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还要关注学生体质的培养,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为依托,设计科学且完善的教学方案,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精简多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345
引言
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体育课大部分都是以自由活动为主,自由活动时间在一整节课中占比较大,而传授健康、合理、有效、科学的体育知识时间相对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改革目标是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全民健康理念的提出和阳光体育的推行,小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关乎小学生的体质问题,最重要的是关乎未来的稳步发展。只有在充分分析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和积极效果的实现。
一、竞赛启动注重学生操作引导
虽然小型体育竞赛的场地范围不大、持续时间短、比赛人数少,但只要是竞赛就必须有规则和组织规范。在确保竞赛活动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操作,顺利完成竞赛。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逐个去辅导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在集体教学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分配一个组长来协助完成体育竞赛。这样,教师在掌控体育竞赛大局的同时,小组长协助完成竞赛具体内容,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小型体育竞赛的强度也不断上升。以篮球教学为例,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主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要点,并且让学生爱上篮球。原地运球是篮球运动教学中最基本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的手臂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但运球这项基本功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缺乏趣味性。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热身运动是在体育教学前必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传授学生在运球过程中要掌握的技巧,设计“运球比快”的体育竞赛活动,巩固学生快速运球的动作要领。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运球产生兴趣,开设相应的比赛项目,将学生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分组,将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队伍排列,哨响开始比赛。每个学生站在原地運5下球,球的高度不能超过腰部的范围,运球幅度要集中在身前的位置,运球速度与幅度都进行严格的规定,一旦违规就要重新开始相应的比赛项目。运完5下球之后快速跨过中间的垫子到对面,将对面的篮球捡起继续运5下,组长结束之后下一个学生快速运球,依次进行,组长则作为教师的助手关照其他同学,依据时间的长短判断比赛的胜负情况,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运球动作也变得更加规范。小型体育竞赛渗透到体育课堂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但是,自我约束能力仍然有所缺乏的小学生在小型体育竞赛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帮助引导其他学生完成体育竞赛,提高教学效率。
二、问题引导,强化思维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实效,使学生能掌握运动要点和竞技规则,还需要渗透思维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能主动思考,找准训练方向,能在竞技运动中提高竞技能力,促进综合运动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引导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比如针对竞技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犯规情况,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演示相关动作然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你认为刚才老师做出的一组动作中,哪些动作犯规了?你是怎样判断的呢?如果不想犯规,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对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能循序渐进的找准运动要点,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从而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确保在有效锻炼的基础上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能得到显著的增强。
三、贯彻因势利导思想,开展个性化的体育项目
小学生的自律性普遍较差,单一化的运动项目难以有效地激发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应贯彻因势利导思想,以小学生身体和个性特征为基础,适当增加多元化且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教师可以科学安排体育项目运动,把个人运动项目和群体运动项目相融合,将短期性体育项目与长期性运动项目相互穿插,在有效调动学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推动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最终优化体育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要深入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身体状况,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科学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合理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专业性和趣味性兼具的训练项目。另外,体育教师要对单一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延伸与拓展,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换发全新的生命力。
例如,体育教师在开展跑步项目的教学活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两人三足”游戏,切实激发学生对跑步项目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喜爱程度,为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内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势,设立足球、乒乓球与篮球等多样性运动项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另外,针对小学生的性格差异,体育教师可以统筹安排体育课程教学,面向诸多班级协同实施体育教育工作,落实体育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使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能够集中学习或共同参加某一体育运动项目。这不但能够切实深化学生的交流互动,而且可以让学生延伸交互范围,促进他们体育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对于不善于进行体育运动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对他们集中开展健美操与武术等相对简单的教学活动,把舞蹈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切实缓解学生的心理抵触情绪。这一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中。
结束语
加强对小学体育课程重视的同时,还应创新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革新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有效实践,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体育技能。对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深入探究,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研究对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更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慧娜.“精讲多练”提升小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09):80-81.
[2]俞政荣.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精讲多练的小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8):120.
[3]邱宇峰.“精讲”与“多练”:小学体育课的核心追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9):94.
