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与辩论”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理念与设计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慕课(MOOCs)等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运用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共享与应用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从该课程的理念与定位、课程的特色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与探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特色设计;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王曙(1975-),男,湖南桂阳人,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视角下的英语演讲言语修辞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2C07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59-02
  进入21世纪以来,运用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优质课堂的建设、共享与应用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1]与此同时,一场由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名校掀起的教育风暴——“慕课”,震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界,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唤起了对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标志着教育开始真正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MOOCs)元年”。[2]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作为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英语演讲与辩论”的负责人兼主讲教师,对本课程的理念与设计进行了重新审视。
  一、“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理念与定位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3]根据《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因此,本课程既有益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演讲技能、提升英语交流与沟通技巧、加强逻辑推理与思辨能力,也有助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熟悉英语表达,爱上英语学习并提升综合素养。广大英语学习者也能从中感受演讲的魅力,掌握说话的艺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是语言课。教学语言同时是演讲语言,教师的演讲教学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演说。
  第二,“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也是思辨课。演讲需要思辨,辩论更是思辨,演讲与辩论教学必使用思辨教学。
  第三,“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更是交流与沟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演讲与辩论的艺术,更是与人交流的艺术。
  二、“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特色设计
  1.教学方式特色——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演讲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由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Jon Bergmann和Aaron Sam的两位化学教师提出,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了众人关注。[5]
  总体来看,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中,介绍多于研究,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且多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探讨,涉及高校教学的应用研究较少。[6]“翻转课堂”是从中小学开始,但发展趋势是向大学延伸,它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更广泛地应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就是这样一个领域。
  传统的演讲课堂包括演讲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和演讲实践两个环节。演讲知识与技巧的传授通常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而由于演讲课程的课时所限,演讲实践则多半由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演讲实践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实践过程,作为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其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可想而知。但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视角下的演讲课堂,演讲知识的传授主要由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观看教学微课程、查询相关教学材料来实现,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的演讲实践,包括学生和教师作为听众的提问、评价、建议与总结,也包括演讲者的再反馈与再创造。这样的课堂是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作用的课堂,也是学生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极大培养的课堂。必须注意的是,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视角下的演讲课堂不应孤军作战,而应有其他媒介如微课堂、视频的支持,尤其应注重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均衡。
  2.课程内容特色——演讲理论与比赛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涵盖了英语演讲与辩论理论研究、课堂教学与演讲比赛实践的综合成果。本课程从说话讲到演讲,从演讲讲到辩论,层层递进,包含了说话的艺术、演讲的力量与论辩的智慧,融语言学习、分析与思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于一体。尤其具有特色的是,本课程涵盖了学生参加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演讲实践,也包括学生参加“高教社杯”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参赛实践;同时,本课程还涵盖了2013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英语演讲比赛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升的研究”的调研实践。众多实践环节的加入让该课程更具有应用性、动态性与多样性。
  3.教学语言特色——教学讲座本身就是演讲
  作为语言课程,本课程的讲述本身也是一种直观的演讲示范。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信息的传递,也为了给学生以演讲的直观示范。教师准确的表达、恰当的身体语言、富有变化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除了远距离观看演讲名篇之外,还能现场感受自己身边的演讲,使教学语言的工具性与信息性功能紧密结合。   三、“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选题为英语演讲与辩论(Public Speaking and Debating in English),从演讲的力量讲到辩论的智慧,共包括6讲,每讲50分钟。
  1.Lecture 1:The Power of Public Speaking(演讲的力量)
  演讲予人力量。
  演讲能成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成功地说服听众。一名成功的演讲者能激励人们前行,一次成功的演讲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2.Lecture 2:Analyzing the Audience (走进听众)
  走进听众是演讲成功的前提。
  走进听众,了解听众的人数、年龄、性别、职业与文化背景;走进听众,把握听众对演讲话题的观点与态度;走进听众,随时调整演讲的节奏与内容。
  3.Lecture 3:Multidimensional Argument(多维论证)
  多维论证是演讲成功的核心。
  多维论证就是以例为证、引言为证、数据为证。
  4.Lecture 4:The Art of Language(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演讲成功的关键。
  语言艺术包括英语语言的驾驭,也包括汉语的良好修养;语言艺术包括词汇的灵活选用,也包括句式的有机变化;语言艺术包括语言的修辞表达,也包括语言的情感体现。
  5.Lecture 5:Brilliant Delivery(精彩演绎)
  精彩演绎是演讲成功的保证。
  精彩演绎是声音的演绎、是身体语言的演绎、是情感与态度的演绎。
  6.Lecture 6:The Wisdom in Debating(辩论的智慧)
  辩论予人智慧。
  辩论就是逻辑推理,辩论就是哲理思辨。辩论让人机智,论辩使人明理。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硬件为中心”引领的思路转变到“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引领的思路。[7]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应遵循这一思路,避免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对传统课堂生态学的失衡。虽然课程的时数有限,微视频等支撑教学媒体也暂时不够充分,但精品视频公开课必将在优化现有课堂教学,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EB/OL].http://www.c20.org.cn/list-2-1.html.
  [3][4]关于启动2011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105号文件)[Z].
  [5]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3).
  [6]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7]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剖析目前高等工科院校在仪器设备配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突出学科优势,实现设备的科学规划与合理配购;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层次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利用经济杠杆,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仪器设备;高等学校;科学管理  作者简介:杜伟胜(1976-),男,河北大城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师;王翠艳(1979-),女,江苏沛县人,石家庄铁
摘要: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教学秘书在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工作价值不被认可的现实状况下工作缺乏创新。在总结教学秘书职业发展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秘书的自身行为激励才是其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依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专题技术培训等手段,进一步促进教学秘书的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使教学管理工作真正融入到高校的育人工程中。  关键词:职业倦怠;行为激励;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左晶(19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新形势下,尝试建立基于"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团支部,对于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具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