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十番”的传承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唱曲
  《红楼梦》中就有关于十番乐的描述,《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写道:“这里渐渐就有人来。先是贾琏、贾蔷来看了各处的座位,并问:‘有什么玩意儿没有?’家人答道:‘我们爷算计,本来请太爷(贾敬)今日来家,所以未敢预备玩意儿。前日听见太爷不来了,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台上预备着呢。’”“凤姐立起身 来望楼下一看,说:‘爷们都往哪里去了?’旁边一个婆子道:‘爷们才到凝曦轩,带了打十番的那里吃酒去了。’”
  这里所说的“打十番的”就是指的京十番,因为《红楼梦》写的就是北京的生活,请来的有可能是京十番乐。
  
  源远流长500年
  十番乐在京城流传大概有五六百年,相传十番乐的前身是祭天时的“神乐观”道士所传,是在明代永乐帝迁都,由南京带到宫中。历经数百年后又与昆曲合流,形成北方地方特色的“京十番”,其中的元杂剧北曲成分很多,又经苏州不断向北京充实江南演奏人才,到清代初年“京十番”已成为具有皇家风格的器乐演奏体系。此时宫廷设立“十番学”演奏机构,一直沿袭了近两百年。
  明代万历年间,随着水磨调昆曲在全国兴盛,“京十番”不断吸收经典剧目中的昆曲牌子,更富有格律严谨的文人音乐风格。1519年前后,北京宫廷正盛行十番乐。在清乾隆年间,十番乐已经成为民间不可缺少的喜庆音乐。目前,现存曲谱还按照此种七字记谱。
  清·叶梦珠的《阅世编》中对十番是这样记载的:“吴中新乐,又有《十不闲》,俗讹《十番》,有约《十样锦》。”可见在“十番”这个称谓之前就有“十样锦”的说法,所以追溯源流一定是来自江南苏州地区。
  
  当年的“年轻人”肩负传承
  在很久以前,听我们北方昆曲剧院的叶仰曦先生的笛师崇光启说过十番,还说当时年轻人学过的只有安毓恒啦!一次偶然得到了安毓恒先生的信息,谁想他却到古稀之年才回到北京,还在街道活动站组织起民乐队,一心想把北京十番乐传播下去。经他辅导的刘占均、杨翠贞、王凤春、赵凤玲等人已经迷上这古老的曲调,而自幼向他学习音乐的李梅还要参加演唱十番。
  安毓恒幼年参加张伯驹组织的十番乐活动,当时是由韩子和先生传授打击乐。参加演奏时大锣的演奏员没有来,他自报奋勇要求参加,韩先生坚决说还没有学好,后来因实在没有人学习就勉强上场演奏了。慢慢地通过演奏学习了不少器乐知识,对叶仰曦先生的曲笛也很崇拜,渐渐地在文乐方面也很见长,有时还和叶先生一起吹奏。后来因乐社解散,政治空气紧张,安毓恒因家庭成分问题被迫到新疆支边。几十年里他一直钟爱的十番古乐却不敢提起,直到近年回北京后,才开始发展学习古乐的队员。
  经过笔者与韩子和先生的女儿韩慧悌女士联系,终于把当年韩老先生手抄的十番古谱找到了。慧悌女士还说:“我大哥去世后这些曲谱就放在我这里,本想将来传给更年轻的民乐爱好者,没想到现在终于有了好去处!”
  
  考绩十番乐独一份
  《十番》是一般的合奏概念名称,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粹的打击乐,如钹、鼓、锣、板、铴锣等十种组成,称为“素十番”,在北京口语中称为“清十番”。加入丝竹乐演奏的形式称为“荤十番”,而北京口语则称为“混十番”。历史上也有把“清十番”称为“粗十番”,把“混十番”称为“细十番”的。
  在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第十二回里“名士大宴莺湖”中有:提出打《粗细十番》的。在孔尚任的昆曲传奇《桃花扇》中也有瑞阳灯会,有两只船在江面上打粗细十番的情况。
  清·道光末年的太平天国时代,洪秀全苦于没有合适的礼乐立国,于是就用十番乐充为军乐、礼乐、宴乐。
  历史上有诸多十番演奏地域流派,以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份最为兴盛。北方除了北京,当数天津最为繁盛,乐器添以京胡主奏,并在打击乐方面较为丰富。
  十番乐的形成还是借鉴昆曲曲牌后,在京城成为风格独特的器乐曲。北京民间十番乐没有过多文字记录,多是清咸丰年间的蒋华甫先生所传,同光年间还经常到王府宅门举行局会。光绪初年,元宵节时常在琉璃厂松竹斋、清阁等古玩书铺举行局会,完全是以曲会友的业余爱好形式。职业演奏者多是瞽目艺人以及昆曲艺人,但因社会地位关系没有什么文字记载。爱好者结社演奏佼佼者还很多,遗老官绅人士居多,当时以孙金卿、周荫轩、周荫卿、李玉田等演奏的十番最为著名。
  民国初年,十番乐在京城民间日渐凋零。只有周子衡组织的“蓝桂雅集”、药王庙梁清溪道长组织的“清官乐社”等。稍后有些民乐爱好者结社能兼演一两套十番,有亓伯惟组织的“中国大学国乐社”、王易山组织的“北京女子教师学院国乐社”、韩子和组织的“北京电话局国乐社”以及陈继和组织的“国乐中学”等,鉴于十番乐在京城的濒临灭绝,民族音乐家程午加先生曾作过有关十番的论文。
  清朝时的京城曾经很盛行十番乐,是王府宅门娱乐休闲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四大徽班进京,取代了昆曲主导的演唱地位,十番乐也就自然地渐渐衰落了。
  1955年,张伯驹先生曾组织韩子和、叶仰曦、王震生等恢复过十番演奏。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张伯驹先生被错划为右派遣往东北劳动改造,十番乐的活动组织也就解散了。安毓恒曾经是当时最小的乐手,也随着运动被遣往新疆工作,自此十番乐在北京民间再也没有出现过。
  看着那写着七七、一七、一七、七、昌……的锣鼓谱,不禁想起欧洲的室内打击乐,从《喜遇元宵》《雪绕凤城春》《春日景和》《柳青娘》这些曲目名称上就可以感觉到京城古雅的悠悠遗韵……
  编辑/冯 岚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各地方足球俱乐部在职业联赛中普遍存在的寻租现象,并据此解释足球比赛中的”黑哨”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治”黑哨”、减少俱乐部寻租行为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足球俱乐部;寻租;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3)05—0591—03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我国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空中力量也越来越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为了有
创新,既是一个老问题,在各类文件和资料中,它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是它永远还是一个新问题,因为创新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时候讨论这个问题,都非常
语境对于译者翻译原文具有重大作用,正确的翻译首先需要译者对语境有准确的把握.金隄先生认为,汉语称呼“大姐”译成英语后,原文表示的尊敬的涵义没有了.本文认为,有语境的辅
手机动漫行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对其顾客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提升之法。提升手机动漫顾客价值,可以通过产品创新改进顾客价值,增加顾客收益。也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盈
新时期全球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数字化成为当前的新趋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应该抓住时代机遇,积极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高校网络覆盖已经成为数字建
“图形的相似”主要研究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关系问题,是进一步学习图形性质的基础,也是历年各地中考的常考知识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扎实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难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难点一 比例的性质  根据题意可知A点坐标为(6,6),原点O为位似中心且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缩小为原来的后得到线段CD,所以C点坐标为(3,3),故应选A.  说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