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我妈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huidian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总是等着你的。”这是张爱玲的小说《花凋》里的一句话。本是极其简单的一些字,但从这些字里涌出来的感动却溢满了一屋子。“我总是等着你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誓言。既是告白,又是承诺,不轻不重,却正中心怀,比一生一世要长久,比海枯石烂要决绝,比至死不渝要暖人。
  我常常感动于平凡的物与事、景与情,当然也包括我妈和我爸的故事。二十多年前,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地遇上了。他们是云溪河里的两粒石子,偶然的相遇又似乎是命运的必然,所以,我得说说他们的故事……
  
  二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传统是一层吹不散的浓雾。雾露下的芸芸众生大都在蒙昧中得过且过,爸爸妈妈却是受命运庇护的幸运者。
  爸爸妈妈在同一所学校上的高中,而且两个人只有一墙之隔,也许他们有过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但是谁都没有过一次转身回眸的记忆。那时候,他们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后来,他们却经人介绍认识了,虽说是农村里那种很传统的婚嫁方式,又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爷爷有一个很要好的同事,那同事又恰好是外公的表兄弟。一天,那同事来家里吃晚饭,两个人说起儿女的婚姻大事,得知爷爷的第二个儿子还没有对象,便想起外公有个二女儿也还没有人家,于是说,我给你家老二介绍一个好的。那热心的同事竟然连晚饭都没吃,就立刻动身去外公家要了二女儿的庚帖来。八字一合,挺相配的,后来就安排见面,再后来两年里就是订婚结婚接着接着来了。
  爸爸说,第一次见到你妈妈,脸蛋白里透红的,觉得她很有朝气,很好看,一眼就看上了。
  妈妈说,第一次见到你爸爸,觉得有点显老,没有现在好看,看不上;但后来慢慢接触,觉得他很老实,很可靠。
  爸爸说,你妈妈每次来看我,身边都要带个小侦探。妈妈有六姐妹,她是老二,估计那些侦探就是底下的那些姨妈吧。
  妈妈说,你爸爸那时候害羞,一说话就脸红;当着面不怎么说话,写信却写个不停。一天一封,好会写……
  爸爸妈妈都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好保守,甚至连走路走在_起都不好意思,于是一个走马路左边,一个走马路右边,一句话都不说,就只埋着头走、路。他们两个订婚了,连手都不敢牵,怕人看见笑话;爸爸让妈妈坐他自行车、的后座上,妈妈也不肯坐……
  妈妈说,你爸爸向来省吃俭用,要结婚之前,你爸爸却特意买了套西装,花了一个月的工资;那时候时兴烫卷发,你爸爸还去烫了个卷发,弄得标标致、致的。
  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说妈妈漂亮,爸爸心里得意,嘴上却故意说,你外婆见你妈妈二十岁了还没结婚,着好大的急。你三姨妈才十八岁,孩子都有了,老二还没结婚呢。着好大的急啊!
  高中时搬家,我无意中翻到了爸爸写给妈妈的一沓信,拆开看了——是他们交往的时候通的信。没想到那时羞羞涩涩的爸爸竟然热情洋溢地写道:“我想,丘比特已经向我们射来了爱神之箭……”我哈哈大笑。我跑去说给妈妈听,妈妈也笑了,眼睛里满泛着温柔和羞羞的欢喜,问我,现在知道是你爸爸追我追得急吧?
  人到中年,俨然一副处事不惊,安之若素的心态,十年二十年似乎只不过是弹指间的事。可一说起那些青涩的往事,一切都历历在目,心变得很柔软很柔软,从心底里溢出幸福来。人还是十年二十年前的那个人,心也还是十年二十年前的那颗心。
  
