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言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成就性格,性格收获命运。[1]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之间具有一旦的关联,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规范与行为规范对学生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对初中生而言,初中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阶段,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本文根据初中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培养策略
一、加强行为习惯养成认识,开展规范教育
从朱熹曾说过的“论先后,知为先。”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也必须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只有知道自己该做、不该做什么,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所以,提高中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作用,体会恶习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规范教育。在学习有关校规的同时,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的学习,规范学生日常不良行为举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二、围绕行为规范主题开展相关活动
光靠提高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性格各异,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习惯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新鲜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将行为准则形成的教育思想渗透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以《基于中学生行为准则发展校本教材》为例,在教育学生《学校礼仪规范要求上学、放学行为规范》时,可采用主题教育活动。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表演《好规范、坏规范》等小品,让学生表演好的规范能带给我们很多好的收获和自我提升,同时,不良的规范也会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在选择表演的时候。教师要事先和学生就表演的内容达成一致,让学生积极参与。参加前,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有什么坏习惯,对自己不良行为规范进行反思训练,从而对培养学生行为规范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另外,在主题活动当天,教师一边让学生表演主题小品,一边让学生演唱与上下学礼仪有关的歌曲。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墙壁上贴上优秀行为的小照片,或行为规范小故事绘画,或有奖知识问答赛。透过这些活动,学生对行为准则有更深刻的认识。能直接约束和影响顽固、淘气的学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健全制度,规范培训制度
方圆离不开规则,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严格、持久的规范训练。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其是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和监督机制的重要保证。为此,除了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行动指南之外,还需要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科学的规范章程,并根据《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言行中必须遵守的内容,作为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具体要求,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行为习惯的形成起指导和调节作用。
四、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所有学生都有一颗上进的心,都希望能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果和收获。作为初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优势,只面自己的短板,不断获取进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主题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展思政教学,加強社会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学校也可以利用环境熏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让学校的每一面墙,一草一木都都成为育人的工具。行为教育:学校根据整体实施方案,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自我体验的培养和矫正。
五、开展全方位联合教育
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干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共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中,学校应始终将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从内到外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给孩子树立榜样,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优良行为。社会媒体应积极宣传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给予青少年积极的社会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合教育体系。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对其的学习与生活意义非凡。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体现,更是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的最佳渠道。初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行为规范的教学实践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行为规范,制定教育策略,切实落实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尤君志.初中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D].东北师范学院,2012.
[2]武欣慧.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山东师专教育.
[3]徐汉林.培养良好的习惯[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初中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培养策略
一、加强行为习惯养成认识,开展规范教育
从朱熹曾说过的“论先后,知为先。”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也必须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只有知道自己该做、不该做什么,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所以,提高中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作用,体会恶习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规范教育。在学习有关校规的同时,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的学习,规范学生日常不良行为举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二、围绕行为规范主题开展相关活动
光靠提高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性格各异,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习惯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新鲜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将行为准则形成的教育思想渗透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以《基于中学生行为准则发展校本教材》为例,在教育学生《学校礼仪规范要求上学、放学行为规范》时,可采用主题教育活动。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表演《好规范、坏规范》等小品,让学生表演好的规范能带给我们很多好的收获和自我提升,同时,不良的规范也会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在选择表演的时候。教师要事先和学生就表演的内容达成一致,让学生积极参与。参加前,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有什么坏习惯,对自己不良行为规范进行反思训练,从而对培养学生行为规范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另外,在主题活动当天,教师一边让学生表演主题小品,一边让学生演唱与上下学礼仪有关的歌曲。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墙壁上贴上优秀行为的小照片,或行为规范小故事绘画,或有奖知识问答赛。透过这些活动,学生对行为准则有更深刻的认识。能直接约束和影响顽固、淘气的学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健全制度,规范培训制度
方圆离不开规则,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严格、持久的规范训练。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其是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和监督机制的重要保证。为此,除了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行动指南之外,还需要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科学的规范章程,并根据《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言行中必须遵守的内容,作为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具体要求,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行为习惯的形成起指导和调节作用。
四、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所有学生都有一颗上进的心,都希望能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果和收获。作为初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优势,只面自己的短板,不断获取进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主题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展思政教学,加強社会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学校也可以利用环境熏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让学校的每一面墙,一草一木都都成为育人的工具。行为教育:学校根据整体实施方案,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自我体验的培养和矫正。
五、开展全方位联合教育
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干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共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中,学校应始终将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从内到外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给孩子树立榜样,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优良行为。社会媒体应积极宣传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给予青少年积极的社会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合教育体系。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对其的学习与生活意义非凡。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体现,更是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的最佳渠道。初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行为规范的教学实践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行为规范,制定教育策略,切实落实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尤君志.初中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D].东北师范学院,2012.
[2]武欣慧.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山东师专教育.
[3]徐汉林.培养良好的习惯[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5.