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感觉不是美国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年前,拎了两只不大的箱子,一只圆帽盒,外加一只装画具用的工具箱,乘着大巴从加拿大直达纽约。在这以前对纽约了解并不多,只从概念上知道纽约有大都会博物馆,有中央公园,有Woody Allen……经过了十多年的细嚼慢咽,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纽约——概念中有的和概念中所没有的……
  
  住在纽约 东村的故事
  
  在纽约我共搬了四次家,住过曼哈顿4个不同的区域。第一个家在东村(3街靠近B大道的交界处)。住的条件一般般,却是我印象最深刻、体会最深的纽约第一站。
  东村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显示它的活力:街上行人别出心裁的穿戴;小店的后花院;没有门牌,隐藏在铁门后的俱乐部;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酒吧和乐队;街头处处可见的涂鸦。当时(1994年)因为贩毒现象很严重,这儿是个不很安全的地方。有个押韵的顺口溜:Avenue A is A OK,Avenue B is Bad,Avenue C is Crazy,Avenue D is Dead。大致译意是:A大道还过得去,B大道别过去,C大道是疯狂,D大道是死路一条(A、B、C、D大道是东村的内部心脏,也被叫作字母城)。可想当时东村在大部分人眼里的印象。虽然说是夸张了点,但用我住在东村的四年经验来验证的话,此说法还是不无道理,我本人倒是从来没有碰到过“危险处境”,但我的邻居没我走运——
  对面的邻居是个年轻的音乐家,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方法,居然把一台巨大的钢琴给抬进了入口狭窄,平均面积不到30平米的小公寓。住在他的对门,我还能时不时地享受从他屋子里传来的钢琴小曲,悦耳的音乐给我这黑乎乎连地板都高低不平的老式公寓带来了一丝浪漫和温馨。
  一个下着雪的下午,年轻的音乐家从外面吃完早饭回来,打开门,发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子站在他家的正中间,看到主人进来,他居然不慌不忙地和主人擦肩而过,嘴里同时蹦出一句话:“我什么也没拿!”然后光明正大地从正门走了出去。事后音乐家说:“他当然什么也没拿了,我这儿除了钢琴外,还有什么可拿的!门也没被撬,他是怎么进来的呀?”原来我们楼和旁边的楼之间有一个平台,那“什么都没拿的”小偷是从旁边的楼的某一窗户里出来,横穿平台,从音乐家住处厕所狭窄的窗户翻进来的。音乐家说,从厕所间的小窗户还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积雪的平台上一溜直通邻楼某一窗口的脚印呐。说明人家并不在乎你知不知道他的来龙去脉。够无法无天的吧。
  我楼上的一个邻居,是个搞写作的,他的经历比那音乐家还要悬。也是正午,而且是周日,他从外面吃了饭回来,刚一开大楼的门,感觉有个人跟着就进来了,还以为是住在楼里的某个邻居,就没在意,等大门“砰”的一声关上时,那尾随者手持一个针筒向他要钱,而且威胁说这针筒里的血是带有艾滋病毒的。作家邻居只能掏出钱包,抽出唯一的一张20元给了他,“身上就这么点钱吗?”“是。”打劫的二话没说拿了那张20元钞票连钱包也没看就逃之夭夭了。
  作家报警后,警察五分钟内就赶到了,问了这问了那以后,建议作家坐进警车里,和警察一起去B、C、D大道兜一圈,“也许你会看到刚刚抢劫你的人。”警察是这么想的。
  可笑的是作家当时却是硬着头皮才上的警车,他此时并不担心能不能抓到打劫的,让他更担心的是自己和警察坐在一辆车里,万一被B大道和C大道那一带老在街上溜达望风的黑帮分子看到了,岂不自找麻烦?
  出人意料的是半年后,警察来了通知,抢劫的人抓到了,要作家出庭作证。那被判了三年徒刑的打劫者原本还是个大学生,拿了工程师的学位,毕业后曾经开了一个小公司,也赚了钱。但不知怎么的开始吸毒,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接下去倾家荡产,然后开始抢劫。可见在这大熔炉里,一切皆有可能,好的坏的,全得靠自己把握了。
  
