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各级地方政府花大力气新建了一批寄宿制学校。这一重要举措切实解决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就读问题,有效解除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使得教育均衡发展向前迈出了一步,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肯定。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还只是一个起步,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解决。
下面,我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群体居住,相对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二是寄宿学生远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应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加大指导,并通过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三是,现在独生子女学生居多,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将会对其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一是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和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的放失。二是,对寄宿生实行封闭式管理,认真做好学生出入登记制度和清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三是,严格执行值班老师24小时值班制度,定时巡查学校情况,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四是学校给全体学生购买集体保险,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五是商请公安派出所在学校设立民警办公室,协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其次,通过刚性规范,建立和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办好一所寄宿制学校确实不易,难就难在管理上。因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学校,既要管教育,又要管学习;既要管生活,又要管安全;既要管身体;又要管心理。因此,寄宿制学校的制度一定要针对本校的特点,因地制宜。真正使学校的制度有现实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科学性,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校。比如,我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了“网络式”管理体系,将学校的工作崗位分成安全管理组,辅导管理组,饮食管理组,后勤管理组等若干块,通过建立校长总体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岗位组长协助抓的管理网络,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每个人,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三,通过柔性管理,加强师德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确保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发展。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集育人者,管理者角色于一身,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对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来说,转换角色,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提供服务,固然重要,但是提供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是办好寄宿制学校,使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根本。所以,对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学业务方面,更应该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和爱心的培训。对教师的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行以教师对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为基础,通过启发、引导和支持对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的“柔性管理”模式。
第四,创建特色育人的教育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寄宿生生活质量。
在寄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将特色教育与寄宿管理相结合,以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学校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比如,我校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大特色教育的投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开设了趣味英语班、电脑班、绘画班、音乐班、体育活动班、智能活动班和手工制作班。用这些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充实学生富裕的时间,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用以抵制不良诱惑。让寄宿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走进来后稳下心,安心寄宿生活下去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让寄宿生在艺术的教育氛围中“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 。特色育人的教育不仅全面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而且,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身心良性发展。
对寄宿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家庭亲情关爱系,心理往往比正常学生脆弱,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寄宿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为此,我校在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及时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学习走好人生的关键时期,促进其和谐健康发展。同时,要求班主任老师对本班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是一项极具创造性、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许多原本是家庭、社会的责任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许多为人父母的义务也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头绪多、要求重、责任大。加之寄宿制学校办学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如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教育时空,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走出一条科学化、人文化管理模式,确实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花大力气去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寄宿制学校的前途会无比的光明和美好。
下面,我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群体居住,相对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二是寄宿学生远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应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加大指导,并通过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三是,现在独生子女学生居多,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将会对其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一是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和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的放失。二是,对寄宿生实行封闭式管理,认真做好学生出入登记制度和清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三是,严格执行值班老师24小时值班制度,定时巡查学校情况,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四是学校给全体学生购买集体保险,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五是商请公安派出所在学校设立民警办公室,协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其次,通过刚性规范,建立和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办好一所寄宿制学校确实不易,难就难在管理上。因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学校,既要管教育,又要管学习;既要管生活,又要管安全;既要管身体;又要管心理。因此,寄宿制学校的制度一定要针对本校的特点,因地制宜。真正使学校的制度有现实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科学性,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校。比如,我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了“网络式”管理体系,将学校的工作崗位分成安全管理组,辅导管理组,饮食管理组,后勤管理组等若干块,通过建立校长总体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岗位组长协助抓的管理网络,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每个人,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三,通过柔性管理,加强师德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确保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发展。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集育人者,管理者角色于一身,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对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来说,转换角色,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提供服务,固然重要,但是提供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是办好寄宿制学校,使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根本。所以,对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学业务方面,更应该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和爱心的培训。对教师的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行以教师对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为基础,通过启发、引导和支持对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的“柔性管理”模式。
第四,创建特色育人的教育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寄宿生生活质量。
在寄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将特色教育与寄宿管理相结合,以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学校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比如,我校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大特色教育的投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开设了趣味英语班、电脑班、绘画班、音乐班、体育活动班、智能活动班和手工制作班。用这些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充实学生富裕的时间,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用以抵制不良诱惑。让寄宿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走进来后稳下心,安心寄宿生活下去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让寄宿生在艺术的教育氛围中“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 。特色育人的教育不仅全面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而且,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身心良性发展。
对寄宿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家庭亲情关爱系,心理往往比正常学生脆弱,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寄宿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为此,我校在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及时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学习走好人生的关键时期,促进其和谐健康发展。同时,要求班主任老师对本班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是一项极具创造性、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许多原本是家庭、社会的责任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许多为人父母的义务也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头绪多、要求重、责任大。加之寄宿制学校办学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如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教育时空,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走出一条科学化、人文化管理模式,确实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花大力气去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寄宿制学校的前途会无比的光明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