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历的大多数事情都会被我们忘掉,可是却独独能记得一件事的开始和结束,开始和结束就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看似相反,却又紧密联系。结束和开始就像是人生的“关节”一样,它们对我们人生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组成我们人生的四个区域
公共区域
对于这一部分的自己,我们自己了解,而且别人也一目了然,例如,我们的身高、体重、性别等等,这些部分都是我们愿意告诉别人的,或者说别人显而易见的。
秘密区域
对这一部分,我们自己知道,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介于社会规则,别人也不好打听,例如像女士的年龄和男士的钱包。
盲目区域
对于这一部分的自己,我们自己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别人却有可能知道。例如,一个人有口臭,或者睡着后鼾声很大,这些“毛病”他自己可能不知道,他周围的人却很清楚。
求知区域
这大概是最神秘的一部分,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而自我暴露的重点就在秘密区域里,我们总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想要保留一些秘密,可是有时候过多的保护让我们的内心像一扇没有窗户的房间,没有阳光的照耀只能滋生出心灵的阴暗和潮湿。
为什么要自我暴露:我们的镜子是别人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有一个“镜中我”的理论——我们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观察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羡慕自己,他就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并且感到自豪;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嘲笑自己,那他就会否定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卑或者伤心。
从这儿我们恰好能看到自我暴露的重要性,如果说我们的秘密区域太大,让别人无法了解,或者说不能正确地了解我们,那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估和定位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觉得自己不重要或者微不足道等等。
对于过于“自我保护”的人,也许应该扩大自己的公共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关注自己的盲目区域,最终拉近与其他人的距离,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和提高自己。而这个过程叫作“社会渗透”。
越封闭越自卑
萌萌大学过后进入了一家会计事务所,从小家庭环境不大好的她觉得能够进入这家公司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身旁的同事大多数都家庭环境不错,甚至不少是从国外归来,谈起的话题也有许多是以前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她们对时尚、文化和美食的讨论常常让她插不上嘴。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距”,萌萌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除了工作,几乎不聊自己的生活,可是越是这样她越是感觉到自己与周围人的不同。
解析
有时候自信是别人给的,我们需要周围人的认同和赞扬,而这些都建立在他们了解我们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清楚没有人是一样的,在我们欣赏别人的优点时,不要忘记我们也有自身的优点,如果这些优点在你的盲目区域,那应该去挖掘它们,并且放到公众区域来展示给别人。例如,萌萌应该多展现自己上进,努力等等优点,对于其他同事令自己羡慕的地方,也可以大方地表示赞赏,以达到一种双向的“社会渗透”,让别人和自己都开始喜欢自己。
掩饰让我们受伤
文渊跟自己的丈夫在上个月离婚了,已经年过30的她觉得这是一件令人感到耻辱的隐私,除了瞒不过的亲朋好友,她在单位上打算为自己保密。不过同事因为并不知道这件事,常常在聊天时触犯到文渊的雷区,例如同事们在午休时讨论十一长假的打算,也问文渊跟她老公有什么打算。类似情况,文渊都用冷漠和封闭来掩饰自己的情绪和状况,而这却让同事们觉得她的脾气越来越让人不能忍受。
解析
我们的生活是立体的,生活和工作也许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层面,但是主角始终都是一个人,有些事情在生活中属于公共领域,在工作中我们希望把它放在秘密领域,不过我们却很难掩饰住蛛丝马迹,于是这让别人对于我们的秘密领域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误解和不解只能让我们更受伤害。如果一个人暴露出了愤怒,那最好让别人知道为什么愤怒,没有人应该无缘无故地接受我们的情绪。
暴露让人亲密
