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落·学校
站在山头上,整个村落连同学校尽收眼底——狭长的小河竖贯全村,两岸人家的土坯房子零零落落,无序地散布着。在这里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痕迹,有的尽是低矮的平房和大路边堆放的粪堆,还有拴养着的牲畜。在这里唯一能看得顺眼的就数学校了。走进校门,四季常青的松树,平整碧绿的草坪和孩子们的琅琅的读书声,立刻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让人们看到了家乡的希望。
山路·小河
从县城通往家乡的路,是家乡的大动脉,进山出山全靠它。这条路家乡人戏称为“龙抬头”,是因为它的路基从县城到家乡逐步抬升的缘故。坑坑洼洼,满路的栽桩石是这条路最显著的特点,虽然家乡人也时时铺垫、修筑,可总也平坦不了。夏天只要下雨,小河便洪水滚滚,似猛兽一般,席卷着河底的石块肆虐,把个小河连同我们上学的小路翻腾得如同地震过后一样。涨起的河水加上雨水的冲刷,使整条路变成了农村妇女的“搓衣板”——坑坑洼洼,遍地卵石。家住河那边的学生只好望河兴叹,早晨、中午、下午,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
家乡的路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平坦些,让我们这些离学校远的学生不再怕下雨路滑,难去上学?
山地·炊烟
我的家乡山的确很多,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群山起伏,将整个村落团团围在中央。村落就像一个被绑的犯人,又像一只装在笼子里的鸟,挣也挣脱不得。家乡的山——典型的黄土地,这里没有奇花,也没有异草,有的尽是贫瘠的土地和稀稀疏疏的黑刺芽子。夏天,炙烈的阳光将大片裸露的山地烤得焦黄焦黄,如同被大火烧过的一样,让人看了心慌。
早起的山里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踏着晨曦,步入田间地头,侍弄那侍弄了又侍弄,不知侍弄了多少遍的黄土地。夕阳西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又踏着暮霭,拖着精疲力竭的身躯,向山下一步一步挨下来,脚下飞扬的尘土如滚滚黄云将家乡人塑成了名副其实的“出土文物”。伴着猪叫犬吠声,家乡人开始准备晚饭。家家烟囱里的白烟吞云吐雾般袅袅升起,风中浓浓的牛粪味,让你不由自主地抬头张望。房顶上那整垛的牛粪块,可是最好的燃料。城里人用的什么液化气、电磁炉,这里的人只是听听而已。
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乡的山坡变成了耕地,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家乡人的生活。
站在山头上,整个村落连同学校尽收眼底——狭长的小河竖贯全村,两岸人家的土坯房子零零落落,无序地散布着。在这里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痕迹,有的尽是低矮的平房和大路边堆放的粪堆,还有拴养着的牲畜。在这里唯一能看得顺眼的就数学校了。走进校门,四季常青的松树,平整碧绿的草坪和孩子们的琅琅的读书声,立刻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让人们看到了家乡的希望。
山路·小河
从县城通往家乡的路,是家乡的大动脉,进山出山全靠它。这条路家乡人戏称为“龙抬头”,是因为它的路基从县城到家乡逐步抬升的缘故。坑坑洼洼,满路的栽桩石是这条路最显著的特点,虽然家乡人也时时铺垫、修筑,可总也平坦不了。夏天只要下雨,小河便洪水滚滚,似猛兽一般,席卷着河底的石块肆虐,把个小河连同我们上学的小路翻腾得如同地震过后一样。涨起的河水加上雨水的冲刷,使整条路变成了农村妇女的“搓衣板”——坑坑洼洼,遍地卵石。家住河那边的学生只好望河兴叹,早晨、中午、下午,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
家乡的路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平坦些,让我们这些离学校远的学生不再怕下雨路滑,难去上学?
山地·炊烟
我的家乡山的确很多,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群山起伏,将整个村落团团围在中央。村落就像一个被绑的犯人,又像一只装在笼子里的鸟,挣也挣脱不得。家乡的山——典型的黄土地,这里没有奇花,也没有异草,有的尽是贫瘠的土地和稀稀疏疏的黑刺芽子。夏天,炙烈的阳光将大片裸露的山地烤得焦黄焦黄,如同被大火烧过的一样,让人看了心慌。
早起的山里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踏着晨曦,步入田间地头,侍弄那侍弄了又侍弄,不知侍弄了多少遍的黄土地。夕阳西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又踏着暮霭,拖着精疲力竭的身躯,向山下一步一步挨下来,脚下飞扬的尘土如滚滚黄云将家乡人塑成了名副其实的“出土文物”。伴着猪叫犬吠声,家乡人开始准备晚饭。家家烟囱里的白烟吞云吐雾般袅袅升起,风中浓浓的牛粪味,让你不由自主地抬头张望。房顶上那整垛的牛粪块,可是最好的燃料。城里人用的什么液化气、电磁炉,这里的人只是听听而已。
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乡的山坡变成了耕地,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家乡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