祖源、姜东洋、纪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罗亭最为出色。
  梁学乡之子梁敬川做过保镖,在北京比过武,考过顶子(清朝官员的泛称)。曾在莱阳、烟台、北京等地传播技艺。郝宏(1864年~?),字连玉,烟台初家庙后人,初习罗汉。在北京时,因其枪术出色,人称“神枪郝”。后从师梁学乡,与梁学乡结拜兄弟。梁学乡离京后,郝宏与梁敬川相互切磋技艺,三十多岁时返烟台授拳,四十余岁去世。其子郝恒仪、郝恒禄、郝恒信、郝恒坡得父身传,各有造诣。恒禄之子郝斌子承父业,辗转各地传业授道,终生不辍。
  修善坤(1861年~1946年),海阳东村西河人,是梁学乡晚期弟子之一。修善坤除在本县传艺外,还在栖霞等地择徒授艺。
  孙,栖霞铁口宋家埠人,清武秀才。梁学乡晚年时,孙将梁请到家中授拳三年。
  宋子德(1855年~?),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家境富裕,人称宋二爷,年龄与化龙相同,卒于化龙之后。早年习猴拳、长拳,后遇姜化龙,崇尚其功德,从习螳螂拳。宋子德自幼习文,且有长拳功底,演习螳螂拳文理清晰,深得姜化龙赏识。又因年龄相仿,志趣相近,遂有金兰之契。协助姜化龙对梁学乡所传拳谱、技艺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螳螂拳谱,对螳螂拳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他先后在莱阳、烟台等地授拳,培养出一批有名望的螳螂拳师,如王玉山、崔寿山、赵石亭、宋环亭、姜吉和、纪春亭、姜玉龙等。
  李坤山(1890年~1982年),原随父习长拳、三合功,后跟姜化龙习练螳螂拳,曾任莱阳国术馆副馆长。1933年,代表山东参加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术国考。莱阳国术馆解散后,任过乡校校长等职。后去他乡,惜无归期。
  在梅花螳螂拳的传播史上还留下“三山”、“两亭”的美誉,“三山”即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两亭”是指宋环亭、赵师亭,以及铁胳膊姜玉龙。他们都为梅花螳螂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梅花螳螂拳这块园地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早已花香四溢、蜚声海外。后世发展繁荣昌盛,师承关系难以缕数。
其他文献
谁的驴也不能踢人    距大白兔庄十里的风化店是个大镇,农历逢初一、初六是大集。  某年六月的一天,杨八楞去集上粜粮换钱。庞河子村的一个年轻人在一旁卖驴。  年轻人的这头驴个大体壮,本舍不得卖,因为脾气犟得厉害不好使唤,又常常踢人惹事,不得不在麦收后卖掉。这年轻人倒是有言在先,请想买驴的与赶集的人离开点儿。临近中午了,只是有人问,没人敢买。赶集的人相继散去时,有一中年人路过,这头驴抬屁股就是
期刊
《精武》2001年第11期有篇署名韩起的文章《武术进奥运,花落谁家》,文中,他有个观点是:拳击打败了传统武术。  我不知其他读者有无认真细读此文,读后有又何感想,反正,我看过以后大不以为然:韩先生是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我不知道,他所认为的传统武术是个什么内涵,又是个什么外延,是指太极、形意,还是指少林、武当,包不包括大成拳等名门大派。若是,这些门派又怎么“普遍缺乏好手"?若是,又何谈拳击打
期刊
一、霸王举鼎    甲乙相对而立(着白衣者),两脚向左右分开,比肩略宽,双膝微屈,呈马步式站立。同时,双臂微屈,双手搭放在乙之肩头。乙(着黑衣者)把右脚放在甲两腿间,呈右弓步式,两手分别放在甲肋部,用力上托。甲则用力下坠。乙上托后缓力,再上托,如此反复(图1)。当乙疲劳时,改用左弓步,继续重复上述动作。  乙在用力上托甲时,要注意配合腹式呼吸,呼吸频率与上托甲的动作相一致。如果乙功夫很深,可以在乙
