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阶段是人一生整个教育的关键时段,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巧妙地运用与设计相应活动,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要切实落实合作互动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加强与家庭教育有机整合,有效实现合作互动,积极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合作互动;问题;策略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各项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早对幼儿开展教育,带动幼儿参与到实际教育活动中,可有助于促进其智力、思维的发散与发展,为其日后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着重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抓好幼儿在阶段学习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就此提出改进策略。
一、幼儿教学合作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下,幼儿合作互动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端:合作互动的教育方案未能真正落实到位。在大多数幼儿教育中,教师设计的合作互动方案形同虚设,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充分,认为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多为按部就班进行常规教育而缺乏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即使有交流活动,但过于形式化,师幼间的关系与距离比较疏远。家长与学校的活动合作较为单一形式化。在实际情况中,家长对幼儿园相关教育、工作规程的认识与了解不足,各项互动交流较为单向、形式,导致家长无法真正参与到幼儿日常学习中。
二、幼儿教学中开展有效合作互动的策略
幼儿教育中离不开合作互动,因而,幼儿教师应针对上述提及的弊端,就3~6岁儿童的发展机制与具体表现,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着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活动与学习时间,搭建师幼活动交流的有效平台,实现“以学促长、以长助学”的目标,为其今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主动与幼儿进行合作互动
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时段,对周遭事物开始小心进行探索,渴望自我接触与认识世界。因而在幼儿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强调其主体地位,保证在校期间有充分时间进行自主活动。如此则要求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就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规划地建设教学流程,科学优化教学与教育形式与内容,充分突出幼儿的兴趣、需求与愿望,带动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互动合作中。另外,教师还应主动与幼儿进行主动交流,拉近师幼关系与距离,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教师可注重关注幼儿日常的行为、心理动态、热情与合作意识,就此在设计游戏时,可将其整合到游戏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知识,有效营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最大化发挥游戏与活动的意义。比如对3岁幼儿,就其感知觉提升的情况,可组织“发现小彩旗”的游戏,让幼儿在一堆旗子(红色、白色、以及彩色旗子)中找出小彩旗;就3~6岁幼儿而言,其空间与时间直觉提升,因而,教师可组织讲故事、歌舞表演或图片展示等活动,加强与幼儿的合作互动。
2.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将学校与家庭合作互动有机整合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教育方式自然不同。教师间应加强协作交流,就3~6岁幼儿的机制进行讨论,注重有效经验的分享与分析,善于共享有价值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在常规活动设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延伸至显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就幼儿的智力与潜力从社会热点中搜集相关问题,导入到游戏活动的设计中,对幼儿加以教育与引导。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或开设育儿知识讲座,让家长能掌握教育教学的管理章程、活动设计与培养目标,了解其幼儿在学校中是如何学校日常规范、简单的行为操作等,在日常行为中注重做好榜样模范作用,加强家庭教育。
3.让幼儿在跨班互动中锤炼自我
“跨班互动”指的是保持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相对稳定的同时,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在班际间进行交流、沟通、發展、成长,以让幼儿在更为宽广的环境中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展、主动地成长。需要强调的是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及客观因素,素来受到教育界的倾心关注。就幼儿园的跨班互动而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对幼儿来讲,本质上都是一种环境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跨班互动有如此强大的优势,但对于大多数幼儿园及大多数幼儿来说,只能在教师为其构建的一定活动区域内,很少有机会进行互班活动或互班生活。
值得提倡的是幼儿园可以在中班与大班幼儿间构建起互动生活与活动的平台,以打破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生活空间与活动空间的局限性,拓宽中班与大班幼儿学习、生活、活动的范围,提升中班与大班幼儿学习、生活、活动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积累幼儿的活动经验,增强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的跨班互动让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做法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4.让幼儿在互换教师上课中获得多元化发展
研究表明:幼儿进入幼儿园,从小小班到大班,大多数幼儿只能接触为数不多的几位教师。教师对幼儿的某些定势化的看法与评价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创造潜能的开发。显而易见互动教师上课或许是解决前述问题的最好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就进行了中班与小班互换教师上课的大胆探索。
5.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将学校与家庭合作互动有机整合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教育方式自然不同。教师间应加强协作交流,就3~6岁幼儿的机制进行讨论,注重有效经验的分享与分析,善于共享有价值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在常规活动设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延伸至显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就幼儿的智力与潜力从社会热点中搜集相关问题,导入到游戏活动的设计中,对幼儿加以教育与引导。
三、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为指导,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班级与班级、幼儿与环境的多元互动,真正让幼儿在跨班互动中锤炼自我,在与社区内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效互动中获得成长的力量,真正让幼儿教育教学在多元互动中彰显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玉梅.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原则[J].学周刊,2016(36):105-106.
