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书画究竟能有什么好处?让你看世界美好一些,看世界深刻一些,那就是你能得到的。玩书画,玩艺术,只要方向是对的,不光为了挣钱,最后的好处肯定是自己的。不管是作者、收藏者还是读者,多年积累下来,你的生活会比原来更有意思一些。
绘画、文学、音乐等等,是纠正我们的内心情绪,滋养我们心灵的非常重要的学科。一个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知道比如说中国绘画里的知足常乐啊,或者天人合一啊等等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指导生活还是很有好处的。最起码这种学科是在研究一个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所以今天中国画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一个经过很长时间传承下来的很深厚的精神矿藏。我们在挖掘自然矿藏的时候,不要忽略把内心的精神矿藏挖掘出来,使得我们的精神更丰富一些,取得快乐的方法更加绿色一些,对自身的伤害更小一些,中国画在这方面应该是强项。
玩画画有点像喝酒。中国画这个游戏培养了一批受众,就是有“酒瘾”的人,实际是古人培养出来的,比如青藤、石涛、八大等。现在已经不太有这种酒了,所以你只好拿以前的画过干瘾,突然有一个人卖出来的东西,你一喝,这不是酒吗?你就会很激动,心里想,这种酒怎么现在还有得喝。这个酒可能卖得并不贵,但它是酒。现在有很多卖得很贵的,各种瓶子包装。红颜色的水,绿颜色的水,名字也叫酒。可能就放了一点糖,放了一点香精,很多人买了喝。他们嘴里也叫这是好酒啊,实际真正会喝酒的人喝到嘴里发现根本就没有酒精。但是这些喝酒的人,买这种红颜色水、绿颜色水的人,喝着喝着他就会喝了,哪怕村里买的二锅头,或者说更土的酒,但里面含酒精,是粮食酿出来的,就觉得好。所以我觉得不需要告诉他这个是酒那个不是酒,他慢慢喝多了自己就知道了。
禅宗里边讲,你吃一棵烂白菜,他不来给你说这个白菜不好,他给你看一棵好一点的白菜。绿一点的,很新鲜的,这个只要好吃了,你肯定不肯吃烂白菜。
有个故事:国王叫伯乐去找匹千里马,伯乐说我给你介绍一个人吧,叫九方皋,他认识千里马本事大极了。国王就把他请来了。然后九方皋就跑到马市去看,转了半天,回去跟国王讲看到一匹千里马,赶紧派人去买。国王问是什么颜色?他说好像是黄颜色,国王说是公马母马?他说好像是母马。最后发现九方皋说的那匹千里马是黑颜色,而且是公马。国王就气啊。这什么相马的,怎么连颜色都忘掉了,公的母的都忘掉了,说伯乐,你给我介绍的什么人啊,这么糊涂。伯乐说他比我神啊,我是能记住这个东西的皮相是什么样的,而他这个人皮相是不看的,就是说在他眼里黄马、白马一回事,公马、母马他也不记。他只能看出来是不是千里马。
中国的文人画本来是这样子的。当初国画分南宗北宗的时候,画得很像的、比较专业的绘画,表面文章做的很细的绘画,归在北宗;所谓南宗就是画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在干什么。在宋代,宫廷画院成立之后,很多专业画师就开始排斥这种,不准这样胡乱画,这好像太不负责任,不卖力,就开始画很像的很细的东西。苏东坡就说过一句话,“画以形似论,见与儿童邻”,就是说评画看它像不像,跟一个小孩的想法一样,是很幼稚、很低级的一种想法。西方人在刚看到中国画的时候也是受不了。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等到慢慢弄懂了就发现很厉害,原来中国人要画的不是眼睛看到的表面东西,而是心理感受到的东西,就像九方皋,不管白马黄马,只管你是不是千里马,就行了。
创作一个皮相相对容易,表达骨子里的面貌和风格,很难。中国画甚至无所谓题材一说,画竹子可以画得很高雅,也可以画得很俗,画梅花也可以画得很俗,画一个狗尾草也可以很雅,几乎说画什么都可以。中国的古代绘画到后来物象的东西变得不重要,比如说画一朵花,画一根竹子,还是画一枝兰花,画成什么样子不重要,用什么题材已经变得毫不重要,而用笔墨承载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点很诱人。
就绘画而言,到最高级阶段,一个画家最大的困难就是朴素了,能不能再朴素一些;真诚了,能不能再真诚一些。
最大的困难还在修炼自己。把自己修炼到什么深度。这个困难很大,因为不停地有很多东西障碍你,比如说短浅的利益、名声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诱惑。最大的困难还是战胜自己。从一开始学画的时候,实际碰到的就是这个困难。一个画家、一个诗人、一个普通人,都是这样,只要能战胜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他不能做的事情。