  三
  
  小学六年级之前,我们家住在一个叫热泉的乡里,因为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天然温泉,所以取名叫热泉。一拱石桥,一溜木屋,一弯小河,一片稻田,再加上一群人们和他们的七情六欲、劳作息止,天天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循规蹈妒,
  说实话,小时候,我并不觉得他们的感情怎样好,大吵小吵时而有之。
  有一次,不知道爸爸怎么得罪了妈妈,妈妈把爸爸关在门外的走廊上。妈妈和我都睡下了,爸爸在走廊上拍着卧室的窗户,喊妈妈开门:“老伙计,老伙计(没有外人在的时候,爸爸习惯叫妈妈老伙计),开门喽!开门喽!”语气中带着一点点严厉,又带着极大的恳求,似乎等于说:“别闹了!别闹了!”见妈妈不应,爸爸又喊我开门。无论爸爸怎么喊怎么拍,妈妈就是不起身,也不让我去开门。过了半个多小时,爸爸也发火了,手一用力,“砰”地一下把玻璃敲碎了,愤愤地甩出两个字:“离婚!”然后重重地踏开步子上楼去了。他上楼这一路的步子都很重,每踏一步都碾出无限的怒气来。我在被窝里吓得不敢出声。
  第二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后,并不进屋去,只站在走廊上,看着远处的木屋和炊烟出神。妈妈也气鼓鼓地坐在床上,一床被子盖着腿。妈妈知道爸爸回来了,把我叫到床边,叫我去问爸爸离婚证拿回来了没有。我当时还小,什么也不懂,竟然傻傻地跑到爸爸跟前问:“妈妈问你,离婚证拿回来了没有?”爸爸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没说,又看着远方。我不知道当时他心里想什么,抑或后悔着,抑或迷惘着。
  那时候已经是秋天了。围墙外,秋收后的田野里,布满了金黄的稻茬,稻茬口还长出新的绿叶来。稻草垛围着木杆一层一层垒上去,垒得老高,矗在田边。田野的尽头立着错落的木房子,房子上飘着的炊烟已经很淡了,那些人家应该开饭了吧。太阳还依恋在山头,舍不得回去。几只狗在田野里追逐,很是调皮的样子,闹够了,转过身子对着还露出半边脸的太阳吠几声,算是说“明天见”吧!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只可惜都被隔在围墙外边。
  当然还是有温馨的时刻。譬如,爸爸趁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切菜,吻了一下妈妈的脸颊,结果被我瞧见了,我捂着嘴巴呵呵笑了好久,爸爸妈妈也笑了。还有一次,两个人吵嘴后,一起切晒好了的腌盐菜。起初两个人都拉长了脸,切着切着就有说有笑起来,切完了菜还一起下楼去打牌。我后来说起他们这码冰释前嫌的事,两个人不好意思地相视而笑了。
  虽然还是和睦的时候多,但住在温泉旁边的那几年,在我的记忆里是他们吵架吵得最多的时光。离开温泉时,我还不满十岁,他们一吵架我心里就害怕,想劝劝他们,却又吓得不敢开口。想必没有人劝,他们都不好下台,各自僵持着,并且他们还是少夫少妻的,年轻气盛,大概总免不了吵架。
  
  四
  
  我读初中后,我们家三个人各在一方,爸爸妈妈见面的次数也少起来了。聚少离多,加之人也更加成熟稳重,因此感情倒见得越来越好了。
  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顿饭,光是听着平常冷冷清清的厨房里自来水放得哗晔啦啦地响,油在锅里吱吱地响,锅碗瓢盆碰得叮叮当当响,就觉得无限欣慰无限满足。
  妈妈喜欢给我们夹菜,尽夹好的往碗里堆。爸爸也会给妈妈夹,给妈妈夹太好的,妈妈反倒不接受,很快地用手盖住自己的碗,要我吃,或是要爸爸自己吃。我从来不客气,所以都是他们两个让来让去,菜都让凉了,偶尔推搡之间还不小心把一只肥鸡腿或者一块鲜嫩的鸡胸脯肉掉地上去了!
  吃完饭,妈妈有时候会偷点懒,不想洗碗。这时候妈妈一般是懒懒地躺在沙发上,有点狡黠地笑着问爸爸:“老公,你洗碗啊?”又像是询问,又像是恳求。当然,爸爸是会答应的。爸爸的工作没有妈妈那么忙,隔三差五地还会 给家里搞大扫除。到了冬天,爸爸还会给妈妈洗棉衣——我还得耍点赖才能得到这种待遇!
  生活上工作上免不了有许多的牵牵绊绊,让性格急躁的妈妈火冒三丈。城门失火,当然免不了殃及池鱼。我问爸爸,妈妈的性格那么暴躁,你受得了啊?爸爸低低地叹道,你妈妈的压力大咧——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沉思的表情,满腔的怜惜。
  
