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近代钢琴在西方出现,钢琴教学就一直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我们知道,钢琴教学是一种复杂的音乐教育活动,它涉及了诸多不同交错的历史成因和理论机制,因此,有必要对中西方钢琴教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探讨。
【关键词】:西方钢琴教学;中国钢琴教学;钢琴教学史
钢琴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8世纪到20世纪西方钢琴演奏与教学的演进过程来看,演奏与教学两者行为之间并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钢琴演奏行为直接影响了钢琴教学理念的形成,反之钢琴教学行为又能促进钢琴演奏形态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钢琴教学研究的特定发展过程。
一、西方的鋼琴教学史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第一架钢琴是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制造的,但这种最初的钢琴性能并不完善,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加工完善,钢琴才成为古典时期的主要键盘乐器,终于取代了古钢琴。早期的钢琴演奏技术直接源于古钢琴,教学理论也跳不出古钢琴的教学理论范围。尤其是J.S.巴赫的著作既是对巴洛克时期古钢琴演奏的总结,也是对古典时期钢琴演奏技术与音乐的整理。J.S.巴赫古钢琴演奏与教学理论,后来直接被其次子C.P.E.巴赫所继承,并且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随着人们对于近代钢琴乐器结构的不断改进,使钢琴乐器的演奏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过斯坦威公司对于钢琴内部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终于发展成为如今我们所知的现代钢琴了。这一系列制造工艺的改进使钢琴的声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洪亮程度,钢琴的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钢琴的演奏场所也从贵族沙龙搬到了剧场舞台,这些外界的刺激促进了产生新的钢琴演奏与教学的方法。钢琴的弹奏动作从传统的单纯手指运动,逐步发展为从手腕到前臂直至整个上半身的运动。钢琴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上升,钢琴地位的上升迫切需要大量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方面的人才,因此,当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家,例如:克拉默、车尔尼、肖邦、李斯特、德培、莱合蒂茨基等人,这些钢琴家通过他们的演奏与教学实践,展示了钢琴音响效果的变化性,扩宽了演奏技术表现的可能性,造就了19世纪钢琴艺术的辉煌时期。
20世纪初,随着钢琴的乐器改革,弹奏技术上的调整,钢琴教学的历史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钢琴教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钢琴教育家开始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钢琴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从此使钢琴教学研究开始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前进。
20世纪下半叶,许多钢琴教育家逐步摆脱了生理学的研究模式,他们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开始对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心理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学派”理论体系,其中,考契维兹基、坎泊、简·谭等人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二、中国的钢琴教学史
中国的钢琴教育是伴随着钢琴乐器的传播而诞生的,首先通过“丝绸之路”,键盘乐器在中国的出现,人们认识了钢琴这件乐器。后来,许多教会在地方兴办起教会学校,钢琴在宗教颂唱活动中作为伴奏乐器广泛运用于教会学校的音乐课程。钢琴伴奏技术的传播促成了中国最早的钢琴基础教学活动,即一些有条件的教会学校开设的“琴科”,这使得不少中国学生有了学弹钢琴的机会。
到20世纪初,在洋务派的努力下,中国的新式学校教育终于获得了较大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也在此刻开始生根发芽,学堂乐歌就是这个萌芽期的艺术结晶。也就是从这时起钢琴开始了在中国的百年历程,同时也预示了学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同步向前发展。
1949—1966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在普及与提高两方面,都有十分显著的成绩。1966—1980年,接踵而来的十年浩劫,使中国钢琴艺术跌入了谷底,钢琴教育被迫中断了前进步伐,还在钢琴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上,仅允许弹奏改编样板戏和革命歌曲。鉴于不准教授外国的练习曲和乐曲,教师们就自己着手编写钢琴教材,其中王震亚、黎英海、李西安、周广仁、李其芳等人编写的一系列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钢琴教材,为当时音乐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钢琴音乐生活逐渐与西方同步,普及与教育均再次达到前所未有规模,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实力,大量汲取了国外优秀的钢琴演奏技术和先进教学经验,推动了中国钢琴教育在教法、内容和教材上的更新。中国新一代的青年钢琴家成为世界钢琴乐坛上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主力军,孔祥东、许忠、盛原、陈萨、泰川以及活跃在当今钢琴演奏舞台上的李云迪和郎朗等年轻的钢琴演奏家,展示了我国钢琴演奏人才迅速成长的成果,也树立了我国钢琴音乐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21世纪至今,音乐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计划的实施,以及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教学方案的制订与颁发,都为钢琴教学的系统建设提供了契机。这一时期伴随音乐教育领域产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编著与引进教材的大批量出版和运用,凝聚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钢琴作曲家、教育家和演奏家们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对我国钢琴教学的推广、普及与发展,以及高质量音乐师资人才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三、结语
由于中西方在审美和精神创造上的迥异,西方音乐中的西方人的精神创造,必然受文化传统、地域风貌、种族民族、语言文字等影响,并与东方音乐有一系列的文化阐释的不同。那么,不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东方人,何以能介入西方钢琴艺术教学,也就是说钢琴作为“舶来品”,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中国本土文化、教育相互沟通、碰撞,并产生文化互动、文化互融,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健影.中外钢琴教学的对比[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仇小元.西方钢琴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J].音乐时空,2015(9).
