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伴随这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与推进,所有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学现状有了深入的思考,都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不过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课程而表现出“创新”,但往往“热闹”的课堂,学生的收效却很低微。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也对“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做了认真的思考,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发展学生为教学思想和目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为驱动,以问题串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
二、以生为本
1.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不同的学生其基本功、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应面对所有的学生,应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也就无所谓有效,更谈不上高效了,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从教材的选材、问题的设置、作业的布置等等环节为学生创设一种跳一下就能摘到苹果的学习环境。
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古今中外的名言都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缺失主动性的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对具体学习情境的心理反馈,因此要想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必须着意于创设和挖掘各种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感官的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正情绪,并有效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心而发地“爱学”、“乐学”,唯有如此,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才有可能达到“学会”、“会学”。
3.重视学生学习志趣的浸润
“志能生趣,趣从志生。”兴趣有时具有短暂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缺乏英语语言应用环境,其学习兴趣会逐步衰弱,那何以维持学生能够始终处于较高层次的学习状态呢?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志趣”的浸润,“志趣”是人追求真理的学习志向,反映出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而“志趣”如何培养呢?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和学习价值等重要学习情感的浸润,让学生自身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转化学浓厚的学习志向,长期如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才能稳定和持久。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言传身教,学生的学习活动只需要“读”、“背”、“写”几个字就能概括,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度是低下的,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科技和手段,创建动态的、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导入要丰富、多样化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模块4《Unit1 Advertising》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入时借助多媒体将几幅有创意广告词展示在学生面前:李宁:“Angthing is possible”,大众甲克虫汽车:“think small”,让学生面对英语看看能否联系到广告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将Reading 中的“What is an advertisement?”导入到教学之中。
2.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例如,模块9《Unit 3 National flags, colours and cultures》一文中一面flag代表一个nation,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先从学生最为熟悉的中国国旗入手引导学生去分析,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尝试着从“colours”、“beliefs”、“values”、“culture”等诸多方面进行表述。由于是学生所熟悉的,同时又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度非常高,语言让学生尝试着表述,比教师组织让学生去读去背要强很多。
3.多创设师生间应用语言的环境
英语只有在被运用于交际的过程才会走向圆润。于是,笔者时常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有意识地选取经典的英文影片和故事等语言资源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渗透“语音”教学,打破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的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
4.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是和学生一起探索未知的过程,而要想跟学生说明道理,参透方法,离不开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有一定认知能力又趋于“新”的未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完成质疑、思疑和解疑动态的英语学习过程。大量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有效的、深入的。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津课本中《The meaning of color》一课时,创建了如下的问题串:“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Why?”“What colors are used for different roles in Chinese opera?”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自己将“color”和“Chinese opera”等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也得到了有效的调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伴随这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与推进,所有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学现状有了深入的思考,都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不过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课程而表现出“创新”,但往往“热闹”的课堂,学生的收效却很低微。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也对“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做了认真的思考,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发展学生为教学思想和目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为驱动,以问题串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
二、以生为本
1.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不同的学生其基本功、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应面对所有的学生,应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也就无所谓有效,更谈不上高效了,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从教材的选材、问题的设置、作业的布置等等环节为学生创设一种跳一下就能摘到苹果的学习环境。
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古今中外的名言都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缺失主动性的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对具体学习情境的心理反馈,因此要想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必须着意于创设和挖掘各种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感官的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正情绪,并有效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心而发地“爱学”、“乐学”,唯有如此,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才有可能达到“学会”、“会学”。
3.重视学生学习志趣的浸润
“志能生趣,趣从志生。”兴趣有时具有短暂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缺乏英语语言应用环境,其学习兴趣会逐步衰弱,那何以维持学生能够始终处于较高层次的学习状态呢?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志趣”的浸润,“志趣”是人追求真理的学习志向,反映出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而“志趣”如何培养呢?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和学习价值等重要学习情感的浸润,让学生自身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转化学浓厚的学习志向,长期如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才能稳定和持久。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言传身教,学生的学习活动只需要“读”、“背”、“写”几个字就能概括,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度是低下的,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科技和手段,创建动态的、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导入要丰富、多样化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模块4《Unit1 Advertising》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入时借助多媒体将几幅有创意广告词展示在学生面前:李宁:“Angthing is possible”,大众甲克虫汽车:“think small”,让学生面对英语看看能否联系到广告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将Reading 中的“What is an advertisement?”导入到教学之中。
2.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例如,模块9《Unit 3 National flags, colours and cultures》一文中一面flag代表一个nation,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先从学生最为熟悉的中国国旗入手引导学生去分析,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尝试着从“colours”、“beliefs”、“values”、“culture”等诸多方面进行表述。由于是学生所熟悉的,同时又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度非常高,语言让学生尝试着表述,比教师组织让学生去读去背要强很多。
3.多创设师生间应用语言的环境
英语只有在被运用于交际的过程才会走向圆润。于是,笔者时常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有意识地选取经典的英文影片和故事等语言资源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渗透“语音”教学,打破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的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
4.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是和学生一起探索未知的过程,而要想跟学生说明道理,参透方法,离不开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有一定认知能力又趋于“新”的未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完成质疑、思疑和解疑动态的英语学习过程。大量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有效的、深入的。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津课本中《The meaning of color》一课时,创建了如下的问题串:“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Why?”“What colors are used for different roles in Chinese opera?”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自己将“color”和“Chinese opera”等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也得到了有效的调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