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艺崇德 耄耋元老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epuw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6岁高龄的张尚元先生,是重庆曲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在全国享有盛誉。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曲艺家协会顾问,数十年热心曲艺,笔耕不辍,著有《张尚元曲艺作品选》《四川清音》《曲艺艺术概论》等专著,在全国及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论文300余篇,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曲艺作家、理论家和活动家。
  张老出生于1925年1月,籍贯四川犍为,1943年考入当时由北大、清华、南开3所大学联合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期间,他曾受到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等老师的教益,与梅祖彦、罗广斌等同窗学习,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这样的经历使他一生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包容开放的创作品格。新中国成立后,张老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从事经济研究和杂志编辑等工作。爱好文艺的他,在工作之余创作、发表了《李代表上银行》《这多不好意思》等曲艺作品,且一发不可收拾,并于1959年正式调入重庆市曲艺团任专业创作员,从事文艺写作、曲艺创作和曲艺理论研究。
  张老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他常说:“曲艺作品不仅是写给演员唱的,也是写给读者看的。”每当一篇作品脱稿之后,他总是反复吟唱,字斟句酌地修改。他笔下的曲艺作品,既有可演性,又有可读性,人物千姿百态,曲词雅俗共赏,有些更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佳作。
  1959年他执笔创作的四川清音《江竹筠》,塑造了一个在敌人酷刑面前大义凛然、气壮山河、誓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实现了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该作品由重庆市曲艺团清音演员邓碧霞演唱,1960年1月进京参加全国部分省市优秀曲艺节目汇演,引起曲坛轰动。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观看《江竹筠》的演出后,向主创人员询问了作品的创作情况,并提出将唱词中的一句“苏菲亚的精灵”改为“秋瑾的精灵”,使之更富有民族精神。该作品经《曲艺》杂志发表后,在全国发行单行本和唱片,作为四川清音的代表作被列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并收录进《中国新文艺大系曲艺集》。
  张老经常引述闻一多先生“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他的祖国和他的人民”的这句名言,并以此作为源源不竭的动力。他的曲艺作品之所以多姿多彩,人物性格鲜明,富有生活情趣,与他长期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是分不开的。他在煤矿下过矿井,钢铁厂上过平炉,机械厂当过钳工,在川江航道上、石油钻井旁,在铁路工地、农村、商店、学校、街道、革命根据地和边远山区,都留下了深入体验生活的足迹。他创作的四川清音《华蓥山上》《赤脚医生过山来》《卖火锅》,四川盘子《想红军》《十二老将战矿山》《峡江渡》,四川扬琴《夏更芳》《奶场姐妹》,琵琶弹唱《梳妆台》等作品,留下了每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在進行曲艺创作的数十年间,张老对曲艺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也从未停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始终强调,曲艺只有不断变革,才能得到发展。借用汉代文学家杨雄“不因不生,不革不成”的名言,他指出:曲艺有丰富的传统,不因袭继承,就没有今天的曲艺,但若不改革创新,曲艺也就不会发展。为了论证这一见解,他在深入民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以后,对各种曲艺形式的兴衰起落状况,作出了具体分析。
  例如四川花鼓这一曲种,产生于民间,语言朴实丰富,形式短小集中,演唱明快流畅,曾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盛行一时。但长期以来,花鼓的唱词仍主要停留在三句一转调的四行格律里,又总是由一个演员表演,一锣一鼓伴奏,曲调重复单调,久而久之,逐渐脱离现代观众的审美,慢慢淡出了舞台。而同为传统曲艺形式的相声,之所以长盛不衰,艺术生命力旺盛,就在于它一直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观众对艺术的欣赏、爱好,也有了多方面的要求。相声恰好适应这种要求,在不违背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寻求改革。“化装相声”“相声小品”“相声剧”等形式的出现,也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益尝试,使相声变得更富情趣,为更多的听众所接受。
  对于曲艺的市场规律,张老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曲艺作品的创作、表演、观看的关系与产品的产、供、销关系,极其相似。产品的优劣与销售的多寡,全在于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从产品的产、供、销关系来看,产品的质量是属于第一位的。同样,从文艺活动的角度来看,创作、表演、观看这三个环节中,创作又是属于第一位的,一篇没有特色、缺少个性的平庸之作,即便组织演出的工作搞得再出色,其演出效果也必然欠佳。但是,产品的供应或组织表演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如果组织工作得法、宣传有力,就会招来一批数量可观的消费者或观众,就能为销售产品或组织演出烘托气氛、大壮声色、增添效果。因而,他指出:“创作、表演、观看这三个方面,有主有次,也有相互的内在联系。只有认清了它的主次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性,我们的创作、演出才会从观看中体现出最佳效果来。”
  对曲艺家协会的工作,张老更是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是首届重庆曲协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曾于1982年参与策划、组织了“天府书荟”。本届书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川专业评书演员代表第一次相聚的盛会,来自成都、重庆、南充、内江、绵阳、自贡等全川有代表性的老中青评书艺人齐聚一堂,积极传达贯彻陈云同志“出人、出书、走正路”的讲话精神,交流艺术经验。后又于1983年至1988年连续主办三届“渝州书荟”,摸索交流经验,创新会议形式,使更多的新老曲艺家参与进来。张老整理和编选了《陈琼瑞清音唱腔选》上下集(与李敏康、刘贵民、李静明、杨大为等合作)、张国栋长篇四川评书《铁血将军》(与蔡佳伶合作)70回共70万字,留下珍贵曲艺资料。