期刊
强瑞清(1861年~1947年),字祥云,河北省沧县自来屯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名标方志、功垂八极拳史的八极拳五世重要传人。  强瑞清祖籍沧县旧州镇强庄子村,后迁居南自来屯。他自幼从师八极拳四世传人,江湖人称“刘旋狐”的刘虎臣为师,因刘虎臣常年在外走镖,无暇顾及强瑞清,便将其推荐给师兄“大枪枭雄”曹井田为徒。曹见强瑞清体健精悍,天资聪颖,又勤奋苦修,且为人正直,是难得的
期刊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以奇妙著称于世。  武:简单的解释为勇猛、威武、胆豪。  术:技术、技巧、手段等。  有武没术或有术没武都不完美,都不符合辩证法。有武有术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后和小朋友们在一砖宽的学校围墙上追逐嬉闹爬上跳下,没有一个小伙伴受大伤。更有甚者,有一个因父母离异、随奶奶生活的小朋友,胆儿大得出奇;一个
期刊
步法在实战中极为重要,它关系到出拳的速度、角度和力度,关系到全身各部位的协调和是否能够正确实施各种技战术。因此,武林中有“步不活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之说。李小龙也曾说:“手与脚之关系恰如炮台与大炮,随时保持适当之位置,以便给予敌方最大的威胁与打击;如果缺乏灵活有效的步法,一个人就像大炮无轮之无法移动。”八极拳擅长技击,这与它有灵活的实战步法不无关系。八极拳最利于实战的步法当推四六步、三角八棱步、
期刊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投资人大量的注资。两年前投资人还只能给李小龙的影片少的可怜的钱,现在他们大方多了。不但提供了大量的影片制作费,还与他签订了开放式的合同,一旦李小龙有新的要求,会即刻增加投资。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的丈夫,意大利著名电影制作人卡罗·庞蒂也与李小龙签订了条件优厚的合同,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制作人也愿与李小龙合作。当功夫片旋风般席卷全球时,李小龙已当之无愧地站在了功夫影片的
期刊
有幸拜读《精武》第12期吴钩先生的《子虚乌有的“守洞尘技”》一文,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吴先生此一举,真是大快人心。面对今日武术界,不知各位武友又将是何种感触?或悲、或喜、或忧……  今日中国,无论繁华城市还是荒僻山村,无论白发老翁还是三岁顽童,提起“气功”二字,大多能谈之一二。可是,什么是真正的气功却少有道清者。这说明了什么呢?是人们学习的盲目,还是真功夫的神秘?这不能不让我们去思考。 
期刊
武氏太及拳创始人武禹襄是知识分子,他继承并且发展了王宗岳太极拳理论,在多篇著作里对太极拳阐释都有独到见解。武禹襄所写的太极拳理论文章,不是供人浏览,每一字有每一字的意思,不肯多用一字,要真正理解这些文字的涵义,往往需要熟练背诵,在背诵中体悟。  武氏的《太极拳论要解》是对王宗岳《太极拳论》做摘要释义,许多地方以“气”的观念说太极拳,仅一百多字的短文,“气”字出现就达七次之多,每一次出现都表达了不同
期刊
20世纪初,湘西出了一个神秘人物,他既不是当地的豪绅富商,也不是政界的高官要员,更不是打家劫舍的草莽英雄,而是一个经常出没于大街小巷、玩蛇讨钱的叫化头。此人叫秦布。他貌不惊人,身材瘦小,尖嘴猴腮,下巴上生一颗黄豆大的黑痣,痣上翘起三根奇特的痣。他平日腰间挂着一个竹篓,沿街向官吏富讨钱,篓内装着一条骇人的大蛇,借此威胁主人。  秦布剑原姓姚,是四川秀山县峨容镇的土家人,小名贵儿,因父亲参加太平军且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