绘画、文学、音乐等等,是纠正我们的内心情绪,滋养我们心灵的非常重要的学科。一个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知道比如说中国绘画里的知足常乐啊,或者天人合一啊等等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指导生活还是很有好处的。最起码这种学科是在研究一个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所以今天中国画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一个经过很长时间传承下来的很深厚的精神矿藏。我们在挖掘自然矿藏的时候,不要忽略把内心的精神矿藏挖掘出来,使得我们的精神更丰富一些,取得快乐的方法更加绿色一些,对自身的伤害更小一些,中国画在这方面应该是强项。
玩画画有点像喝酒。中国画这个游戏培养了一批受众,就是有“酒瘾”的人,实际是古人培养出来的,比如青藤、石涛、八大等。现在已经不太有这种酒了,所以你只好拿以前的画过干瘾,突然有一个人卖出来的东西,你一喝,这不是酒吗?你就会很激动,心里想,这种酒怎么现在还有得喝。这个酒可能卖得并不贵,但它是酒。现在有很多卖得很贵的,各种瓶子包装。红颜色的水,绿颜色的水,名字也叫酒。可能就放了一点糖,放了一点香精,很多人买了喝。他们嘴里也叫这是好酒啊,实际真正会喝酒的人喝到嘴里发现根本就没有酒精。但是这些喝酒的人,买这种红颜色水、绿颜色水的人,喝着喝着他就会喝了,哪怕村里买的二锅头,或者说更土的酒,但里面含酒精,是粮食酿出来的,就觉得好。所以我觉得不需要告诉他这个是酒那个不是酒,他慢慢喝多了自己就知道了。
禅宗里边讲,你吃一棵烂白菜,他不来给你说这个白菜不好,他给你看一棵好一点的白菜。绿一点的,很新鲜的,这个只要好吃了,你肯定不肯吃烂白菜。
有个故事:国王叫伯乐去找匹千里马,伯乐说我给你介绍一个人吧,叫九方皋,他认识千里马本事大极了。国王就把他请来了。然后九方皋就跑到马市去看,转了半天,回去跟国王讲看到一匹千里马,赶紧派人去买。国王问是什么颜色?他说好像是黄颜色,国王说是公马母马?他说好像是母马。最后发现九方皋说的那匹千里马是黑颜色,而且是公马。国王就气啊。这什么相马的,怎么连颜色都忘掉了,公的母的都忘掉了,说伯乐,你给我介绍的什么人啊,这么糊涂。伯乐说他比我神啊,我是能记住这个东西的皮相是什么样的,而他这个人皮相是不看的,就是说在他眼里黄马、白马一回事,公马、母马他也不记。他只能看出来是不是千里马。
中国的文人画本来是这样子的。当初国画分南宗北宗的时候,画得很像的、比较专业的绘画,表面文章做的很细的绘画,归在北宗;所谓南宗就是画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在干什么。在宋代,宫廷画院成立之后,很多专业画师就开始排斥这种,不准这样胡乱画,这好像太不负责任,不卖力,就开始画很像的很细的东西。苏东坡就说过一句话,“画以形似论,见与儿童邻”,就是说评画看它像不像,跟一个小孩的想法一样,是很幼稚、很低级的一种想法。西方人在刚看到中国画的时候也是受不了。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等到慢慢弄懂了就发现很厉害,原来中国人要画的不是眼睛看到的表面东西,而是心理感受到的东西,就像九方皋,不管白马黄马,只管你是不是千里马,就行了。
创作一个皮相相对容易,表达骨子里的面貌和风格,很难。中国画甚至无所谓题材一说,画竹子可以画得很高雅,也可以画得很俗,画梅花也可以画得很俗,画一个狗尾草也可以很雅,几乎说画什么都可以。中国的古代绘画到后来物象的东西变得不重要,比如说画一朵花,画一根竹子,还是画一枝兰花,画成什么样子不重要,用什么题材已经变得毫不重要,而用笔墨承载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点很诱人。
就绘画而言,到最高级阶段,一个画家最大的困难就是朴素了,能不能再朴素一些;真诚了,能不能再真诚一些。
最大的困难还在修炼自己。把自己修炼到什么深度。这个困难很大,因为不停地有很多东西障碍你,比如说短浅的利益、名声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诱惑。最大的困难还是战胜自己。从一开始学画的时候,实际碰到的就是这个困难。一个画家、一个诗人、一个普通人,都是这样,只要能战胜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他不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