葛华刚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孤独,陌生的环境和本身比较内向的性格让她一时之间还不能融入新的环境,找到新的朋友。于是葛华把自己的心情和思索都记录在了博客上,为自己找了一个情绪的突破口。正是这个博客让葛华找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也是自己的同学。这个博客让他看到了这个寡言的女孩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经历,她的成长和她的烦恼,并开始渴望更深一步去了解她。
解析
他人跟我们之间的暴露水平是衡量互相关系的标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我们的自我暴露中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同时我们也要求别人也越来越暴露他们自己。刚开始我们都是从低的暴露和低的信任水平开始,慢慢地,我们发现对方有趣和值得信任,所以开始越来越多的挖掘他,也越来越多的开放自己。暴露自己还能够知道对方对我们的接纳性有多高,只有通过暴露自我,才能把相互的关系推向另一个层次,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
自我暴露的层次
我们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暴露在太阳底下,实际上过度的自我暴露也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于是掌握好自我暴露的层次尤其重要。
对于食物、衣服和娱乐的感受的表露毫无疑问是非常浅层次的暴露,我们对于那些完全陌生的人也会觉得表露起来完全没有障碍,例如,对于餐厅的服务员和百货公司的售货小姐,我们都在表达这些私人爱好,而当我们在聚会上遇到陌生人时,这些也常常被作为聊天的话题,有趣、轻松、无足轻重。
对于第二层,可以用“就事论事”来定义,比食物和衣服更能够代表和表达自己,但是讨论的对象仍然是别人,并不涉及到彼此的私事。一般这些都是我们跟“熟人”之、司的谈话内容,也就是跟我们有着某种联系,例如工作和学习上的,或者有着共同的朋友的人,但是彼此却又没有更加深厚的感情,于是这些话题最好不过,能够讨论和发掘,而且安全,就算一言不和,也只是对公共事件的个人看法不同而已。
对于第三层,毫无疑问,除非是我们信任和有着深厚关系的人,我们不会展露出极其私人和生活中的一面,因为我们知道对方可以接纳我们的这一面,或者说甚至欣赏我们这一面,而我们对对方也是同样的,于是两人能在彼此的暴露中寻找理解和安慰。
我们觉得对于任何人说起这些都要承担风险。不过有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非发泄不可,如果身边实在没有我们能够完全信任的对象,那我们可以去寻求专业的倾诉渠道,例如心理咨询,或者天主教中的忏悔等等,我们并不需要对方给出我们什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我们只是需要把内心秘密统统倒出来。
现代社会许多人都会有着某种暴露层次上的混淆,例如在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面前拼命掩饰自己,害怕遭到拒绝和谴责,在陌生人面前又毫无保留,例如在网上跟网友畅所欲言,认为反正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无所谓。不过这样的暴露也许能够暂时起到一些释放压力的作用。长久来看,这么做无疑是舍弃了其中的社交功能,只能让我们离身边的人越来越远。
自我暴露运作手册
于是对于秘密的界定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把那些最私人的秘密也放到第一或者第二层,那这种交流模式无疑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能否接纳和认同我们,如果对方不能,那这种暴露并不能够带给我们所期望的心理疏导作用,反而还会让那些本来不了解我们的人对我们产生一些负面看法。
1、对等原则
一个人的自我暴露与对方相对时才能使对方产生好感。比对方暴露得过多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和压力,对方会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比对方暴露得过少,又显得缺乏交流的诚意,交不到知心朋友。
2、循序渐进
自我暴露进程必须缓慢而吻合,让双方都不会对接受到的信息感到惊异。如果过早的涉及到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反而会引起忧虑和不自信感,让人认为你不稳重、不值得托付,从而拉大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3、顺其自然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方都不可强求,无论关系有多么亲密,我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是情侣,是丈夫或者是子女就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否则,对方会产生排斥情绪,对你的接纳性也会大大降低。
4、分清情况
有的人不分场合,不看对象,自以为坦率,把自己的一些私事在公共场合公开,结果反而让人看轻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定要分场合,分对象,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暴露前先了解对方的背景、爱好与需求,有针对性和有准备的暴露,效果会更加。也要注意自我暴露存在的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性做更多的自我暴露,而男性之间相互暴露则相对较少。