[2]张萍萍.幼儿教育工作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50-151.
关键词:幼儿教育;合作互动;问题;策略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各项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早对幼儿开展教育,带动幼儿参与到实际教育活动中,可有助于促进其智力、思维的发散与发展,为其日后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着重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抓好幼儿在阶段学习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就此提出改进策略。
一、幼儿教学合作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下,幼儿合作互动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端:合作互动的教育方案未能真正落实到位。在大多数幼儿教育中,教师设计的合作互动方案形同虚设,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充分,认为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多为按部就班进行常规教育而缺乏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即使有交流活动,但过于形式化,师幼间的关系与距离比较疏远。家长与学校的活动合作较为单一形式化。在实际情况中,家长对幼儿园相关教育、工作规程的认识与了解不足,各项互动交流较为单向、形式,导致家长无法真正参与到幼儿日常学习中。
二、幼儿教学中开展有效合作互动的策略
幼儿教育中离不开合作互动,因而,幼儿教师应针对上述提及的弊端,就3~6岁儿童的发展机制与具体表现,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着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活动与学习时间,搭建师幼活动交流的有效平台,实现“以学促长、以长助学”的目标,为其今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主动与幼儿进行合作互动
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时段,对周遭事物开始小心进行探索,渴望自我接触与认识世界。因而在幼儿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强调其主体地位,保证在校期间有充分时间进行自主活动。如此则要求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就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规划地建设教学流程,科学优化教学与教育形式与内容,充分突出幼儿的兴趣、需求与愿望,带动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互动合作中。另外,教师还应主动与幼儿进行主动交流,拉近师幼关系与距离,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教师可注重关注幼儿日常的行为、心理动态、热情与合作意识,就此在设计游戏时,可将其整合到游戏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知识,有效营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最大化发挥游戏与活动的意义。比如对3岁幼儿,就其感知觉提升的情况,可组织“发现小彩旗”的游戏,让幼儿在一堆旗子(红色、白色、以及彩色旗子)中找出小彩旗;就3~6岁幼儿而言,其空间与时间直觉提升,因而,教师可组织讲故事、歌舞表演或图片展示等活动,加强与幼儿的合作互动。
2.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将学校与家庭合作互动有机整合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教育方式自然不同。教师间应加强协作交流,就3~6岁幼儿的机制进行讨论,注重有效经验的分享与分析,善于共享有价值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在常规活动设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延伸至显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就幼儿的智力与潜力从社会热点中搜集相关问题,导入到游戏活动的设计中,对幼儿加以教育与引导。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或开设育儿知识讲座,让家长能掌握教育教学的管理章程、活动设计与培养目标,了解其幼儿在学校中是如何学校日常规范、简单的行为操作等,在日常行为中注重做好榜样模范作用,加强家庭教育。
3.让幼儿在跨班互动中锤炼自我
“跨班互动”指的是保持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相对稳定的同时,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在班际间进行交流、沟通、發展、成长,以让幼儿在更为宽广的环境中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展、主动地成长。需要强调的是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及客观因素,素来受到教育界的倾心关注。就幼儿园的跨班互动而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对幼儿来讲,本质上都是一种环境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跨班互动有如此强大的优势,但对于大多数幼儿园及大多数幼儿来说,只能在教师为其构建的一定活动区域内,很少有机会进行互班活动或互班生活。
值得提倡的是幼儿园可以在中班与大班幼儿间构建起互动生活与活动的平台,以打破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生活空间与活动空间的局限性,拓宽中班与大班幼儿学习、生活、活动的范围,提升中班与大班幼儿学习、生活、活动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积累幼儿的活动经验,增强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的跨班互动让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做法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4.让幼儿在互换教师上课中获得多元化发展
研究表明:幼儿进入幼儿园,从小小班到大班,大多数幼儿只能接触为数不多的几位教师。教师对幼儿的某些定势化的看法与评价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创造潜能的开发。显而易见互动教师上课或许是解决前述问题的最好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就进行了中班与小班互换教师上课的大胆探索。
5.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将学校与家庭合作互动有机整合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教育方式自然不同。教师间应加强协作交流,就3~6岁幼儿的机制进行讨论,注重有效经验的分享与分析,善于共享有价值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在常规活动设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延伸至显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就幼儿的智力与潜力从社会热点中搜集相关问题,导入到游戏活动的设计中,对幼儿加以教育与引导。
三、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为指导,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班级与班级、幼儿与环境的多元互动,真正让幼儿在跨班互动中锤炼自我,在与社区内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效互动中获得成长的力量,真正让幼儿教育教学在多元互动中彰显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玉梅.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原则[J].学周刊,2016(36):105-106.
[2]张萍萍.幼儿教育工作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