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满心欢喜地去幼儿园接儿子小目,他却给了我一个冷脸,不满意地扭着小身子问:“怎么是你来接我呢?我爸呢?”尽管我一再解释爸爸没有时间,小目还是很不接受,甩掉我的手说:“你来做什么?那么矮!还不会骑自行车!”
这是老公宠他宠出来的结果。每天老公都会提前接小目离开幼儿园,父子俩去天桥看火车,小目很爱听火车轰隆隆的声音。我不禁在心里埋怨起老公来,我哪里有像他那样自由的时间。
为了让小目的情绪尽快转好,我带他回家前,想买些他喜欢吃的东西,他挑肥拣瘦地都相不中,小嘴撅得老高。看他在超市里气急败坏地和我生气,我索性不理会他,看他有多大的能耐。
吃晚饭时,小目也是挑三拣四,说我这做得这不对,那也不好吃。洗脚时也不听安排,小脚乱踢,将盆里的水弄出一半。容忍了一晚上的我终于爆发了,朝他的脚打了两巴掌。“小东西”可算找到哭的理由了,“哇哇”地嚎起来,嗓子都哭哑了。
小目向他爸告我状的话就不提了,最让我伤心的是第二天早晨。小目仍然气哼哼的,我和他说话也装作听不见,不时从鼻孔里发出“哼”的一声,将小脸扭向一边。在他爸面前,却柔声细语、眉开眼笑的。
到了单位,在晓枫姐面前,我止不住向她说起自己的伤心事。有同事说我跟小孩子一般见识,笑得前仰后合。晓枫姐批评笑我的同事:“你不也跟孩子真生气?只不过你用家长的强势威吓住了你儿子,你和小目妈妈是两种性格的。”
晓枫姐跟我分析,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坏情绪。比如小目见到你时的那一番抱怨的话,其实是想通过发脾气让你关注他,从小目的话里已经流露出,他接受了你不能带他去看火车的现实,但心理的失落感仍需要你抚慰。你对孩子进行了安抚,带他去买东西。但在孩子需要心理安慰的时候,他可能对物质弥补并不买账,惹得你的情绪也变坏。
坏情绪的恶性循环开始了第一步,小目受你的坏情绪感染,想通过怄气、使小性子向你挑战,结果挨了打。双方的坏情绪同时升级,无法收场。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表达能力都有限,不能很好地向家长表达他的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用理解与安慰来化解,及时地将他从坏情绪里领出来,并不是你认为的“记仇”。
我问晓枫姐:“假设昨天换作你去接小目,遇到他那副样子怎么处理?”晓枫姐说,遇到孩子的坏情绪,她会查找坏情绪的根源,首先是认真倾听。
一般情况下,在家长点头、“嗯嗯”的肯定接受里,孩子的情绪会有所缓解,并不一定非期待家长能解决问题。这时,家长的认可是他转变情绪态度的关键,如果孩子感觉到发出的情绪信息被接收得有误,就会变得焦躁发脾气。如果她是昨天的我,会用“替代法”满足孩子的心理愿望,不急于回家。她会找到一种新颖的游戏,让孩子感到也很开心,还可能超过看火车带来的快乐呢!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我想想晓枫姐的话有道理,当时我的确急于回家,怕孩子饿,急急忙忙地做晚饭,看来忽略心理感受的做法,只能是费力不讨好。我赶紧问晓枫姐:“那今天怎么弥补呢?”
晓枫姐笑了,说:“看你急的!晚上你见到小目的时候,如果没猜错的话,今天与小朋友们的玩耍应该早让他从坏情绪里走出来了。你可以向孩子主动道个歉,谁让你昨晚动手打了人家呢!”
晓枫姐又传授给我一招,今晚可以主动和孩子沟通一下,通过讲你对情绪的理解,初步地让孩子认识他自己的情绪,尤其有了坏情绪后,怎么向别人表达,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协助化解,如此,等于掌握了一种方法,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坏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变得理解和尊重他人。
这是老公宠他宠出来的结果。每天老公都会提前接小目离开幼儿园,父子俩去天桥看火车,小目很爱听火车轰隆隆的声音。我不禁在心里埋怨起老公来,我哪里有像他那样自由的时间。
为了让小目的情绪尽快转好,我带他回家前,想买些他喜欢吃的东西,他挑肥拣瘦地都相不中,小嘴撅得老高。看他在超市里气急败坏地和我生气,我索性不理会他,看他有多大的能耐。
吃晚饭时,小目也是挑三拣四,说我这做得这不对,那也不好吃。洗脚时也不听安排,小脚乱踢,将盆里的水弄出一半。容忍了一晚上的我终于爆发了,朝他的脚打了两巴掌。“小东西”可算找到哭的理由了,“哇哇”地嚎起来,嗓子都哭哑了。
小目向他爸告我状的话就不提了,最让我伤心的是第二天早晨。小目仍然气哼哼的,我和他说话也装作听不见,不时从鼻孔里发出“哼”的一声,将小脸扭向一边。在他爸面前,却柔声细语、眉开眼笑的。
到了单位,在晓枫姐面前,我止不住向她说起自己的伤心事。有同事说我跟小孩子一般见识,笑得前仰后合。晓枫姐批评笑我的同事:“你不也跟孩子真生气?只不过你用家长的强势威吓住了你儿子,你和小目妈妈是两种性格的。”
晓枫姐跟我分析,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坏情绪。比如小目见到你时的那一番抱怨的话,其实是想通过发脾气让你关注他,从小目的话里已经流露出,他接受了你不能带他去看火车的现实,但心理的失落感仍需要你抚慰。你对孩子进行了安抚,带他去买东西。但在孩子需要心理安慰的时候,他可能对物质弥补并不买账,惹得你的情绪也变坏。
坏情绪的恶性循环开始了第一步,小目受你的坏情绪感染,想通过怄气、使小性子向你挑战,结果挨了打。双方的坏情绪同时升级,无法收场。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表达能力都有限,不能很好地向家长表达他的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用理解与安慰来化解,及时地将他从坏情绪里领出来,并不是你认为的“记仇”。
我问晓枫姐:“假设昨天换作你去接小目,遇到他那副样子怎么处理?”晓枫姐说,遇到孩子的坏情绪,她会查找坏情绪的根源,首先是认真倾听。
一般情况下,在家长点头、“嗯嗯”的肯定接受里,孩子的情绪会有所缓解,并不一定非期待家长能解决问题。这时,家长的认可是他转变情绪态度的关键,如果孩子感觉到发出的情绪信息被接收得有误,就会变得焦躁发脾气。如果她是昨天的我,会用“替代法”满足孩子的心理愿望,不急于回家。她会找到一种新颖的游戏,让孩子感到也很开心,还可能超过看火车带来的快乐呢!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我想想晓枫姐的话有道理,当时我的确急于回家,怕孩子饿,急急忙忙地做晚饭,看来忽略心理感受的做法,只能是费力不讨好。我赶紧问晓枫姐:“那今天怎么弥补呢?”
晓枫姐笑了,说:“看你急的!晚上你见到小目的时候,如果没猜错的话,今天与小朋友们的玩耍应该早让他从坏情绪里走出来了。你可以向孩子主动道个歉,谁让你昨晚动手打了人家呢!”
晓枫姐又传授给我一招,今晚可以主动和孩子沟通一下,通过讲你对情绪的理解,初步地让孩子认识他自己的情绪,尤其有了坏情绪后,怎么向别人表达,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协助化解,如此,等于掌握了一种方法,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坏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变得理解和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