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研究两种不同复苏方案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复制成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随即分成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休克未治疗组(SWT组)、积极性复苏组(PT组)、限制性复苏组(LT组)。在实验设定的时间段内,采用两种复苏方案输入的液体有:7.5%高渗氯化钠溶液(7.5%Hypertonic saline,HTS),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LRS),羟乙基淀粉溶液(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HES)。在实验的0min、30min、60min、90min,监测家兔的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以及左心室收缩压(1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并在90min实验结束时,处死家兔,统计出血量,补液量。结果:在监测指标±dp/dtmax和LVSP上,PT组和LT组分别与SWT组比较时,60min、90min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时,PT组与LT组相比较,各指标数值虽略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min时,PT组与LT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量上,30-60min、60-90min两个阶段,PT组与LT组比较所用LRS、HES的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上,PT组分别与LT组、SWT组比较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T组与SW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中,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较积极性液体复苏,补液量少,并且对家兔心功能的维持作用效果比较明显;尤其在控制活动性失血上,与积极性复苏相比,限制性复苏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