  五
  
  爸爸一共做过两次大手术。
  第一次是在我初中升高中那一年。因为爸爸被怀疑有前列腺癌,还伴有严重的结石,所以妈妈连我的升学考试也无心顾及了,陪着爸爸去湘雅医院检查化验。为了确诊,直接用针从体外刺进瘤子里面,抽脓水出来化验。结果出来了,所幸不是恶性肿瘤,但结石却有好几大粒,手术势在必行。第二次手术是在高考之后。高考之前,爸爸的嘴唇的颜色就不好看,紫黑的。妈妈疑心爸爸哪儿又不舒服了,爸爸坚持要等我高考完再去长沙,一检查,结果是肾结核,而且右肾已经坏死,必须手术切除。妈妈一接到爸爸的电话就哭了。很少看到好强的妈妈流眼泪,这次她却哭得泪流满面,止也止不住。我知道她害怕,爸爸在短短的三年内要经历两次这么大的手术,她害,怕爸爸的身体承受不住。第二天她就赶到了长沙陪爸爸。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病床前不辞辛劳地端屎端尿,送茶送水。爸爸术后回家,身子还很虚弱,妈妈就餐餐给他炖补汤。等爸爸恢复过来后,人已经胖了好多,肚子也腆出来了,医生建议爸爸需要瘦一点下来才好。吃完饭后,我经常拍着爸爸的肚皮说:“爸爸,你的肚子好大啊!”爸爸假意责备道:“都怪你妈妈,给我吃这么多好东西。”
  我曾经问过妈妈,你给爸爸端屎端尿的,不觉得脏吗?妈妈说,是自己的亲人,就不觉得了。妈妈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讲,我现在不求别的,只要你爸爸身体好就行了……
  柔和的光影下,妈妈的眼睛略显疲倦,她低垂着眼皮,睫毛的影子映在下眼睑上。她的声音也是略显疲惫的,不大。她这时候的神情和声音我永远记得。
  