组成我们人生的四个区域
公共区域
对于这一部分的自己,我们自己了解,而且别人也一目了然,例如,我们的身高、体重、性别等等,这些部分都是我们愿意告诉别人的,或者说别人显而易见的。
秘密区域
对这一部分,我们自己知道,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介于社会规则,别人也不好打听,例如像女士的年龄和男士的钱包。
盲目区域
对于这一部分的自己,我们自己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别人却有可能知道。例如,一个人有口臭,或者睡着后鼾声很大,这些“毛病”他自己可能不知道,他周围的人却很清楚。
求知区域
这大概是最神秘的一部分,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而自我暴露的重点就在秘密区域里,我们总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想要保留一些秘密,可是有时候过多的保护让我们的内心像一扇没有窗户的房间,没有阳光的照耀只能滋生出心灵的阴暗和潮湿。
为什么要自我暴露:我们的镜子是别人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有一个“镜中我”的理论——我们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观察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羡慕自己,他就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并且感到自豪;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嘲笑自己,那他就会否定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卑或者伤心。
从这儿我们恰好能看到自我暴露的重要性,如果说我们的秘密区域太大,让别人无法了解,或者说不能正确地了解我们,那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估和定位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觉得自己不重要或者微不足道等等。
对于过于“自我保护”的人,也许应该扩大自己的公共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关注自己的盲目区域,最终拉近与其他人的距离,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和提高自己。而这个过程叫作“社会渗透”。
越封闭越自卑
萌萌大学过后进入了一家会计事务所,从小家庭环境不大好的她觉得能够进入这家公司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身旁的同事大多数都家庭环境不错,甚至不少是从国外归来,谈起的话题也有许多是以前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她们对时尚、文化和美食的讨论常常让她插不上嘴。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距”,萌萌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除了工作,几乎不聊自己的生活,可是越是这样她越是感觉到自己与周围人的不同。
解析
有时候自信是别人给的,我们需要周围人的认同和赞扬,而这些都建立在他们了解我们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清楚没有人是一样的,在我们欣赏别人的优点时,不要忘记我们也有自身的优点,如果这些优点在你的盲目区域,那应该去挖掘它们,并且放到公众区域来展示给别人。例如,萌萌应该多展现自己上进,努力等等优点,对于其他同事令自己羡慕的地方,也可以大方地表示赞赏,以达到一种双向的“社会渗透”,让别人和自己都开始喜欢自己。
掩饰让我们受伤
文渊跟自己的丈夫在上个月离婚了,已经年过30的她觉得这是一件令人感到耻辱的隐私,除了瞒不过的亲朋好友,她在单位上打算为自己保密。不过同事因为并不知道这件事,常常在聊天时触犯到文渊的雷区,例如同事们在午休时讨论十一长假的打算,也问文渊跟她老公有什么打算。类似情况,文渊都用冷漠和封闭来掩饰自己的情绪和状况,而这却让同事们觉得她的脾气越来越让人不能忍受。
解析
我们的生活是立体的,生活和工作也许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层面,但是主角始终都是一个人,有些事情在生活中属于公共领域,在工作中我们希望把它放在秘密领域,不过我们却很难掩饰住蛛丝马迹,于是这让别人对于我们的秘密领域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误解和不解只能让我们更受伤害。如果一个人暴露出了愤怒,那最好让别人知道为什么愤怒,没有人应该无缘无故地接受我们的情绪。
暴露让人亲密
葛华刚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孤独,陌生的环境和本身比较内向的性格让她一时之间还不能融入新的环境,找到新的朋友。于是葛华把自己的心情和思索都记录在了博客上,为自己找了一个情绪的突破口。正是这个博客让葛华找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也是自己的同学。这个博客让他看到了这个寡言的女孩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经历,她的成长和她的烦恼,并开始渴望更深一步去了解她。