关键词:小学体育;精简多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345
引言
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体育课大部分都是以自由活动为主,自由活动时间在一整节课中占比较大,而传授健康、合理、有效、科学的体育知识时间相对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改革目标是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全民健康理念的提出和阳光体育的推行,小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关乎小学生的体质问题,最重要的是关乎未来的稳步发展。只有在充分分析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和积极效果的实现。
一、竞赛启动注重学生操作引导
虽然小型体育竞赛的场地范围不大、持续时间短、比赛人数少,但只要是竞赛就必须有规则和组织规范。在确保竞赛活动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操作,顺利完成竞赛。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逐个去辅导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在集体教学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分配一个组长来协助完成体育竞赛。这样,教师在掌控体育竞赛大局的同时,小组长协助完成竞赛具体内容,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小型体育竞赛的强度也不断上升。以篮球教学为例,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主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要点,并且让学生爱上篮球。原地运球是篮球运动教学中最基本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的手臂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但运球这项基本功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缺乏趣味性。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热身运动是在体育教学前必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传授学生在运球过程中要掌握的技巧,设计“运球比快”的体育竞赛活动,巩固学生快速运球的动作要领。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运球产生兴趣,开设相应的比赛项目,将学生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分组,将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队伍排列,哨响开始比赛。每个学生站在原地運5下球,球的高度不能超过腰部的范围,运球幅度要集中在身前的位置,运球速度与幅度都进行严格的规定,一旦违规就要重新开始相应的比赛项目。运完5下球之后快速跨过中间的垫子到对面,将对面的篮球捡起继续运5下,组长结束之后下一个学生快速运球,依次进行,组长则作为教师的助手关照其他同学,依据时间的长短判断比赛的胜负情况,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运球动作也变得更加规范。小型体育竞赛渗透到体育课堂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但是,自我约束能力仍然有所缺乏的小学生在小型体育竞赛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帮助引导其他学生完成体育竞赛,提高教学效率。
二、问题引导,强化思维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实效,使学生能掌握运动要点和竞技规则,还需要渗透思维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能主动思考,找准训练方向,能在竞技运动中提高竞技能力,促进综合运动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引导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比如针对竞技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犯规情况,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演示相关动作然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你认为刚才老师做出的一组动作中,哪些动作犯规了?你是怎样判断的呢?如果不想犯规,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对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能循序渐进的找准运动要点,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从而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确保在有效锻炼的基础上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能得到显著的增强。
三、贯彻因势利导思想,开展个性化的体育项目
小学生的自律性普遍较差,单一化的运动项目难以有效地激发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应贯彻因势利导思想,以小学生身体和个性特征为基础,适当增加多元化且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教师可以科学安排体育项目运动,把个人运动项目和群体运动项目相融合,将短期性体育项目与长期性运动项目相互穿插,在有效调动学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推动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最终优化体育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要深入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身体状况,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科学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合理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专业性和趣味性兼具的训练项目。另外,体育教师要对单一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延伸与拓展,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换发全新的生命力。
例如,体育教师在开展跑步项目的教学活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两人三足”游戏,切实激发学生对跑步项目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喜爱程度,为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内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势,设立足球、乒乓球与篮球等多样性运动项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另外,针对小学生的性格差异,体育教师可以统筹安排体育课程教学,面向诸多班级协同实施体育教育工作,落实体育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使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能够集中学习或共同参加某一体育运动项目。这不但能够切实深化学生的交流互动,而且可以让学生延伸交互范围,促进他们体育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对于不善于进行体育运动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对他们集中开展健美操与武术等相对简单的教学活动,把舞蹈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切实缓解学生的心理抵触情绪。这一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中。
结束语
加强对小学体育课程重视的同时,还应创新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革新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有效实践,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体育技能。对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深入探究,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研究对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更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慧娜.“精讲多练”提升小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09):80-81.
[2]俞政荣.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精讲多练的小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8):120.
[3]邱宇峰.“精讲”与“多练”:小学体育课的核心追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