  六
  
  初冬时节,天黑得早。一天,爸爸骑着摩托车载着我和妈妈,从亲戚家里吃完晚饭回来,天已经黑很深,再过半个小时的样子就要全黑了。妈妈坐在最后面最没有安全感,又向来在坐车上胆小。爸爸那天是高兴着了,车子骑得很快,还左拐右拐的,所以妈妈紧张得很,拍了一下爸爸的肩膀,像训小孩子,又像恳求小孩子一样,说道:“老公啊,慢开点啊。你也听一点话啊,你也听我一回话啊!”爸爸得意地笑道:“这么怕啊?”于是放慢了速度,平直地向前开着。我笑妈妈那句话的语气和措辞,像是在和我说话。我模仿着妈妈的口吻,对爸爸重复了几遍:“爸爸,你也听一点话啊!你也听一回话啊!”妈妈听了,用手掌轻轻地拂过我的脸,我们三个人都笑了。
  天黑得更深了,风有点冷,不过吹得人很是清爽。田野尽处人家的灯火已经亮了起来,泛着昏黄的晕圈,让人想起围炉夜话的乐趣来。就着一碟瓜子,一碟花生,一碟糖果,一杯滚烫的菊花茶,一家人围着火炉坐着,散漫地这里扯一句,那里扯一句,吃得满地的瓜子花生壳和糖果纸,脚踩在上面,窸窸窣窣地响。心沉下去,静下去,安安稳稳……
  前面是爸爸,后面是妈妈,我坐在中间,感受着他们心连心的气息。我不理解妈妈,爸爸总对我说妈妈的辛苦和不容易;我埋怨爸爸,妈妈总对我说爸爸对我多么多么好。他总是懂她的,她总是懂他的,现在我明白了,他们在相知中相安相守……
其他文献
放弃北国清凉的天气,在“秋老虎”肆虐的八月飞往桂林,其实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尽管是傍晚,但一出机舱仍能感受到三十四度的高温和潮湿,整个人好像从冷气室“咕咚”一声掉进了蒸汽房,事先再多的思想准备也在那一刻土崩瓦解。好在举目便能看到青山绿水,让我觉得再热一点儿也是值得的。  放下背包,我急不可待地要去与山水相伴。桂林城中的山并不高,也不如其他地方一样连绵起伏,而是一座一座平地而起,如同淘气的孩子故意要
有一天,我翻开年代久远的初中日记本,那熟悉又陌生的自己、那亲切又遥远的故事都一一映入眼帘。我曾经是那样的吗?一行行读着日记,那些过往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如果没有这些可爱的文字,我又哪能忆起从前的点滴呢?日记本里还夹着一张简单得甚至有些粗糙的“明星简历”——这张“明星简历”上,有我天真得冒傻气的大头贴,精心剪贴的向日葵照片,以及亲手描绘的关于十五岁的梦。而日记中记录下的最好的朋友、最向往的城市、最想到
瞧吧,那一位美丽的“师姐”又在讲台上“谈笑风生”了!  初中以来,逐渐习惯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那是“师姐”的号令,全班每人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不得怠慢!不得不说,“师姐”这一号令真有成效,坚持一段时间后,考场上大家文思泉涌,再不苦苦“咬穿笔盖”。  诸如此类的“独门秘籍”,“师姐”还有不少:每日课前的“话说水浒”,语文“小导师”们的“古文讲堂”……花样百出,新奇动人,大家都乐在其中。此时,“
初一:变不了白天鹅的丑小鸭    矮矮的个子,黑灿灿的脸。我是班里最矮的男生,除了五个女生外,没人再比我矮。按个头排座次,我是第一位。后来因为有个男生是高度近视,我才有幸被调到第二位。  常回头看别人,却也每次在这个时候都不禁有种自卑感袭上心头。高高的个子,白皙的脸庞,是我连做梦也希望如此的呀。可惜,自己却拥有这副尊容。后来学了生物,才知道这也许是遗传,也许是变异。在我们家,爸爸是个大高个,脸黑:
单从心灵的功用角度看,《美丽心灵》是上升的,而《爱莉斯的情书》是下沉的,但他们最后都归为一点:灵魂的安详和永恒。这一点也许就是两部作品都入围奥斯卡的基础吧。  _导语  《长路将尽》算是一部老电影了,它的英国味道带很纯正。导演是曾经执导过《舞台丽人》和《丑闻笔记》的理查德·艾尔。主演是大明星朱迪·丹奇和凯特·温斯莱特。这个阵容是品质的保证。  电影一开场:沉绿如浆的湖水不停地吞吐两个白花花的身体,
自幼时起便常常羡慕会画油画的人,大学时念艺术系的我却总在远离艺术系画室的地方呆上更长时间。毕业后,又开始怀念那种感觉,于是在某个下午偷偷溜进画室,用手使劲儿抓抹了一把油彩。  一个小师妹对我照顾有加,帮我蒙哄老师,说我是外班旁听生,让我能在那些安静的午后涂下一抹抹色彩。作画时,我十分有耐心,比写作时更加沉静。一层颜色涂上去,再覆盖一层,反反复复着色、晕染。心里会想象出一段段故事,就发生在这所画的场
小小的公园里,有一个几乎占了大半个公园的莲花池。  此时正是夏天,虽然已近末尾,但池中莲花依旧美丽,在荷叶中展现着自己粉红的衣裙,为这座尘埃满布的城市保留了一方净土。  “我们这儿的莲花最长寿!”住在这附近的居民自豪地说。可惜,这种自豪并没持续多久——就在一个离秋风起的日子不远的晚上,除了一朵莲花,其他都凋谢了。次日早晨,来公园赏花的人先是一愣,然后叹了一口气,望着那一朵莲花摇摇头——谁都知道,它
我认识轩是在两年前。  我们的相识是从短暂的对视开始的。  那天,他作为转校生走进教室,用锐利而富有穿透力的眼光扫射着全班,绝对的自信。我抬起头,看着他那高傲的眼睛,没有要回避那目光的意思。他略一昂头,目空一切,轻蔑又带着几分神气。我对他的印象糟透了。  无聊,又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我暗暗地摇头,加上一口叹气表示不满。似乎从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是对手。  我仔细地打量着他,这是第十九次了。每次我
小编心语:创刊自一九八O年的《小溪流》杂志在二O一五年迎来了她三十五岁的生日。三十五年来,《小溪流》杂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刊发了无数至今读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的篇章——当初写下它们的学生、作者和译者,有的后来走上了与文学无关的工作岗位,有的一直笔耕不辍,从文坛新秀成为文学大家……世事多变迁,蕴藏在作品中的真知与真情却从未改变。阅遍卷卷留香的故纸,小编从中撷取了一些精短的篇章汇聚到“特别关注·风
听着《同桌的你》,就想起了同桌的你。  泛黄的笔记本上,依然清晰地记录着那一段青涩的记忆。记忆里有同桌的你,有所谓的“三八线”,有仿佛无穷无尽的心事与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它们与浓密绿树间传出的单调蝉鸣、操场上永不停息的喧闹、盛夏额头上不断滑落的汗水、走廊上女孩儿飘扬的裙摆一起,构成了那个恬淡的年代、纯真的年代。  “老师来了叫我一声,我趁自习课先睡会儿”、“作业借我看看”、“你往那边去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