解析
他人跟我们之间的暴露水平是衡量互相关系的标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我们的自我暴露中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同时我们也要求别人也越来越暴露他们自己。刚开始我们都是从低的暴露和低的信任水平开始,慢慢地,我们发现对方有趣和值得信任,所以开始越来越多的挖掘他,也越来越多的开放自己。暴露自己还能够知道对方对我们的接纳性有多高,只有通过暴露自我,才能把相互的关系推向另一个层次,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
自我暴露的层次
我们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暴露在太阳底下,实际上过度的自我暴露也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于是掌握好自我暴露的层次尤其重要。
对于食物、衣服和娱乐的感受的表露毫无疑问是非常浅层次的暴露,我们对于那些完全陌生的人也会觉得表露起来完全没有障碍,例如,对于餐厅的服务员和百货公司的售货小姐,我们都在表达这些私人爱好,而当我们在聚会上遇到陌生人时,这些也常常被作为聊天的话题,有趣、轻松、无足轻重。
对于第二层,可以用“就事论事”来定义,比食物和衣服更能够代表和表达自己,但是讨论的对象仍然是别人,并不涉及到彼此的私事。一般这些都是我们跟“熟人”之、司的谈话内容,也就是跟我们有着某种联系,例如工作和学习上的,或者有着共同的朋友的人,但是彼此却又没有更加深厚的感情,于是这些话题最好不过,能够讨论和发掘,而且安全,就算一言不和,也只是对公共事件的个人看法不同而已。
对于第三层,毫无疑问,除非是我们信任和有着深厚关系的人,我们不会展露出极其私人和生活中的一面,因为我们知道对方可以接纳我们的这一面,或者说甚至欣赏我们这一面,而我们对对方也是同样的,于是两人能在彼此的暴露中寻找理解和安慰。
我们觉得对于任何人说起这些都要承担风险。不过有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非发泄不可,如果身边实在没有我们能够完全信任的对象,那我们可以去寻求专业的倾诉渠道,例如心理咨询,或者天主教中的忏悔等等,我们并不需要对方给出我们什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我们只是需要把内心秘密统统倒出来。
现代社会许多人都会有着某种暴露层次上的混淆,例如在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面前拼命掩饰自己,害怕遭到拒绝和谴责,在陌生人面前又毫无保留,例如在网上跟网友畅所欲言,认为反正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无所谓。不过这样的暴露也许能够暂时起到一些释放压力的作用。长久来看,这么做无疑是舍弃了其中的社交功能,只能让我们离身边的人越来越远。
自我暴露运作手册
于是对于秘密的界定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把那些最私人的秘密也放到第一或者第二层,那这种交流模式无疑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能否接纳和认同我们,如果对方不能,那这种暴露并不能够带给我们所期望的心理疏导作用,反而还会让那些本来不了解我们的人对我们产生一些负面看法。
1、对等原则
一个人的自我暴露与对方相对时才能使对方产生好感。比对方暴露得过多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和压力,对方会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比对方暴露得过少,又显得缺乏交流的诚意,交不到知心朋友。
2、循序渐进
自我暴露进程必须缓慢而吻合,让双方都不会对接受到的信息感到惊异。如果过早的涉及到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反而会引起忧虑和不自信感,让人认为你不稳重、不值得托付,从而拉大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3、顺其自然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方都不可强求,无论关系有多么亲密,我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是情侣,是丈夫或者是子女就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否则,对方会产生排斥情绪,对你的接纳性也会大大降低。
4、分清情况
有的人不分场合,不看对象,自以为坦率,把自己的一些私事在公共场合公开,结果反而让人看轻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定要分场合,分对象,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暴露前先了解对方的背景、爱好与需求,有针对性和有准备的暴露,效果会更加。也要注意自我暴露存在的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性做更多的自我暴露,而男性之间相互暴露则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