  行在纽约 路边和车上的流浪汉
  
  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的人在纽约街头不难看到,特别是东村。他们似乎都有自己固定的“点”。A大道和7街东南交界口就有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大家叫他Merlin(来自一古典文学作品,一位魔术师的名字)。从我搬到东村起,他长年住在那儿,所谓的“住”是指他睡觉吃饭都在那个转弯的角落,常常能看到他就地坐在被窝里,靠在墙上,看书或杂志。他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流浪街头又脏又神经的疯子,而是一个说话很轻、特爱看书又很会社交的人,住在附近的人都认识他,老是停下来和他聊天说话。据说他落到这一步和很多年前他小孩的夭折有关,打那以后他就开始酗酒,不务正业,最后流落街头……
  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有意无意瞄了一眼正在看书的Merlin,哦,正在读最新的《纽约客》呐。这杂志我也订了,可我的还没收到,他这没家没门牌号码没邮箱的倒是先看上了。这可真够纽约的。上下班每天要路过他的点,久而久之,打个招呼点个头倒是变成了习惯,直到三年后的一个特冷特冷的大雪天。Merlin从那角落消失了好几天,还以为他是去哪儿躲这鬼天气了,四天后,才发现他已过世了。同时在他曾经“居住”的角落里,出现了一大堆鲜花和点燃的蜡烛。一周过去了,更多的鲜花和蜡烛在A大道的墙角排了一溜,还有很多手写的小纸条,大部分是一些祝他在天堂安息的话。最吸引我的是一张带着《纽约客》漫画风格的小画:Merlin盘腿坐在云上,背上插了两个小翅膀,正聚精会神地看他的《纽约客》呢。旁边有一排字:安息吧,在天堂有足够的时间让你享受你喜爱的书!
  至今想起那张画,还是觉得挺感人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纽约人多少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纽约没有家,纽约是我们的家。Merlin是纽约这大家庭中的一员。
  地铁是无家可归者的又一个去处。我第一次在纽约坐地铁就被吓了一跳:刚坐下就看到一个流浪汉从另一车厢进来,冲着我这边开始用很大的声音宣布:
  “我!来自外星球!我的宇宙船被打破了!我完全失去了方向!我回不去了!请给我捐款好让我回到我来的地方啊!”
  来势特猛。在这之前我从来没见过这般情景,当时心里直打小鼓:给不给钱啊?不给的话他会不会顺手给我一拳,离那么近。看看别的乘客,看报的看报,聊天的聊天,打盹的打盹,好像是司空见惯了。我最后还是没给钱,一直不敢看那人,之后三星期没乘地铁……数年后细细想起这事,觉得这人疯归疯,嗓门大了点,语气夸张了点,可说的话没什么错啊。那拿着针筒抢劫作家的不就是一很铁的例子嘛,原来一本分的公民,不就是一个不留神失去了方向,再也回不到他原先来的地方了吗?谁知道那人在失去他的“宇宙船”之前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不定就是个和你我一样的正常人哪。
  色彩丰富的东村是纽约的一部分,是我最熟悉的一部分。当时的我,每次从外地回来,不管是步行还是打的,直至迎面刮过一阵东村特有的带垃圾味的风,才会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发稿/赵菱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躺在云间,悠哉游哉地做神仙。你可以触摸他们,闭上眼睛感受他们,因为云就围绕在你身边。我喜欢清晨,云山雾罩间,自己仿佛是神仙在云游此地。对面的山,要么被云遮住了笑脸,要
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寄托着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党和国家的事业将开启一段新征程。在2268名与会代表中,有一些脱下军装的军转干部,他们庄严地行使着党代表的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也表现于他对人口问题有所思考。孔子对于人口问题的思考,主要集中体现于他周游列国初到卫国之时,与替他驾车的学生冉有的一段精彩的对话。“子适卫,冉有仆
一个名叫保罗的乞丐,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给洛克菲勒写了一封信,要借100美元。虽然洛克菲勒认为这可能是在变相乞讨,但还是给他寄去了100美元。没想到,一周后保罗给他寄来了一张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不断以多角度的思维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发挥和调动学生的
五十万字的宝贵资料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随海军探测船“贝格尔”号进行环球考察,在五年的船行中,作了五十万字的采集和观察笔记。这厚厚的十八本,就是生物进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之所以异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人是一种“精神”的生物。有了精神,才能真正称为“人”。语言是人精神的载体,是精神的外显形式,因此,文章要有精神、有个
主体,是一个实体-关系-功能范畴。主体变革客体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主体功能发挥的过程。主体功能的发挥内在包含着主体与反主体性的冲突,并由此引起我们对主体性的深刻反思。一、主
编辑部收到一位现役干部来信问,自主择业后究竟能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能否麻烦整理出来,以供选择安置方式时参考。为此,我们请军转部门的同志,对自主择业后的相关优惠政策进
洁白的雪,飘飘扬扬地落下来。我仰起脸,任雪花落在眉梢、脸上,思绪也像这雪花一样飘飞着,那几年前发生的事又浮在眼前。那也是一个雪天,我在妈妈的监视下坐在屋里看书,耳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