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人文本质,不是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在观念上,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它反映出我国的历史教育,正逐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人的心灵深处,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塑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本文仅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这一侧面谈点粗浅认识。
一、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从历史教学的特点看,“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塑造人格”,历史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它的核心目标是围绕人格养成的态度和价值观”。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历史教学的功能得以运用的必然结果。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教育是基础,人格教育是核心,文明教育是相对人的一生的终极目标”。
二、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的必要性
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是当前历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我们的历史教学就必须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并把它作为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不容置疑,我们要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真正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就必须注重塑造学生人格。正如马斯洛所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因为这些都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为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把握人格完善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用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等人文科学的成果来培养学生,武装学生,以使学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进而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这必须引起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而人格的完善又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塑造的结果。当今时代则要求我们培养出有高尚人格、有渊博知识和有高超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显然,在面向21世纪的历史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是十分迫切的
由于如今社会某些不健康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市侩精神正在侵蚀校园文化的氛围。对此,作为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应该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因此,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已刻不容缓。
3、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历史教育有价值偏颇现象,伴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断升温,往往忽视历史教材的人文性而力图进行客观的理性分析,致使许多教师和学生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进行猜谜似的标准化教师的模拟训练,从而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们的某些历史教师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存在着封建文化专制的残余。有些教师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情感;有些教师未能以自己热诚的人文情怀和博大民主的胸襟去熏陶学生,忘记了塑造学生人格本来就是我们教师应有的职责,因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当前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正是针对这一系列弊端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为了适应这一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真正做到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以一颗赤诚的心把每一位学生引向美好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应是我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格塑造策略
1、提高教师素质,展示人格魅力
心理学教授指出:教师素质好可以使本来具有人格缺陷的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教师素质低,也可以使学生的人格扭曲。人格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人格来塑造人格。在现代社会里要使学生的人格具有开放、多元的特质,教师首先要有一种相对的观念。
2、挖掘教材资源,借助杰出历史人物强化人格教育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视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积淀了深刻的人类经验,在学生的人格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魅力。
3、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课堂的情境化
今天的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体验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一个愉快的表演与体验的舞台,课堂情景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尽可能地创设丰富多彩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充当历史的当事人,与他人合作,“身临其境”地进行角色体验。只有回归到历史情境之中,才能感触历史的生动,在寓教于乐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过程,“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四、结论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的。对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的探索尝试只是初始性的,不完善的,愿这篇拙作能引发同行们更深的思考与探究,这就需要广大中学历史教师不断实践与总结,共同把历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一、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从历史教学的特点看,“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塑造人格”,历史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它的核心目标是围绕人格养成的态度和价值观”。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历史教学的功能得以运用的必然结果。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教育是基础,人格教育是核心,文明教育是相对人的一生的终极目标”。
二、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的必要性
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是当前历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我们的历史教学就必须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并把它作为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不容置疑,我们要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真正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就必须注重塑造学生人格。正如马斯洛所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因为这些都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为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把握人格完善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用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等人文科学的成果来培养学生,武装学生,以使学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进而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这必须引起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而人格的完善又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塑造的结果。当今时代则要求我们培养出有高尚人格、有渊博知识和有高超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显然,在面向21世纪的历史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是十分迫切的
由于如今社会某些不健康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市侩精神正在侵蚀校园文化的氛围。对此,作为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应该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因此,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已刻不容缓。
3、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历史教育有价值偏颇现象,伴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断升温,往往忽视历史教材的人文性而力图进行客观的理性分析,致使许多教师和学生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进行猜谜似的标准化教师的模拟训练,从而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们的某些历史教师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存在着封建文化专制的残余。有些教师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情感;有些教师未能以自己热诚的人文情怀和博大民主的胸襟去熏陶学生,忘记了塑造学生人格本来就是我们教师应有的职责,因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当前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正是针对这一系列弊端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为了适应这一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真正做到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以一颗赤诚的心把每一位学生引向美好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应是我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格塑造策略
1、提高教师素质,展示人格魅力
心理学教授指出:教师素质好可以使本来具有人格缺陷的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教师素质低,也可以使学生的人格扭曲。人格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人格来塑造人格。在现代社会里要使学生的人格具有开放、多元的特质,教师首先要有一种相对的观念。
2、挖掘教材资源,借助杰出历史人物强化人格教育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视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积淀了深刻的人类经验,在学生的人格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魅力。
3、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课堂的情境化
今天的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体验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一个愉快的表演与体验的舞台,课堂情景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尽可能地创设丰富多彩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充当历史的当事人,与他人合作,“身临其境”地进行角色体验。只有回归到历史情境之中,才能感触历史的生动,在寓教于乐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过程,“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四、结论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的。对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的探索尝试只是初始性的,不完善的,愿这篇拙作能引发同行们更深的思考与探究,这就需要广大中学历史教师不断实践与总结,共同把历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