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来源 :检验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和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的核苷酸序列设计检测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采用该方法检测21份鼻咽拭子样本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并与鸡胚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甲型H1N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仪器溶血指数功能和中间软件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建立溶血标本评估检验报告智能化解决方案。方法检测标本溶血指数,采用定制的Ostar系统与仪器、LIS进行连接,通过中间软件接收、解析、编辑标本溶血指数的检测结果,用特殊符号标记超过溶血干扰阈值的检验项目,传输到LIS后,在报告单中自动生成备注语句,提示临床医生和患者。结果采用仪器配套血清指数质控品对溶血指数的精密度进行验证。低值、高值结果均在厂商允许范围内,低值、高值精密度分别为1.56%、1.96%,提示精密度良好。2018年溶血标本拒收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率为0.23/10万[1],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疾病早期即有严重的出血倾向,病情发展迅速,出血表现多样,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常因不同器官出血或栓塞而就诊于非血液科,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早期致死性出血[2-3]。目前,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
光滑念珠菌是临床最常见的非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高,为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光滑念珠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发现,生物膜相关基因和外排基因等的表达与其耐药密切相关。为解决光滑念珠菌耐药问题,临床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为光滑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对光滑念珠菌耐药机制及中西药治疗光滑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光滑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一类与肿瘤相关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肌肉系统的综合征。包括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Ri抗体、抗脑衰蛋白反应介导蛋白(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CRMP)抗体、抗Aamphiphysin抗体在内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可辅助诊断副肿瘤综合征[1]。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PCD)是一种罕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百分比(p2PSA%)和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在鉴别良性、恶性前列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男性患者25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前列腺疾病组(145例)和前列腺癌组(105例),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和>65岁2个年龄段。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p2PSA,并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f-PSA%)、p2PSA%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