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加强高校学生组织人本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在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中营造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交流渠道,营造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氛围和价值氛围,才能因应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客观问题,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
  
  当前,对大学价值的探讨时下在各个层面展开,有基于抽象的、具体的;有面向全体的、部分的;有纵向的历史分析。也有横向的现代比较。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景观。高校学生组织是当前大学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大学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大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承载。在当前中国社会,大学文化价值的锻造,首先应该基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营造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并在大学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具体筹划和落实。
  
  1 以人为本有与大学价值对接的内在一致性
  
  高校学生组织是一个他组织和自组织的结合体。而他组织的功能主要局限在政策和制度的范畴。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有學者从社会组织心理契约理论的角度对高校学生组织进行了解读。认为,大学生加入学生组织的心理预期以及在其过程中对责任和承诺的理解,都有明显的个体主导的积极因素。
  大学价值的权威性依赖于大学教育者的传输和教授,其有效性在学生组织中可以得到真实的展示。大学价值和高校学生组织之间的内在联接和共生模式。决定了大学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而这种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学生组织文化的建设。
  
  2 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嵌入。对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有现实合理性
  
  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的期望相容并不非常理想,由于压力和诱惑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加入组织的积极性往往不能持久。正是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呈现的新的特征,以人为本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才具有更现实、更有针对性的合理价值。
  
  2.1 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嵌入,有助于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的认识,更好的发挥教育者对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效能。教育者和管理者首先要明确大学生作为国家最重要人力资本贮备的价值和长远意义,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中传输大学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该具备的思想认识;其次,加强政治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时代使命和社会使命;再次,深入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调研和分析,完善应对措施。正确引导舆论氛围,积极疏导认识误区;最后,完善知识传授结构,充分利用当前已有的先进教育模式如通识教育,改变单纯的专业教授模式,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的认知模式。
  
  2.2 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嵌入,有助于高校学生组织的自组织效能,使学生组织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
  
  2.3 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嵌入,有助于高校学生组织的和谐持续发展,使广大学生组织营造出与时俱进、健康活泼的整体氛围。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折衷学生组织的历史和现在,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学生组织不变的主题,但是在形式上要有变量,这是组织制度和心理状态上应该有的思想准备。
  
  3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有助于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
  
  高校学生组织面向全体同学,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维护学校利益、推动学校发展的同时,也充分表达和维护广大同学的具体利益;它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
  
  3.1 确定新的价值标准——推崇学习、提升自我、砥砺智慧、健全人格的理念。以人为本学生组织文化理念的提出,要求提高学校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内部环境需求的革新能力。
  3.2 制度保证和领导垂范——支持鼓励学校成员的参与和创新。要使每一位学校成员都能自觉主动地按照学生组织的新价值观念去行事,必须为学生组织新的价值观念转换提供制度保证。
  3.3 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倡导学校成员的交流与合作。要注意培养学校形成一个宽松的、宜于成员合作和交流的气氛,并保持开放的姿态,及时消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应当在学校内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和人际关系,为知识和思想的自由流通和共享提供保障,激发学校全体成员的参与热情,实现学校成员及学校的自我提高与完善。
  
  3.4 重视组织文化物质层建设——重塑校园物质环境。作为组织文化中精神文化的特质载体,学校物质环境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而且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观念,是学生组织文化中最具体可见的成分,也是最容易进行设计更改的部分。校容校貌、建筑及其风格、纪念性标志,学生组织的徽标等均是学校组织文化的物质载体,只要用心规划,都可以成为有利于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环境。此外,有计划的文学、艺术与音乐活动,配合相关的人物照片与介绍的定期的陈列、展示,也具有很大的教育和人文价值。对学校物质环境进行规划,重新塑造校园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人文精神的展示,是以人为本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法]阿尔贝·雅卡尔,皮埃尔·玛南,阿兰·雷诺,没有权威和惩罚的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季苹,“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人民教育,2004(3)
  [4]林选生,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研究,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
  [5]Argyria c.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Lon-don: Tavistock Publications,1960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学的中心是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而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针对教学内容预设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  课堂提问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
期刊
李东海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是以知名教师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提高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为目的的“网络名师工作室”。  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名师工作室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 知:学习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促进教师成长的文章、资源整理上传网络名师工作室,形成工作室特有的资源包,教师们可以随时调取自己想要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和时间。其次,我们采取“
期刊
“我在现场”,指的是读者阅读作者文字时产生的如置身现场的共鸣。这种共鸣是多角度的,可以是对笔下人物的共鸣、作者情感的共鸣;也可以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斟字酌句的共鸣。这种共鸣可以引导读者理解本文、体悟情感;可以帮助读者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还可以唤醒读者的生命意识,丰富读者的生命世界。这种共鸣是读者融入自己的感知、想象、理解、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去品味、探究、发现文章语言符号的密码,是作者和读者在这“忘
期刊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直观图形,能够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借助直观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进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數形结合思想在分数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对各种图形进行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的操作
期刊
摘 要:第一周期的国培以“输血式”培训为主,新一周期的国培管理重心下移,项目县成为除培训院校(机构)之外的国培实施主体。在这种新模式下,培训如何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北京大学提出了国培项目县“造血式”培训的实现路径:找准项目县真实需求—发挥行政部门领导力—促进种子教师锐变—带动一线教师成长—提炼优秀培训经验,并阐述北京大学国培工作坊项目在清徐县的具体实施过程,案例的成功实施验证了“造血式”
期刊
摘 要:“七步教学”协同育人模式是贯彻师范认证协同育人理念和要求的探索和实践。这一模式是指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坚持 “听—看—进—写—做—讲—思 ”等七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大学、中学通力合作,精诚团结,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协同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新视角,使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协同育人”理念落地生根,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
期刊
摘 要: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在学生和老师两个层面都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南开大学医学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意见征询,研究提出了推动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建议,为实现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助力。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专业教师   中图
期刊
摘 要:从名师农村工作站培训的结构与特征出发,基于主体间性教育理论构建名师农村工作站的学习共同体,突出工作站导师与学员间的平等、和谐、互动关系,是名师农村工作站提升培训效果的必然选择。学习共同体是名师农村工作站崭新的组织形态。在学习共同体中,导师与学员通过良好的学习情境,进行言语对话和行为互动,共同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组织形态;名师农村工作站;主体间性教
期刊
摘 要: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是加拿大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的典型,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教研合一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师与研究员双向培养目标、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内容、实习和理论课交叉的课程安排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评价。这启发我们,教育硕士项目要树立“教研合一”的教师教育理念并创建“教研融合”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教育硕士;加拿大职前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网络化创新提升路径与传导要素的揭示成为产学研网络创新主体亟待解决的机制问题。通过构建网络、团队、教师跨层分析范式,并对213份问卷研究发现:产学研网络异质性对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及教师能力均具有非线性影响;教师能力在积极影响工程教育团队创新绩效的同时,在产学研网络异质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揭示网络资源的跨层价值化路径,并为产学研网络治理与工程教育团队建设提供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