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镇坐落于浙江和江苏的两省交界处,而我从小就长在一个离乌镇很近的地方,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总要到那里去转船,穿过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再走过一座拱形石桥,老远便能望见船停靠在乌镇丝厂大门口的码头上了。那是一条小小的木船,外观被漆成墨绿色,窗口的边框是黄颜色的,行驶中一幅幅美丽的乡间风景从窗口不断晃过,满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和向往,至今仍在我记忆深处晃晃悠悠。
孩提时就知道乌镇有一个大文豪茅盾很有名气,他的故居早在1980年代初就被辟为旅游景点,但因为那时候旅游尚未如现在这般景气,所以茅盾故居一直是默默无闻的静默在那条清冷的小街上,只有每逢周末方才能看到两三辆旅游大巴载着些许游客匆匆而来又悄悄离去。
古镇有很多老街,幽长的深巷门户林立,但是很少有人家居住,年轻人早已搬出去了,偶尔开着一两扇木门,探头进去看到的是和巷子一样古老的布满皱纹的脸,一脸慈祥的笑容让人感觉到是一种古朴和暖意。这些枕河人家不知已被多少文人墨客用或精致典雅或简单朴素抑或是诗一般的文字描绘过了。黄昏时候夕阳下的暮景,那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成了多少摄影爱好者的灵感之源;小巷深处氤氲的酒味,还有那敞开的大铁锅里被煮得咕噜咕噜的红烧羊肉的香味深深浅浅的弥漫了整条巷子。
从巷子一路走去,迎面而来是一种宁静的沉稳,没有华丽的颜色,也没有故作的矫情,千年的时光已经把古镇雕琢得大气而宠辱不惊,既能冷静面对千载的清冷,也能无视于今日的繁华。时间在这里停滞了,那些斑驳的老墙;那些雕花的门扇;那些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午夜梦回,听底下水声潺潺的水阁;那些古老的河埠头,无不渗透着水乡悠悠的韵味。
踩着千年的石板路置身于幽深的小巷,每当烟雨蒙蒙的季节,缠绵的雨丝从巷子上空的一线天斜挂下来,撑着雨伞漫步雨中不禁会想起戴望舒笔下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袅袅婷婷的身影和着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木式结构的老屋,相映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春天的乌镇;而到了夏天,在老人纳凉的蒲扇里乌镇则被摇成了另一番风景,他们把原先似开非开的木板门敞开了,以前紧闭的雕花窗扇也被撑了起来,老人们或是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或是倚在窗口,隔着小巷面对面的拉家常,一幅宁静、与世无争的画面。临河一面的窗也被打开了,夏日傍晚,凉爽的晚风从小巷尽头悠悠而来,划过屋檐,穿透老屋,顺着河面漾起涟漪。
小镇千年的历史既有名人文化的悠远,又有着饮食文化的典故。姑嫂饼是小镇特有的一大名点。姑嫂饼,约一元钱硬币直径大小,厚薄大约半公分,每5个用一张印花拖蜡的包装纸裹起来卷成筒状,零卖8至10元钱一斤。主要材料有小麦粉、碾碎的芝麻,糖,盐等,颜色呈褐色,松软细腻,甜中带咸,入口即化。尚未剥开包装纸,淡淡的芝麻清香已经飘了出来,是适合老人孩子的一道糕点,也是逢年过节馈赠亲朋好友的传统礼品。
红烧羊肉也是乌镇颇有名气的一大特产。隆冬时节,霜白铺地,早起的店家已经在街边开始生炉子烧羊肉了。炉子是那种废弃的大油筒特制的,把盖子去掉后内壁抹上厚厚的烂泥,再在桶的底部开一风口,炉子就做成了。锅是很大的黑色的铁锅,已经被斩得大小均匀的羊肉用秋收后的稻草一块块细心的扎起来再依次放进铁锅码好, 水放至没过羊肉,柴一定要用乡下已经枯死的桑树,用斧子劈成一长条一长条的,剖面上的木质层还泛着原木的淡黄色,烈火中散发出桑树特有的清香。待汤水开始沸腾了,撇沫,加料酒、香料、冰糖,再加葱姜包和浓浓的红酱油。为去除羊肉特有的膻味,还得放进整个的大萝卜和甘蔗梢同煮,据说很有特效。煮的过程中不用锅盖,上面放一竹制的蒸架然后找重物压着,文火慢慢地炖煮几个小时,至天色微亮,路上行人匆匆时,羊肉已经开始飘香了。
薰豆茶,那特有的清香总让人怀念起慈祥的外婆,想起老人坐在屋檐下耐心地把青豆一颗颗剥出来用盐水煮熟了,捞出来沥干后用炭火慢慢烘干,直到摇动青豆能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为止。那时候每次过年去外婆家做客,总能看到外婆从床底下的一个瓮里拿出大包用沙布口袋装起来的烘青豆,捞出些许放入小碗,再放入秋天腌制好的糖桂花,胡萝卜丝、炒熟的芝麻,沸水一冲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几乎每一次都要喝到尽兴为止。外婆对我们几个是慷慨的,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幼把母亲送人直到16年后才把历尽磨难的女儿找回来而心藏内疚之故,老人把对女儿的爱弥补在我们下一代身上了。我们曾经是那么的年幼无知,在吃饱喝足准备返家时还把剩余的青豆连着口袋都带了回来。直到长大后才知道,青豆是需要用手一颗颗的剥出来,而这么一大袋的青豆老人需要剥上多少个晨昏,甚至于把指甲都剥出血来。而如今,外婆的坟上早已芳草萋萋了,薰豆茶也成了我内心沉甸甸的回忆。
乌镇美味的小吃还有很多,清明时节,有青得可人的,让人不忍下口的团子;有一种叫芽麦塌饼的点心,里面嵌有豆沙,两面在油锅里煎得焦香,入口软软糯糯的,叫人吃了还想吃;有水乡鲜美的螺丝,用本地特产的甜辣酱大火里一炒,起锅装盆时撒上葱花,吃得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还有春天特有的绿色食品马兰春笋;夏天傍晚大街小巷上臭不可闻吃到嘴里却喷香的油炸臭豆腐干;秋天新鲜特制的菊花茶,冬天农家自制的米酒,在隆冬的雪夜里烫上一壶,几个人围在一起,喝红了脸颊,喝暖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