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从本质上说,学校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是最活跃、最为关键的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关键在人”。促进人的成长、关注人的发展是教育目的,也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的。因此,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仅仅抓住人才管理这个核心,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吸引、留住、用好人才,让一切人才干事业的积极性竞相进发,让一切人才创造的活力竞相涌流,学校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那么在管理学校中应怎样做到以教师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方法,实施
1.构筑温馨、宽松、和谐的氛围
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清楚地认识,对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而学校对人的管理,要做到以教师为本。也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在管理中要以做好教师的工作为根本,创设一种理昭昭、情切切,乐融融、活生生、法严严、效盈盈的新型管理局面。众所周知,和谐的人际氛围是维护学校整体团结的纽带,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管理效能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氛围,对于满足人际需要,调动起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校长我们要深入教师,与教师打成一片。我们要做到教师的情绪,要照顾,教师的议论,要倾听,教师的意见,要采纳。因此,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出入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一起谈天说地,有时教研组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与教师打成一片;当有教师的论文发表时,我及时给他祝贺;当有教师取得好成绩时,我为他鼓励、喝采;当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时,我给他敬上一杯美酒。这样可使教师感到你亲切、友善,其乐融融……。我认为,到教师中间去,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不是讨好教师,拉帮结派,也不是放弃原则,低级庸俗。而正是缩短领导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消除领导与教师心里隔阂的有效途径,正是构筑温馨、宽松、和谐的氛围的最佳方法。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哪怕工作任务再艰辛,学习任务再繁重,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充分发挥出来。
2.让教师参与管理,创设公平、民主的竞争环境
学校管理工作都是在“火线”上的管理,人对人,面对面。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还取决于公平、民主竞争管理机制的建立,特别是教职工对管理公正感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师置于主人的地位,变“领导制定管理制度”为“教师自己制定管理制度”。教师自己制定制度,会增强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更有利于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学校管理制度对教职工真正起到积极的引导、激励和鞭策作用。如我校近两年来,每一件大事、每一项改革措施,如职称、评优、学校重大建设项目、教学评估细则、文明班级考核办法、内宿生管理量化细则等等,都是在全校教职工充分酝酿,几经讨论修改,不断完善中建立起来的。因而,都有广泛的群众性,能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让大家感到满意,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在利益分配上,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做到公平。教职工对利益的分配特别敏感,稍有不公就会成为他们的把柄。同时,也会成为我们工作的脚拌石。因此,我们要做到奖罚分明、公正,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一定要让其精神物质双丰收,对于出工不出力者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平衡,从而产生愉快舒畅的心情,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3.善于运用赏识的管理法
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认为,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也就是发现和肯定,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贬低、否定、训斥,可使人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孤独、自卑、消极,不愿与人交流思想,严重的会损害身体健康,以致精神恍惚,反映迟钝。教师和我们管理者是目标一致的战友关系,而不是宪兵和大众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充满勇气和信心,要善于做他们的啦啦队长,为他们不停地加油喝彩。作为校长我们要经常在校内外转转、看看,对早上班、晚下班或干份外工作的教师,点点头、笑一笑,以示赞许,教师们会因为我们的真诚而受到激励。此外,我们在欣赏他们优点同时,也要适当包容他们的不足,从而让他们达到心灵上的理解。如前不久,我校在教职工大会上刚刚整顿过教师出操的纪律,第二天,就有一个平时纪律松散的教师穿着一双人字拖来出操。在晨会时,他躲在其它教师的背后,低着头,一副挨训的样子。我在最后的小结中说:某某教师为了能按时带班出操,皮鞋都顾不上穿,就跑来了,他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事后他找了我说:“校长今天你给我留足了面子,以后我一定认真遵守纪律,好好工作”。
4.营造一个互相理解与尊重的环境
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发展,自始自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更要强调校长的“设计师”角色,淡化“指挥家”角色,关心、爱护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要创造一个理解与尊重的环境。营造一个互相理解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非理性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理性管理中,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动地服从,难于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学校领导者要十分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在学校中,只是分工有所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为他人尊重有机融合。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对教师存在的缺点我们要善意指出,帮助改正,力求做到“春风化雨”,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利益,维护他们的权益,最大限度地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职工的潜能,为他们搭建一个成长的舞台。这样才能给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方法,实施