  如今,年过九旬的张老,仍然笔耕不辍。先后完成了《张尚元曲艺作品选》《曲艺艺术概论》《四川盘子》等100多万字专著。2017年,花费张老3年心血撰写的近70万字的专著《四川清音》作为重庆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丛书终于出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张老从事曲艺工作60余年,是重庆曲艺界的耄耋元老。他以高度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曲艺事业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为曲艺界引领新风,在曲艺创作、理论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著作等身。晚年的张老,淡泊名利,毫无保留地向晚辈传授经验,堪称曲艺界德艺双馨的典范!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2020年年末,正当深冬酷寒之时,無锡市评弹团在无锡市歌舞剧院、无锡市民乐团的支持和帮助下,与苏沪两地和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的评弹名家以及青年演员携手,于2020年12月28日晚在无锡人民大会堂向观众奉献了一部原创印象诗画评弹《江南·无锡景》。演员们在宛转悠扬的民乐伴奏下,以无锡秀雅端丽的人文景象为“透视点”,用一阕阕动人的作品,为现场观众徐徐展开一幅似水凝烟、氤氲如梦的江南画卷。两个多小时
期刊
2019年8月16日至17日,在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于成都隆重举行期间,四幕谐剧《爱你到永远》在成都新声剧场试演成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有媒体称其为“一台致敬消防英雄群体及其家人的倾力之作,一台致贺四川谐剧创立80周年的攀高之作,一台致力曲艺振兴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之作,一台致意天府文化艺术无穷魅力的创新之作,一台致礼新中国成立70年大庆的浓情之作”。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
期刊
在5000年华夏文明中,女性文明进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聚焦女性文明,传统曲艺作品中塑造出一大批各具特色、感人至深的女性形象,并以其鲜明的价值取向感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作品内容或崇德向善、或鞭笞丑恶、或辨析忠奸,其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都是通过说书唱曲等曲艺活动来达到“说书唱戏劝人方”的目的。下面,本文以长子鼓书的作品为例,盘点赏析鲜活生动的女性故事,突出展示作品中的女人之“爱”
期刊
一直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中西方国家在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使基础教育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教育体系。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英国短暂的56天语言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我有幸零距离感受了最真实的英国教育。通过对英国的基础教育体制、小学办学、社会教育机构和政府对教育的管理等方面的了解与考察,这个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教
期刊
期待多年,曲艺教材《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终于出版了。这是曲艺界、教育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这本教材的初稿,本人曾经应邀审读过。再次翻看付梓之后的文本,依然能感到有股海纳百川、异彩纷呈的气息扑面而来。显然,曲艺教材《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第一,具有开创性  该教材的观照对象,是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中所有少数民族的曲艺。采用如此开阔的视野,涵盖如此缤纷的内容,在教材编写史上是较为罕
期刊
何为行风,《逸周书·大聚》曾有云:“先诱之以四郊,王亲在之,賔大夫免列以选,赦刑以宽,复亡解辱,削赦轻重皆有数,此谓行风。”孔晁注:“行风化也。”行风者,施德也,居于正位,积极作为,是健行德性良知而化不正,疾利有为之意。  我们现在所说的行风是指对一个行业素质、形象、生态等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一个行业从业者的思想境界、道德规范、价值追求、精神面貌,展现着一个行业的社会责任及其知名度、美誉度,在很大程
期刊
多年来的文学概论类书籍,以蔡仪、以群和童庆炳等先生主编的教材影响较大。受到文学概论类书籍的影响和激励,艺术概论类的教程也蔚为系列,这其中以王宏建、彭吉象、孙美兰、朱晓军等教授主编的教材使用和传播较广。我与袁玉琴教授主编的分类教材《影视艺术概论》,也在电影出版社多次再版过。  但是这些文学艺术类的概论教材,尽管对于小说戏曲乃至话剧电影关照有加,但总是对小说、戏曲的源头或者近親之曲艺艺术,青睐太少,瞩
期刊
第16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播与观众相约“云上”  2月23日至3月1日,曲艺杂志融媒推出第16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播,75个以幸福生活、脱贫攻坚、建党伟业、逆行抗“疫”等为主题的精品力作亮相云端,为观众的春节文化餐桌增添了多样的曲艺风味。(曲讯)胡集书会在网上开播  2月22日,2021年“中国·胡集灯节书会”在网上开播,来自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区、市)的150余位艺人“云
期刊
中华曲艺植根于古老广袤的华夏大地,它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传承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和深厚的社会土壤。千百年来,我们的曲艺家以其巧言善辩的聪明智慧、幽默诙谐的语言技巧、韵味醇厚的流派声腔、细致入微的现身说法、令人叹服的拿手绝活、因材(才)施教的世代传承,给亿万观众带来了最具“寓教于乐式”的无尽喜悦和艺术享受,维系并促进了曲艺艺术的顽强生存和长足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新型媒体,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4G投入商用,将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忠实拥簇的时代背景下,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实现“精致化”管理,就离不开移动新媒体的介入。高校新媒体平台不能只做简单的新闻推送,更要以市场化的手段与社会上相关新媒体竞争,将大学生个人信息查询、校内信息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