[3]吕欣鑫,李慧媛.试论中国钢琴教学的发展史[J].音乐时空,2015(23).
【关键词】:西方钢琴教学;中国钢琴教学;钢琴教学史
钢琴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8世纪到20世纪西方钢琴演奏与教学的演进过程来看,演奏与教学两者行为之间并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钢琴演奏行为直接影响了钢琴教学理念的形成,反之钢琴教学行为又能促进钢琴演奏形态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钢琴教学研究的特定发展过程。
一、西方的鋼琴教学史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第一架钢琴是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制造的,但这种最初的钢琴性能并不完善,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加工完善,钢琴才成为古典时期的主要键盘乐器,终于取代了古钢琴。早期的钢琴演奏技术直接源于古钢琴,教学理论也跳不出古钢琴的教学理论范围。尤其是J.S.巴赫的著作既是对巴洛克时期古钢琴演奏的总结,也是对古典时期钢琴演奏技术与音乐的整理。J.S.巴赫古钢琴演奏与教学理论,后来直接被其次子C.P.E.巴赫所继承,并且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随着人们对于近代钢琴乐器结构的不断改进,使钢琴乐器的演奏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过斯坦威公司对于钢琴内部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终于发展成为如今我们所知的现代钢琴了。这一系列制造工艺的改进使钢琴的声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洪亮程度,钢琴的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钢琴的演奏场所也从贵族沙龙搬到了剧场舞台,这些外界的刺激促进了产生新的钢琴演奏与教学的方法。钢琴的弹奏动作从传统的单纯手指运动,逐步发展为从手腕到前臂直至整个上半身的运动。钢琴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上升,钢琴地位的上升迫切需要大量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方面的人才,因此,当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家,例如:克拉默、车尔尼、肖邦、李斯特、德培、莱合蒂茨基等人,这些钢琴家通过他们的演奏与教学实践,展示了钢琴音响效果的变化性,扩宽了演奏技术表现的可能性,造就了19世纪钢琴艺术的辉煌时期。
20世纪初,随着钢琴的乐器改革,弹奏技术上的调整,钢琴教学的历史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钢琴教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钢琴教育家开始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钢琴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从此使钢琴教学研究开始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前进。
20世纪下半叶,许多钢琴教育家逐步摆脱了生理学的研究模式,他们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开始对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心理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学派”理论体系,其中,考契维兹基、坎泊、简·谭等人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二、中国的钢琴教学史
中国的钢琴教育是伴随着钢琴乐器的传播而诞生的,首先通过“丝绸之路”,键盘乐器在中国的出现,人们认识了钢琴这件乐器。后来,许多教会在地方兴办起教会学校,钢琴在宗教颂唱活动中作为伴奏乐器广泛运用于教会学校的音乐课程。钢琴伴奏技术的传播促成了中国最早的钢琴基础教学活动,即一些有条件的教会学校开设的“琴科”,这使得不少中国学生有了学弹钢琴的机会。
到20世纪初,在洋务派的努力下,中国的新式学校教育终于获得了较大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也在此刻开始生根发芽,学堂乐歌就是这个萌芽期的艺术结晶。也就是从这时起钢琴开始了在中国的百年历程,同时也预示了学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同步向前发展。
1949—1966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在普及与提高两方面,都有十分显著的成绩。1966—1980年,接踵而来的十年浩劫,使中国钢琴艺术跌入了谷底,钢琴教育被迫中断了前进步伐,还在钢琴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上,仅允许弹奏改编样板戏和革命歌曲。鉴于不准教授外国的练习曲和乐曲,教师们就自己着手编写钢琴教材,其中王震亚、黎英海、李西安、周广仁、李其芳等人编写的一系列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钢琴教材,为当时音乐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钢琴音乐生活逐渐与西方同步,普及与教育均再次达到前所未有规模,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实力,大量汲取了国外优秀的钢琴演奏技术和先进教学经验,推动了中国钢琴教育在教法、内容和教材上的更新。中国新一代的青年钢琴家成为世界钢琴乐坛上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主力军,孔祥东、许忠、盛原、陈萨、泰川以及活跃在当今钢琴演奏舞台上的李云迪和郎朗等年轻的钢琴演奏家,展示了我国钢琴演奏人才迅速成长的成果,也树立了我国钢琴音乐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21世纪至今,音乐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计划的实施,以及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教学方案的制订与颁发,都为钢琴教学的系统建设提供了契机。这一时期伴随音乐教育领域产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编著与引进教材的大批量出版和运用,凝聚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钢琴作曲家、教育家和演奏家们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对我国钢琴教学的推广、普及与发展,以及高质量音乐师资人才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三、结语
由于中西方在审美和精神创造上的迥异,西方音乐中的西方人的精神创造,必然受文化传统、地域风貌、种族民族、语言文字等影响,并与东方音乐有一系列的文化阐释的不同。那么,不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东方人,何以能介入西方钢琴艺术教学,也就是说钢琴作为“舶来品”,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中国本土文化、教育相互沟通、碰撞,并产生文化互动、文化互融,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健影.中外钢琴教学的对比[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仇小元.西方钢琴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J].音乐时空,2015(9).
[3]吕欣鑫,李慧媛.试论中国钢琴教学的发展史[J].音乐时空,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