1.构筑温馨、宽松、和谐的氛围
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清楚地认识,对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而学校对人的管理,要做到以教师为本。也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在管理中要以做好教师的工作为根本,创设一种理昭昭、情切切,乐融融、活生生、法严严、效盈盈的新型管理局面。众所周知,和谐的人际氛围是维护学校整体团结的纽带,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管理效能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氛围,对于满足人际需要,调动起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校长我们要深入教师,与教师打成一片。我们要做到教师的情绪,要照顾,教师的议论,要倾听,教师的意见,要采纳。因此,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出入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一起谈天说地,有时教研组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与教师打成一片;当有教师的论文发表时,我及时给他祝贺;当有教师取得好成绩时,我为他鼓励、喝采;当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时,我给他敬上一杯美酒。这样可使教师感到你亲切、友善,其乐融融……。我认为,到教师中间去,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不是讨好教师,拉帮结派,也不是放弃原则,低级庸俗。而正是缩短领导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消除领导与教师心里隔阂的有效途径,正是构筑温馨、宽松、和谐的氛围的最佳方法。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哪怕工作任务再艰辛,学习任务再繁重,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充分发挥出来。
2.让教师参与管理,创设公平、民主的竞争环境
学校管理工作都是在“火线”上的管理,人对人,面对面。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还取决于公平、民主竞争管理机制的建立,特别是教职工对管理公正感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师置于主人的地位,变“领导制定管理制度”为“教师自己制定管理制度”。教师自己制定制度,会增强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更有利于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学校管理制度对教职工真正起到积极的引导、激励和鞭策作用。如我校近两年来,每一件大事、每一项改革措施,如职称、评优、学校重大建设项目、教学评估细则、文明班级考核办法、内宿生管理量化细则等等,都是在全校教职工充分酝酿,几经讨论修改,不断完善中建立起来的。因而,都有广泛的群众性,能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让大家感到满意,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在利益分配上,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做到公平。教职工对利益的分配特别敏感,稍有不公就会成为他们的把柄。同时,也会成为我们工作的脚拌石。因此,我们要做到奖罚分明、公正,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一定要让其精神物质双丰收,对于出工不出力者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平衡,从而产生愉快舒畅的心情,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3.善于运用赏识的管理法
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认为,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也就是发现和肯定,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贬低、否定、训斥,可使人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孤独、自卑、消极,不愿与人交流思想,严重的会损害身体健康,以致精神恍惚,反映迟钝。教师和我们管理者是目标一致的战友关系,而不是宪兵和大众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充满勇气和信心,要善于做他们的啦啦队长,为他们不停地加油喝彩。作为校长我们要经常在校内外转转、看看,对早上班、晚下班或干份外工作的教师,点点头、笑一笑,以示赞许,教师们会因为我们的真诚而受到激励。此外,我们在欣赏他们优点同时,也要适当包容他们的不足,从而让他们达到心灵上的理解。如前不久,我校在教职工大会上刚刚整顿过教师出操的纪律,第二天,就有一个平时纪律松散的教师穿着一双人字拖来出操。在晨会时,他躲在其它教师的背后,低着头,一副挨训的样子。我在最后的小结中说:某某教师为了能按时带班出操,皮鞋都顾不上穿,就跑来了,他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事后他找了我说:“校长今天你给我留足了面子,以后我一定认真遵守纪律,好好工作”。
4.营造一个互相理解与尊重的环境
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发展,自始自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更要强调校长的“设计师”角色,淡化“指挥家”角色,关心、爱护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要创造一个理解与尊重的环境。营造一个互相理解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非理性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理性管理中,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动地服从,难于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学校领导者要十分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在学校中,只是分工有所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为他人尊重有机融合。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对教师存在的缺点我们要善意指出,帮助改正,力求做到“春风化雨”,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利益,维护他们的权益,最大限度地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职工的潜能,为他们搭建一个成长的舞台。这样才能给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学校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